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会的中国故事:吴老师诊断常用语

被误会的中国故事:吴老师诊断常用语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2010-07
版次: 1
ISBN: 9787802413542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7页
字数: 275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23人买过
  • 本书是为帮助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而写的。为了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全书采取了“一问一答”的形式。这些“问答”主要涉及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以及教学中经常用错解释错和被质疑的词语。全书的“答问”都是对所列出的词语进行“追本求源”的分析,既让读者了解词语的本源,又让读者了解词语的演变与发展;既让读者了解其字面义与本义,又让读者了解今日所演变出的正确含义和用法,使读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纠错消疑”的目的。此外在对词语进行“追本求源”时所涉及的文言和典故,都同步进行通俗的讲解。即或在工作上与文字写作无关的读者把本书当故事书读也会增长知识,兴趣盎然。 前言

    序言

    导读

    第一编  百家讲坛说文解字

      “衣冠禽兽”是禽兽穿人的衣裳吗?

      “披肝沥胆”为什么指“竭尽忠诚”?

      “铿锵有力”可作“军人”的定语吗?

      可以说“演员把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吗?

      “通风报信”等同于“告知情况”吗?

      “拾级而上”的“拾级”原是指怎样往上走?

      “刮目相看”是“认真地看”吗?

      是“掩耳盗铃”还是“掩耳盗钟”?

      可以说“把北京建设成为首善之区”吗?

      “目无全牛”是指“看问题片面”吗?

      “每况愈下”的“况”是“状况”吗?

      “出人头地”的“头地”是量词吗?

      “一孔之见”是指“小孔之见”吗?

      “厝火积薪”是诚心造成火患吗?

      “不得要领”为何把“腰”和“领”并列?

      “爱屋及乌”是“爱屋子连同屋上的乌鸦也爱”吗?

      “惩前毖后”是惩罚之前发生的错误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错误吗?

      “病入膏盲”是病到了什么地步?

      “牲口”离人有多远?为何“鞭长莫及”?

      “首当其冲”的“冲”是“冲突”吗?

      孔融与苏轼所说的“想当然耳”从含义上说相同吗?

      “天涯何处无芳草”应解释为“天下到处都有美好事物”吗?

      是“网开三面”还是“网开一面”?

      “进退维谷”何来“进退两难”的意义?

      “数典忘祖”是数着经典而忘了祖宗吗?

      过去的君王为什么用“孤家寡人”孤立自己?

      “一仍旧贯”的“贯”是“贯穿”的意思吗?

      “聪明反被聪明误”是规律性的认识吗?

    第二编  言语常用渊源难辨

      “安身立命”的“命”如何“立”?

      “安慰”与“慰藉”的含义无区别吗?

      “安居乐业”中“居”的范围有多大?

      “安分守己”各指的是什么?

      “白驹过隙”的“白驹”如何“过隙”?

      “版图”只指疆域图吗?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为了称赞《论语》高明吗?

      为何单选“鸨”的名来称妓女?

      宝物称“宝贝”,与“贝”壳曾做钱用有关吗?

      “暴损天物”是指浪费粮食吗?

      “璧还”“璧谢”均用的是“完璧归赵”的“璧”吗?

      “陛下”是“台阶”的“下面”何以是尊称?

      “标新立异”是贬义词语吗?

      “悲观”可以解释为“悲哀地看”吗?

      为什么这十个字容易写成“别”字?

      “秉烛夜游”能举着蜡烛夜游吗?

      “不伦不类”的“伦”是指“条理”吗?

      为什么“不著一字”却“尽得风流”?

      百姓为什么用“春王正月”作春联的横披?

      “大驾光临”的“驾”指人还是指车?

      “刀笔”为何含贬义?

      “雕虫小技”为何是贬称?

      为什么要慎用“分我一杯羹”?

      “妇人之仁”是指心慈手软吗?

      “父老乡亲”“乡里乡亲”同义吗?

      “含沙射影”的“射影”是动物名吗?

      “国色天香”是用花代指美丽女子吗?

      为什么不能把“嘉宾”写为“佳宾”?

