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

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6
版次: 1
ISBN: 9787301219140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460页
字数: 423千字
丛书: 张世英文集
分类: 哲学心理学
26人买过
  •   第六卷收《哲学导论》一书。此前出版的《天人之际》一书,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讲了作者从主客关系式的传统形而上学(又称"在场形而上学")到人与世界融合为一、注重现实生活的哲学转向。其后,作者花了几年时间,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了西方现当代建立在人与世界融合为一基础上的"在场"与"不在场"相结合的生活哲学。至此,作者在这两本书中大体上已形成了一系列属于个人的哲学观,所涉及的领域除哲学本身外,还包括美学、伦理学和历史哲学。2001年上半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两位负责人要作者为本科新生讲授"哲学导论"课程,内容就以作者近些年出版的东西为主,并要求作者在次年(2002年)初结束本课程的讲授时以教材形式出版《哲学导论》一书,后交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般地说,以"哲学导论(或概论)"命名的书,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介绍、讲解哲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的教科书;一类是论述作者个人哲学观点的创作。《哲学导论》这本书属于后者。不过,为了适应学员的需要,作者在各章节的起始还是对相关的基本知识作了一点很简单的介绍。《张世英文集·第6卷:哲学导论》算得是作者晚年的一本具有一定独创性的体系之作。   张世英,当代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21年生,1941年秋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后转入哲学系,1949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曾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5年转入北京大学任教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黑格尔哲学研究、中西哲学的融通与批判等。 目录
    导言什么是哲学/
    小引/
    一哲学史上对哲学的界定/
    二哲学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
    三哲学的分类/
    第一篇本体论与认识论
    第一章“人生在世”的两种结构
    ——“人—世界”和“主体—客体”/
    一“人—世界”和“主体—客体”两种在世结构的
    含义、区别与关系

    二两种在世结构在中西哲学史上的表现/
    三对于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具体回答/
    第二章精神发展的阶段/
    一划分精神发展阶段的原则/
    二个人精神发展的阶段/
    第三章两种超越: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两种目标:相同与相通/
    一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
    二相同与相通/
    第四章两种超越的途径:思维与想象/
    一想象不同于思维的特点/
    二从重思维转向重想象/
    三想象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两种无限观:“思维的无限”与“想象的无限”/
    一两种无限的含义/
    二对黑格尔“真无限”的批评/
    三“真无限”的整体与“坏无限”的整体/
    四“人生在世”的全过程/
    第六章两种真理观:符合说与去蔽说/
    一从符合说到去蔽说的转向/
    二真理的本质在于超越和自由/
    第七章论境界/
    一境界的含义及其在中西哲学史上的意义/
    二境界的形成/
    三不同境界之间的沟通问题/
    四用“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精神提高和
    沟通不同的精神境界/
    第八章境界与文化/
    一四种人生境界/
    二个人的人生境界主要是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三文化的评判问题/
    四在发展科学的基础上提高人文文化和人文素质/
    五科学、认识活动的抽象性与审美、道德活动的具体性/
    六从科学认识到人生领悟/
    第九章超越自我/
    一禅宗关于超越自我的思想/
    二超越自我在于超越主客二分式/
    第十章超越之路/
    一哲学的“奥秘性”与“公开性”/
    二哲学的彻底的“公开性”在于永不脱离时间性和有限性

