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2
版次: 1
ISBN: 9787210043294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4页
字数: 28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8人买过
  •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主要从文化视角,探寻20世纪20至40年代我国现代都市文化与现代派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理路。20世纪上半叶,摩登上海用她的光与色塑造了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戴望舒、杜衡、徐迟、路易士、徐订、张爱玲等一群都市之子。他们是“敏感的都市人”,汲取了异域的熏香,开拓着文学的新潮,或用变幻的色彩和快速的节奏描绘都市的“风景线”和“狐步舞”,或通过都市浪漫的爱情和漂泊的人生探讨人性与爱的哲学,或在都市日常世俗的生活空间不经意地释放出苍凉的人生感受。都市的光与色激发了他们奇异的文学想象,他们也以其现代派艺术彰显出开放多元、追求创新的都市文化精神。 李洪华,1971年生,江西瑞昌人,南昌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导言

     一、“海派文化”概念的历史回顾

     二、“海派文化”的正名与“上海文化”的提出

     三、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四、研究的对象、范围、方法、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上海现代都市文化语境的形成与表征

     第一节 现代都市文化语境的形成

      一、上海文化的历史沿革

      二、租界的形成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畸形发展

      三、人口的迅速增长与现代都市文化语境的形成

     第二节 现代都市的生活空间与文化表征

      一、都市的外部公共空间及其文化表征

      二、都市的内部生活空间及其文化表征

     第三节 现代报刊的繁荣与文学商业空间的营造

      一、现代报刊与出版业的繁荣

      二、文学中心的南移与各路文人的会聚

      三、文学商业空间的营造

    第二章 上海文化语境下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

     第一节 “别求新声于异邦”:晚清至“五四”时期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引进

      一、早期现代主义文化思想的引进

      二、“五四”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译介

      三、初期域外现代主义思潮译介的特点

     第二节 艺术的“融合”与“创化”:20年代后为至30年代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

      一、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的进一步拓展

      二、域外现代派文学的译介与创作借鉴

      三、域外现代派文学的理论总结与转化

     第三节 扎根于现实的现代派诗学追求:抗战爆发后至40年代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

      一、战争文化语境中现代派文学译介的弱化

      二、里尔克、艾略特、奥登等后期象征派的译介

      三、4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译介取向与

     “新诗现代化”追求

    第三章 现代派杂志与上海文化精神

     第一节 《璎珞》、《无轨列车》、《新文艺》:初期的开放视野与先锋精神

      一、“上海文化精神”的形成与表征

      二、对域外文学的最初关注

      三、“方向内容没有一定的轨道”

      四、先锋的艺术追求与开放的文化视野

     第二节 《现代》:商业化的运作与现代性的追求

      一、商业性的动机与运作

      二、自由独立的话语空间

      三、“现代性”的阐说与“现代派”的结集

     第三节 《新诗》:融会与创新的进一步深化

      一、“融合南北”的气度

      二、翻译与创作的并举

      三、创作、理论与编排上的开拓创新

    第四章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群体的文化身份

     第一节 都市文化语境中现代派群体的文化身份表征

      一、“文化身份”的阐释与现代派群体的都市文化身份

      二、现代派群体文化身份的先锋性表征

      三、现代派群体文化身份的商业性表征

     第二节 半殖民地文化语境中现代派群体的身份书写

      一、半殖民地都市文化语境

      二、西方文化想象中的女性形象

      三、新旧文化冲突中的男性形象

     第三节 政治文化语境中现代派群体的身份焦虑

      一、30年代上海的政治文化语境

      二、现代派群体的文化焦虑与身份危机

      三、现代派群体的疏散与殊途

    第五章 左翼文化与现代派作家的文学选择

     第一节 上海文化语境与左翼文化思潮

      一、左翼文化产生的历史语境

      二、作为文化主潮的左翼文化运动

      三、左翼文化对30年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从“象牙塔”到“十字街头”:象征派诗歌创作的转变