      “精神矍铄”可形容各个年龄段的人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步”有多长?

      为何“李代桃僵”?

      “马齿徒增”为什么用“马齿”代指人的年龄?

      为什么“门户之见”是一人之见或偏见?

      为什么“民以食为天”?

      “名利”还可代指什么?

      “沐猴而冠”是比喻什么的?

      “匹夫有责”的“匹夫”是赶牲口的人吗?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是“匹夫之勇”的特征吗?

      百姓为什么爱引用“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

      “平步青云”的“平步”如何上“青云”?

      “平易近人”的“平易”是指人“没有架子”吗?

      为什么选“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

      为什么称中医学术为“岐黄之术”?

      “人浮于事”是人浮在事务上面吗?

      “三生有幸”等同于“非常幸福”吗?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等语应怎样用?

      男士迟到亦可用“姗姗来迟”形容吗?

      为什么“上下其手”是表示“串通作弊”?

      市集又称“市井”与“井”何干?

      是“市道人心”还是“世道人心”?

      “桃花”一词为何不受尊重?

      为什么私藏的钱叫“体己钱”?

      “天花乱坠”为何成为贬义词?

      为什么“天经地义”无可非议?

      “天府之国”只指四川省吗?

      “天作之合”是“天使他与她会合而成为夫妻吗”?

      “通力合作”的“通力”是何种“力”?

      “铜臭”为何是贬义词?

      “唯唯诺诺”为何有“特别顺从”的意思?

      “闻鸡起舞”是起什么舞?

      “问柳寻花”等同于“花柳之游”吗?

      “无立锥之地”是指“贫困”吗?

      是“无毒不丈夫”还是“无度不丈夫”?

      “题目”如何能“小题大作”?

      “结婚”为什么称为“小登科”?

      “小丑”与“相貌丑陋”有关吗?

      “小家碧玉”只指穷人家的女孩吗?

      “小乌依人”是指依恋自己的女子吗?

      “心如铁石”是贬义词吗?

      “心花怒放”的“花”是怎样的“花”?

      “心猿意马”等同于“三心二意”吗?

      “心腹之患”比“肘腋之患”严重吗?

      “信口开河”与“信口雌黄”在用法上有区别吗?

      “徇私枉法”是“谋求私利而触犯法律”吗?

      “言不及义”的“义”是“义气”吗?

      为什么把“阳关道”“独木桥”并提?

      为什么用“仰人鼻息”指“依赖他人”?

      “养虎遗患”与“养痈遗患”没区别吗?

      可用“一窍不通”批评“办了点糊涂事的人”吗?

      “欲海难填”是指欲望像海那样大吗?

      “玉成此事”的“玉”是敬词吗?

      “在所不辞”的“所”是处所吗?

      “造次”为什么是仓促的意思?

      是“仗义直言”还是“仗义执言”?

      为什么用“执牛耳”称领导人?

      “纸上谈兵”是怎样谈?

      “纸醉金迷”的“纸”如何醉?“金”如何“迷”?

      为什么用“猪狗不如”指品行不好的人?

    第三编  高考试题常见“陷阱”

      “白头如新”等同于“和好如初”吗?

      “筚路蓝缕”等同于“提高认识”吗?

      “便宜从事”是随便处理事情吗?

      “彪炳千古”与“虎”有关系吗?

      “水平”能在“伯仲之间”吗?

      “不容分说”与“无庸置疑”同义吗?

      “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同义吗?

      “不可名状”是不可称呼的状况吗?

      “不胜其烦”与“不厌其烦”同义吗?

      “工作”可以“不期而遇”吗?

      “不足为训”是“没有妨碍”吗?

      小说创作不属于“惨淡经营”的范围吗?

      “诚惶诚恐”等同于“惶恐”吗?

      “踌躇满志”是“犹豫不决”吗?

      “出入意表”不是“出入意料”吗?

      “蠢蠢欲动”可指好人的行动吗?

      “猝不及防”的可以是“惊喜”吗?

      “摧枯拉朽”是“巨大”的意思吗?

      “奥斯卡奖”是“当仁不让”得来的吗?

