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2008-11
版次: 1
ISBN: 9787543039919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31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1人买过
  •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是湖北文学30年的“白皮书”。作者本身是个诗人,小说家,同时也是文学评论家。他三十年来见证了湖北文学的发展、嬗变,长期思考和研究湖北在文学方面的成绩和不足,关注湖北作家和作品,最终结集成这一部全面纪录湖北文学三十年的评论集。《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以“亲历”的方式,对湖北省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文学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观”式的记录和评述,其中重点“综观”了武汉、宜昌和荆州的文学发展历程。除此之外,还专章论述了湖北著名作家刘醒龙、邓一光等,是一部史料价值和学术水平俱佳的作品集。 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大学,在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先后攻读本科(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曾经从事报纸记者、编辑职业,后调入武汉市文联《芳草》杂志社,1998年起从事文学评论工作。大学时代开始诗歌和小说创作并参与发起组织武汉地区高校“一二·九”诗歌大奖赛。诗歌创作曾经多次获得武汉地区高校诗歌大赛一等奖:小说曾经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评论曾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并获武汉文艺基金奖、湖北省文艺论文奖,评论《欲望叙事对文学道德理想的消解》被收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选》(2005年卷)。出版有诗集、报告文学集以及评论集《政治漩流中的作家们》。《芳草》文学杂志副主编、武汉市文学艺术理论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10月结业于鲁迅文学院文学理论评论家高级研讨班。 Ⅰ观点
    欲望叙事对文学道德理想的消解
    新形势下关于文学道德评价的若干思考
    在当代文学中的“中国经验”讨论会上的发言
    都市化进程与都市文学——在武汉8+1城市圈文学论坛上的发言
    文艺道德建设与和谐文化构建

    Ⅱ综观
    改革开放三十年武汉文学的发展历程
    三峡抒情与三峡叙事:宜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
    荆州文学的新局面
    关于武汉作家集体形象的一个说法
    一九九四——二○○○年的武汉文学艺术
    二○○二——二○○三年的武汉市文学创作
    湖北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新起点
    农村题材的创作能否再度繁荣

    Ⅲ刘醒龙论
    刘醒龙及其小说创作
    生命的意义源泉及对劳动的审美——评《生命是劳动与仁慈》
    当前农村题材创作的新收获——评刘醒龙的长篇小说《痛失》
    从《圣天门口》看武汉的长篇小说创作
    《圣天门口》的道德审美
    附:刘醒龙主要创作目录

    Ⅳ邓一光论
    邓一光及其小说创作
    “我们”没有输掉竞争——评《我是一个兵》
    对《家在三峡》的一次细读
    社会历史视野下一种开放的英雄主义——评邓一光长篇小说《我是我的神》
    传统对女性的压抑——评邓一光的长篇《一朵花能不能不开放》
    对自然的解与构——读《从大地走向大地》
    附邓一光主要创作目录

    Ⅴ小说家与小说
    评陈应松的小说集《大街上的水手》
    立足民族历史文化,关注民族女性命运——评土家族作家叶梅的小说创作
    彭建新以武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创作
    从思考中获得救赎——读篌晗的中篇小说《私人词典》
    从《巨骨》到《画眉深浅》——谈何存中的中篇小说创作
    评吕幼安的两部教育题材中篇
    李修文的青春爱情小说创作
    一个50后作家叙述的80后生活——评刘爱平的长篇小说《繁华城》
    马竹和马竹的小说
    走出对亲人的道德自责——评马竹的《父亲不哭》
    一个诗人与一个朝代的往来——评李叔德的长篇新作《孟浩然新传》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小说——评杨中标的长篇小说《青春是一条地下狗》
    警察为什么需要文学——以李培刚的《命运回归线》为例
    警察形象的再塑造——评鲁艺兵的长篇小说《我是警察》
    媒体及媒体时代的生活——评易飞的长篇小说《无冕之王》
    对苹果情有独钟——读曾祥顺的《汉口商人》
    战争中的道德问题——评阎刚的小说
    以爱的方式能够复仇吗——评千里烟的长篇小说《我和母亲的情人》

    Ⅵ诗人与诗歌
    心之歌——读殷增涛的诗歌
    诗歌创作的一种新的姿态——评车延高的诗歌创作
    现代性焦虑中的一种温暖——读车延高的诗歌
    对乡村的一种道德意味的呼喊——评田禾的《喊故乡》
    从乡土抒情到人生沉思——评《梁必文诗选》
    王新民的诗歌主张及其实践
    王新民的“沉默”——读《泅渡》
    一○一首诗编织的湖乡平原——评邹平的《傍水而居》
    诗人任蒙及其创作
    有一个梦幻没有抵达的港口——评胡鸿的诗集《美丽的忧伤》
    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后现代情怀——评鲁西西的诗歌
    诗人为什么要写诗——序《秋日的玫瑰》

    Ⅶ散文家与散文
    武汉报告文学创作的突破——评长篇报告文学《你是一座桥》
    在艺术审美与思想内涵之间保持张力——评任蒙的散文创作
    散文也可以是一种优雅的批评——评阿毛的散文
    典雅的叙述与智慧的抒情——评卢苇的散文集《文雅英分》
    巴人历史的文化解读——评邓斌的长篇文化散文《巴人河》
    一部大气的法制文学文本——读邓宜平的《律师手记》