    三超越有限的历程/
    四超越有限是一种长期磨炼的过程/
    第二篇审美观
    第十一章审美意识的在世结构:人与世界的融合/
    一审美意识:人与世界融合的产物/
    二审美意识的特点:超越性/
    三审美意识给人以自由/
    第十二章审美意识的灵魂:惊异/
    一传统哲学与惊异的对立/
    二审美意识的惊异起于超越主客二分/
    三缺乏审美意识或诗意的传统哲学的终结/
    四惊异是哲学和审美意识(诗意)的灵魂/
    第十三章典型说与显隐说/
    一典型说及其哲学基础/
    二显隐说及其哲学基础/
    三真理的场所——艺术品/
    四中国古典诗论的“隐秀”说/
    五超越在场与功利追求/
    第十四章审美意识:超越有限
    ——再论典型说与显隐说/
    一理论/
    二历史/
    第十五章审美价值的区分/
    一黑格尔论艺术价值的区分/
    二超越有限性的程度决定审美价值的高低/
    第十六章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
    一西方古典哲学到现当代哲学的转向/
    二语言学转向/
    三语言意义的转换/
    四“大言”与“小言”/
    第十七章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一语言的诗性/
    二诗的语言与非诗的语言的区别/
    三中国古典诗的语言的特征和要求/
    第十八章美与真善/
    一古希腊时期/
    二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
    三近代/
    四现当代/
    五真善美统一于“万物一体”/
    第三篇伦理观
    第十九章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
    一哲学史上的道德观/
    二审美意识超越道德意识/
    三西方一些思想家关于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的
    关系的论述

    四审美意识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第二十章人与世界的两重性/
    一“被使用的世界”与“相遇的世界”/
    二人生并非只是使用对象的活动/
    三人生的最高意义:万物一体的领悟或“我—你”
    之间的相互回应/
    四有“民胞物与”精神的人,能唤醒万物与之作语言交流

    五“我—你”关系的优先地位/
    六让科技事业充满“民胞物与”和“仁爱”精神之火与光

    第二十一章人类中心主义和“民胞物与”说/
    一中国哲学史上“民胞物与”和人类中心思想的统一/
    二西方极端神秘主义者的非人类中心主义/
    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第二十二章和谐相处:人与人,人与自然
    ——顺应与理解/
    一和谐论的本体论根据——万物一体/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第二十三章建立道德律的方式:对话与独白/
    一从独白到对话/
    二儒家的“万马齐喑”的伦理学与哈贝马斯的
    “交谈伦理学”

    三理与情/
    第二十四章知行问题的道德含义与认识论含义/
    一知行合一的道德意义/
    二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从道德意义的知行合一
    到认识论意义的认识与实践

    三“知”哲学与“行”哲学/
    四道家既“知”“道”亦“行”“道”/
    五哲学与人生/
    第四篇历史观
    第二十五章古与今/
    一伽达默尔的古今融合论/
    二王船山的“通古今而计之”的历史观/
    三古与今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二十六章传统与现在/
    一传统的性质与形成过程/
    二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
    第二十七章历史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一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含义/
    二时间距离的意义/
    三人生的意义在于按照历史,不断超出自身而
    不执著

    四历史性问题就是人生意义问题/
    第二十八章中心与周边/
    一中心与周边关系的哲学基础/
    二“万变不离其宗”剖析/
    三民族性与时代性/
    四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
    第五篇哲学发展的历程
    第二十九章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一西方哲学史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特点/
    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发展阶段/
    第三十章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
    一中国哲学史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特征/
    二主要发展阶段/
    第三十一章从“天人合一”到“万有相通”/
    一“天人合一”的特点/
    二“万有相通”的特点/
    三“天人合一”与“万有相通”的区别以及中西
    文化史上从前者到后者的发展过程/
    四在中国现实中“万有相通”进展迟缓及其原因/
    五“万有相通”的哲学要求把“有我”与“忘我”结合起来/
    六“万有相通”的哲学是中华文化走向未来的明灯/
    余论:希望的哲学/
    一以希望哲学代替猫头鹰哲学/
    二希望就是虚拟/
    三希望就是战斗/
    四希望与命运/
    五希望与失望/
    六希望与无限/
  • 内容简介:
      第六卷收《哲学导论》一书。此前出版的《天人之际》一书,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讲了作者从主客关系式的传统形而上学(又称"在场形而上学")到人与世界融合为一、注重现实生活的哲学转向。其后,作者花了几年时间,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了西方现当代建立在人与世界融合为一基础上的"在场"与"不在场"相结合的生活哲学。至此,作者在这两本书中大体上已形成了一系列属于个人的哲学观,所涉及的领域除哲学本身外,还包括美学、伦理学和历史哲学。2001年上半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两位负责人要作者为本科新生讲授"哲学导论"课程,内容就以作者近些年出版的东西为主,并要求作者在次年(2002年)初结束本课程的讲授时以教材形式出版《哲学导论》一书,后交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般地说,以"哲学导论(或概论)"命名的书,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介绍、讲解哲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的教科书;一类是论述作者个人哲学观点的创作。《哲学导论》这本书属于后者。不过,为了适应学员的需要,作者在各章节的起始还是对相关的基本知识作了一点很简单的介绍。《张世英文集·第6卷:哲学导论》算得是作者晚年的一本具有一定独创性的体系之作。
  • 作者简介:
      张世英,当代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21年生,1941年秋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后转入哲学系,1949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曾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5年转入北京大学任教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黑格尔哲学研究、中西哲学的融通与批判等。
  • 目录:
    目录
    导言什么是哲学/
    小引/
    一哲学史上对哲学的界定/
    二哲学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
    三哲学的分类/
    第一篇本体论与认识论
    第一章“人生在世”的两种结构
    ——“人—世界”和“主体—客体”/
    一“人—世界”和“主体—客体”两种在世结构的
    含义、区别与关系

