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禁止贩运人口议定书》研究:以人权法为视角

《联合国禁止贩运人口议定书》研究:以人权法为视角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11
版次: 1
ISBN: 9787509728161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20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7页
字数: 23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10人买过
  • 人口贩运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在今天又死灰复燃,呈现严峻态势。作者认为,《研究:以人权法为视角》既是打击跨国犯罪的武器,更是促进人权保护的根据。议定书自2010年起对我国生效。实施议定书,需要进一步修订国内立法,建立和完善反拐工作机制。作者强调,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建设,实现软法之治是实施议定书、加强反拐工作的新趋势。在这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国际组织的经验,包括我国云南的“龙乜模式”和“微博打拐”行动等具有启发意义。 柳华文,法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1995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北京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大学国际法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争端的解决等。先后在挪威奥斯陆大学挪威人权研究中心、瑞典隆德大学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挪威科学与文学院等研究机构访学。曾主持欧盟项目“促进弱势儿童的权利保护”,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聘为2011~2015年“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项目专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下义务的不对称性》、《(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实施机制》(合著)、《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可诉性研究》(主编)、《儿童权利与法律保护》(主编)等,译著《国际人权制度导论》等。 序

    导言反拐工作的新动向

    第一章人口贩运的历史脉络和当代挑战

    第一节人口贩运:历史与当代

    第二节联合国反对跨国犯罪的历程

    第三节基于议定书的后续行动



    第二章议定书的人权法基础

    第一节人权法是议定书的基础(序言)

    第二节人的尊严是禁止人口贩运的根本



    第三章三位一体的立法架构和人口贩运的新定义

    第一节议定书与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关系(第1条)

    第二节议定书的宗旨(第2条)

    第三节人口贩运的新定义(第3条)

    第四节议定书的适用范围(第4条)

    第五节缔约国的刑事定罪义务(第5条)



    第四章人口贩运被害人的保护

    第一节人口贩运被害入的帮助和保护(第6条)

    第二节人口贩运被害人在接收国的地位(第7条)

    第三节人口贩运被害人的遣返(第8条)



    第五章预防人口贩运的机制建设

    第一节预防贩运人口(第9条)

    第二节信息交换和培训(第10条)

    第三节边界措施(第11条)

    第四节证件安全与管制(第12、13条)



    第六章议定书的解释和适用

    第一节作为一个整体的国际法(第14条第1款)

    第二节不歧视原则(第14条第2款)

    第三节争端的解决(第15条)

    第四节签署、批准、接受、核准和加入(第16条)

    第五节生效(第17条)

    第六节修正(第18条)

    第七节退约(第19条)

    第八节条约保存及其文本(第20条)



    第七章中国与议定书

    第一节中国对议定书的批准和加入

    第二节议定书在中国的实施



    第八章加强我国反拐工作的思考和展望

    第一节反拐工作中的新亮点

    第二节议定书的三重影响

    第三节反拐工作与社会建设

    第四节反拐工作与“软法之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

    附录二《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预防、

    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英文版)

    后记
  • 内容简介:
    人口贩运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在今天又死灰复燃,呈现严峻态势。作者认为,《研究:以人权法为视角》既是打击跨国犯罪的武器,更是促进人权保护的根据。议定书自2010年起对我国生效。实施议定书,需要进一步修订国内立法,建立和完善反拐工作机制。作者强调,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建设,实现软法之治是实施议定书、加强反拐工作的新趋势。在这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国际组织的经验,包括我国云南的“龙乜模式”和“微博打拐”行动等具有启发意义。
  • 作者简介:
    柳华文,法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1995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北京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大学国际法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争端的解决等。先后在挪威奥斯陆大学挪威人权研究中心、瑞典隆德大学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挪威科学与文学院等研究机构访学。曾主持欧盟项目“促进弱势儿童的权利保护”,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聘为2011~2015年“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项目专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下义务的不对称性》、《(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实施机制》(合著)、《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可诉性研究》(主编)、《儿童权利与法律保护》(主编)等,译著《国际人权制度导论》等。
  • 目录:


    导言反拐工作的新动向

    第一章人口贩运的历史脉络和当代挑战

    第一节人口贩运:历史与当代

    第二节联合国反对跨国犯罪的历程

    第三节基于议定书的后续行动



    第二章议定书的人权法基础

    第一节人权法是议定书的基础(序言)

    第二节人的尊严是禁止人口贩运的根本



    第三章三位一体的立法架构和人口贩运的新定义

    第一节议定书与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关系(第1条)

    第二节议定书的宗旨(第2条)

    第三节人口贩运的新定义(第3条)

    第四节议定书的适用范围(第4条)

    第五节缔约国的刑事定罪义务(第5条)



    第四章人口贩运被害人的保护

    第一节人口贩运被害入的帮助和保护(第6条)

    第二节人口贩运被害人在接收国的地位(第7条)

    第三节人口贩运被害人的遣返(第8条)



    第五章预防人口贩运的机制建设

    第一节预防贩运人口(第9条)

    第二节信息交换和培训(第10条)

    第三节边界措施(第11条)

    第四节证件安全与管制(第12、13条)



    第六章议定书的解释和适用

    第一节作为一个整体的国际法(第14条第1款)

    第二节不歧视原则(第14条第2款)

    第三节争端的解决(第15条)

    第四节签署、批准、接受、核准和加入(第16条)

    第五节生效(第17条)

    第六节修正(第18条)

    第七节退约(第19条)

    第八节条约保存及其文本(第20条)



    第七章中国与议定书

    第一节中国对议定书的批准和加入

    第二节议定书在中国的实施



    第八章加强我国反拐工作的思考和展望

    第一节反拐工作中的新亮点

    第二节议定书的三重影响

    第三节反拐工作与社会建设

    第四节反拐工作与“软法之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

    附录二《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预防、

    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英文版)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