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07
版次: 1
ISBN: 9787806468494
定价: 1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9页
字数: 136千字
分类: 文学
65人买过
  • 本书编入了郁达夫的《回忆鲁迅》长文和其他谈鲁迅的全部文字,尽可能采用最初发表的版本,不作任何删改,以存其真。
    郁达夫比鲁迅小十五岁,但他们是同时代人。郁达夫写鲁迅,没有塑造光辉形象的任务.也没有谬托知己把自己写成“老战友”的意图,因而写得潇洒,正因为潇洒,也就真实。编入本书的《回忆鲁迅》长文和其他谈鲁迅的全部文字,尽可能采用最初发表的版本,不作任何删改,以存其真。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 

    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 

    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 

    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 

    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 

    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 

    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 

    笔优美的游记。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的爱国热情又被唤起,投入抗战的时代洪流,参加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 

    宣传工作,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 

    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 

    放殉难的烈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1928年起,郁达夫陆续自编《达夫全集》出版,其后还有《达夫自选集》、《屐痕处处》、《达 

    夫日记》、《达夫游记》、《闲书》、《郁达夫诗词抄》、《郁达夫文集》,以及《达夫所译短篇集》等。郁达夫的创作风 

    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矾》、《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 

    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 

    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 

    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 本书编辑说明
    回忆鲁迅
    致周作人(1923年10月)
    《生活与艺术》书后
    历史小说论
    给《世界日报副刊》的编者
    读《老残游记》
    对于社会的态度
    革命广告
    讨钱称臣考
    《大众文艺》第一期编辑余谈
    《大众文艺》第四期编辑余谈
    最后的一回
    致钱公侠(1929年4月)
    致周作人(1929年9月)
    致周作人(1930年5月)
    致周作人(1930年6月)
    寻找鲁迅启事
    赠鲁迅先生
    萧伯纳与高尔斯华绥
    移家琐记(二)
    中国目前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
    致周作人(1935年1月)
    鲁迅与周作人的散文
    继编《论语》的话
    致叶圣陶(1934年9月)
    小说与好奇的心理
    我所喜爱的文艺读物
    国防统一阵线下的文学
    致许广平唁电
    对于鲁迅死的感想
    怀鲁迅
    今日的中华文学(上)
    今日的中华文学(下)
    鲁迅先生纪念奖金基金的募集
    鲁迅的伟大
    鲁迅先生逝世一周年
    手民之误
    抗战以来中国文艺的动态
    几个问题
    我对你们却没有失望
    我对你们还是不失望
    友人们的消息
    一二八的当时
    致许广平(1939年2月)
    致萧玲(1939年5月)
    《回忆鲁迅》题记
    纪念柴霍夫
    《鲁迅先生生活散记》编者附志
    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
    “文人”
    为郭沫若氏祝五十诞辰
    敬悼许地山先生
    附录
    忆郁达夫与鲁迅的交往(王映霞)
    林语堂和鲁迅的一次争吵(王映霞)
    我记忆中的鲁迅与许广平(王映霞)
    《郁达夫日记》残片中的鲁迅(丁言昭)
  • 内容简介:
    本书编入了郁达夫的《回忆鲁迅》长文和其他谈鲁迅的全部文字,尽可能采用最初发表的版本,不作任何删改,以存其真。
    郁达夫比鲁迅小十五岁,但他们是同时代人。郁达夫写鲁迅,没有塑造光辉形象的任务.也没有谬托知己把自己写成“老战友”的意图,因而写得潇洒,正因为潇洒,也就真实。编入本书的《回忆鲁迅》长文和其他谈鲁迅的全部文字,尽可能采用最初发表的版本,不作任何删改,以存其真。
  •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 

    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 

    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 

    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 

    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 

    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 

    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 

    笔优美的游记。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的爱国热情又被唤起,投入抗战的时代洪流,参加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 

    宣传工作,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 

    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 

    放殉难的烈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1928年起,郁达夫陆续自编《达夫全集》出版,其后还有《达夫自选集》、《屐痕处处》、《达 

    夫日记》、《达夫游记》、《闲书》、《郁达夫诗词抄》、《郁达夫文集》,以及《达夫所译短篇集》等。郁达夫的创作风 

    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矾》、《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 

    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 

    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 

    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
  • 目录:
    本书编辑说明
    回忆鲁迅
    致周作人(1923年10月)
    《生活与艺术》书后
    历史小说论
    给《世界日报副刊》的编者
    读《老残游记》
    对于社会的态度
    革命广告
    讨钱称臣考
    《大众文艺》第一期编辑余谈
    《大众文艺》第四期编辑余谈
    最后的一回
    致钱公侠(1929年4月)
    致周作人(1929年9月)
    致周作人(1930年5月)
    致周作人(1930年6月)
    寻找鲁迅启事
    赠鲁迅先生
    萧伯纳与高尔斯华绥
    移家琐记(二)
    中国目前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
    致周作人(1935年1月)
    鲁迅与周作人的散文
    继编《论语》的话
    致叶圣陶(1934年9月)
    小说与好奇的心理
    我所喜爱的文艺读物
    国防统一阵线下的文学
    致许广平唁电
    对于鲁迅死的感想
    怀鲁迅
    今日的中华文学(上)
    今日的中华文学(下)
    鲁迅先生纪念奖金基金的募集
    鲁迅的伟大
    鲁迅先生逝世一周年
    手民之误
    抗战以来中国文艺的动态
    几个问题
    我对你们却没有失望
    我对你们还是不失望
    友人们的消息
    一二八的当时
    致许广平(1939年2月)
    致萧玲(1939年5月)
    《回忆鲁迅》题记
    纪念柴霍夫
    《鲁迅先生生活散记》编者附志
    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
    “文人”
    为郭沫若氏祝五十诞辰
    敬悼许地山先生
    附录
    忆郁达夫与鲁迅的交往(王映霞)
    林语堂和鲁迅的一次争吵(王映霞)
    我记忆中的鲁迅与许广平(王映霞)
    《郁达夫日记》残片中的鲁迅(丁言昭)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回忆之路
[法]维克多·胡赛诺特
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回忆父亲
谢欣 著
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回忆出售
萝伦·卡斯提罗 伊夫·邦廷 佟画
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回忆力:主动回忆如何提升我们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日]茂木健一郎
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回忆是条归乡路
巍然
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回忆苏珊·桑塔格
[美]西格丽德·努涅斯 著;姚君伟 译
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回忆与印象--我在山鹰之国和钟表王国
江翔 著
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回忆,是一场宿醉
心柔
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 新版
林青霞 著;时代华语 出品;蒋勋;余光中
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回忆与思念
罗扬 著
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回忆祖父丰子恺——长乐邨的往事
丰南颖 丰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