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艺术与社会生活

基督教艺术与社会生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6
版次: 1
ISBN: 9787301142653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   《基督教艺术与社会生活》中的内容分为主体部分和相关信息部分,图文并茂,编排新颖,既可以当作高校素质教育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为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一些常识性修养并从视觉上得到新的认知可能。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除了可以了解一些艺术与美学知识,还有机会了解一些基督教中耳熟能详故事的背景以及社会生活当中的风俗: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学生除了可以了解一些基督教的典故,还有机会通过分析一些精美的图画、建筑、雕塑、电影和视频作品,了解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价值观;对有志从事中、西文化与科技沟通交流或准备到西方国家去留学的学生,这是一个了解欧、美基督教文化背景国家中人们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艺术观与价值观形成的捷径。现代文明社会中,科学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科学告诉我们:就目前来讲科学是不能解释所有问题的。终极关怀可谓人类超越生死的基本途径,而宗教与艺术最终都会将我们的目光导向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全书按艺术、信仰和生活三条线索撰写,前两条线索只交叉,第三条线索则将它们相互缠绕,注重从时代的角度看艺术、看宗教观念上的变迁,并寻找它们在生活中的契合点。站在信仰的角度看艺术和站在艺术的角度看信仰是不一样的,而站在社会生活的角度看这两者,则会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   张浩达: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视觉传播学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外聘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院研究生院科学传播中心 特聘研究员;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 客座教授;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研究会 副秘书长;北京数字科普协会 副理事长。
     简历: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82—1985年就职于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任所长助理。1986—1988年就职于北京艺术博物馆,任展览部主任。1989年赴德国汉堡艺术学院深造现代设计,后在易北基督教学院艺术部任教。在欧洲举办过20多次个人艺术展览,其中一件综合材料作品被汉堡艺术与工艺博物馆收藏(MuseumfeurKunstundGewerbe,Hamburg)。1994年归国后执教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广告学专业。1995年应邀再次赴德国讲学和举办个人展览。1997年应邀赴日本交流。1998—1999年赴美国举办个人展览并在波士顿大学公共关系与传播学院交流。1999年归国执教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研究信息视觉化与视觉传播课题
     学术简历:在国内外媒介上发表过50多件视觉艺术与设计作品、40多篇文章。多次主持和参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策划、视觉设计工作,并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山西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国际经贸大学、北京经贸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等十多所大学和机构邀请讲学。游历过世界上12个国家,能够流利使用英语和德语对外交流。作为硕士生导师已经指导毕业22名研究生。
     主要教授课程:视觉传播学、广告学概论、广告实务、视觉圣经、新媒体艺术论、视觉元素的动态组合、数字媒体信息传播。
     主要研究领域:视觉传播研究、广告信息传播研究、信息视觉化研究、数字媒体信患传播研究,应用领域的视觉信息设计研究、数字博物馆研究。
      著作:《科学与艺术数字博物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视觉元素的动态组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数字博物馆的生命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新媒体艺术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简明广告学实用教程》第2版第3次印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广告设计课堂教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视觉圣经一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新媒介与网络广告》科学出版社2001。
      省、部级奖励:
      1、第12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突出贡献奖.2000.中国科学
    技术协会颁发。
      2、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者.突出贡献奖,2004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北京市人事局颁发。
     校级奖励:
     1、广告学概论课程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北京大学颁发。
     2、北京大学“正大奖教金”教师奖2005.北京大学颁发。
     3、广告学概论课程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优秀课程奖,中科研究生院颁发。
     当前主持项目:“科学与艺术数字博物馆”项目主持人。 序
    前言
    第一章了解信仰发展的沿革——基督教历史概述
    第一节基督教的由来及其信仰
    第二节科学艺术信仰相得益彰
    第三节艺术宗教相互制约发展
    第四节与《圣经》有关的历史遗踪

    第二章信仰领域的视觉解读——基督教题材绘画
    第一节宗教绘画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基督教绘画与风格流派
    第三节部分经典绘画作品介绍

    第三章构筑信仰的归属之地——基督教教堂建筑
    第一节建筑概念、分类及风格
    第二节基督教教堂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部分经典教堂建筑介绍

    第四章塑造展示信仰的符号——基督教雕塑艺术
    第一节雕塑概念、分类及风格
    第二节西方雕塑艺术功能演变
    第三节部分经典雕塑作品介绍

    第五章用活动影像演绎信仰——基督教题材电影
    第一节把《圣经》作为蓝本的电影
    第二节描写生命史诗化的电影
    第三节表现了信仰危机的电影
    第四节思维颠覆中的现代电影

    第六章全球化时代的新视频——基督教媒体艺术
    第一节进化论与圣经故事并存——SandAnlmatlon
    第二节呼唤与震撼的大地之歌——EarthSong
    第三节走在网络时代人生路上——Walkingonby
    第四节一个来自梦境中的采访——IntervlewwithGod

    第七章不了解怎会耳熟能详——基督教文化典故
    第一节来自《圣经》的典故与传说
    第二节来自《圣经》的节日与庆典
    第三节来自《圣经》的艺术性符号

