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以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例

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以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11
版次: 1
ISBN: 9787503949586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6页
字数: 1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16人买过
  •   《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以贝多芬为例》在符合作品本质属性的前提下,演奏音响中应该具有“忠实性”与“创造性”。而不是说,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作者以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具体研究对象。运用现象学的理论成果,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探究“忠实性”与“创造性”在演奏过程中的生成机制。认为,“忠实性”同时存在于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三个层次上。动态地看,每一次对作品的正确认识中都含有三个层次;音乐作品的本质属性在历时性中的变化,这一事实本身就意味着音乐作品的“创造性”;具有主体间性的理解结果中的差异生成了音乐作品的“创造性”;演奏主体把理解结果予以具体化,生成了可以让人们感知的“创造性”。静态地看,三个层次上的“创造性”同时体现在每一次符合作品本质属性的音响中,动态地看,“创造性”在“现在”理解中生成。忠实性与创造性在理解中生成,相互渗透、融合,并体现在音响中。 绪论
    一、关于忠实性与创造性问题的基本认识
    二、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关于“忠实”问题
    2、关于“创造”问题
    3、存在的问题
    三、本课题研究设想
    第一章音乐作品的表象分析
    一、作为信息表象的乐谱
    1、曲式分析
    2、《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传承与创新
    二、作为潜在表象的创作背景
    1、创作背景考察
    2、创作背景与作品内涵的关系
    3、创作背景对于认识作品内涵的实际价值
    三、作为直观表象的音响
    1、演绎简史
    2、不同的音响
    小结

    第二章忠实性生成研究
    一、从普通语言到音乐语言
    1、普通语言
    2、音乐语言
    A、“抽象的具象”
    B、异质异构多一同态对应
    3、对音乐语言的理解
    二、音乐作品的再现意义与表现意义
    1、音乐作品的再现意义
    2、音乐作品的表现意义及其与再现意义的融合
    3、语境生成具体关系——意义
    三、音乐作品的“文本”
    1、“原作”是“无”,“文本”是“徼”
    2、文本的三个层次
    3、“文本”概念的层次转换
    4、“文本”的历时性
    小结

    第三章创造性生成研究
    一、不同演奏版本的考察
    二、创造性的必然存在
    1、(音响)形式美的生命特征——偏离与回归
    2、不同音响中的“具体同一性”
    三、演奏者的境界
    1、作为先入之见的境界内容
    2、境界内容的体现——个别性文本
    3、个别性文本作为“现在”
    四、创造性的生成过程——选择与建构
    1、内化过程中的选择与建构
    2、外化过程中的选择与建构
    小结
    结论
    一、音乐演绎中的“殊途同归”与“同途殊归”
    二、忠实性与创造性生成的出发点——理解
    三、“意义”和音响表象的辩证统一——“存在”与“存在者”
    四、关于忠实性的可信性验证——本质还原
    五、忠实性与创造性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六、关于音乐演绎中的相对性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以贝多芬为例》在符合作品本质属性的前提下,演奏音响中应该具有“忠实性”与“创造性”。而不是说,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作者以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具体研究对象。运用现象学的理论成果,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探究“忠实性”与“创造性”在演奏过程中的生成机制。认为,“忠实性”同时存在于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三个层次上。动态地看,每一次对作品的正确认识中都含有三个层次;音乐作品的本质属性在历时性中的变化,这一事实本身就意味着音乐作品的“创造性”;具有主体间性的理解结果中的差异生成了音乐作品的“创造性”;演奏主体把理解结果予以具体化,生成了可以让人们感知的“创造性”。静态地看,三个层次上的“创造性”同时体现在每一次符合作品本质属性的音响中,动态地看,“创造性”在“现在”理解中生成。忠实性与创造性在理解中生成,相互渗透、融合,并体现在音响中。
  • 目录:
    绪论
    一、关于忠实性与创造性问题的基本认识
    二、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关于“忠实”问题
    2、关于“创造”问题
    3、存在的问题
    三、本课题研究设想
    第一章音乐作品的表象分析
    一、作为信息表象的乐谱
    1、曲式分析
    2、《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传承与创新
    二、作为潜在表象的创作背景
    1、创作背景考察
    2、创作背景与作品内涵的关系
    3、创作背景对于认识作品内涵的实际价值
    三、作为直观表象的音响
    1、演绎简史
    2、不同的音响
    小结

    第二章忠实性生成研究
    一、从普通语言到音乐语言
    1、普通语言
    2、音乐语言
    A、“抽象的具象”
    B、异质异构多一同态对应
    3、对音乐语言的理解
    二、音乐作品的再现意义与表现意义
    1、音乐作品的再现意义
    2、音乐作品的表现意义及其与再现意义的融合
    3、语境生成具体关系——意义
    三、音乐作品的“文本”
    1、“原作”是“无”,“文本”是“徼”
    2、文本的三个层次
    3、“文本”概念的层次转换
    4、“文本”的历时性
    小结

    第三章创造性生成研究
    一、不同演奏版本的考察
    二、创造性的必然存在
    1、(音响)形式美的生命特征——偏离与回归
    2、不同音响中的“具体同一性”
    三、演奏者的境界
    1、作为先入之见的境界内容
    2、境界内容的体现——个别性文本
    3、个别性文本作为“现在”
    四、创造性的生成过程——选择与建构
    1、内化过程中的选择与建构
    2、外化过程中的选择与建构
    小结
    结论
    一、音乐演绎中的“殊途同归”与“同途殊归”
    二、忠实性与创造性生成的出发点——理解
    三、“意义”和音响表象的辩证统一——“存在”与“存在者”
    四、关于忠实性的可信性验证——本质还原
    五、忠实性与创造性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六、关于音乐演绎中的相对性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以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例
论音乐
石敏敏
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以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例
论音乐与音乐教育
姚思源 著
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以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例
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
爱德华·汉斯立克、杨业治 著
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以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例
论音乐教育
廖乃雄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