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研究(第2辑)

节日研究(第2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12
版次: 1
ISBN: 9787560737867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7页
字数: 251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20人买过
  • 本辑所刊发的文章主要集中于“节日与宗教”和“古代岁时文献”两个方面。
      传统节日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与祭祀、宗教和崇拜活动密不可分,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甚至认为原始宗教的神最初就是源于民间节庆狂欢(“集体欢腾”)活动,宗教与信仰构成了节日的精神内核,也成为节日传统赖以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因此,要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就不能忽视对于节日与宗教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研究。本辑“节日与宗教”板块所刊发的数篇论文,就是试图从不同层面来阐释节日与宗教的复杂关系。在国家与地方社会互动的框架下,以河北保定徐水地区蚕姑奶奶信仰及庙会和邯郸磁县羌村蔺氏相如庙会为案例,范丽珠、聂家昕关注的是当代民间宗教的复兴与地方宗教节日生产之间的动态关系。郑土有则以江苏芦墟镇“旗伞社”为例,描述汾湖流域因信奉驱蝗神刘猛将、以唱赞歌著名的民间信仰组织与诸多神诞日相关的年度节庆活动,借此理解与阐释源自本土信仰的神圣节日如何在中国节日体系中获得地位。与此相类,来自云南德钦、黔中屯堡、温州永嘉上塘、青海王屯的案例均试图说明,与信仰关联的这些地方化节日在当地族群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因适应群际交往和社会变迁的需要而不断调适。虽然同为个案研究,但曹荣对京西桑峪天主教群体生活节律的考察并非只关注宗教节日——“圣时”——本身,而是同时关注这些天主教徒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下世俗的乡民身份及其认同,指出当下这一乡村天主教群体的节日体系,就存在于表征其宗教徒身份的“圣时”与基于其乡民身份认同的“俗时”的自然转换之中。 当代民间宗教的复兴与地方宗教节日的产生
    社会秩序、历史记忆与仪式表演——论地方节日的社会角色
    圣时与俗时:作为教友和乡民的时间秩序
    一个民间信仰组织的“节日”生活——以江苏芦墟镇“旗伞社”为例
    温州永嘉上塘庙会与卢氏女神信仰
    乡村庆典的运行逻辑——以黔中屯堡地区“抬菩萨”仪式为对象的分析
    在文化自觉中构建和谐——以青海贵德王屯四月八庙会为个案的考察
    古代月令文献的源流
    唐宋时期寒食、清明地位之演替——以扫墓习俗为核心
    《宛署杂记》中的岁时民俗记述研究
    浙江节日习俗的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
    端阳民俗与白蛇故事
    中元节流变探析
    “谎言”的交换——关于日本鷽替神事的经济人类学或者历史人类学研究
    关于台湾传说节日传承与变迁的考察报告(1945-2010)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辑所刊发的文章主要集中于“节日与宗教”和“古代岁时文献”两个方面。
      传统节日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与祭祀、宗教和崇拜活动密不可分,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甚至认为原始宗教的神最初就是源于民间节庆狂欢(“集体欢腾”)活动,宗教与信仰构成了节日的精神内核,也成为节日传统赖以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因此,要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就不能忽视对于节日与宗教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研究。本辑“节日与宗教”板块所刊发的数篇论文,就是试图从不同层面来阐释节日与宗教的复杂关系。在国家与地方社会互动的框架下,以河北保定徐水地区蚕姑奶奶信仰及庙会和邯郸磁县羌村蔺氏相如庙会为案例,范丽珠、聂家昕关注的是当代民间宗教的复兴与地方宗教节日生产之间的动态关系。郑土有则以江苏芦墟镇“旗伞社”为例,描述汾湖流域因信奉驱蝗神刘猛将、以唱赞歌著名的民间信仰组织与诸多神诞日相关的年度节庆活动,借此理解与阐释源自本土信仰的神圣节日如何在中国节日体系中获得地位。与此相类,来自云南德钦、黔中屯堡、温州永嘉上塘、青海王屯的案例均试图说明,与信仰关联的这些地方化节日在当地族群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因适应群际交往和社会变迁的需要而不断调适。虽然同为个案研究,但曹荣对京西桑峪天主教群体生活节律的考察并非只关注宗教节日——“圣时”——本身,而是同时关注这些天主教徒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下世俗的乡民身份及其认同,指出当下这一乡村天主教群体的节日体系,就存在于表征其宗教徒身份的“圣时”与基于其乡民身份认同的“俗时”的自然转换之中。
  • 目录:
    当代民间宗教的复兴与地方宗教节日的产生
    社会秩序、历史记忆与仪式表演——论地方节日的社会角色
    圣时与俗时:作为教友和乡民的时间秩序
    一个民间信仰组织的“节日”生活——以江苏芦墟镇“旗伞社”为例
    温州永嘉上塘庙会与卢氏女神信仰
    乡村庆典的运行逻辑——以黔中屯堡地区“抬菩萨”仪式为对象的分析
    在文化自觉中构建和谐——以青海贵德王屯四月八庙会为个案的考察
    古代月令文献的源流
    唐宋时期寒食、清明地位之演替——以扫墓习俗为核心
    《宛署杂记》中的岁时民俗记述研究
    浙江节日习俗的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
    端阳民俗与白蛇故事
    中元节流变探析
    “谎言”的交换——关于日本鷽替神事的经济人类学或者历史人类学研究
    关于台湾传说节日传承与变迁的考察报告(1945-2010)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节日研究(第2辑)
民俗之学—有温度的田野
张士闪
节日研究(第2辑)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8)
张士闪 编
节日研究(第2辑)
寻梦家园:闯关东文化的溯源与民间文化生态调研文集
张士闪 编
节日研究(第2辑)
礼与俗:在田野中理解中国
张士闪 著
节日研究(第2辑)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7)
张士闪
节日研究(第2辑)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研究报告.2016
张士闪
节日研究(第2辑)
西小章村/山东村落田野研究丛书
张士闪 著;张士闪、李松 编
节日研究(第2辑)
中国俗文化丛书·竞智斗趣话灯谜
张士闪
节日研究(第2辑)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年度报告2015
张士闪、李松 主编
节日研究(第2辑)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4
张士闪 编
节日研究(第2辑)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3
张士闪 编
节日研究(第2辑)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2
张士闪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