    二两种在世结构在中西哲学史上的表现/
    三对于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具体回答/
    第二章精神发展的阶段/
    一划分精神发展阶段的原则/
    二个人精神发展的阶段/
    第三章两种超越: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两种目标:相同与相通/
    一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
    二相同与相通/
    第四章两种超越的途径:思维与想象/
    一想象不同于思维的特点/
    二从重思维转向重想象/
    三想象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两种无限观:“思维的无限”与“想象的无限”/
    一两种无限的含义/
    二对黑格尔“真无限”的批评/
    三“真无限”的整体与“坏无限”的整体/
    四“人生在世”的全过程/
    第六章两种真理观:符合说与去蔽说/
    一从符合说到去蔽说的转向/
    二真理的本质在于超越和自由/
    第七章论境界/
    一境界的含义及其在中西哲学史上的意义/
    二境界的形成/
    三不同境界之间的沟通问题/
    四用“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精神提高和
    沟通不同的精神境界/
    第八章境界与文化/
    一四种人生境界/
    二个人的人生境界主要是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三文化的评判问题/
    四在发展科学的基础上提高人文文化和人文素质/
    五科学、认识活动的抽象性与审美、道德活动的具体性/
    六从科学认识到人生领悟/
    第九章超越自我/
    一禅宗关于超越自我的思想/
    二超越自我在于超越主客二分式/
    第十章超越之路/
    一哲学的“奥秘性”与“公开性”/
    二哲学的彻底的“公开性”在于永不脱离时间性和有限性

    三超越有限的历程/
    四超越有限是一种长期磨炼的过程/
    第二篇审美观
    第十一章审美意识的在世结构:人与世界的融合/
    一审美意识:人与世界融合的产物/
    二审美意识的特点:超越性/
    三审美意识给人以自由/
    第十二章审美意识的灵魂:惊异/
    一传统哲学与惊异的对立/
    二审美意识的惊异起于超越主客二分/
    三缺乏审美意识或诗意的传统哲学的终结/
    四惊异是哲学和审美意识(诗意)的灵魂/
    第十三章典型说与显隐说/
    一典型说及其哲学基础/
    二显隐说及其哲学基础/
    三真理的场所——艺术品/
    四中国古典诗论的“隐秀”说/
    五超越在场与功利追求/
    第十四章审美意识:超越有限
    ——再论典型说与显隐说/
    一理论/
    二历史/
    第十五章审美价值的区分/
    一黑格尔论艺术价值的区分/
    二超越有限性的程度决定审美价值的高低/
    第十六章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
    一西方古典哲学到现当代哲学的转向/
    二语言学转向/
    三语言意义的转换/
    四“大言”与“小言”/
    第十七章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一语言的诗性/
    二诗的语言与非诗的语言的区别/
    三中国古典诗的语言的特征和要求/
    第十八章美与真善/
    一古希腊时期/
    二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
    三近代/
    四现当代/
    五真善美统一于“万物一体”/
    第三篇伦理观
    第十九章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
    一哲学史上的道德观/
    二审美意识超越道德意识/
    三西方一些思想家关于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的
    关系的论述

