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0-09
版次: 3
ISBN: 9787040296341
定价: 4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76页
字数: 58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6人买过
  • 《刑事诉讼法(第3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是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适应法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而设计的新型教材。它的问世将进一步促使现行法律、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三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它既可以作为“国家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刑事诉讼法》(杨建广、苏顺开主持)的配套文字教材,又可以独立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法学教材。与现有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的特色主要有三:
    1.内容完整、全面。该教材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法学本科核心课程基本要求和最新司法统一考试大纲编写,具有权威性、新颖性和全面性。它不仅适合于各类高校各层次学生和社会读者带着问题自学(可用书后所附学习卡上网),也适合于教师的讲授式教学和以案例讨论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2.形式和功能多样。它力图运用系统工程框架(SystemsEngineeringFramework)、对象导向框架(Obiects-OrientedFramework)和法治系统工程(LegalSystemEngineering)方法,借鉴网络课程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通过纸质教材和电脑化网络课程的结合,形成具有整体功能的开放型知识系统。它既有真实案例,又有名家高论;既有传统教科书功能,又有专业辞典功能;既保留传统教科书的理论深度,又拓展了现代教育的活动空间。
    3.目标定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法学教材,尤其是应用法学的教材,不仅应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字面上的法和法治过程(模型),而且要研究和掌握实际生活中的法和法治过程(原型)、研究和掌握法治系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研究法治系统如何对社会环境发生作用。因此,本教材注重将法学教学(模型)与法治实践(原型)紧密结合,注重讲述法治系统的实际运筹与实现过程;不仅把“交互研讨型”(InteractiveSeminar)的案例教学法引入刑事诉讼法学教学之中,而且刻意把“问题解决型”(ProblemSolving)的现代学习理论融入学生的自学过程之中;这既有利于强化作为模型(Model)的法学课本与作为原型(Prototype)的法治系统的内在联系,又有利于引导学生综合集成地运用法律知识和其他多种知识来解决社会系统中的各种实际法律问题。 龙宗智,学位/任职: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西南政法大学校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代表性著作:《相对合理主义》、《刑事庭审制度研究》、《证据法的理念、制度与方法》、《检察制度教程》等。 本书知识系统基本结构图
    第一编导论
    第1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1.1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1.1.1诉讼
    1.1.2刑事诉讼及其特征
    1.1.3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内容
    1.1.4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1.2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1.2.1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1.2.2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1.2.3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体系
    1.3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任务和作用
    1.3.1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和根据
    1.3.2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1.3.3刑事诉讼法的作用

    第2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2.1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2.1.1外国古代弹劾式诉讼制度和神示证据制度
    2.1.2外国中世纪纠问式诉讼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
    2.1.3外国近现代辩论式诉讼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
    2.2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2.2.1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制的产生与发展
    2.2.2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法制的沿革
    2.2.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编基础理论
    第3章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
    3.1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结构
    3.1.1刑事诉讼目的
    3.1.2刑事诉讼结构
    3.2刑事诉讼主体与刑事诉讼职能
    3.2.1刑事诉讼主体
    3.2.2刑事诉讼职能
    3.3刑事诉讼状态与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3.3.1大陆法系有关理论
    3.3.2中国法有关理论
    3.4刑事诉讼行为与刑事诉讼条件
    3.4.1刑事诉讼行为
    3.4.2刑事诉讼条件
    3.5刑事诉讼阶段与刑事诉讼客体
    3.5.1刑事诉讼阶段
    3.5.2刑事诉讼客体

    第4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4.1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概述
    4.1.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4.1.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
    4.2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
    4.2.1刑事程序法定原则
    4.2.2司法独立原则
    .4.2.3无罪推定原则
    4.2.4辩护原则
    4.2.5法的平等保护原则
    4.2.6诉讼经济原则
    4.2.7诉讼及时原则
    4.2.8禁止重复追究原则
    4.3中国刑事诉讼坚持的原则
    4.3.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4.3.2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4.3.3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5章刑事诉讼证据
    5.1刑事诉讼证据概述
    5.1.1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5.1.2刑事诉讼证据的本质属性
    5.1.3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5.2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5.2.1刑事诉讼证据在法律上的分类
    5.2.2刑事诉讼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
    5.3证据规则
    5.3.1证据规则概述
    5.3.2传闻证据规则
    5.3.3违法证据排除规则
    5.3.4补强规则
    5.3.5意见排除规则
    5.4刑事诉讼证明
    5.4.1证明对象
    5.4.2证明责任
    5.4.3证明标准