      “独出心裁”与“独裁”同义吗?

      “策略”不能“咄咄逼人”吗?

      “额首称庆”与“弹冠相庆”同义吗?

      “耳提面命”只是“面对面”的意思吗?

      “匪夷所思”是“土匪所想”的吗?

      “丰姿绰约”等同于“丰富多彩”吗?

      “凤毛麟角”仅是“少”的意思吗?

      “改弦更张”不能用于“变更作法”吗?

      “甘之如饴”可以比喻“情愿去死”吗?

      “感同身受”等同于“感受到”吗?

      “刚愎自用”的人“可用马中赤兔”称之吗?

      “高山仰止”的“止”是停止吗?

      “各尽所能”等同于“各自能做的”吗?

      “功败垂成”等同于“成功还是失败”吗?

      “狗尾续貂”是谦词吗?

      “骇人听闻”不能作“消息”的定语吗?

      手机的作用能发挥得“酣畅淋漓”吗?

      “含英咀华”可作“花蕾”的修饰语吗?

      演员能将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吗?

      “讳莫如深”是“忌讳得很深”吗?

      “挤得满满当当”等同于“间不容发”吗?

      “竭泽而渔”等同于“渔业资源枯竭”吗?

      “金科玉律”与“清规戒律”同义吗?

      “噤若寒蝉”不可以形容人吗?

      “骨瘦如柴的人”目光不能“炯炯有神”吗?

      “口耳相传”等同于“互相转告”吗?

      “扣人心弦”等同于“让人受惊”吗?

      “乐此不疲”可用于指爱干坏事吗?

      “寥若晨星”的“寥”是“空寂”的意思吗?

      “纱窗”“地板”可列入“琳琅满目”之内吗?

      “量入为出”是“量力而行”吗?

      “屡试不爽”与“屡试屡败”同义吗?

      “洛阳纸贵”与图书出版有何关系?

      “买椟还珠”可指“舍本逐末”吗?

      老奶奶不能“毛遂自荐”吗?

      “面面相觑”是“害怕”吗?

      “名噪一时”是贬义词语吗?

      “摩肩接踵”是并肩前进吗?

      “南辕北辙”等同于“不同角度”吗?

      “怒形于色”等同于“怒气冲冲”吗?

      “拍手称快”等同于“拍手叫好”吗?

      “抛砖引玉”可用于指别人发表的意见吗?

      “胼手胝足”与“理想信念”拉不上关系吗?

      “评头品足”是“进行评论”吗?

      “扑朔迷离”不能作“历史文化之谜”的定语吗?

      教师怕学生作文时抄袭是“杞人忧天”吗?

      “气势磅礴”不能形容鼓声吗?

      “潜移默化”与“无形中”同义吗?

      “敲门砖的作用”是“促进作用”吗?

      “巧立名目”的“巧立”等于“创新”吗?

      “巧舌如簧”是善于辩论吗?

      “情不自禁”等同于“抑制不住”吗?

      从事“蓬勃发展的事业”的人“屈指可数”吗?

      “取而代之”只能指“夺取地位”吗?

      “拉家常”用“全神贯注”吗?

      “忍俊不禁”是“忍受不了”吗?

      “煞有介事”是“没有这种事”吗?

      “舍我其谁”是贬义词吗?

      “实至名归”是“实际到了,名声回来了”吗?

      “首当其冲”的“冲”是“冲击”的意思吗?

      “束之高阁”是“抬得很高”吗?

      运动员严重犯规裁判员不可能“熟视无睹”吗?

      “随心所欲”是贬义词吗?

      “谈笑自若”是“谈心”吗?

      “拿金牌”不能如“探囊取物”吗?

      “叹为观止”的“止”是停止吗?

      “同舟共济”与“和衷共济”同义吗?

      植物能“投桃报李”吗?

      老师对学生能做“推波助澜”的事吗?

      通过别人的扶持而发展起来的能叫“脱颖而出”吗?

      外国留学生报考汉语水平考试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吗?

      “宛然在目”是“呈现眼前”吗?

      “未可厚非”是“一点都不应指责”吗?