    四审美意识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第二十章人与世界的两重性/
    一“被使用的世界”与“相遇的世界”/
    二人生并非只是使用对象的活动/
    三人生的最高意义:万物一体的领悟或“我—你”
    之间的相互回应/
    四有“民胞物与”精神的人,能唤醒万物与之作语言交流

    五“我—你”关系的优先地位/
    六让科技事业充满“民胞物与”和“仁爱”精神之火与光

    第二十一章人类中心主义和“民胞物与”说/
    一中国哲学史上“民胞物与”和人类中心思想的统一/
    二西方极端神秘主义者的非人类中心主义/
    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第二十二章和谐相处:人与人,人与自然
    ——顺应与理解/
    一和谐论的本体论根据——万物一体/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第二十三章建立道德律的方式:对话与独白/
    一从独白到对话/
    二儒家的“万马齐喑”的伦理学与哈贝马斯的
    “交谈伦理学”

    三理与情/
    第二十四章知行问题的道德含义与认识论含义/
    一知行合一的道德意义/
    二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从道德意义的知行合一
    到认识论意义的认识与实践

    三“知”哲学与“行”哲学/
    四道家既“知”“道”亦“行”“道”/
    五哲学与人生/
    第四篇历史观
    第二十五章古与今/
    一伽达默尔的古今融合论/
    二王船山的“通古今而计之”的历史观/
    三古与今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二十六章传统与现在/
    一传统的性质与形成过程/
    二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
    第二十七章历史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一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含义/
    二时间距离的意义/
    三人生的意义在于按照历史,不断超出自身而
    不执著

    四历史性问题就是人生意义问题/
    第二十八章中心与周边/
    一中心与周边关系的哲学基础/
    二“万变不离其宗”剖析/
    三民族性与时代性/
    四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
    第五篇哲学发展的历程
    第二十九章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一西方哲学史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特点/
    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发展阶段/
    第三十章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
    一中国哲学史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特征/
    二主要发展阶段/
    第三十一章从“天人合一”到“万有相通”/
    一“天人合一”的特点/
    二“万有相通”的特点/
    三“天人合一”与“万有相通”的区别以及中西
    文化史上从前者到后者的发展过程/
    四在中国现实中“万有相通”进展迟缓及其原因/
    五“万有相通”的哲学要求把“有我”与“忘我”结合起来/
    六“万有相通”的哲学是中华文化走向未来的明灯/
    余论:希望的哲学/
    一以希望哲学代替猫头鹰哲学/
    二希望就是虚拟/
    三希望就是战斗/
    四希望与命运/
    五希望与失望/
    六希望与无限/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
哲学猫:不可思议的哲学旅行(掌握学习与成长的底层逻辑,学会选择与表达)
蔡志芹 著;猫十六 绘
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
哲学与生活
隋晶
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
哲学的困惑--克里普克哲学论文选辑
(美)索尔·克里普克(Saul A. kripke)著,刘叶涛 雒自新 刘东 等 译
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
哲学原理(全译本)
笛卡尔
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
哲学进化论 : 一场关于世界、意识、道德的无止境追问(蒙曼、喻丰、沈奕斐、张志强、郭沂倾情推荐;奇葩说人气辩手、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幽默讲述)
李浩然 著;天喜文化 出品
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
哲学的二十个夜晚
徐英瑾
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
哲学评鉴(第二辑): 证据、视角和模态
《哲学评鉴》编辑委员会 编
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
哲学与现实政治
(英)雷蒙德·戈伊斯
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
哲学精要二十讲
贺志勇、宁晚枚、刘丽娜
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美]弗罗斯特(Bryan-Paul Frost) 编;[美]伯恩斯(Timothy W. Burns)
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
哲学思维 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朱利安?巴吉尼 汇集当代哲学家精粹 生活哲学 思维框架 中信出版社图书
Julian Baggini朱利安·巴吉尼
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
哲学家都爱了谁?(哲学博士黄鼎元力作,趣写苏格拉底 卢梭 叔本华 尼采等大哲学家不为人知的故事)
黄鼎元 著,酷威文化 出品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