    第八章部分西方人名的来历——基督教中的人名
    第一节追根溯源了解先知圣人
    第二节耶稣会与来华的传教士
    第三节历史传承从名人到人名

    第九章艺术的心灵感悟分享——基督教文化思考
    第一节从信仰文化到学术研究
    第二节心灵与智慧信仰与作品
    第三节探讨过程点滴感言摘编

    第十章附录
    名词解释
    西方艺术流派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基督教艺术与社会生活》中的内容分为主体部分和相关信息部分,图文并茂,编排新颖,既可以当作高校素质教育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为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一些常识性修养并从视觉上得到新的认知可能。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除了可以了解一些艺术与美学知识,还有机会了解一些基督教中耳熟能详故事的背景以及社会生活当中的风俗: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学生除了可以了解一些基督教的典故,还有机会通过分析一些精美的图画、建筑、雕塑、电影和视频作品,了解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价值观;对有志从事中、西文化与科技沟通交流或准备到西方国家去留学的学生,这是一个了解欧、美基督教文化背景国家中人们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艺术观与价值观形成的捷径。现代文明社会中,科学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科学告诉我们:就目前来讲科学是不能解释所有问题的。终极关怀可谓人类超越生死的基本途径,而宗教与艺术最终都会将我们的目光导向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全书按艺术、信仰和生活三条线索撰写,前两条线索只交叉,第三条线索则将它们相互缠绕,注重从时代的角度看艺术、看宗教观念上的变迁,并寻找它们在生活中的契合点。站在信仰的角度看艺术和站在艺术的角度看信仰是不一样的,而站在社会生活的角度看这两者,则会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
  • 作者简介:
      张浩达: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视觉传播学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外聘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院研究生院科学传播中心 特聘研究员;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 客座教授;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研究会 副秘书长;北京数字科普协会 副理事长。
     简历: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82—1985年就职于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任所长助理。1986—1988年就职于北京艺术博物馆,任展览部主任。1989年赴德国汉堡艺术学院深造现代设计,后在易北基督教学院艺术部任教。在欧洲举办过20多次个人艺术展览,其中一件综合材料作品被汉堡艺术与工艺博物馆收藏(MuseumfeurKunstundGewerbe,Hamburg)。1994年归国后执教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广告学专业。1995年应邀再次赴德国讲学和举办个人展览。1997年应邀赴日本交流。1998—1999年赴美国举办个人展览并在波士顿大学公共关系与传播学院交流。1999年归国执教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研究信息视觉化与视觉传播课题
     学术简历:在国内外媒介上发表过50多件视觉艺术与设计作品、40多篇文章。多次主持和参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策划、视觉设计工作,并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山西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国际经贸大学、北京经贸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等十多所大学和机构邀请讲学。游历过世界上12个国家,能够流利使用英语和德语对外交流。作为硕士生导师已经指导毕业22名研究生。
     主要教授课程:视觉传播学、广告学概论、广告实务、视觉圣经、新媒体艺术论、视觉元素的动态组合、数字媒体信息传播。
     主要研究领域:视觉传播研究、广告信息传播研究、信息视觉化研究、数字媒体信患传播研究,应用领域的视觉信息设计研究、数字博物馆研究。
      著作:《科学与艺术数字博物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视觉元素的动态组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数字博物馆的生命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新媒体艺术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简明广告学实用教程》第2版第3次印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广告设计课堂教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视觉圣经一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新媒介与网络广告》科学出版社2001。
      省、部级奖励:
      1、第12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突出贡献奖.2000.中国科学
    技术协会颁发。
      2、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者.突出贡献奖,2004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北京市人事局颁发。
     校级奖励:
     1、广告学概论课程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北京大学颁发。
     2、北京大学“正大奖教金”教师奖2005.北京大学颁发。
     3、广告学概论课程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优秀课程奖,中科研究生院颁发。
     当前主持项目:“科学与艺术数字博物馆”项目主持人。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了解信仰发展的沿革——基督教历史概述
    第一节基督教的由来及其信仰
    第二节科学艺术信仰相得益彰
    第三节艺术宗教相互制约发展
    第四节与《圣经》有关的历史遗踪

    第二章信仰领域的视觉解读——基督教题材绘画
    第一节宗教绘画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基督教绘画与风格流派
    第三节部分经典绘画作品介绍

    第三章构筑信仰的归属之地——基督教教堂建筑
    第一节建筑概念、分类及风格
    第二节基督教教堂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部分经典教堂建筑介绍

    第四章塑造展示信仰的符号——基督教雕塑艺术
    第一节雕塑概念、分类及风格
    第二节西方雕塑艺术功能演变
    第三节部分经典雕塑作品介绍

    第五章用活动影像演绎信仰——基督教题材电影
    第一节把《圣经》作为蓝本的电影
    第二节描写生命史诗化的电影
    第三节表现了信仰危机的电影
    第四节思维颠覆中的现代电影

    第六章全球化时代的新视频——基督教媒体艺术
    第一节进化论与圣经故事并存——SandAnlmatlon
    第二节呼唤与震撼的大地之歌——EarthSong
    第三节走在网络时代人生路上——Walkingonby
    第四节一个来自梦境中的采访——IntervlewwithGod

    第七章不了解怎会耳熟能详——基督教文化典故
    第一节来自《圣经》的典故与传说
    第二节来自《圣经》的节日与庆典
    第三节来自《圣经》的艺术性符号

    第八章部分西方人名的来历——基督教中的人名
    第一节追根溯源了解先知圣人
    第二节耶稣会与来华的传教士
    第三节历史传承从名人到人名

    第九章艺术的心灵感悟分享——基督教文化思考
    第一节从信仰文化到学术研究
    第二节心灵与智慧信仰与作品
    第三节探讨过程点滴感言摘编

    第十章附录
    名词解释
    西方艺术流派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