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10
版次: 1
ISBN: 9787303094905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3页
字数: 27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97人买过
  •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与同类教材的最大不同点,即以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又称“小学”)内容统领全书。此外,它在选篇方面亦独具特色。兹分述如下。一、突出“小学”特色:要掌握汉字字词,不外乎形、音、义三个方面。众所周知,古人对此已进行了极为深入的研究,其成果集中反映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中。这“三学”“历史文选”课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大量讲解,然而适当引入“小学”的实用部分却完全必要。“小学”的研究成果,为驾驭古汉语字词提供了最佳途径。学生掌握了这三学的实用部分,就可对每个汉字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从而不但可准确把握每个字的各种含义,而且还可举一反三,即在离开教师之后仍能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古汉语水平。二、选篇特色:1.首次选入“小学”篇章。2.首次遍选四书五经。以往的20多种教材,无一例外都选了经书,但对群经之首的《周易》却很少有人问津;选《论》、《孟》者甚多,而选取《大学》、《中庸》者亦鲜有闻。这次我们不但选入《周易》,且全文选入《大学》和《中庸》,从而成为遍选四书五经的第一种教材。众所周知,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五经就成为历代选官取仕的必考内容;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自元仁宗始亦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见《元史》卷81《选举志》)。因此四书五经的思想,已溶化于千百年来知识分子、特别是国家各级管理者的血液之中,成为指导他们处理一切国政大事的最高原则。从这一事实得出的必然结论是:五经(后期包括四书)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文献,因此也应是我们《历史文选》首先考虑选入的篇章。3.首次选入佛经、道藏。这次编修,除注意选取竹简、诏令奏议、笔记文集、类书等篇章外(甲骨文、金文已成专门之学,故未选),还特选佛经、道藏各一篇。佛教自东汉传入华夏大地,近两千年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从最高统治者到庶民百姓,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其直接、间接的种种影响(笔者认为:对反宗教者来讲,宗教同样对他们产生了很大影响,只是影响的性质不同而已)。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伦理学、乃至养生学等等,无不带有其印记,历史上以道教为旗号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也为人所共知。人们常以儒、释、道三者并举,就说明在中国历史上,这三者皆起过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因此要想真正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亦须对释、道有所了解。4.别具特色的白文选篇。与以往相比,本教材中的白文选篇有两个特点,一为所选之书尽量与前面所注释之书不同,这样可使学生接触更多史籍,拓展其史学眼界;二为对习见史书,注意选取其最有特色的篇章,如《释老志》为《魏书》首创,等等。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色、特点,这部教材成为迄今唯一获国家教委立项项目的《历史文选》教材,并成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汝企和,男,1949年10月出生,江苏苏州人。汉族。如企和为翻译家汝龙之子。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于北师大历史系任教。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文献教研室主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 “小学”基础知识一
    音韵学常识
    反切
    声母韵母声调
    上古音韵系统
    音韵学选篇
    古无轻唇音(节选)
    古今字音之变迁
    训诂学常识
    训诂的方法
    古注的术语
    训诂学选篇
    说文解字注序
    释相
    新注选篇·史部
    正史
    隋书·经籍志序
    新唐书·魏徵传(节选)
    宋史·朱熹传(节选)
    明史·戚继光传
    编年
    资治通鉴·司马光论三家分晋
    明实录·作铁榜申诫公侯
    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节选)
    杂史
    国语·邵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越王句践灭吴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
    史评
    史通·二体
    史通·直书
    文史通义·书教(下)
    政书
    通典·职官一
    通志·总序
    文献通考·经籍考二十七(节选)
    诏令
    唐大诏令集·戒厚葬诏
    书目
    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上谕
    新注选篇·子部
    老子
    道德经上篇(节选)
    庄子
    秋水(节选)
    吕氏春秋
    尊师
    容斋随笔
    野史不可信
    日知录
    姓氏
    大藏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节选)
    抱朴子
    论仙(节选)
    新注选篇·集部及其他
    韩昌黎集
    讳辩
    包拯集
    乞不用赃吏疏
    睡虎地秦墓竹简
    田律
    古文献常识
    天文
    历法
    地理
    职官
    姓氏
    避讳
    车马
    衣饰
    白文选篇
    魏书·释老志(节选)
    尔雅·释诂(下)
    附录实习系列
    实习一:音韵学(一)
    实习二:音韵学(二)
    实习三:阅读线装书
    实习四:训诂学(一)
    实习五:训诂学(二)
