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墓葬史

中国墓葬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7
版次: 1
ISBN: 9787806941317
定价: 1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98页
字数: 585千字
分类: 历史
61人买过
  •   考古学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意义、独立的学科,应该从十八世纪开始,具体地讲,1760-1840年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考古学的发展。中国最初的考古学属于“舶来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学术知识的传播,西方的考古学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传到了中国。1927年开始的周口店发掘和“北京人”的发现,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和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在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上,中国考古学者通过讲学,将西方先进的考古方法和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有机结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五十年来,中国考古学沿着这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很大成绩。

      作为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考古学的研究不应仅限于对古代遗物、遗迹的分型和分类的研究,也不应仅限于对它们的制作方法和用途鉴定的描述;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根据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恢复历史的真实面貌。我一直认为:考古学除了它本身的专业和技术性要求,必须将考古成果写出具有考古学特点的科学报告和论著外,还必须为历史学提供可靠的、真实的、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史料,而且运用这些史料(最好由考古学家来执笔),写出可以证实、补充或纠正历史文献的研究论文和专著。近年来,多学科的联合协作蓬勃发展,以国家名义发起的中国历史研究系列工程之一——夏商周历史系列工程的启动和运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项综合性研究工程,大量运用了考古实物资料,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序言

    前言

    第一编 原始时期墓葬

     灵魂观念的产生与墓葬的出现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墓葬形式

      一 墓地

      二 墓室

      三 葬具

     第二章 原始时期的埋葬方式 

      一 单人葬与合葬 

      二 一次葬和二次葬

      三 火葬

      四 葬式 

      五 墓葬方向 

      六 人殉与人牲 

      七 葬猪与葬狗

     第三章 原始墓葬中的随葬物品

      一 生活用具

      二 生产工具    

      三 装饰品

      四 礼器

      五 模型明器

     第四章 黄河流域史前墓地

      一 黄河上游地区

      二 黄河中游地区

      三 黄河下游地区

     第五 章 长江流域史前墓地

      一 长江中上游地区

      二 长江下游地区

     第六 章 北方地区的史前墓葬

      一 牛河梁积石冢

      二 大南沟石棚山墓地

     第七章 华南地区史前墓葬

      一 顶狮山墓地

      二 石峡墓地

      三 卑南墓地

    第二编 夏商周墓葬

     文明时代的开始

     第一章 夏代墓葬

     第二章 商代墓葬

      一 商王的地下宫殿

      二 妇好墓

      三 人殉和人牲

     第三章 西周墓葬制度

      一 西周墓葬形制的基本特点

      二 族葬制——“公墓”和“邦墓”

      三 棺椁制度和用鼎制度

      四 车马随葬制度

     第四章 地下的礼乐世界

      一 商周青铜礼器的功能

      二 商周青铜礼器的主要种类

      三 乐器

     第五章 西周诸侯墓地

      一 燕国墓地

      二 晋侯墓地

     第六章 江南的土墩墓

      一 土墩墓的分布规律与内涵特征

      二 西周时期的大型土墩墓

      三 建筑土墩墓的人们

      四 石室土墩墓

    第三编 春秋战国墓葬

     列国争霸时代的墓葬

     第一章 中原地区东周墓葬

      一 中原地区东周墓葬的基本特征

      二 墓地制度

      三 棺椁制度与列鼎制度

      四 最新发掘的大型东周墓地

     第二章 中山国王署墓

      一 中山国与中山国王陵区

      二 中山王*墓的发掘

      三 解读“兆域图”

      四 金玉生辉

     第三章 楚国贵族墓葬

      一 楚国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 

      二 竹书、帛画

      三 精良的漆器工艺

      四 地下丝绸宝库 

     ……

    第四编 秦汉墓葬

    第五编 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

    第六编 六朝墓葬

    第七编 隋唐墓葬

    第八编 五代两宋墓葬

    第九编 辽夏金元墓葬

    第十编 明清墓葬
  • 内容简介:
      考古学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意义、独立的学科,应该从十八世纪开始,具体地讲,1760-1840年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考古学的发展。中国最初的考古学属于“舶来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学术知识的传播,西方的考古学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传到了中国。1927年开始的周口店发掘和“北京人”的发现,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和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在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上,中国考古学者通过讲学,将西方先进的考古方法和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有机结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五十年来,中国考古学沿着这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很大成绩。

