《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本体研究

《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本体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9
版次: 1
ISBN: 9787547841631
定价: 4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医药卫生
20人买过
  • 本书基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的继承创新研究”的核心成果,以中医学理论体系核心内容脏象学说中的脾脏象理论为靶点,以被誉为“医学之宗”的《黄帝内经》为载体,在常规解读《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的同时,创新性地结合中医术语学和知识本体的研究方法,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创性的构建了多维、可视化的《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系统,进而对《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展开深入解读。 主编王彩霞,,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后备带头人。从事脾脏象理论及其现代机制研究20余年,曾先后主持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的继承创新研究、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脾虚大鼠脾失健运机理研究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任务参与了GBT20348-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制定和修订工作。 上篇

    《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

     

    第一章脾脏解剖与生理2

    第一节脾胃解剖形态2

    第二节脾与阴阳五行3

    一、

    脾为至阴/3

    二、

    脾属土行/3

    第三节脾气之应4

    一、

    脾与时令/4

    二、

    脾与五色/5

    三、

    脾与五味/5

    四、

    脾与四肢肌肉/6

    五、

    脾与口唇/6

    六、

    脾在液为涎/7

    七、

    脾与神/7

    第四节脾胃与运化8

    一、

    运化谷物/8

    二、

    运化水液/8

    三、

    胃气之贵/9《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本体研究·目录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本体研究·目录

    第五节脾胃之经络9

    一、

    脾之经络/9

    二、

    胃之经络/10

    第六节脾胃与脏腑气血关系10

    一、

    脾与脏腑/10

    二、

    脾与气血/12

    第二章脾脏与发病13

    第一节内外病因13

    一、

    外感/13

    二、

    内伤/14

    第二节诊病之法15

    一、

    切脉/15

    二、

    望形/16

    三、

    闻声/17

    四、

    问症/17

    第三节脾脏主病18

    一、

    脾瘅/18

    二、

    脾风/19

    三、

    脾胀/19

    四、

    脾热病/19

    五、

    胃脘痈/19

    六、

    胃疸/20

    七、

    胃痛/20

    八、

    呕吐/21

    九、

    哕/21

    十、

    亸/22

    第四节脾脏相关疾病22

    一、

    痿病/22

    二、

    积聚/23

    三、

    厥/23

    四、

    水肿/24

    五、

    咳/24

    六、

    痹/25

    七、

    腹痛/25

    八、

    泄泻/25

    九、

    善忘/26

    第五节脾脏的调治26

    一、

    脾病治则/26

    二、

    传变与防治/27

    三、

    疾病预测/27

     

    中篇

    《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知识本体构建

     

    第三章中医学理论知识本体研究30

    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中的象思维30

    一、

    中医象思维的内涵/30

    二、

    中医象思维的特点/33

    三、

    中医象思维的类型/34

    四、

    中医象思维的应用/37

    第二节本体研究方法44

    一、

    本体论的源流/44

    二、

    本体论的基本概念及原理/45

    三、

    本体论的研究方法/47

    第四章脾脏象理论知识本体构建方法80

    第一节本体构建原则与方法80

    一、

    确立本体领域概念/80

    二、

    本体网络构建/82

    第二节脾脏象理论本体语料83

    第三节脾脏象理论本体领域概念101

    一、

    哲学类/101

    二、

    物质类/101

    三、

    脏象类/102

    四、

    解剖部位类/103

    五、

    生理类/104

    六、

    经络类/105

    七、

    腧穴类/105

    八、

    病因类/106

    九、

    病机类/108

    十、

    症状类/110

    十一、

    疾病类/115

    十二、

    治疗类/118

    十三、

    预后类/119

    第四节脾脏象理论语义关系类型119

    一、

    一般语义关系类型/119

    二、

    生理类语义关系类型/130

    三、

    发病类语义关系类型/136

     

    下篇

    《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知识本体

     

    第五章脾脏象理论生理知识本体146

    第一节生理功能知识本体146

    一、

    脾胃主运/146

    二、

    脾胃主化/147

    三、

    运与化的关系/148

    第二节经络知识本体148

    一、

    脾之经络/148

    二、

    胃之经络/149

    第三节哲学系统知识本体149

    一、

    脾与阴阳/150

    二、

    脾与五行/150

    第六章脾脏象理论发病知识本体151

    第一节病因知识本体151

    一、

    湿邪致病/151

    二、

    食饮致病/151

    三、

    起居致病/153

    四、

    劳倦致病/154

    第二节病机知识本体155

    一、

    脏腑病机/155

    二、

    经络病机/158

    三、

    形体官窍病机/160

    第三节疾病知识本体162

    一、

    脾病/162

    二、

    胃病/165

    三、

    痹/167

    四、

    厥/169

    五、

    泄/172

    六、

    胀满/173

    七、

    消渴/175

    八、

    水肿/175

    第四节治疗知识本体176

    一、

    治疗原则/176

    二、

    治疗方法/178

    参考文献185

    ???
  •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的继承创新研究”的核心成果,以中医学理论体系核心内容脏象学说中的脾脏象理论为靶点,以被誉为“医学之宗”的《黄帝内经》为载体,在常规解读《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的同时,创新性地结合中医术语学和知识本体的研究方法,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创性的构建了多维、可视化的《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系统,进而对《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展开深入解读。
  • 作者简介:
    主编王彩霞,,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后备带头人。从事脾脏象理论及其现代机制研究20余年,曾先后主持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的继承创新研究、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脾虚大鼠脾失健运机理研究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任务参与了GBT20348-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制定和修订工作。
  • 目录:
    上篇

