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国大学教授研究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国大学教授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9
版次: 1
ISBN: 9787544056168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3页
字数: 196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9人买过
  • 《中国大学教授研究:近代教授、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史(1895-1949)》由陈媛编著。
      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是在特殊时空下被动适应社会变革和主动推动教育救国的重要力量。《中国大学教授研究:近代教授、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史(1895-1949)》从教育史等多学科的角度,把中国近代教授群体作为中国近代社会、大学和知识分子三维结构中的一个中心要素,以教授群体、社会及大学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为研究主线,从教授群体的产生背景、形成机制、结构特征和角色作用几个方面,回答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从哪里来、如何存在以及怎样影响社会等基本问题,在回顾与沉思中获得有益启示。 导言 

    第一章  社会变革:教授群体形成之缘 

      第一节西学东渐催生中国近代大学 

        一、中国近代大学的产生 

        二、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三、西式大学文化对中国大学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的两个来源   

        一、科举废除后士人身份的转换 

        二、留学生回国后的职业选择 

      第三节  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形成的三个时期 

        一、萌发期 

        二、成长期 

        三、稳定期 

    第二章  聘任机制:教授群体准入之规 

      第一节  政府聘任制度的建立 

        一、清末聘任教习的规定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聘任制度 

        三、南京政府时期的聘任制度 

      第二节  大学聘任制度的实施 

        一、大学出台的聘任细则 

        二、大学聘任教授类型 

        三、大学聘任实践面临的共性问题 

      第三节  聘任制度是教授职业的准入机制   

        一、聘任制赋予教授群体专业化 

        二、聘任制赋予教授群体高地位 

        三、聘任制赋予教授群体竞争性 

    第三章  结构审视:教授群体存在之态 

      第一节  要素结构 

        一、国籍结构 

        二、地域结构 

        三、籍贯结构 

        四、学科结构 

        五、性别结构 

      第二节  能级结构 

        一、等级结构 

        二、类型结构 

        三、人格结构 

      第三节  个性结构 

        一、引领风潮的教授群落 

        二、学术本位的教授群落 

        三、注重实用的教授群落 

        四、中西荟萃的教授群落 

    第四章  多重角色:教授群体作用之本   

      第一节  学术角色 

        一、讲课的学问家 

        二、现代学术的开拓者 

        三、学术发展的规划者 

      第二节  社会角色 

        一、中产阶级 

        二、精神贵族 

        三、道德示范者 

      第三节  政治角色 

        一、议政者 

        二、参政者 

        三、避政者 

    结语 

    附录一:新中国建立前夕高等院校一览表 

    附录二:几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名单(部分)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大学教授研究:近代教授、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史(1895-1949)》由陈媛编著。
      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是在特殊时空下被动适应社会变革和主动推动教育救国的重要力量。《中国大学教授研究:近代教授、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史(1895-1949)》从教育史等多学科的角度,把中国近代教授群体作为中国近代社会、大学和知识分子三维结构中的一个中心要素,以教授群体、社会及大学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为研究主线,从教授群体的产生背景、形成机制、结构特征和角色作用几个方面,回答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从哪里来、如何存在以及怎样影响社会等基本问题,在回顾与沉思中获得有益启示。
  •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社会变革:教授群体形成之缘 

      第一节西学东渐催生中国近代大学 

        一、中国近代大学的产生 

        二、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三、西式大学文化对中国大学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的两个来源   

        一、科举废除后士人身份的转换 

        二、留学生回国后的职业选择 

      第三节  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形成的三个时期 

        一、萌发期 

        二、成长期 

        三、稳定期 

    第二章  聘任机制:教授群体准入之规 

      第一节  政府聘任制度的建立 

        一、清末聘任教习的规定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聘任制度 

        三、南京政府时期的聘任制度 

      第二节  大学聘任制度的实施 

        一、大学出台的聘任细则 

        二、大学聘任教授类型 

        三、大学聘任实践面临的共性问题 

      第三节  聘任制度是教授职业的准入机制   

        一、聘任制赋予教授群体专业化 

        二、聘任制赋予教授群体高地位 

        三、聘任制赋予教授群体竞争性 

    第三章  结构审视:教授群体存在之态 

      第一节  要素结构 

        一、国籍结构 

        二、地域结构 

        三、籍贯结构 

        四、学科结构 

        五、性别结构 

      第二节  能级结构 

        一、等级结构 

        二、类型结构 

        三、人格结构 

      第三节  个性结构 

        一、引领风潮的教授群落 

        二、学术本位的教授群落 

        三、注重实用的教授群落 

        四、中西荟萃的教授群落 

    第四章  多重角色:教授群体作用之本   

      第一节  学术角色 

        一、讲课的学问家 

        二、现代学术的开拓者 

        三、学术发展的规划者 

      第二节  社会角色 

        一、中产阶级 

        二、精神贵族 

        三、道德示范者 

      第三节  政治角色 

        一、议政者 

        二、参政者 

        三、避政者 

    结语 

    附录一:新中国建立前夕高等院校一览表 

    附录二:几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名单(部分)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