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研究年鉴2016

郭沫若研究年鉴2016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18-02
版次: 1
ISBN: 9787520325127
定价: 22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文学
4人买过
  • 《郭沫若研究年鉴》自2010年出版后,得到了郭沫若研究领域的广泛赞誉。《郭沫若研究年鉴》是郭沫若研究的年度优秀成果汇编,精选年度内发表的郭沫若研究论文,辑录郭沫若研究的学术会议、学术动态、文化资讯、研究成果目录索引等各方面的信息。在今后郭沫若纪念馆创新工程的工作中,将会继续编辑出版《郭沫若研究年鉴》,使它能及时反映出郭沫若研究的*成果。
      《郭沫若研究年鉴·2016卷》, 为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年鉴在研究资料整理和保存的功能和价值,开设了著名学者的访谈、馆藏资料的发布、历史事件的回顾等方面的栏目。进一步增加有关郭沫若生平展览展示等宣传方面的内容和信息,争取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本年度有关郭沫若的宣传展示活动,以便提升《郭沫若研究年鉴》的社会影响力。 赵笑洁,女,郭沫若纪念馆馆长,副研究员,长期从事郭沫若研究,是国内郭沫若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权威专家。代表作有《中国书法家全集·郭沫若》(合著),论文有《从郭沫若纪念馆看名人故居的发展》等。 第一篇 特 稿

    坚持年鉴编纂正确方向 推动郭沫若研究蓬勃发展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教授(3)  

    上编 学术研究

    第二篇 研究综述

    2016年郭沫若文学研究述评彭冠龙(13)  

    2016年郭沫若史学研究综述何 刚(20)  

    第三篇 史料辑佚

    郭沫若集外佚诗三首冯锡刚辑注(29)  

    郭沫若佚诗两首向纯武辑考(33)  

    俄文版《郭沫若选集·自序》郭沫若 刘亚丁译(35)  

    俄文版《中国诗歌选·序》郭沫若 刘亚丁译(38)  

    第四篇 特别推介

    五卅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新论张全之(43)  

    复兴什么,为什么复兴? 

     ———郭沫若的民族复兴思想一瞥李 怡(56)  

    第五篇 论文选编

    郭沫若与陈独秀

     ———以《实庵字说》为中心的考察何 刚(69)  

    郭沫若与吴芳吉交往史迹补述王 峰(80) 

    吴宓日记中的郭沫若形象肖太云 兰友珍(87)  

    一部声称“写来真切平实”的回忆录

     ———孙陵著《我熟识的三十年代作家·郭沫若》3件史实考廖久明(100)  

    婚姻与革命的叙事调整

     ———郭沫若《黑猫》版本研究韩 诚(113)  

    诗“只是‘写’出来的” 

     ———郭沫若“五四”时期诗论之意义程国君(122)  

    《凤凰涅》在民国选本和共和国选本中的沉浮方长安 仲 雷(133)  

    《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诗化”吗? 

     ———从接受史角度重审《女神》的文学史形象彭冠龙(147)  

    鲁迅、郭沫若“笔墨相讥”史实再探刘卫国(159)  

    论鲁迅与郭沫若的童话观及实践乔世华(173)  

    郭沫若与古诗今译的革命系谱王 璞(181)  

    “这样的社会生出了这样的一个人” 

     ———读郭沫若的传记写作蔡 震(201)  

    郭沫若“五四”时期尊孔崇儒的特质杨华丽(206)  

    论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暴力思想与表现黎保荣(218)  

    郭沫若与“孤军派” 

     ———兼论其对国家主义的批判周 文(229)  

    总体战与动员文艺

     ———抗战初期郭沫若的文化政治实践刘 奎(24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名人博物馆关系初论

     ———以郭沫若研究为例张 勇(258)  

    郭沫若给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带来了什么? 