    《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

     

    第一章脾脏解剖与生理2

    第一节脾胃解剖形态2

    第二节脾与阴阳五行3

    一、

    脾为至阴/3

    二、

    脾属土行/3

    第三节脾气之应4

    一、

    脾与时令/4

    二、

    脾与五色/5

    三、

    脾与五味/5

    四、

    脾与四肢肌肉/6

    五、

    脾与口唇/6

    六、

    脾在液为涎/7

    七、

    脾与神/7

    第四节脾胃与运化8

    一、

    运化谷物/8

    二、

    运化水液/8

    三、

    胃气之贵/9《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本体研究·目录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本体研究·目录

    第五节脾胃之经络9

    一、

    脾之经络/9

    二、

    胃之经络/10

    第六节脾胃与脏腑气血关系10

    一、

    脾与脏腑/10

    二、

    脾与气血/12

    第二章脾脏与发病13

    第一节内外病因13

    一、

    外感/13

    二、

    内伤/14

    第二节诊病之法15

    一、

    切脉/15

    二、

    望形/16

    三、

    闻声/17

    四、

    问症/17

    第三节脾脏主病18

    一、

    脾瘅/18

    二、

    脾风/19

    三、

    脾胀/19

    四、

    脾热病/19

    五、

    胃脘痈/19

    六、

    胃疸/20

    七、

    胃痛/20

    八、

    呕吐/21

    九、

    哕/21

    十、

    亸/22

    第四节脾脏相关疾病22

    一、

    痿病/22

    二、

    积聚/23

    三、

    厥/23

    四、

    水肿/24

    五、

    咳/24

    六、

    痹/25

    七、

    腹痛/25

    八、

    泄泻/25

    九、

    善忘/26

    第五节脾脏的调治26

    一、

    脾病治则/26

    二、

    传变与防治/27

    三、

    疾病预测/27

     

    中篇

    《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知识本体构建

     

    第三章中医学理论知识本体研究30

    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中的象思维30

    一、

    中医象思维的内涵/30

    二、

    中医象思维的特点/33

    三、

    中医象思维的类型/34

    四、

    中医象思维的应用/37

    第二节本体研究方法44

    一、

    本体论的源流/44

    二、

    本体论的基本概念及原理/45

    三、

    本体论的研究方法/47

    第四章脾脏象理论知识本体构建方法80

    第一节本体构建原则与方法80

    一、

    确立本体领域概念/80

    二、

    本体网络构建/82

    第二节脾脏象理论本体语料83

    第三节脾脏象理论本体领域概念101

    一、

    哲学类/101

    二、

    物质类/101

    三、

    脏象类/102

    四、

    解剖部位类/103

    五、

    生理类/104

    六、

    经络类/105

    七、

    腧穴类/105

    八、

    病因类/106

    九、

    病机类/108

    十、

    症状类/110

    十一、

    疾病类/115

    十二、

    治疗类/118

    十三、

    预后类/119

    第四节脾脏象理论语义关系类型119

    一、

    一般语义关系类型/119

    二、

    生理类语义关系类型/130

    三、

    发病类语义关系类型/136

     

    下篇

    《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知识本体

     

    第五章脾脏象理论生理知识本体146

    第一节生理功能知识本体146

    一、

    脾胃主运/146

    二、

    脾胃主化/147

    三、

    运与化的关系/148

    第二节经络知识本体148

    一、

    脾之经络/148

    二、

    胃之经络/149

    第三节哲学系统知识本体149

    一、

    脾与阴阳/150

    二、

    脾与五行/150

    第六章脾脏象理论发病知识本体151

    第一节病因知识本体151

    一、

    湿邪致病/151

    二、

    食饮致病/151

    三、

    起居致病/153

    四、

    劳倦致病/154

    第二节病机知识本体155

    一、

    脏腑病机/155

    二、

    经络病机/158

    三、

    形体官窍病机/160

    第三节疾病知识本体162

    一、

    脾病/162

    二、

    胃病/165

    三、

    痹/167

    四、

    厥/169

    五、

    泄/172

    六、

    胀满/173

    七、

    消渴/175

    八、

    水肿/175

    第四节治疗知识本体176

    一、

    治疗原则/176

    二、

    治疗方法/178

    参考文献185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