    再版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与同类教材的最大不同点,即以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又称“小学”)内容统领全书。此外,它在选篇方面亦独具特色。兹分述如下。一、突出“小学”特色:要掌握汉字字词,不外乎形、音、义三个方面。众所周知,古人对此已进行了极为深入的研究,其成果集中反映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中。这“三学”“历史文选”课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大量讲解,然而适当引入“小学”的实用部分却完全必要。“小学”的研究成果,为驾驭古汉语字词提供了最佳途径。学生掌握了这三学的实用部分,就可对每个汉字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从而不但可准确把握每个字的各种含义,而且还可举一反三,即在离开教师之后仍能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古汉语水平。二、选篇特色:1.首次选入“小学”篇章。2.首次遍选四书五经。以往的20多种教材,无一例外都选了经书,但对群经之首的《周易》却很少有人问津;选《论》、《孟》者甚多,而选取《大学》、《中庸》者亦鲜有闻。这次我们不但选入《周易》,且全文选入《大学》和《中庸》,从而成为遍选四书五经的第一种教材。众所周知,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五经就成为历代选官取仕的必考内容;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自元仁宗始亦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见《元史》卷81《选举志》)。因此四书五经的思想,已溶化于千百年来知识分子、特别是国家各级管理者的血液之中,成为指导他们处理一切国政大事的最高原则。从这一事实得出的必然结论是:五经(后期包括四书)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文献,因此也应是我们《历史文选》首先考虑选入的篇章。3.首次选入佛经、道藏。这次编修,除注意选取竹简、诏令奏议、笔记文集、类书等篇章外(甲骨文、金文已成专门之学,故未选),还特选佛经、道藏各一篇。佛教自东汉传入华夏大地,近两千年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从最高统治者到庶民百姓,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其直接、间接的种种影响(笔者认为:对反宗教者来讲,宗教同样对他们产生了很大影响,只是影响的性质不同而已)。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伦理学、乃至养生学等等,无不带有其印记,历史上以道教为旗号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也为人所共知。人们常以儒、释、道三者并举,就说明在中国历史上,这三者皆起过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因此要想真正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亦须对释、道有所了解。4.别具特色的白文选篇。与以往相比,本教材中的白文选篇有两个特点,一为所选之书尽量与前面所注释之书不同,这样可使学生接触更多史籍,拓展其史学眼界;二为对习见史书,注意选取其最有特色的篇章,如《释老志》为《魏书》首创,等等。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色、特点,这部教材成为迄今唯一获国家教委立项项目的《历史文选》教材,并成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 作者简介:
      汝企和,男,1949年10月出生,江苏苏州人。汉族。如企和为翻译家汝龙之子。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于北师大历史系任教。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文献教研室主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
  • 目录:
    “小学”基础知识一
    音韵学常识
    反切
    声母韵母声调
    上古音韵系统
    音韵学选篇
    古无轻唇音(节选)
    古今字音之变迁
    训诂学常识
    训诂的方法
    古注的术语
    训诂学选篇
    说文解字注序
    释相
    新注选篇·史部
    正史
    隋书·经籍志序
    新唐书·魏徵传(节选)
    宋史·朱熹传(节选)
    明史·戚继光传
    编年
    资治通鉴·司马光论三家分晋
    明实录·作铁榜申诫公侯
    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节选)
    杂史
    国语·邵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越王句践灭吴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
    史评
    史通·二体
    史通·直书
    文史通义·书教(下)
    政书
    通典·职官一
    通志·总序
    文献通考·经籍考二十七(节选)
    诏令
    唐大诏令集·戒厚葬诏
    书目
    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上谕
    新注选篇·子部
    老子
    道德经上篇(节选)
    庄子
    秋水(节选)
    吕氏春秋
    尊师
    容斋随笔
    野史不可信
    日知录
    姓氏
    大藏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节选)
    抱朴子
    论仙(节选)
    新注选篇·集部及其他
    韩昌黎集
    讳辩
    包拯集
    乞不用赃吏疏
    睡虎地秦墓竹简
    田律
    古文献常识
    天文
    历法
    地理
    职官
    姓氏
    避讳
    车马
    衣饰
    白文选篇
    魏书·释老志(节选)
    尔雅·释诂(下)
    附录实习系列
    实习一:音韵学(一)
    实习二:音韵学(二)
    实习三:阅读线装书
    实习四:训诂学(一)
    实习五:训诂学(二)
    再版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中国历史文选(第2版)
汝企和 主编;张升 副主编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中国历史文选. 上册
汝企和 主编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中国历史文选. 下册
汝企和 主编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
汝企和 编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上册)
汝企和 编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中华传统文化探幽
汝企和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