     ———以民国时期对郭沫若史学的评价为中心张 越(267)  

    马克思主义史家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新范式的建立郭士礼(277)  

    关于郭沫若评价儒家的几个问题杨胜宽(288)  

    历史想象的分歧:郭沫若与墨学论争刘 奎(301)  

    《甲申三百年祭》与郭沫若的隐微心曲李 斌(315)  

    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遗珠一则方晓垠(326)  

    第六篇 学术争鸣

    郭沫若《谒见蒋委员长记》版本流变问题补正凌孟华(335)  

    《在轰炸中来去》一文的误传蔡 震(346)  



    第七篇 观点摘编

    文艺转向与“革命文学”的生成———郭沫若赴广州大学考周 文(353)  

    危机与救赎:一个新文化人的“南渡” 刘 奎(353)  

    郭沫若思想中尼采资源新探李 斌(353)  

    张狂与造化的身体:自我模塑与中国现代性:郭沫若诗歌

     《天狗》再解读米家路 赵 凡(353)  

    别样的“新解”:谈郭沫若、闻一多先生对几首国风诗的不同理解曾绍义(354)  

    论郭沫若《女神》的审美特色吴 辰(354)  

    试析创造社同人自传文本中复杂的对日情结:以郭沫若、郁达夫和

     张资平为中心刘海霞(354)  

    郭沫若的公孙尼子及其“乐”论研究杨胜宽(355)  

    庄子本颜氏之儒:郭沫若“自注”的思想史真相杨海文(355)  

    从反骄傲到反腐败———《甲申三百年祭》的印行史齐 雪(355)  

    郭沫若《释支干》与泛巴比伦主义王献华(355)  

    再论卜辞“土方”与夏人的相关问题王 宁(355)  

    中编 资讯·动态

    第八篇 历史钩沉

    郭沫若内山完造著 赵艺真译 潘世圣校译(361)  

    回忆郭沫若先生杉原庄介著 赵艺真译 潘世圣校译(363)  

    与郭沫若副总理的谈话中村踀右卫门著 赵艺真译 潘世圣校译(367)  

    回到中国的郭沫若佐藤富子(郭沫若夫人)著 赵艺真译 潘世圣校译(378)  

    回忆郭沫若先生松枝茂夫著 陈婷婷译 潘世圣校译(386)  

    与郭沫若的谈话大内隆雄著 赵艺真译 潘世圣校译(389)  

    第九篇 年度访谈

    郭沫若:跨越时空的青春———李怡教授访谈彭冠龙 李 怡(393)  

    第十篇 学人回忆

    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甘于枯坐冷板凳

     ———我的学术之路黄侯兴(401)  

    学会工作三十年(三) 蔡 震(409)  

     

  • 内容简介:
    《郭沫若研究年鉴》自2010年出版后,得到了郭沫若研究领域的广泛赞誉。《郭沫若研究年鉴》是郭沫若研究的年度优秀成果汇编,精选年度内发表的郭沫若研究论文,辑录郭沫若研究的学术会议、学术动态、文化资讯、研究成果目录索引等各方面的信息。在今后郭沫若纪念馆创新工程的工作中,将会继续编辑出版《郭沫若研究年鉴》,使它能及时反映出郭沫若研究的*成果。
      《郭沫若研究年鉴·2016卷》, 为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年鉴在研究资料整理和保存的功能和价值,开设了著名学者的访谈、馆藏资料的发布、历史事件的回顾等方面的栏目。进一步增加有关郭沫若生平展览展示等宣传方面的内容和信息,争取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本年度有关郭沫若的宣传展示活动,以便提升《郭沫若研究年鉴》的社会影响力。
  • 作者简介:
    赵笑洁,女,郭沫若纪念馆馆长,副研究员,长期从事郭沫若研究,是国内郭沫若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权威专家。代表作有《中国书法家全集·郭沫若》(合著),论文有《从郭沫若纪念馆看名人故居的发展》等。
  • 目录:
    第一篇 特 稿

    坚持年鉴编纂正确方向 推动郭沫若研究蓬勃发展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教授(3)  

    上编 学术研究

    第二篇 研究综述

    2016年郭沫若文学研究述评彭冠龙(13)  

    2016年郭沫若史学研究综述何 刚(20)  

    第三篇 史料辑佚

    郭沫若集外佚诗三首冯锡刚辑注(29)  

    郭沫若佚诗两首向纯武辑考(33)  

    俄文版《郭沫若选集·自序》郭沫若 刘亚丁译(35)  

    俄文版《中国诗歌选·序》郭沫若 刘亚丁译(38)  

    第四篇 特别推介

    五卅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新论张全之(43)  

    复兴什么,为什么复兴? 

