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经学与文论

北宋经学与文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1-10
版次: 1
ISBN: 9787010095646
定价: 24.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6页
字数: 24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4人买过
  • 经学与文学之互动影响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学术界关注的主要在汉代经学,问或涉及清代经学与文学的互动,其他朝代则多有忽略。北宋是经学新变的重要时期,对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形态、内涵及其特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将问题落到实处,《北宋经学与文论》创造性地选择《诗经》学、《春秋》学和《易》学为北宋经学的代表,从阐释方式的变革,到哲学认识论、价值观的表述以及思维方式的折射等方面,寻绎它们与诗学、散文理论以及艺术思维之间的深层关联。 马兴祥,1974年生,山东省泰安人。1994-1998年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士学位;1998年-2004年,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学习,师从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毅先生,先后获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今,在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任教,副教授职称,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唐宋文学与文学批评、儒家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南开大学《文学与文化》、新加坡儒学研究会《儒家文化》、《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词林观止》(合著)等著作,独立完成河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参与河北省社科规划办重点课题多项。 引论
    第一章以诗说《诗》与诗歌阐释方法的变革
    第一节毛、郑辨妄和疑《序》之风与方法论
    一、北宋《诗》学中的《毛》《郑》之辨及疑《序》问题
    二、以诗说《诗》中的方法论问题
    第二节据文求义与北宋诗学阐释方式的变革
    一、据文求义的两种方式
    二、主“文理”、“人情”与“意脉”的诗学批评原则
    三、从“意新语工”到“意与言会”的诗学细读法

    第二章《诗》之“六义”与诗体理论
    第一节“六义”之说与诗之体用观
    一、北宋的“六义”论
    二、北宋的诗体理论
    三、“因事激风”与“吟咏性情”
    第二节“风雅”之体与尚雅风气
    一、温柔敦厚的诗教与涵养性情之正
    二、“风”之含蓄与诗之韵味

    第三章《春秋》学与宋代古文运动
    第一节北宋《春秋》学的阐释方法与尊王、正统观
    一、北宋《春秋》学的阐释方法及其学术品格
    二、“尊王”观念与“正统”之说
    第二节北宋《春秋》学对古文运动的影响
    一、倡立道统与文主宗经
    二、学风的建设与文风的转变
    三、“断烂朝报”之公案及其时代意义

    第四章从“春秋笔法”到经史文章之学
    第一节尹洙、欧阳修的“春秋笔法”说与古文创作
    一、尹洙古文的“简而有法”说
    二、欧阳修经世致用的古文观念
    第二节三苏的经史之学与文章理论
    一、苏洵的经、史之论
    一、苏轼的《左传》学与古文创作
    三、苏辙的《春秋》学与其古文理论

    第五章《易》传之“观物取象”说与北宋的文道观
    第一节“观物取象”与宋人儒道兼宗的处世心态
    一、从天地之道到性命之理
    一、“满目云山俱是乐
    三、“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第二节“观物取象”对宋人文道观的影响
    一、从“假象显义”到“寓理之具”
    一、从“人文化成”到“文明以止”
    三、从“道充中实”到“以气为主”
    四、从“风行水上”到“无意为文”

    第六章《易》传之“寂感”说与宋人的艺术思维理沦
    第一节“寂感”说的本质特征及其理论蕴含
    ……
    结语
    附录一:北宋《春秋》学著术补考
    附录二:北宋《易》学著述补考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经学与文学之互动影响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学术界关注的主要在汉代经学,问或涉及清代经学与文学的互动,其他朝代则多有忽略。北宋是经学新变的重要时期,对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形态、内涵及其特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将问题落到实处,《北宋经学与文论》创造性地选择《诗经》学、《春秋》学和《易》学为北宋经学的代表,从阐释方式的变革,到哲学认识论、价值观的表述以及思维方式的折射等方面,寻绎它们与诗学、散文理论以及艺术思维之间的深层关联。
  • 作者简介:
    马兴祥,1974年生,山东省泰安人。1994-1998年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士学位;1998年-2004年,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学习,师从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毅先生,先后获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今,在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任教,副教授职称,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唐宋文学与文学批评、儒家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南开大学《文学与文化》、新加坡儒学研究会《儒家文化》、《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词林观止》(合著)等著作,独立完成河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参与河北省社科规划办重点课题多项。
  • 目录:
    引论
    第一章以诗说《诗》与诗歌阐释方法的变革
    第一节毛、郑辨妄和疑《序》之风与方法论
    一、北宋《诗》学中的《毛》《郑》之辨及疑《序》问题
    二、以诗说《诗》中的方法论问题
    第二节据文求义与北宋诗学阐释方式的变革
    一、据文求义的两种方式
    二、主“文理”、“人情”与“意脉”的诗学批评原则
    三、从“意新语工”到“意与言会”的诗学细读法

    第二章《诗》之“六义”与诗体理论
    第一节“六义”之说与诗之体用观
    一、北宋的“六义”论
    二、北宋的诗体理论
    三、“因事激风”与“吟咏性情”
    第二节“风雅”之体与尚雅风气
    一、温柔敦厚的诗教与涵养性情之正
    二、“风”之含蓄与诗之韵味

    第三章《春秋》学与宋代古文运动
    第一节北宋《春秋》学的阐释方法与尊王、正统观
    一、北宋《春秋》学的阐释方法及其学术品格
    二、“尊王”观念与“正统”之说
    第二节北宋《春秋》学对古文运动的影响
    一、倡立道统与文主宗经
    二、学风的建设与文风的转变
    三、“断烂朝报”之公案及其时代意义

    第四章从“春秋笔法”到经史文章之学
    第一节尹洙、欧阳修的“春秋笔法”说与古文创作
    一、尹洙古文的“简而有法”说
    二、欧阳修经世致用的古文观念
    第二节三苏的经史之学与文章理论
    一、苏洵的经、史之论
    一、苏轼的《左传》学与古文创作
    三、苏辙的《春秋》学与其古文理论

    第五章《易》传之“观物取象”说与北宋的文道观
    第一节“观物取象”与宋人儒道兼宗的处世心态
    一、从天地之道到性命之理
    一、“满目云山俱是乐
    三、“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第二节“观物取象”对宋人文道观的影响
    一、从“假象显义”到“寓理之具”
    一、从“人文化成”到“文明以止”
    三、从“道充中实”到“以气为主”
    四、从“风行水上”到“无意为文”

    第六章《易》传之“寂感”说与宋人的艺术思维理沦
    第一节“寂感”说的本质特征及其理论蕴含
    ……
    结语
    附录一:北宋《春秋》学著术补考
    附录二:北宋《易》学著述补考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