      一、“异国的熏香”与“纯诗”的主张

      二、革命的“十字街头”与“诗歌的大众化

      三、左翼文化语境中象征派的上海想象

      四、象征派对左翼文化的不同回应

     第三节 从“同路人”到“第三种人”:现代派的路向选择与文学主张

      一、政治与文学上的同路人

      二、“第三种人”的文学主张与左翼的文化批判

      三、“理智与情感冲突中”的困惑

     第四节 从“马克思主义”到“自由主义”:左翼文化与徐讦的文学选择

      一、徐讦的“马克思主义时代

      二、左翼文化对徐讦文学创作的影响

      三、从“马克思主义”到“自由主义

    第六章 上海文化语境与现代派作家的都市想象

     第一节 都市的“风景线”与“狐步舞”:新感觉派的都市想象

      一、大街、交通与都市新感觉

      二、舞厅、影院与现代派叙事

      三、女体修辞、商品消费与欲望象征

     第二节 都市的“现代生活”与“现代情绪”:现代诗派的都市审美

      一、“新的机械文明”与现代都市美学

      二、都市的多元形态与生活化审美

      三、都市的颓废与寂寞

     第三节 战争文化心理与战后都市乱相:九叶派的上海想象

      一、战争文化心理的形成与表征

      二、战后都市生活乱相的书写

      三、战争文化心理与九叶诗人的审美视野

     第四节 洋场与战场的双重面影:徐讦的上海想象

      一、战争背景下的都市想象

      二、《风萧萧》与《江湖行》:洋场与战场的双重变奏

      三、自觉的文化意识与执著的生命探询

     第五节 战争背景下的都市“传奇”:张爱玲的上海书写

      一、“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

      二、新旧杂糅的都市生活空间

      三、“沦陷”后的大街与“封锁”时的情感

      四、高压生活中的“上海气”与战争背景下的“荒凉感”

     结语 东西文化交融中的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一、上海文化的“现代性”与现代派文学的都市文化表征

      二、上海文化的“传统质”与现代派文学的传统文化表征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主要从文化视角,探寻20世纪20至40年代我国现代都市文化与现代派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理路。20世纪上半叶,摩登上海用她的光与色塑造了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戴望舒、杜衡、徐迟、路易士、徐订、张爱玲等一群都市之子。他们是“敏感的都市人”,汲取了异域的熏香,开拓着文学的新潮,或用变幻的色彩和快速的节奏描绘都市的“风景线”和“狐步舞”,或通过都市浪漫的爱情和漂泊的人生探讨人性与爱的哲学,或在都市日常世俗的生活空间不经意地释放出苍凉的人生感受。都市的光与色激发了他们奇异的文学想象,他们也以其现代派艺术彰显出开放多元、追求创新的都市文化精神。
  • 作者简介:
    李洪华,1971年生,江西瑞昌人,南昌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 目录:
    导言

     一、“海派文化”概念的历史回顾

     二、“海派文化”的正名与“上海文化”的提出

     三、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四、研究的对象、范围、方法、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上海现代都市文化语境的形成与表征

     第一节 现代都市文化语境的形成

      一、上海文化的历史沿革

      二、租界的形成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畸形发展

      三、人口的迅速增长与现代都市文化语境的形成

     第二节 现代都市的生活空间与文化表征

      一、都市的外部公共空间及其文化表征

      二、都市的内部生活空间及其文化表征

     第三节 现代报刊的繁荣与文学商业空间的营造

      一、现代报刊与出版业的繁荣

      二、文学中心的南移与各路文人的会聚

      三、文学商业空间的营造

    第二章 上海文化语境下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

     第一节 “别求新声于异邦”:晚清至“五四”时期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引进

      一、早期现代主义文化思想的引进

      二、“五四”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译介

      三、初期域外现代主义思潮译介的特点

     第二节 艺术的“融合”与“创化”:20年代后为至30年代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

      一、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的进一步拓展

      二、域外现代派文学的译介与创作借鉴

      三、域外现代派文学的理论总结与转化

     第三节 扎根于现实的现代派诗学追求:抗战爆发后至40年代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

      一、战争文化语境中现代派文学译介的弱化

      二、里尔克、艾略特、奥登等后期象征派的译介

      三、4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译介取向与

     “新诗现代化”追求

    第三章 现代派杂志与上海文化精神

     第一节 《璎珞》、《无轨列车》、《新文艺》:初期的开放视野与先锋精神

      一、“上海文化精神”的形成与表征

      二、对域外文学的最初关注

      三、“方向内容没有一定的轨道”