      “无伤大雅”与《诗经》有关系吗?

      “十分罕见”与“鲜为人知”同义吗?

      “相映成趣”的“映”是亮光吗?

      “薪尽火传”不合理吗?

      “行云流水”可比喻时间流逝吗?

      为什么称“胸怀坦白”者为“胸无城府”?

      “虚怀若谷”与“胸怀宽阔”的用法一样吗?

      “睚眦必报”是“有恩必报”吗?

      “偃旗息鼓”只指“停止战斗”吗?

      “洋洋洒洒”可修饰“中华地方文化”吗?

      “不改正缺点错误”能“养虎遗患”吗?

      “异曲同工”的“工”是做工吗?

      “义无反顾”是“不再犹豫”吗?

      能“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吗?

      “一念之差”等同于“一念之间”吗?

      “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无异于“饮鸩止渴”吗?

      “应运而生”的必须是“人”吗?

      “应接不暇”只能指“应酬人接待人”不暇吗?

      “雍容闲雅”“雍容典雅”“雍容尔雅”可互相代替吗?

      “有始有终”等同于“善始善终”吗?

      为什么用“鱼龙混杂”替换“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等同于“泛滥”吗?

      现代企业之间没有“渔翁得利”的吗?

      “遇人不淑”可以指遇到的人是骗子吗?

      “怨声载道”是“埋怨之声载道”吗?

      是“再接再励”还是“再接再厉”?

      “珠圆玉润”是“珠光宝气”的体现吗?

      “追本溯源”与“对照检查”同义吗?

      “家庭状况”能“捉襟见肘”吗?

      “卓尔不群”是不与人团结吗?

      “走马观花”地进行感受是“积极参加活动”吗?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帮助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而写的。为了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全书采取了“一问一答”的形式。这些“问答”主要涉及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以及教学中经常用错解释错和被质疑的词语。全书的“答问”都是对所列出的词语进行“追本求源”的分析,既让读者了解词语的本源,又让读者了解词语的演变与发展;既让读者了解其字面义与本义,又让读者了解今日所演变出的正确含义和用法,使读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纠错消疑”的目的。此外在对词语进行“追本求源”时所涉及的文言和典故,都同步进行通俗的讲解。即或在工作上与文字写作无关的读者把本书当故事书读也会增长知识,兴趣盎然。
  • 目录:
    前言

    序言

    导读

    第一编  百家讲坛说文解字

      “衣冠禽兽”是禽兽穿人的衣裳吗?

      “披肝沥胆”为什么指“竭尽忠诚”?

      “铿锵有力”可作“军人”的定语吗?

      可以说“演员把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吗?

      “通风报信”等同于“告知情况”吗?

      “拾级而上”的“拾级”原是指怎样往上走?

      “刮目相看”是“认真地看”吗?

      是“掩耳盗铃”还是“掩耳盗钟”?

      可以说“把北京建设成为首善之区”吗?

      “目无全牛”是指“看问题片面”吗?

      “每况愈下”的“况”是“状况”吗?

      “出人头地”的“头地”是量词吗?

      “一孔之见”是指“小孔之见”吗?

      “厝火积薪”是诚心造成火患吗?

      “不得要领”为何把“腰”和“领”并列?

      “爱屋及乌”是“爱屋子连同屋上的乌鸦也爱”吗?

      “惩前毖后”是惩罚之前发生的错误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错误吗?

      “病入膏盲”是病到了什么地步?

      “牲口”离人有多远?为何“鞭长莫及”?

      “首当其冲”的“冲”是“冲突”吗?

      孔融与苏轼所说的“想当然耳”从含义上说相同吗?

      “天涯何处无芳草”应解释为“天下到处都有美好事物”吗?

      是“网开三面”还是“网开一面”?

      “进退维谷”何来“进退两难”的意义?

      “数典忘祖”是数着经典而忘了祖宗吗?

      过去的君王为什么用“孤家寡人”孤立自己?

      “一仍旧贯”的“贯”是“贯穿”的意思吗?

      “聪明反被聪明误”是规律性的认识吗?