     ———郭沫若的民族复兴思想一瞥李 怡(56)  

    第五篇 论文选编

    郭沫若与陈独秀

     ———以《实庵字说》为中心的考察何 刚(69)  

    郭沫若与吴芳吉交往史迹补述王 峰(80) 

    吴宓日记中的郭沫若形象肖太云 兰友珍(87)  

    一部声称“写来真切平实”的回忆录

     ———孙陵著《我熟识的三十年代作家·郭沫若》3件史实考廖久明(100)  

    婚姻与革命的叙事调整

     ———郭沫若《黑猫》版本研究韩 诚(113)  

    诗“只是‘写’出来的” 

     ———郭沫若“五四”时期诗论之意义程国君(122)  

    《凤凰涅》在民国选本和共和国选本中的沉浮方长安 仲 雷(133)  

    《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诗化”吗? 

     ———从接受史角度重审《女神》的文学史形象彭冠龙(147)  

    鲁迅、郭沫若“笔墨相讥”史实再探刘卫国(159)  

    论鲁迅与郭沫若的童话观及实践乔世华(173)  

    郭沫若与古诗今译的革命系谱王 璞(181)  

    “这样的社会生出了这样的一个人” 

     ———读郭沫若的传记写作蔡 震(201)  

    郭沫若“五四”时期尊孔崇儒的特质杨华丽(206)  

    论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暴力思想与表现黎保荣(218)  

    郭沫若与“孤军派” 

     ———兼论其对国家主义的批判周 文(229)  

    总体战与动员文艺

     ———抗战初期郭沫若的文化政治实践刘 奎(24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名人博物馆关系初论

     ———以郭沫若研究为例张 勇(258)  

    郭沫若给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带来了什么? 

     ———以民国时期对郭沫若史学的评价为中心张 越(267)  

    马克思主义史家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新范式的建立郭士礼(277)  

    关于郭沫若评价儒家的几个问题杨胜宽(288)  

    历史想象的分歧:郭沫若与墨学论争刘 奎(301)  

    《甲申三百年祭》与郭沫若的隐微心曲李 斌(315)  

    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遗珠一则方晓垠(326)  

    第六篇 学术争鸣

    郭沫若《谒见蒋委员长记》版本流变问题补正凌孟华(335)  

    《在轰炸中来去》一文的误传蔡 震(346)  



    第七篇 观点摘编

    文艺转向与“革命文学”的生成———郭沫若赴广州大学考周 文(353)  

    危机与救赎:一个新文化人的“南渡” 刘 奎(353)  

    郭沫若思想中尼采资源新探李 斌(353)  

    张狂与造化的身体:自我模塑与中国现代性:郭沫若诗歌

     《天狗》再解读米家路 赵 凡(353)  

    别样的“新解”:谈郭沫若、闻一多先生对几首国风诗的不同理解曾绍义(354)  

    论郭沫若《女神》的审美特色吴 辰(354)  

    试析创造社同人自传文本中复杂的对日情结:以郭沫若、郁达夫和

     张资平为中心刘海霞(354)  

    郭沫若的公孙尼子及其“乐”论研究杨胜宽(355)  

    庄子本颜氏之儒:郭沫若“自注”的思想史真相杨海文(355)  

    从反骄傲到反腐败———《甲申三百年祭》的印行史齐 雪(355)  

    郭沫若《释支干》与泛巴比伦主义王献华(355)  

    再论卜辞“土方”与夏人的相关问题王 宁(355)  

    中编 资讯·动态

    第八篇 历史钩沉

    郭沫若内山完造著 赵艺真译 潘世圣校译(361)  

    回忆郭沫若先生杉原庄介著 赵艺真译 潘世圣校译(363)  

    与郭沫若副总理的谈话中村踀右卫门著 赵艺真译 潘世圣校译(367)  

    回到中国的郭沫若佐藤富子(郭沫若夫人)著 赵艺真译 潘世圣校译(378)  

    回忆郭沫若先生松枝茂夫著 陈婷婷译 潘世圣校译(386)  

    与郭沫若的谈话大内隆雄著 赵艺真译 潘世圣校译(389)  

    第九篇 年度访谈

    郭沫若:跨越时空的青春———李怡教授访谈彭冠龙 李 怡(393)  

    第十篇 学人回忆

    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甘于枯坐冷板凳

     ———我的学术之路黄侯兴(401)  

    学会工作三十年(三) 蔡 震(409)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