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论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1999-03
版次: 1
ISBN: 9787500632221
定价: 1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6页
字数: 16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48人买过
  • 人是文化创造活动的主体,而这一主体并不完全处由,仍受制于其借以成长的客观环境。文化重构是一个自然的历中过程,又是人们主动参的创造过程。我们之所以要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力求在传统文的基础和当代世界先进水平上重构中华文化体系,正是希望达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使中国文化在主客体的改造中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本书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与特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五四文化启蒙、革命文化的演变、新时期的文化思潮、中国文化的重构。 汪澍白,1922年12月生于长沙,194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经济系,历任南京《新民报》及《新华日报》编辑,《湖南日报》秘书长,湘潭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副校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的研究,著有《毛泽东早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文化的函义第二节文化的成因第三节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第四节文化的继承与融合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与特质第一节寻根问祖第二节溯流观变第三节探本揭秘第三章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第一节两种路向第二节“中体西用”模式第三节维新运动第四节革命思潮第四章五四文化启蒙第一节反传统以启蒙第二节救亡与启蒙同根并发第三节三派分流第五章革命文化的演变第一节革命性质的转变第二节逐步升级的批判第三节十年“文革”第六章新时期的文化思潮第一节真理标准的讨论第二节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第三节80年代的“文化热”第七章中国文化的重构第一节老传统与新传统第二节现代化主题的凸现第三节文化的选择与整合后记
  • 内容简介:
    人是文化创造活动的主体,而这一主体并不完全处由,仍受制于其借以成长的客观环境。文化重构是一个自然的历中过程,又是人们主动参的创造过程。我们之所以要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力求在传统文的基础和当代世界先进水平上重构中华文化体系,正是希望达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使中国文化在主客体的改造中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本书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与特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五四文化启蒙、革命文化的演变、新时期的文化思潮、中国文化的重构。
  • 作者简介:
    汪澍白,1922年12月生于长沙,194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经济系,历任南京《新民报》及《新华日报》编辑,《湖南日报》秘书长,湘潭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副校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的研究,著有《毛泽东早
  •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文化的函义第二节文化的成因第三节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第四节文化的继承与融合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与特质第一节寻根问祖第二节溯流观变第三节探本揭秘第三章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第一节两种路向第二节“中体西用”模式第三节维新运动第四节革命思潮第四章五四文化启蒙第一节反传统以启蒙第二节救亡与启蒙同根并发第三节三派分流第五章革命文化的演变第一节革命性质的转变第二节逐步升级的批判第三节十年“文革”第六章新时期的文化思潮第一节真理标准的讨论第二节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第三节80年代的“文化热”第七章中国文化的重构第一节老传统与新传统第二节现代化主题的凸现第三节文化的选择与整合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