      四、先锋的艺术追求与开放的文化视野

     第二节 《现代》:商业化的运作与现代性的追求

      一、商业性的动机与运作

      二、自由独立的话语空间

      三、“现代性”的阐说与“现代派”的结集

     第三节 《新诗》:融会与创新的进一步深化

      一、“融合南北”的气度

      二、翻译与创作的并举

      三、创作、理论与编排上的开拓创新

    第四章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群体的文化身份

     第一节 都市文化语境中现代派群体的文化身份表征

      一、“文化身份”的阐释与现代派群体的都市文化身份

      二、现代派群体文化身份的先锋性表征

      三、现代派群体文化身份的商业性表征

     第二节 半殖民地文化语境中现代派群体的身份书写

      一、半殖民地都市文化语境

      二、西方文化想象中的女性形象

      三、新旧文化冲突中的男性形象

     第三节 政治文化语境中现代派群体的身份焦虑

      一、30年代上海的政治文化语境

      二、现代派群体的文化焦虑与身份危机

      三、现代派群体的疏散与殊途

    第五章 左翼文化与现代派作家的文学选择

     第一节 上海文化语境与左翼文化思潮

      一、左翼文化产生的历史语境

      二、作为文化主潮的左翼文化运动

      三、左翼文化对30年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从“象牙塔”到“十字街头”:象征派诗歌创作的转变

      一、“异国的熏香”与“纯诗”的主张

      二、革命的“十字街头”与“诗歌的大众化

      三、左翼文化语境中象征派的上海想象

      四、象征派对左翼文化的不同回应

     第三节 从“同路人”到“第三种人”:现代派的路向选择与文学主张

      一、政治与文学上的同路人

      二、“第三种人”的文学主张与左翼的文化批判

      三、“理智与情感冲突中”的困惑

     第四节 从“马克思主义”到“自由主义”:左翼文化与徐讦的文学选择

      一、徐讦的“马克思主义时代

      二、左翼文化对徐讦文学创作的影响

      三、从“马克思主义”到“自由主义

    第六章 上海文化语境与现代派作家的都市想象

     第一节 都市的“风景线”与“狐步舞”:新感觉派的都市想象

      一、大街、交通与都市新感觉

      二、舞厅、影院与现代派叙事

      三、女体修辞、商品消费与欲望象征

     第二节 都市的“现代生活”与“现代情绪”:现代诗派的都市审美

      一、“新的机械文明”与现代都市美学

      二、都市的多元形态与生活化审美

      三、都市的颓废与寂寞

     第三节 战争文化心理与战后都市乱相:九叶派的上海想象

      一、战争文化心理的形成与表征

      二、战后都市生活乱相的书写

      三、战争文化心理与九叶诗人的审美视野

     第四节 洋场与战场的双重面影:徐讦的上海想象

      一、战争背景下的都市想象

      二、《风萧萧》与《江湖行》:洋场与战场的双重变奏

      三、自觉的文化意识与执著的生命探询

     第五节 战争背景下的都市“传奇”:张爱玲的上海书写

      一、“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

      二、新旧杂糅的都市生活空间

      三、“沦陷”后的大街与“封锁”时的情感

      四、高压生活中的“上海气”与战争背景下的“荒凉感”

     结语 东西文化交融中的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一、上海文化的“现代性”与现代派文学的都市文化表征

      二、上海文化的“传统质”与现代派文学的传统文化表征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上海市中考作文示范卷100篇
王意如,程赟 主编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上海市高考作文示范卷100篇
王意如,程赟 主编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字形合编(全二册)
徐加躍、賀一平 編著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上海红色机要密码史话(1930—1949)
本书编写组 编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十九种校释 《儒藏》精华编选刊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上海市社区治理法律适用指引全书
德同咨询服务机构,宋安成律师团队 著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上海市数据条例理解与适用
陈吉栋 主编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上海法院类案办案要件指南(第7册)
王光贤 著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发展战略研究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著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蓝皮书(2021-2022)
潘敏 权衡 主编,马学强 王健 副主编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上海新高考等级考全真模拟卷+预测卷化学(第2版)
森木 编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汉口分行的业务运营与内部管理研究(1923-1938)
黄传荣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江西当代文学史(1978—2018)
李洪华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安宁秋水》与当代小说地域价值探索
李洪华 主编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20世纪中国作家的都市体验与文学想象
李洪华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20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叙事研究
李洪华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生命意识与文化启蒙——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霁光人文丛书)
李洪华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大学生创业指导与实践(蔡昕)
李洪华、王培林、罗洋 著;蔡昕、宁红、李洪华、王培林、罗洋 编;副 主编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豫剧
李洪华 著;傅璇琮 编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中国左翼文化思潮与现代主义文学嬗变
李洪华 著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银行借款合同风险管理
李洪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