    第二编  言语常用渊源难辨

      “安身立命”的“命”如何“立”?

      “安慰”与“慰藉”的含义无区别吗?

      “安居乐业”中“居”的范围有多大?

      “安分守己”各指的是什么?

      “白驹过隙”的“白驹”如何“过隙”?

      “版图”只指疆域图吗?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为了称赞《论语》高明吗?

      为何单选“鸨”的名来称妓女?

      宝物称“宝贝”,与“贝”壳曾做钱用有关吗?

      “暴损天物”是指浪费粮食吗?

      “璧还”“璧谢”均用的是“完璧归赵”的“璧”吗?

      “陛下”是“台阶”的“下面”何以是尊称?

      “标新立异”是贬义词语吗?

      “悲观”可以解释为“悲哀地看”吗?

      为什么这十个字容易写成“别”字?

      “秉烛夜游”能举着蜡烛夜游吗?

      “不伦不类”的“伦”是指“条理”吗?

      为什么“不著一字”却“尽得风流”?

      百姓为什么用“春王正月”作春联的横披?

      “大驾光临”的“驾”指人还是指车?

      “刀笔”为何含贬义?

      “雕虫小技”为何是贬称?

      为什么要慎用“分我一杯羹”?

      “妇人之仁”是指心慈手软吗?

      “父老乡亲”“乡里乡亲”同义吗?

      “含沙射影”的“射影”是动物名吗?

      “国色天香”是用花代指美丽女子吗?

      为什么不能把“嘉宾”写为“佳宾”?

      “精神矍铄”可形容各个年龄段的人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步”有多长?

      为何“李代桃僵”?

      “马齿徒增”为什么用“马齿”代指人的年龄?

      为什么“门户之见”是一人之见或偏见?

      为什么“民以食为天”?

      “名利”还可代指什么?

      “沐猴而冠”是比喻什么的?

      “匹夫有责”的“匹夫”是赶牲口的人吗?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是“匹夫之勇”的特征吗?

      百姓为什么爱引用“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

      “平步青云”的“平步”如何上“青云”?

      “平易近人”的“平易”是指人“没有架子”吗?

      为什么选“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

      为什么称中医学术为“岐黄之术”?

      “人浮于事”是人浮在事务上面吗?

      “三生有幸”等同于“非常幸福”吗?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等语应怎样用?

      男士迟到亦可用“姗姗来迟”形容吗?

      为什么“上下其手”是表示“串通作弊”?

      市集又称“市井”与“井”何干?

      是“市道人心”还是“世道人心”?

      “桃花”一词为何不受尊重?

      为什么私藏的钱叫“体己钱”?

      “天花乱坠”为何成为贬义词?

      为什么“天经地义”无可非议?

      “天府之国”只指四川省吗?

      “天作之合”是“天使他与她会合而成为夫妻吗”?

      “通力合作”的“通力”是何种“力”?

      “铜臭”为何是贬义词?

      “唯唯诺诺”为何有“特别顺从”的意思?

      “闻鸡起舞”是起什么舞?

      “问柳寻花”等同于“花柳之游”吗?

      “无立锥之地”是指“贫困”吗?

      是“无毒不丈夫”还是“无度不丈夫”?

      “题目”如何能“小题大作”?

      “结婚”为什么称为“小登科”?

      “小丑”与“相貌丑陋”有关吗?

      “小家碧玉”只指穷人家的女孩吗?

      “小乌依人”是指依恋自己的女子吗?

      “心如铁石”是贬义词吗?

      “心花怒放”的“花”是怎样的“花”?

      “心猿意马”等同于“三心二意”吗?

      “心腹之患”比“肘腋之患”严重吗?

      “信口开河”与“信口雌黄”在用法上有区别吗?

      “徇私枉法”是“谋求私利而触犯法律”吗?

      “言不及义”的“义”是“义气”吗?

      为什么把“阳关道”“独木桥”并提?

      为什么用“仰人鼻息”指“依赖他人”?

      “养虎遗患”与“养痈遗患”没区别吗?

      可用“一窍不通”批评“办了点糊涂事的人”吗?