    第6章辩护与刑事代理
    6.1辩护制度
    6.1.1辩护制度概述
    6.1.2辩护制度的演变与完善
    6.1.3中国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6.2刑事代理制度
    6.2.1刑事代理概述
    6.2.2自诉案件中的代理
    6.2.3公诉案件中的代理
    6.2.4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

    第7章回避
    7.1回避概述
    7.1.1回避的概念
    7.1.2回避的意义
    7.1.3回避的种类
    7.2回避的理由和适用人员
    10.2侦查行为
    10.2.1讯问犯罪嫌疑人
    10.2.2询问证人、被害人
    10.2.3勘验、检查
    10.2.4搜查
    10.2.5扣押物证、书证
    10.2.6鉴定
    10.2.7辨认
    10.2.8通缉
    10.3侦查终结
    10.3.1侦查终结的概念和意义
    10.3.2侦查终结的条件
    10.3.3侦查终结的处理
    10.3.4侦查羁押期限
    10.4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10.4.1自侦案件的概念
    10.4.2自侦案件的程序
    10.5补充侦查
    10.5.1补充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10.5.2补充侦查的形式和种类
    10.6侦查监督
    10.6.1侦查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10.6.2侦查监督的内容
    10.6.3侦查监督的程序
    10.7强制措施
    10.7.1拘传
    10.7.2取保候审
    10.7.3监视居住
    10.7.4拘留
    10.7.5逮捕

    第11章起诉
    11.1起诉概述
    11.1.1起诉的概念与意义
    11.1.2国家追诉主义和私人起诉主义
    11.1.3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
    ……
    关键词索引
    图表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法(第3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是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适应法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而设计的新型教材。它的问世将进一步促使现行法律、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三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它既可以作为“国家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刑事诉讼法》(杨建广、苏顺开主持)的配套文字教材,又可以独立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法学教材。与现有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的特色主要有三:
    1.内容完整、全面。该教材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法学本科核心课程基本要求和最新司法统一考试大纲编写,具有权威性、新颖性和全面性。它不仅适合于各类高校各层次学生和社会读者带着问题自学(可用书后所附学习卡上网),也适合于教师的讲授式教学和以案例讨论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2.形式和功能多样。它力图运用系统工程框架(SystemsEngineeringFramework)、对象导向框架(Obiects-OrientedFramework)和法治系统工程(LegalSystemEngineering)方法,借鉴网络课程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通过纸质教材和电脑化网络课程的结合,形成具有整体功能的开放型知识系统。它既有真实案例,又有名家高论;既有传统教科书功能,又有专业辞典功能;既保留传统教科书的理论深度,又拓展了现代教育的活动空间。
    3.目标定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法学教材,尤其是应用法学的教材,不仅应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字面上的法和法治过程(模型),而且要研究和掌握实际生活中的法和法治过程(原型)、研究和掌握法治系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研究法治系统如何对社会环境发生作用。因此,本教材注重将法学教学(模型)与法治实践(原型)紧密结合,注重讲述法治系统的实际运筹与实现过程;不仅把“交互研讨型”(InteractiveSeminar)的案例教学法引入刑事诉讼法学教学之中,而且刻意把“问题解决型”(ProblemSolving)的现代学习理论融入学生的自学过程之中;这既有利于强化作为模型(Model)的法学课本与作为原型(Prototype)的法治系统的内在联系,又有利于引导学生综合集成地运用法律知识和其他多种知识来解决社会系统中的各种实际法律问题。
  • 作者简介:
    龙宗智,学位/任职: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西南政法大学校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代表性著作:《相对合理主义》、《刑事庭审制度研究》、《证据法的理念、制度与方法》、《检察制度教程》等。
  • 目录:
    本书知识系统基本结构图
    第一编导论
    第1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1.1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1.1.1诉讼
    1.1.2刑事诉讼及其特征
    1.1.3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内容
    1.1.4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1.2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1.2.1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1.2.2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1.2.3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体系
    1.3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任务和作用
    1.3.1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和根据
    1.3.2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1.3.3刑事诉讼法的作用