      作为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考古学的研究不应仅限于对古代遗物、遗迹的分型和分类的研究,也不应仅限于对它们的制作方法和用途鉴定的描述;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根据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恢复历史的真实面貌。我一直认为:考古学除了它本身的专业和技术性要求,必须将考古成果写出具有考古学特点的科学报告和论著外,还必须为历史学提供可靠的、真实的、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史料,而且运用这些史料(最好由考古学家来执笔),写出可以证实、补充或纠正历史文献的研究论文和专著。近年来,多学科的联合协作蓬勃发展,以国家名义发起的中国历史研究系列工程之一——夏商周历史系列工程的启动和运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项综合性研究工程,大量运用了考古实物资料,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编 原始时期墓葬

     灵魂观念的产生与墓葬的出现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墓葬形式

      一 墓地

      二 墓室

      三 葬具

     第二章 原始时期的埋葬方式 

      一 单人葬与合葬 

      二 一次葬和二次葬

      三 火葬

      四 葬式 

      五 墓葬方向 

      六 人殉与人牲 

      七 葬猪与葬狗

     第三章 原始墓葬中的随葬物品

      一 生活用具

      二 生产工具    

      三 装饰品

      四 礼器

      五 模型明器

     第四章 黄河流域史前墓地

      一 黄河上游地区

      二 黄河中游地区

      三 黄河下游地区

     第五 章 长江流域史前墓地

      一 长江中上游地区

      二 长江下游地区

     第六 章 北方地区的史前墓葬

      一 牛河梁积石冢

      二 大南沟石棚山墓地

     第七章 华南地区史前墓葬

      一 顶狮山墓地

      二 石峡墓地

      三 卑南墓地

    第二编 夏商周墓葬

     文明时代的开始

     第一章 夏代墓葬

     第二章 商代墓葬

      一 商王的地下宫殿

      二 妇好墓

      三 人殉和人牲

     第三章 西周墓葬制度

      一 西周墓葬形制的基本特点

      二 族葬制——“公墓”和“邦墓”

      三 棺椁制度和用鼎制度

      四 车马随葬制度

     第四章 地下的礼乐世界

      一 商周青铜礼器的功能

      二 商周青铜礼器的主要种类

      三 乐器

     第五章 西周诸侯墓地

      一 燕国墓地

      二 晋侯墓地

     第六章 江南的土墩墓

      一 土墩墓的分布规律与内涵特征

      二 西周时期的大型土墩墓

      三 建筑土墩墓的人们

      四 石室土墩墓

    第三编 春秋战国墓葬

     列国争霸时代的墓葬

     第一章 中原地区东周墓葬

      一 中原地区东周墓葬的基本特征

      二 墓地制度

      三 棺椁制度与列鼎制度

      四 最新发掘的大型东周墓地

     第二章 中山国王署墓

      一 中山国与中山国王陵区

      二 中山王*墓的发掘

      三 解读“兆域图”

      四 金玉生辉

     第三章 楚国贵族墓葬

      一 楚国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 

      二 竹书、帛画

      三 精良的漆器工艺

      四 地下丝绸宝库 

     ……

    第四编 秦汉墓葬

    第五编 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

    第六编 六朝墓葬

    第七编 隋唐墓葬

    第八编 五代两宋墓葬

    第九编 辽夏金元墓葬

    第十编 明清墓葬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墓葬史
沿着丝路看中国:丝路历险
张学锋 主编
中国墓葬史
沿着丝路看中国:丝路新奇风
张学锋
中国墓葬史
沿着丝路看中国:奇物寻踪
张学锋
中国墓葬史
沿着丝路看中国:古城探秘
张学锋
中国墓葬史
沿着丝路看中国:珍宝传奇
张学锋
中国墓葬史
跨江海桥梁水下基础检测技术
张学锋;宋春霞;尼颖升
中国墓葬史
麦舟的朋友圈——一位学者的日常
张学锋
中国墓葬史
“都城圈”与“都城圈社会”研究文集:以六朝建康为中心
张学锋 著;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 编
中国墓葬史
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套装全三册)
张学锋、马云超 译
中国墓葬史
新思维大学英语阅读教程(2)/“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张学锋、董勋、刘晓康 编
中国墓葬史
蜂产品加工/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丛书
张学锋 主编
中国墓葬史
中国文明记
张学锋 译;[日]宇野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