      “欲海难填”是指欲望像海那样大吗?

      “玉成此事”的“玉”是敬词吗?

      “在所不辞”的“所”是处所吗?

      “造次”为什么是仓促的意思?

      是“仗义直言”还是“仗义执言”?

      为什么用“执牛耳”称领导人?

      “纸上谈兵”是怎样谈?

      “纸醉金迷”的“纸”如何醉?“金”如何“迷”?

      为什么用“猪狗不如”指品行不好的人?

    第三编  高考试题常见“陷阱”

      “白头如新”等同于“和好如初”吗?

      “筚路蓝缕”等同于“提高认识”吗?

      “便宜从事”是随便处理事情吗?

      “彪炳千古”与“虎”有关系吗?

      “水平”能在“伯仲之间”吗?

      “不容分说”与“无庸置疑”同义吗?

      “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同义吗?

      “不可名状”是不可称呼的状况吗?

      “不胜其烦”与“不厌其烦”同义吗?

      “工作”可以“不期而遇”吗?

      “不足为训”是“没有妨碍”吗?

      小说创作不属于“惨淡经营”的范围吗?

      “诚惶诚恐”等同于“惶恐”吗?

      “踌躇满志”是“犹豫不决”吗?

      “出入意表”不是“出入意料”吗?

      “蠢蠢欲动”可指好人的行动吗?

      “猝不及防”的可以是“惊喜”吗?

      “摧枯拉朽”是“巨大”的意思吗?

      “奥斯卡奖”是“当仁不让”得来的吗?

      “独出心裁”与“独裁”同义吗?

      “策略”不能“咄咄逼人”吗?

      “额首称庆”与“弹冠相庆”同义吗?

      “耳提面命”只是“面对面”的意思吗?

      “匪夷所思”是“土匪所想”的吗?

      “丰姿绰约”等同于“丰富多彩”吗?

      “凤毛麟角”仅是“少”的意思吗?

      “改弦更张”不能用于“变更作法”吗?

      “甘之如饴”可以比喻“情愿去死”吗?

      “感同身受”等同于“感受到”吗?

      “刚愎自用”的人“可用马中赤兔”称之吗?

      “高山仰止”的“止”是停止吗?

      “各尽所能”等同于“各自能做的”吗?

      “功败垂成”等同于“成功还是失败”吗?

      “狗尾续貂”是谦词吗?

      “骇人听闻”不能作“消息”的定语吗?

      手机的作用能发挥得“酣畅淋漓”吗?

      “含英咀华”可作“花蕾”的修饰语吗?

      演员能将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吗?

      “讳莫如深”是“忌讳得很深”吗?

      “挤得满满当当”等同于“间不容发”吗?

      “竭泽而渔”等同于“渔业资源枯竭”吗?

      “金科玉律”与“清规戒律”同义吗?

      “噤若寒蝉”不可以形容人吗?

      “骨瘦如柴的人”目光不能“炯炯有神”吗?

      “口耳相传”等同于“互相转告”吗?

      “扣人心弦”等同于“让人受惊”吗?

      “乐此不疲”可用于指爱干坏事吗?

      “寥若晨星”的“寥”是“空寂”的意思吗?

      “纱窗”“地板”可列入“琳琅满目”之内吗?

      “量入为出”是“量力而行”吗?

      “屡试不爽”与“屡试屡败”同义吗?

      “洛阳纸贵”与图书出版有何关系?

      “买椟还珠”可指“舍本逐末”吗?

      老奶奶不能“毛遂自荐”吗?

      “面面相觑”是“害怕”吗?

      “名噪一时”是贬义词语吗?

      “摩肩接踵”是并肩前进吗?

      “南辕北辙”等同于“不同角度”吗?

      “怒形于色”等同于“怒气冲冲”吗?

      “拍手称快”等同于“拍手叫好”吗?

      “抛砖引玉”可用于指别人发表的意见吗?

      “胼手胝足”与“理想信念”拉不上关系吗?

      “评头品足”是“进行评论”吗?

      “扑朔迷离”不能作“历史文化之谜”的定语吗?