    Ⅷ附录
    李鲁平评论创作年表
  • 内容简介: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是湖北文学30年的“白皮书”。作者本身是个诗人,小说家,同时也是文学评论家。他三十年来见证了湖北文学的发展、嬗变,长期思考和研究湖北在文学方面的成绩和不足,关注湖北作家和作品,最终结集成这一部全面纪录湖北文学三十年的评论集。《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以“亲历”的方式,对湖北省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文学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观”式的记录和评述,其中重点“综观”了武汉、宜昌和荆州的文学发展历程。除此之外,还专章论述了湖北著名作家刘醒龙、邓一光等,是一部史料价值和学术水平俱佳的作品集。
  • 作者简介:
    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大学,在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先后攻读本科(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曾经从事报纸记者、编辑职业,后调入武汉市文联《芳草》杂志社,1998年起从事文学评论工作。大学时代开始诗歌和小说创作并参与发起组织武汉地区高校“一二·九”诗歌大奖赛。诗歌创作曾经多次获得武汉地区高校诗歌大赛一等奖:小说曾经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评论曾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并获武汉文艺基金奖、湖北省文艺论文奖,评论《欲望叙事对文学道德理想的消解》被收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选》(2005年卷)。出版有诗集、报告文学集以及评论集《政治漩流中的作家们》。《芳草》文学杂志副主编、武汉市文学艺术理论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10月结业于鲁迅文学院文学理论评论家高级研讨班。
  • 目录:
    Ⅰ观点
    欲望叙事对文学道德理想的消解
    新形势下关于文学道德评价的若干思考
    在当代文学中的“中国经验”讨论会上的发言
    都市化进程与都市文学——在武汉8+1城市圈文学论坛上的发言
    文艺道德建设与和谐文化构建

    Ⅱ综观
    改革开放三十年武汉文学的发展历程
    三峡抒情与三峡叙事:宜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
    荆州文学的新局面
    关于武汉作家集体形象的一个说法
    一九九四——二○○○年的武汉文学艺术
    二○○二——二○○三年的武汉市文学创作
    湖北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新起点
    农村题材的创作能否再度繁荣

    Ⅲ刘醒龙论
    刘醒龙及其小说创作
    生命的意义源泉及对劳动的审美——评《生命是劳动与仁慈》
    当前农村题材创作的新收获——评刘醒龙的长篇小说《痛失》
    从《圣天门口》看武汉的长篇小说创作
    《圣天门口》的道德审美
    附:刘醒龙主要创作目录

    Ⅳ邓一光论
    邓一光及其小说创作
    “我们”没有输掉竞争——评《我是一个兵》
    对《家在三峡》的一次细读
    社会历史视野下一种开放的英雄主义——评邓一光长篇小说《我是我的神》
    传统对女性的压抑——评邓一光的长篇《一朵花能不能不开放》
    对自然的解与构——读《从大地走向大地》
    附邓一光主要创作目录

    Ⅴ小说家与小说
    评陈应松的小说集《大街上的水手》
    立足民族历史文化,关注民族女性命运——评土家族作家叶梅的小说创作
    彭建新以武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创作
    从思考中获得救赎——读篌晗的中篇小说《私人词典》
    从《巨骨》到《画眉深浅》——谈何存中的中篇小说创作
    评吕幼安的两部教育题材中篇
    李修文的青春爱情小说创作
    一个50后作家叙述的80后生活——评刘爱平的长篇小说《繁华城》
    马竹和马竹的小说
    走出对亲人的道德自责——评马竹的《父亲不哭》
    一个诗人与一个朝代的往来——评李叔德的长篇新作《孟浩然新传》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小说——评杨中标的长篇小说《青春是一条地下狗》
    警察为什么需要文学——以李培刚的《命运回归线》为例
    警察形象的再塑造——评鲁艺兵的长篇小说《我是警察》
    媒体及媒体时代的生活——评易飞的长篇小说《无冕之王》
    对苹果情有独钟——读曾祥顺的《汉口商人》
    战争中的道德问题——评阎刚的小说
    以爱的方式能够复仇吗——评千里烟的长篇小说《我和母亲的情人》

    Ⅵ诗人与诗歌
    心之歌——读殷增涛的诗歌
    诗歌创作的一种新的姿态——评车延高的诗歌创作
    现代性焦虑中的一种温暖——读车延高的诗歌
    对乡村的一种道德意味的呼喊——评田禾的《喊故乡》
    从乡土抒情到人生沉思——评《梁必文诗选》
    王新民的诗歌主张及其实践
    王新民的“沉默”——读《泅渡》
    一○一首诗编织的湖乡平原——评邹平的《傍水而居》
    诗人任蒙及其创作
    有一个梦幻没有抵达的港口——评胡鸿的诗集《美丽的忧伤》
    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后现代情怀——评鲁西西的诗歌
    诗人为什么要写诗——序《秋日的玫瑰》

    Ⅶ散文家与散文
    武汉报告文学创作的突破——评长篇报告文学《你是一座桥》
    在艺术审美与思想内涵之间保持张力——评任蒙的散文创作
    散文也可以是一种优雅的批评——评阿毛的散文
    典雅的叙述与智慧的抒情——评卢苇的散文集《文雅英分》
    巴人历史的文化解读——评邓斌的长篇文化散文《巴人河》
    一部大气的法制文学文本——读邓宜平的《律师手记》

    Ⅷ附录
    李鲁平评论创作年表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
湖北省区域成矿背景成矿区带及成矿规律(精)
李书涛、孙四权、李红梅、石先滨、简玉兵 编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
湖北弦索乐作品集
解俊 尹璐 刘洋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
湖北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机制、路径与政策
李平衡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
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两栖爬行类动物图册(精)/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考丛书
刘芳、李迪强、毛业勇 编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
湖北山地型传统村落厕所建设及相关民俗文化研究
卢雪松 著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
湖北发展研究报告2023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组编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
湖北黄陵球状花岗闪长岩成因研究
李一鹤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
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
李丽媛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
湖北发展研究报告(2022)
武汉大学湖北发展问题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 编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
湖北金石诗(一函一册)
严观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
湖北省博物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与发现
湖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