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的中国形象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0-06
版次: 1
ISBN: 9787010090115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0页
字数: 23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25人买过
  • 蓦然回首,中印文化交流的“梵典华章篇”已翻过两千多页。从大史诗《罗摩衍那》中异想天开的“极东支那”到崇拜“道奥义书”的中国智慧亲和力,从尼赫鲁在惨淡的殖民时代亲切地“发现中国”再到“印度中国是兄弟”(Hindi—CheeniBhaiBhai)的蜜月口号,从1962年中印间兄弟反目成仇再到构建地缘文明新范式的“中印大同”(Chindia),印度眼中的中国形象斑斓多彩,意味无穷,引人遐想。2010年正值中国和印度建交五十周年之际,愿这本小书把吉祥福音带给“龙象共舞”的中印两国! 尹锡南,男,土家族,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历史学硕士,文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副教授,四川大学985工程“南亚与中国藏区社科创新研究”基地副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研究比较文学、印度文学及国际关系。2004至2005年留学印度。先后出版专著《世界文明视野中的泰戈尔》(2003)、《发现泰戈尔》(2005)、《英国文学中的印度》(2008)和《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2010),并。参加撰写《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2004:)。论文先后发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和《南亚研究》等杂志上。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印度文论史》(200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印度比较文学发展史》(2010)和一般项目《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2009)的研究。 总序
    前言
    第一章梵典华蠢两千页
    第一节古代中印文化交流
    第二节现代中印文化交流
    第三节当代中印文化交流

    第二章“极东支那”:吉代印度的中国形象
    第三章“伟大民族”在东方:近代印度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从印度发现中国
    第二节透过西方看东方

    第四章想象的因缘:印度作家笔下的中国文化
    第一节戈尔与老子、李白
    第二节拉贾.拉奥的梦幻中国

    第五章变换面孔的兄弟:当代印度的中国认知
    第一节印度中国是兄弟
    第二节兄弟反目成仇

    第六章敌耶友耶:近二十年印度看中国
    第一节印度学界政界的中国观察
    第二节印度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

    第七章维克拉姆、赛特的中国缘
    第一节赛特诗歌中的中国元素
    第二节赛特游记对中国的双重书写

    第八章CHINDIA:新世纪理想“中印大同”
    第一节中印大同思想的滥觞和发展
    第二节中印大同思想的内涵

    第九章汉学视野中的中国
    第一节印度汉学界的中国历史研究
    第二节印度汉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蓦然回首,中印文化交流的“梵典华章篇”已翻过两千多页。从大史诗《罗摩衍那》中异想天开的“极东支那”到崇拜“道奥义书”的中国智慧亲和力,从尼赫鲁在惨淡的殖民时代亲切地“发现中国”再到“印度中国是兄弟”(Hindi—CheeniBhaiBhai)的蜜月口号,从1962年中印间兄弟反目成仇再到构建地缘文明新范式的“中印大同”(Chindia),印度眼中的中国形象斑斓多彩,意味无穷,引人遐想。2010年正值中国和印度建交五十周年之际,愿这本小书把吉祥福音带给“龙象共舞”的中印两国!
  • 作者简介:
    尹锡南,男,土家族,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历史学硕士,文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副教授,四川大学985工程“南亚与中国藏区社科创新研究”基地副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研究比较文学、印度文学及国际关系。2004至2005年留学印度。先后出版专著《世界文明视野中的泰戈尔》(2003)、《发现泰戈尔》(2005)、《英国文学中的印度》(2008)和《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2010),并。参加撰写《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2004:)。论文先后发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和《南亚研究》等杂志上。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印度文论史》(200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印度比较文学发展史》(2010)和一般项目《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2009)的研究。
  •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梵典华蠢两千页
    第一节古代中印文化交流
    第二节现代中印文化交流
    第三节当代中印文化交流

    第二章“极东支那”:吉代印度的中国形象
    第三章“伟大民族”在东方:近代印度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从印度发现中国
    第二节透过西方看东方

    第四章想象的因缘:印度作家笔下的中国文化
    第一节戈尔与老子、李白
    第二节拉贾.拉奥的梦幻中国

    第五章变换面孔的兄弟:当代印度的中国认知
    第一节印度中国是兄弟
    第二节兄弟反目成仇

    第六章敌耶友耶:近二十年印度看中国
    第一节印度学界政界的中国观察
    第二节印度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

    第七章维克拉姆、赛特的中国缘
    第一节赛特诗歌中的中国元素
    第二节赛特游记对中国的双重书写

    第八章CHINDIA:新世纪理想“中印大同”
    第一节中印大同思想的滥觞和发展
    第二节中印大同思想的内涵

    第九章汉学视野中的中国
    第一节印度汉学界的中国历史研究
    第二节印度汉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印度的中国形象
非洲的中国形象
胡锦山 著
印度的中国形象
俄罗斯的中国形象
孙芳 著
印度的中国形象
阿拉伯的中国形象
李荣建 著
印度的中国形象
西欧的中国形象
李勇 著
印度的中国形象
日本的中国形象
吴光辉 著
印度的中国形象
美国的中国形象
姜智芹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郭建龙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军工发展研究/南亚国别热点研究丛书
王俭平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史 东方古国的旧邦新命
(美)斯坦利·沃尔波特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笔记(一名中国文化学者讲述的印度文明之旅。200多幅高清美图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令读者身临其境于一个神秘绚烂深沉多情的印度。)
葛宁 著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法原论
高鸿钧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文明史
(美)伯顿·斯坦著;(英)大卫·阿诺德修订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尼西亚民族学/人类学叙事
唐欢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之旅(插图珍藏版)
(英)E. M. 福斯特 后浪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佛教中阿阇世王故事传统研究(套装上下册)
吴娟 著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文化常识
(日)辛岛昇 后浪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洋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澳) 肯尼斯·麦克弗森 著,耿引曾,施诚,李隆国 译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海洋政策新探索——以印度洋和北极为例
刘迁、蒋敏、曾维维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印度的中国形象
《舞论》研究(全2册)
尹锡南
印度的中国形象
舞论(全2册)
尹锡南 译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诗学导论
尹锡南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文论史
尹锡南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中国观演变研究
尹锡南 著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华梵汇流:尹锡南教授讲印度文学与中印文学关系
尹锡南 著;王向远 编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南亚研究译丛:印度比较文学论文选译
尹锡南 译
印度的中国形象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尹锡南 著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印度比较文学发展史
尹锡南 著
印度的中国形象
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
尹锡南 著
印度的中国形象
英国文学中的印度
尹锡南 著;文富德、李涛 编
印度的中国形象
南亚研究基地丛书:世界文明视野中的泰戈尔
尹锡南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