      教师怕学生作文时抄袭是“杞人忧天”吗?

      “气势磅礴”不能形容鼓声吗?

      “潜移默化”与“无形中”同义吗?

      “敲门砖的作用”是“促进作用”吗?

      “巧立名目”的“巧立”等于“创新”吗?

      “巧舌如簧”是善于辩论吗?

      “情不自禁”等同于“抑制不住”吗?

      从事“蓬勃发展的事业”的人“屈指可数”吗?

      “取而代之”只能指“夺取地位”吗?

      “拉家常”用“全神贯注”吗?

      “忍俊不禁”是“忍受不了”吗?

      “煞有介事”是“没有这种事”吗?

      “舍我其谁”是贬义词吗?

      “实至名归”是“实际到了,名声回来了”吗?

      “首当其冲”的“冲”是“冲击”的意思吗?

      “束之高阁”是“抬得很高”吗?

      运动员严重犯规裁判员不可能“熟视无睹”吗?

      “随心所欲”是贬义词吗?

      “谈笑自若”是“谈心”吗?

      “拿金牌”不能如“探囊取物”吗?

      “叹为观止”的“止”是停止吗?

      “同舟共济”与“和衷共济”同义吗?

      植物能“投桃报李”吗?

      老师对学生能做“推波助澜”的事吗?

      通过别人的扶持而发展起来的能叫“脱颖而出”吗?

      外国留学生报考汉语水平考试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吗?

      “宛然在目”是“呈现眼前”吗?

      “未可厚非”是“一点都不应指责”吗?

      “无伤大雅”与《诗经》有关系吗?

      “十分罕见”与“鲜为人知”同义吗?

      “相映成趣”的“映”是亮光吗?

      “薪尽火传”不合理吗?

      “行云流水”可比喻时间流逝吗?

      为什么称“胸怀坦白”者为“胸无城府”?

      “虚怀若谷”与“胸怀宽阔”的用法一样吗?

      “睚眦必报”是“有恩必报”吗?

      “偃旗息鼓”只指“停止战斗”吗?

      “洋洋洒洒”可修饰“中华地方文化”吗?

      “不改正缺点错误”能“养虎遗患”吗?

      “异曲同工”的“工”是做工吗?

      “义无反顾”是“不再犹豫”吗?

      能“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吗?

      “一念之差”等同于“一念之间”吗?

      “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无异于“饮鸩止渴”吗?

      “应运而生”的必须是“人”吗?

      “应接不暇”只能指“应酬人接待人”不暇吗?

      “雍容闲雅”“雍容典雅”“雍容尔雅”可互相代替吗?

      “有始有终”等同于“善始善终”吗?

      为什么用“鱼龙混杂”替换“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等同于“泛滥”吗?

      现代企业之间没有“渔翁得利”的吗?

      “遇人不淑”可以指遇到的人是骗子吗?

      “怨声载道”是“埋怨之声载道”吗?

      是“再接再励”还是“再接再厉”?

      “珠圆玉润”是“珠光宝气”的体现吗?

      “追本溯源”与“对照检查”同义吗?

      “家庭状况”能“捉襟见肘”吗?

      “卓尔不群”是不与人团结吗?

      “走马观花”地进行感受是“积极参加活动”吗?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被误会的中国故事:吴老师诊断常用语
部编本初中语文常用易错成语必备
吴桐祯 著
被误会的中国故事:吴老师诊断常用语
老师没讲过的语文课
吴桐祯 著
被误会的中国故事:吴老师诊断常用语
中学生怎样培养语文自学能力(修订版)
吴桐祯 著
被误会的中国故事:吴老师诊断常用语
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法
吴桐祯 著
被误会的中国故事:吴老师诊断常用语
成语纠正误解三百例
吴桐祯 著
被误会的中国故事:吴老师诊断常用语
别说你懂了:中国人最容易出错的成语600问
吴桐祯 著
被误会的中国故事:吴老师诊断常用语
中国人应知的成语常识(插图本)
吴桐祯 著
被误会的中国故事:吴老师诊断常用语
吴老师说文解字
吴桐祯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