    第2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2.1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2.1.1外国古代弹劾式诉讼制度和神示证据制度
    2.1.2外国中世纪纠问式诉讼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
    2.1.3外国近现代辩论式诉讼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
    2.2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2.2.1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制的产生与发展
    2.2.2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法制的沿革
    2.2.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编基础理论
    第3章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
    3.1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结构
    3.1.1刑事诉讼目的
    3.1.2刑事诉讼结构
    3.2刑事诉讼主体与刑事诉讼职能
    3.2.1刑事诉讼主体
    3.2.2刑事诉讼职能
    3.3刑事诉讼状态与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3.3.1大陆法系有关理论
    3.3.2中国法有关理论
    3.4刑事诉讼行为与刑事诉讼条件
    3.4.1刑事诉讼行为
    3.4.2刑事诉讼条件
    3.5刑事诉讼阶段与刑事诉讼客体
    3.5.1刑事诉讼阶段
    3.5.2刑事诉讼客体

    第4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4.1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概述
    4.1.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4.1.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
    4.2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
    4.2.1刑事程序法定原则
    4.2.2司法独立原则
    .4.2.3无罪推定原则
    4.2.4辩护原则
    4.2.5法的平等保护原则
    4.2.6诉讼经济原则
    4.2.7诉讼及时原则
    4.2.8禁止重复追究原则
    4.3中国刑事诉讼坚持的原则
    4.3.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4.3.2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4.3.3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5章刑事诉讼证据
    5.1刑事诉讼证据概述
    5.1.1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5.1.2刑事诉讼证据的本质属性
    5.1.3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5.2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5.2.1刑事诉讼证据在法律上的分类
    5.2.2刑事诉讼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
    5.3证据规则
    5.3.1证据规则概述
    5.3.2传闻证据规则
    5.3.3违法证据排除规则
    5.3.4补强规则
    5.3.5意见排除规则
    5.4刑事诉讼证明
    5.4.1证明对象
    5.4.2证明责任
    5.4.3证明标准

    第6章辩护与刑事代理
    6.1辩护制度
    6.1.1辩护制度概述
    6.1.2辩护制度的演变与完善
    6.1.3中国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6.2刑事代理制度
    6.2.1刑事代理概述
    6.2.2自诉案件中的代理
    6.2.3公诉案件中的代理
    6.2.4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

    第7章回避
    7.1回避概述
    7.1.1回避的概念
    7.1.2回避的意义
    7.1.3回避的种类
    7.2回避的理由和适用人员
    10.2侦查行为
    10.2.1讯问犯罪嫌疑人
    10.2.2询问证人、被害人
    10.2.3勘验、检查
    10.2.4搜查
    10.2.5扣押物证、书证
    10.2.6鉴定
    10.2.7辨认
    10.2.8通缉
    10.3侦查终结
    10.3.1侦查终结的概念和意义
    10.3.2侦查终结的条件
    10.3.3侦查终结的处理
    10.3.4侦查羁押期限
    10.4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10.4.1自侦案件的概念
    10.4.2自侦案件的程序
    10.5补充侦查
    10.5.1补充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10.5.2补充侦查的形式和种类
    10.6侦查监督
    10.6.1侦查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10.6.2侦查监督的内容
    10.6.3侦查监督的程序
    10.7强制措施
    10.7.1拘传
    10.7.2取保候审
    10.7.3监视居住
    10.7.4拘留
    10.7.5逮捕

    第11章起诉
    11.1起诉概述
    11.1.1起诉的概念与意义
    11.1.2国家追诉主义和私人起诉主义
    11.1.3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
    ……
    关键词索引
    图表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实务与大数据分析指引
盈科律师事务所编 张文明著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诉讼出罪论
拜荣静著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37辑(2023.1)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 著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涉财执行实务精要
梁雅丽,傅庆涛,刘嘉梁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22.7总第205辑
人民法院出版社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法评论:正当防卫 江溯
江溯 主编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法判解·第23卷
陈兴良 著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法学研究(2023年第1辑)
吴宏耀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诉讼移管研究 法学理论 郇顶著 新华正版
郇顶著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38辑(2023.2)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办案实用手册(修订第八版)
人民法院出版社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指南
上海市浦东新区法学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庭审证据调查规则研究
龙宗智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程序论
龙宗智 著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司法建设论
龙宗智 著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诉讼法(第5版)
龙宗智、杨建广 编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诉讼法(第4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龙宗智、杨建广 编
刑事诉讼法(第3版)
中国刑事证据规则研究
龙宗智、夏黎阳 编
刑事诉讼法(第3版)
证据法的理念、制度与方法
龙宗智 著
刑事诉讼法(第3版)
上帝怎样审判
龙宗智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刑事诉讼法现修改研究
龙宗智 主编
刑事诉讼法(第3版)
刑事庭审制度研究
龙宗智
刑事诉讼法(第3版)
上帝怎样审判/法窗夜话系列
龙宗智 著
刑事诉讼法(第3版)
相对合理主义
龙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