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2
版次: 1
ISBN: 9787509742297
定价: 6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370页
分类: 政治
22人买过
  •   吴鲁平教授等所著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一书,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研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结合起来,这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无疑是一次方向明确、设计严密、资料翔实、功底深厚,既具有前沿性的立脚点,又具有严谨科学分析论证的研究成果。   吴鲁平,1962年生,重庆云阳人。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国际社会学协会青年社会学会会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在《社会心理研究》、《青年研究》、《民意》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近几年出版了《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独著)、《东亚社会价值的趋同与冲突——中日韩青年的社会意识比较》(合著)、《大过渡时代的中国青年》(合著)、《中国青少年校外教育政策——内容分析与绩效评估》(合著)等专、合著十多部。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项目“全球化时代中国城市青少年价值结构的多重性及其对社会教育的影响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北京青年的后现代价值观研究”等多项纵向和横向课题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年价值观、青少年社会教育和青少年社会问题。 第一章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
    第一节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研究结果分析
    第四节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
    第一节国家认同、国家情感相关研究回顾
    第二节国家认同的结构分析
    第三节大学生国家认同基本状况分析
    第四节国家认同、国家情感与对外排斥的关系分析
    第三章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研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理论背景
    第三节资料收集与测量
    第四节结果分析
    第五节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大学生对政党制度的认同研究
    第一节理论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资料与测量
    第三节研究发现
    第四节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大学生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同研究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资料与测量
    第三节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大学生对中西政治制度认同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与概念测量
    第二节大学生对中西制度的认同比较
    第三节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大学生对执政党的认同研究
    第一节研究回顾及问题提出
    第二节政党认同结构分析
    第三节大学生政党认同现状分析
    第四节影响政党认同因素分析
    第五节国家认同对政党认同的影响
    第六节总结
    第八章大学生对政府角色期待及其治理评价研究
    第一节研究的背景及其问题
    第二节研究设计
    第三节结果分析
    第四节讨论
    第九章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
    第一节政治参与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政治参与的结构分析
    第三节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分析
    第四节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十章重大政治仪式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效用与局限——以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为例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三节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吴鲁平教授等所著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一书,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研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结合起来,这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无疑是一次方向明确、设计严密、资料翔实、功底深厚,既具有前沿性的立脚点,又具有严谨科学分析论证的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
      吴鲁平,1962年生,重庆云阳人。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国际社会学协会青年社会学会会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在《社会心理研究》、《青年研究》、《民意》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近几年出版了《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独著)、《东亚社会价值的趋同与冲突——中日韩青年的社会意识比较》(合著)、《大过渡时代的中国青年》(合著)、《中国青少年校外教育政策——内容分析与绩效评估》(合著)等专、合著十多部。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项目“全球化时代中国城市青少年价值结构的多重性及其对社会教育的影响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北京青年的后现代价值观研究”等多项纵向和横向课题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年价值观、青少年社会教育和青少年社会问题。
  • 目录:
    第一章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
    第一节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研究结果分析
    第四节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
    第一节国家认同、国家情感相关研究回顾
    第二节国家认同的结构分析
    第三节大学生国家认同基本状况分析
    第四节国家认同、国家情感与对外排斥的关系分析
    第三章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研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理论背景
    第三节资料收集与测量
    第四节结果分析
    第五节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大学生对政党制度的认同研究
    第一节理论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资料与测量
    第三节研究发现
    第四节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大学生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同研究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资料与测量
    第三节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大学生对中西政治制度认同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与概念测量
    第二节大学生对中西制度的认同比较
    第三节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大学生对执政党的认同研究
    第一节研究回顾及问题提出
    第二节政党认同结构分析
    第三节大学生政党认同现状分析
    第四节影响政党认同因素分析
    第五节国家认同对政党认同的影响
    第六节总结
    第八章大学生对政府角色期待及其治理评价研究
    第一节研究的背景及其问题
    第二节研究设计
    第三节结果分析
    第四节讨论
    第九章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
    第一节政治参与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政治参与的结构分析
    第三节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分析
    第四节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十章重大政治仪式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效用与局限——以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为例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三节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大学技术转移与学术创业:芝加哥手册(精装典藏版)
[美]艾伯特·N. 林克(Albert N. Link);[美]唐纳德·S. 西格尔(Donald S. Siegel);[英]麦克·赖特(Mike Wright)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大学数学应用案例分析
赵建昕编著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大学排名与新高考志愿指南(2024—2025)
邱均平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闫红霞 樊富珉 何瑾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大学问·适度经济学导论(著名学者李怀印、周其仁、杨壮等一致推荐,系统阐述适度经济学的力作)
洪朝辉,大学问出品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大学生就业指导()
何小姬 杨永贵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
胡谊,张亚,朱虹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大学问·从数学到哲学(叶峰、郝兆宽、杨跃联袂推荐!中译本shou次出版,专业译者精心翻译!)
(美)王浩,大学问出品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大学日语四级考试指导与模拟试题集(新考纲)
曹红荃 主编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
张宇,陈萍,陈金蕾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大学英语四级冲刺备考攻略
王莉莉,姚岚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
本书编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