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5-10
版次: 1
ISBN: 9787109195721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54页
字数: 23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25人买过
  •   农业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活动的创造和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对于传承农耕文化、保护农村生态、发展生态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建设美丽乡村等具重要的意义。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力求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统一,系统阐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起源与演变、生态与文化特征,分析其历史与现实价值和保护与利用现状,提出可持续保护与管理对策,以进一步提升遗产地人民的文化自觉性与自豪感,提高全社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   闵庆文、田密主编的《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中国农业出版社生活文教分社策划出版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之一,旨在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红河哈尼稻作梯田农业系统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窗口,提高全社会对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全书包括九个部分:“引言”简要介绍了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概况;“梯田,山地民族智慧的结晶”介绍了世界山地农业文明的发展及我国梯田的开垦历史;“哈尼梯田,稻作农业的典范”介绍了梯田在种质资源、生物多样性、景观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梯田人生,哈尼物语”阐述了哈尼族的迁徙史及民族文化的形成;“维系千年的生态哲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系统中森林、村落、梯田、水系等组成要素;“农耕之道,遵循章法”介绍了梯田有序的农耕活动及巧妙的资源管理;“文化传承,载之乡土”梳理了哈尼梯田地区的民俗、村寨、服饰、饮食以及文学艺术;“改变正在发生”提出了当前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威胁与挑战及保护途径与对策;“附录”部分提供了遗产旅游资讯、遗产保护大事记及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引言
    一 梯田,山地民族智慧的结晶
    (一)山地农业文明的缘起
    (二)梯田文明的世界分布
    (三)我国梯田的历史溯源

    二 哈尼梯田,稻作农业的典范
    (一)高山稻田农耕文化的样本
    (二)未曾遗落的哈尼稻谷
    (三)千年不衰的米中珍品
    (四)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
    (五)梯田景观的多重价值

    三 梯田人生,哈尼物语
    (一)漫漫迁徙路
    (二)造梯田记
    (三)开好三朵花
    (四)品行如山

    四 维系千年的生态哲学
    (一)四素同构,万物共荣
    (二)绿色屏障的守护
    (三)生生不息的河流
    (四)村寨的选址与布局
    (五)高坡度的稻作梯田

    五 农耕之道,遵循章法
    (一)梯田的雕塑与打磨
    (二)独创巧妙的水源管理
    (三)有条不紊的耕作程序
    (四)牛铃声声,默默耕耘

    六 文化传承,载之乡土
    (一)民俗节庆
    (二)蘑菇朵朵
    (三)穿戴神话
    (四)天赐美食
    (五)文学艺术

    七 改变正在发生
    (一)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危机的应对与文明的坚守

    附录
    附录1 旅游资讯
    附录2 大事记
    附录3 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 内容简介:
      农业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活动的创造和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对于传承农耕文化、保护农村生态、发展生态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建设美丽乡村等具重要的意义。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力求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统一,系统阐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起源与演变、生态与文化特征,分析其历史与现实价值和保护与利用现状,提出可持续保护与管理对策,以进一步提升遗产地人民的文化自觉性与自豪感,提高全社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
  • 作者简介:
      闵庆文、田密主编的《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中国农业出版社生活文教分社策划出版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之一,旨在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红河哈尼稻作梯田农业系统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窗口,提高全社会对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全书包括九个部分:“引言”简要介绍了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概况;“梯田,山地民族智慧的结晶”介绍了世界山地农业文明的发展及我国梯田的开垦历史;“哈尼梯田,稻作农业的典范”介绍了梯田在种质资源、生物多样性、景观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梯田人生,哈尼物语”阐述了哈尼族的迁徙史及民族文化的形成;“维系千年的生态哲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系统中森林、村落、梯田、水系等组成要素;“农耕之道,遵循章法”介绍了梯田有序的农耕活动及巧妙的资源管理;“文化传承,载之乡土”梳理了哈尼梯田地区的民俗、村寨、服饰、饮食以及文学艺术;“改变正在发生”提出了当前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威胁与挑战及保护途径与对策;“附录”部分提供了遗产旅游资讯、遗产保护大事记及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 目录:
    引言
    一 梯田,山地民族智慧的结晶
    (一)山地农业文明的缘起
    (二)梯田文明的世界分布
    (三)我国梯田的历史溯源

    二 哈尼梯田,稻作农业的典范
    (一)高山稻田农耕文化的样本
    (二)未曾遗落的哈尼稻谷
    (三)千年不衰的米中珍品
    (四)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
    (五)梯田景观的多重价值

    三 梯田人生,哈尼物语
    (一)漫漫迁徙路
    (二)造梯田记
    (三)开好三朵花
    (四)品行如山

    四 维系千年的生态哲学
    (一)四素同构,万物共荣
    (二)绿色屏障的守护
    (三)生生不息的河流
    (四)村寨的选址与布局
    (五)高坡度的稻作梯田

    五 农耕之道,遵循章法
    (一)梯田的雕塑与打磨
    (二)独创巧妙的水源管理
    (三)有条不紊的耕作程序
    (四)牛铃声声,默默耕耘

    六 文化传承,载之乡土
    (一)民俗节庆
    (二)蘑菇朵朵
    (三)穿戴神话
    (四)天赐美食
    (五)文学艺术

    七 改变正在发生
    (一)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危机的应对与文明的坚守

    附录
    附录1 旅游资讯
    附录2 大事记
    附录3 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闵庆文、孙雪萍、张慧媛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
孙业红、闵庆文、邵建成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
张丹、闵庆文、邵建成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白艳莹、闵庆文、邵建成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袁正、闵庆文、邵建成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焦雯珺、闵庆文、邵建成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何露、闵庆文、邵建成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陕西佳县古枣园
刘某承、闵庆文、邵建成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福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闵庆文、张永勋、邵建成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王斌、闵庆文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
张永勋、闵庆文、安岩、邵建成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
王斌、闵庆文、周志方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研究
杨广容、李永梅、李家华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濒危怒语良苏话研究
陈海宏,谭丽亚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李家祥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省公路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模型构建
张俊婕 著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四季旅行( 第3版)
《亲历者》编辑部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消除疟疾历程(精)
周红宁、许建卫、林祖锐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立体生态稻作亚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杨从党、李贵勇、李刚华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盐运古道上的聚落与建筑
赵逵,李雨萌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壮族民间文学引论
王淑英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省主要森林类型常见植物图鉴(精)
董建昌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农村发展报告(2021-2022)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昆明)、陈晓未、颜晓飞 编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马拉松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史
云南省呈贡体育训练基地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