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研究:交通肇事罪研究专号(第6卷)

刑法学研究:交通肇事罪研究专号(第6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12
版次: 1
ISBN: 9787208090330
定价: 37.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1页
字数: 343千字
分类: 法律
17人买过
  • 《刑法学研究(第6卷)》为系列图书,主要以刑法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重点对理论中的前沿、热点问题以及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作了探讨。《刑法学研究(第6卷)》分专题笔谈、学者专稿、理论前沿等几个部分,对刑法学研究人员及司法工作人员有较大参考价值。 刘宪权,华东政法学院教授,1955年生,原籍江苏常州,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荷兰艾柔默思大学博士,博导。著有《金融风险与犯罪惩治》、《证券市场与证券犯罪探论》等著作,并在《法学》、《法律科学》、《政治与法律》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四百余篇。 专题笔谈
    从原因自由行为理论谈醉酒交通肇事的行为性质
    危险驾驶行为的罪刑评价——以“醉酒驾驶”交通肇事行为为视角
    处理高危驾车肇事案件亟需界定的界限
    我国刑法有必要增设危险驾驶致人死伤罪
    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合理性分析梅
    理论前沿
    刑事司法中网络舆论的价值及其实现——“醉驾”、“飙车”案的延展性思考
    热点透视
    对醉酒驾车行为性质的思考——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
    刍议酒后驾车肇事行为的司法认定一以黎景全案和孙伟铭案为切八点
    酒后驾车行为不应该独立成罪
    杭州胡斌飙车撞人案的透视与评析
    醉酒驾驶行为的司法认定
    醉酒驾车犯罪案件三议——从孙伟铭和黎景全醉驾犯罪案谈起易益
    略论醉酒驾车者主观罪过形式的判定
    博士论坛
    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要件
    涉罪交通事故的行政处理与司法衔接
    论交通肇事案件审理中的刑事理念——对杭州飙车案的反思
    交通肇事罪共犯疑难问题研究——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第7条的规定
    论交通肇事罪适用的空间范围
    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刑事立法评析
    实务探索
    飙车行为的定性分析
    交通肇事量刑中的赔偿因素考量——基于百份判决书的统计分析
    学术争鸣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之罪过形式探讨
    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正名——兼议“危险驾驶”与“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的不相当
    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研究
    博后报告
    略论交通肇事罪之逃逸行为
    疑案分析
    试论驾驶机动车“碰瓷”行为的定性
    附录
  • 内容简介:
    《刑法学研究(第6卷)》为系列图书,主要以刑法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重点对理论中的前沿、热点问题以及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作了探讨。《刑法学研究(第6卷)》分专题笔谈、学者专稿、理论前沿等几个部分,对刑法学研究人员及司法工作人员有较大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刘宪权,华东政法学院教授,1955年生,原籍江苏常州,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荷兰艾柔默思大学博士,博导。著有《金融风险与犯罪惩治》、《证券市场与证券犯罪探论》等著作,并在《法学》、《法律科学》、《政治与法律》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四百余篇。
  • 目录:
    专题笔谈
    从原因自由行为理论谈醉酒交通肇事的行为性质
    危险驾驶行为的罪刑评价——以“醉酒驾驶”交通肇事行为为视角
    处理高危驾车肇事案件亟需界定的界限
    我国刑法有必要增设危险驾驶致人死伤罪
    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合理性分析梅
    理论前沿
    刑事司法中网络舆论的价值及其实现——“醉驾”、“飙车”案的延展性思考
    热点透视
    对醉酒驾车行为性质的思考——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
    刍议酒后驾车肇事行为的司法认定一以黎景全案和孙伟铭案为切八点
    酒后驾车行为不应该独立成罪
    杭州胡斌飙车撞人案的透视与评析
    醉酒驾驶行为的司法认定
    醉酒驾车犯罪案件三议——从孙伟铭和黎景全醉驾犯罪案谈起易益
    略论醉酒驾车者主观罪过形式的判定
    博士论坛
    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要件
    涉罪交通事故的行政处理与司法衔接
    论交通肇事案件审理中的刑事理念——对杭州飙车案的反思
    交通肇事罪共犯疑难问题研究——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第7条的规定
    论交通肇事罪适用的空间范围
    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刑事立法评析
    实务探索
    飙车行为的定性分析
    交通肇事量刑中的赔偿因素考量——基于百份判决书的统计分析
    学术争鸣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之罪过形式探讨
    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正名——兼议“危险驾驶”与“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的不相当
    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研究
    博后报告
    略论交通肇事罪之逃逸行为
    疑案分析
    试论驾驶机动车“碰瓷”行为的定性
    附录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刑法学研究:交通肇事罪研究专号(第6卷)
刑法学(第五版)
刘宪权 编
刑法学研究:交通肇事罪研究专号(第6卷)
“互联网+”时代的法律回应
刘宪权 编
刑法学研究:交通肇事罪研究专号(第6卷)
卓越法学集萃
刘宪权 编
刑法学研究:交通肇事罪研究专号(第6卷)
刑法学研究(第11卷)
刘宪权 编
刑法学研究:交通肇事罪研究专号(第6卷)
华政法律评论(第6卷)
刘宪权 编
刑法学研究:交通肇事罪研究专号(第6卷)
刑法学研究(第10卷):涉信用卡犯罪研究专题
刘宪权 编
刑法学研究:交通肇事罪研究专号(第6卷)
华政法律评论(第5卷)
刘宪权 编
刑法学研究:交通肇事罪研究专号(第6卷)
刑法学研究:吴英案的罪与罚研究专题(第9卷)
刘宪权 编
刑法学研究:交通肇事罪研究专号(第6卷)
刑法学研究(第8卷)
刘宪权 编
刑法学研究:交通肇事罪研究专号(第6卷)
金融犯罪案例研析
刘宪权 编
刑法学研究:交通肇事罪研究专号(第6卷)
刑法学研究(第7卷):赵作海冤案反思与聚众淫乱罪研究
刘宪权 编
刑法学研究:交通肇事罪研究专号(第6卷)
华政法律评论(第2卷)
刘宪权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