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中“儿童的发现”:教育科学探索丛书·新文化运动中“儿童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中“儿童的发现”:教育科学探索丛书·新文化运动中“儿童的发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11
版次: 1
ISBN: 9787516115275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1页
字数: 23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3人买过
  •   《传承与发展:教育科学探索丛书·新文化运动中“儿童的发展”》基于列新文化运动的理解与把握,在探讨“儿童的发现”勃然兴起的基础上,依据文献,相对完整地梳理出“儿童的发现”中有关儿童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儿童的发现”具体内容的特点,然后归纳出“儿童的发现”的实质;紧接着,借助又献分析与总结“儿童的发现”的历史贡献以及“儿童的发现”的历史局限性;最后阐述“儿童的发现”对现今中国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教育实践以及传统文化中儿童观的当代转型所具有的启迪意义。   王浩,1980年生于河南鄢陵。200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获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与兴趣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儿童哲学等。曾发表学术论文与教育随笔十余篇,参编著作一部。 绪论儿童被中国发现了吗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一)新文化运动
    (二)儿童
    (三)发现
    (四)儿童的发现
    三文献综述
    (一)各类期刊
    (二)学位论文
    (三)儿童文学著作
    (四)儿童教育学著作
    (五)研究文献的简要述评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相关问题
    (一)研究资料问题
    (二)字词行文问题

    第一章“儿童的发现”的勃然兴起
    一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二已有历史的传承与延续
    三西方学说的东渐与影响
    (一)人权学说的输入与影响
    (二)进化论思想的输入与影响
    (三)生命哲学思想的输入与影响
    (四)人类学观念的输入与影响
    (五)儿童心理学的输入与影响
    (六)儿童教育学的输入与影响
    (七)儿童学的输入与影响
    四先进知识分子的个人因素
    (一)个体文化生活背景
    (二)爱的情感
    五小结:民族国家框架下的“儿童的发现”

    第二章儿童问题的全面关注与重视
    一先进入土演说的重要论题
    二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三进步社团开展活动的主题
    (一)文学社团活动的重要主题
    (二)教育社团活动的重要主题
    四儿童报纸杂志的崛起
    (一)儿童报纸的兴起
    (二)儿童刊物的兴起
    五儿童书籍的破茧成蝶
    (一)“儿童书籍”的翻译与出版
    (二)“儿童的书”的翻译与创作
    六小结:日益受到重视的儿童

    第三章“儿童的发现”的内容及特色
    一“儿童的发现”的具体内容
    (一)“童年的再现”与儿童话语分类
    (二)为成人的儿童话语
    (三)为儿童的儿童话语
    二“儿童的发现”内容的特色
    (一)时代特色
    (二)永恒特色
    三小结:“儿童的发现”的昨天与今天
    (一)儿童文学领域
    (二)儿童教育学领域

    第四章“儿童的发现”的消退
    第五章“儿童的发现”的评价
    第六章“儿童的发现”的现实启示
    结语中国亟须一场新的“儿童的发现”运动
    参考文献
    致谢
  • 内容简介:
      《传承与发展:教育科学探索丛书·新文化运动中“儿童的发展”》基于列新文化运动的理解与把握,在探讨“儿童的发现”勃然兴起的基础上,依据文献,相对完整地梳理出“儿童的发现”中有关儿童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儿童的发现”具体内容的特点,然后归纳出“儿童的发现”的实质;紧接着,借助又献分析与总结“儿童的发现”的历史贡献以及“儿童的发现”的历史局限性;最后阐述“儿童的发现”对现今中国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教育实践以及传统文化中儿童观的当代转型所具有的启迪意义。
  • 作者简介:
      王浩,1980年生于河南鄢陵。200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获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与兴趣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儿童哲学等。曾发表学术论文与教育随笔十余篇,参编著作一部。
  • 目录:
    绪论儿童被中国发现了吗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一)新文化运动
    (二)儿童
    (三)发现
    (四)儿童的发现
    三文献综述
    (一)各类期刊
    (二)学位论文
    (三)儿童文学著作
    (四)儿童教育学著作
    (五)研究文献的简要述评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相关问题
    (一)研究资料问题
    (二)字词行文问题

    第一章“儿童的发现”的勃然兴起
    一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二已有历史的传承与延续
    三西方学说的东渐与影响
    (一)人权学说的输入与影响
    (二)进化论思想的输入与影响
    (三)生命哲学思想的输入与影响
    (四)人类学观念的输入与影响
    (五)儿童心理学的输入与影响
    (六)儿童教育学的输入与影响
    (七)儿童学的输入与影响
    四先进知识分子的个人因素
    (一)个体文化生活背景
    (二)爱的情感
    五小结:民族国家框架下的“儿童的发现”

    第二章儿童问题的全面关注与重视
    一先进入土演说的重要论题
    二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三进步社团开展活动的主题
    (一)文学社团活动的重要主题
    (二)教育社团活动的重要主题
    四儿童报纸杂志的崛起
    (一)儿童报纸的兴起
    (二)儿童刊物的兴起
    五儿童书籍的破茧成蝶
    (一)“儿童书籍”的翻译与出版
    (二)“儿童的书”的翻译与创作
    六小结:日益受到重视的儿童

    第三章“儿童的发现”的内容及特色
    一“儿童的发现”的具体内容
    (一)“童年的再现”与儿童话语分类
    (二)为成人的儿童话语
    (三)为儿童的儿童话语
    二“儿童的发现”内容的特色
    (一)时代特色
    (二)永恒特色
    三小结:“儿童的发现”的昨天与今天
    (一)儿童文学领域
    (二)儿童教育学领域

    第四章“儿童的发现”的消退
    第五章“儿童的发现”的评价
    第六章“儿童的发现”的现实启示
    结语中国亟须一场新的“儿童的发现”运动
    参考文献
    致谢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