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12
版次: 1
ISBN: 9787564557638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53页
字数: 19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4人买过
  •   现代文学三十年,作家重在展示人物心理和身体上的累累伤痕,多以家长专制、压迫者与受压迫者来定义传统家族文化,将家族的毁灭作为描写的重点。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抗战时期,家族文学明显由一元走向多元复合,由“五四”时期单纯的狂热弥散为狂热、理智、逃避。作家对家族文化的态度也由“五四”时期简单粗暴的毁灭转变为意蕴多重的文化思索。
      如何重建现代家族伦理,是现代作家试图解决的文化难题。与传统文学相比,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父亲”及“人子”形象在文化层面上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试图以“他者”话语挤压和排斥传统“孝”的话语来角逐合法地位的“人子”,从对“父亲”贬抑、变形甚至驱逐到潜意识的心理认同,导致“父亲”形象从被颠覆、解构甚至篡弑到又被重新神圣化。作品文本中“人子”对“父亲”从反叛到皈依嬗变过程的诠释与思索,不仅映现着历史流动中文学塑造与文化想象的互动过程,也流露出现代作家故园难离的矛盾情怀以及对“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庭和睦”等儒家理想家庭模式的深情向往。   解浩,男,汉族,河南省西华县人,现工作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核心刊物5篇,CSSCI收录3篇;承担课题12项,其中省级课题6项:论文荣获河南省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及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6项。 引言

    第一章 从贬抑到心理认同的“父亲”
    第一节 “专制的符号”及“父亲”的缺席
    第二节 隐形父亲
    第三节 情感的复杂及“父权”的丧失
    第四节 以爱的面目出现的“理想楷模型父亲

    第二章 心态迥异的各色“人子”
    第一节 肩负家族重荷无望挣扎的“长子”
    一、负重的蜗牛
    二、绣在屏风上的鸟
    三、重家轻己的长子群体
    第二节 决裂与皈依之间徘徊游离的“逆子”
    一、追求个性解放的青年群体
    二、“野性”的性格特征
    三、野性与叛逆并举的性格特征
    第三节 虚无幻灭中灵魂永堕的“不肖子”
    一、伦理丧失约束力
    二、陈腐观念与现代文明对抗
    三、应有尽有的“不肖子”形象

    第三章 父子关系的变迁
    第一节 时势抑或人事
    一、五四时期的启蒙
    二、思想启蒙及文化觉醒
    三、人文主义的自觉回归
    第二节 反叛与皈依之间
    一、对传统文化的反叛
    二、理性的反叛与旧家庭的阴影
    三、创作中的矛盾
    第三节 抗战时期现代作家的家国情怀——以老舍为个案
    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慕与挚爱
    二、抗战改变了一切
    三、“周作人事件”及“与抗战无关论”
    四、从市民文化中汲取养分
    五、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第四节 现代女性作家创作中的家族悖论——以张爱玲为个案
    一、五四时代的妇女解放思潮
    二、对自主爱情的颂扬与礼赞
    三、作者笔下的“父亲”形象
    四、对强权世界的厌恶与痛恨
    五、心理、情感上对家的寻找与归依

    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现代文学三十年,作家重在展示人物心理和身体上的累累伤痕,多以家长专制、压迫者与受压迫者来定义传统家族文化,将家族的毁灭作为描写的重点。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抗战时期,家族文学明显由一元走向多元复合,由“五四”时期单纯的狂热弥散为狂热、理智、逃避。作家对家族文化的态度也由“五四”时期简单粗暴的毁灭转变为意蕴多重的文化思索。
      如何重建现代家族伦理,是现代作家试图解决的文化难题。与传统文学相比,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父亲”及“人子”形象在文化层面上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试图以“他者”话语挤压和排斥传统“孝”的话语来角逐合法地位的“人子”,从对“父亲”贬抑、变形甚至驱逐到潜意识的心理认同,导致“父亲”形象从被颠覆、解构甚至篡弑到又被重新神圣化。作品文本中“人子”对“父亲”从反叛到皈依嬗变过程的诠释与思索,不仅映现着历史流动中文学塑造与文化想象的互动过程,也流露出现代作家故园难离的矛盾情怀以及对“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庭和睦”等儒家理想家庭模式的深情向往。
  • 作者简介:
      解浩,男,汉族,河南省西华县人,现工作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核心刊物5篇,CSSCI收录3篇;承担课题12项,其中省级课题6项:论文荣获河南省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及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6项。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从贬抑到心理认同的“父亲”
    第一节 “专制的符号”及“父亲”的缺席
    第二节 隐形父亲
    第三节 情感的复杂及“父权”的丧失
    第四节 以爱的面目出现的“理想楷模型父亲

    第二章 心态迥异的各色“人子”
    第一节 肩负家族重荷无望挣扎的“长子”
    一、负重的蜗牛
    二、绣在屏风上的鸟
    三、重家轻己的长子群体
    第二节 决裂与皈依之间徘徊游离的“逆子”
    一、追求个性解放的青年群体
    二、“野性”的性格特征
    三、野性与叛逆并举的性格特征
    第三节 虚无幻灭中灵魂永堕的“不肖子”
    一、伦理丧失约束力
    二、陈腐观念与现代文明对抗
    三、应有尽有的“不肖子”形象

    第三章 父子关系的变迁
    第一节 时势抑或人事
    一、五四时期的启蒙
    二、思想启蒙及文化觉醒
    三、人文主义的自觉回归
    第二节 反叛与皈依之间
    一、对传统文化的反叛
    二、理性的反叛与旧家庭的阴影
    三、创作中的矛盾
    第三节 抗战时期现代作家的家国情怀——以老舍为个案
    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慕与挚爱
    二、抗战改变了一切
    三、“周作人事件”及“与抗战无关论”
    四、从市民文化中汲取养分
    五、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第四节 现代女性作家创作中的家族悖论——以张爱玲为个案
    一、五四时代的妇女解放思潮
    二、对自主爱情的颂扬与礼赞
    三、作者笔下的“父亲”形象
    四、对强权世界的厌恶与痛恨
    五、心理、情感上对家的寻找与归依

    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中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研究
王晶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卓越学术文库:镀金时代的精神档案
文红霞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卓越学术文库:经典文言小说解读
赵爱华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私修谱牒叙事的主要模式及文化内涵
王忠田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基于要素视阈下的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研究
任先国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教师惩戒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
程莹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卓越学术文库:许昌方言语音研究
冯颖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汉代官僚制度研究:以出土资料为中心
郭俊然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唐人选唐诗考异(2辑)
郭殿忱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
董红杰、徐春燕、王松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商务谈判谋略
王金献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学习的教学论研究
赵荷花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父子两重奏
程康年、程昊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父子的远方
老臣;赵小臣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父子开车
[波兰]J.M·布隆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父子宰相家训:聪训斋语、澄怀园语(精装)
张英、张廷玉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父子情深
[埃及]奥.卜劳恩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的政治人生(套装上下册)
陈所巨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父子行 第二季(全3册)
童启富;童豁成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父子约/全民微阅读系列
韦名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父子奇逢(点校版)/点石斋画报
[清]吴友如 编;吴友如、周慕桥、何元俊 绘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父子夜谈
王以培 著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父子神探恐怖山村真相
姜永育
父子叙事书写与中国现代文学
父子宰相家训(第4版)——聪训斋语 澄怀园语
[清]张英;[清]张廷玉 著;江小角;陈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