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05-10
版次: 1
ISBN: 9787107191343
定价: 27.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00页
字数: 406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70人买过
  • 动机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很强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动机领域,特别是对成就动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已先后出版了一些动机心理学,对我国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的指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人们对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重视,如何将动机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变为教育实践中切实可行的策略,成为许多教育学家和动机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在一些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目标的教学实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不揣浅陋,撰写了这本著作,希望将我们多年来在教育的动机领域学习的心得和研究的成果介绍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为他们的教学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书可作为全日制高等学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家长的参考读物。 郭德俊,1939生于湖北安陆。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班。1980~199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1~1995年任心理系主任。1996年7月至今,任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涵义

      二、动机的特征

      三、动机的种类

     第二节 动机研究的发展概况 

      一、动机研究的哲学与生理学基础

      二、动机的早期研究

      三、动机研究的近代发展

      四、动机的现代研究

     第三节 动机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一、动机研究的主要途径

      二、动机研究的模式

      三、动机的评价

     第四节 动机研究在教育中的意义

      一、学习动机的涵义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

      三、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五、年龄特征与学习动机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二章 早期的动机理论

     第一节 需要理论及其应用

      一、需要的一般概念

      二、需要的种类

      三、需要的理论

     第二节 强化理论及其应用

      一、强化的一般概念

      二、强化的理论

     第三节 期待价值理论及其应用

      一、期待的涵义

      二、期待价值理论

      三、期望价值理论对教师的启发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三章 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第一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

      一、归因的基本概念

      二、重要的归因理论

     第二节 归因研究的综合模型

      一、原因知觉与原因维度

      二、影响归因的因素(归因的前因)

      三、归因的后果

     第三节 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归因与教育的关系

      二、引导积极的归因方式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四章 提高学习的内在动机

     第一节内在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内在动机的定义

      二、内在动机的测量

      三、内在动机的发展

     第二节 自我决定及激发策略

      一、自我决定的性质

      二、支持学生的自主行为的积极结果

      三、创建自主性的课堂

      四、对支持学生的自主性的批评

     第三节 胜任力及激发策略

      一、胜任力的理论

      二、增强学生的胜任力的策略

     第四节 兴趣及激发策略

      一、兴趣的性质

      二、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五章 提供诱因与奖励

     第一节 外在动机的一般概述

      一、什么是外在动机

      二、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关系——折扣性原则

      三、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相对作用

     第二节 外在动机的理论基础

      一、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强化学说

     第三节 课堂环境的设置:目标奖励结构

      一、课堂目标奖励结构

      二、目标奖励结构所激发的三种动机系统

      三、目标奖励结构对成就的影响

      四、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节 外在动机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一、正确运用奖励

      二、慎重使用惩罚

      三、恰当使用表扬与批评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六章 设置恰当的任务目标

     第一节 目标的一般概述

      一、目标与目标设置

      二、目标的类型

      三、目标的动机作用机制

     第二节 目标设置的理论与研究

      一、主要理论观点

      二、目标设置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三、高绩效循环模型

     第三节 目标设置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目标设置的原则

      二、目标设置的程序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七章 引导掌握目标定向

     第一节 成就目标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成就目标

      二、理论起源

      三、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

      四、成就目标的类型

      五、成就目标与其他动机变量的关系

     第二节 成就目标的形成

      一、个人因素

      二、社会环境因素

     第三节 成就目标理论的应用 

      一、TARGET教学模式

      二、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三、掌握定向课堂结构的设计原则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八章 培养良好的自我概念

     第一节 自我概念

      一、自我

      二、自我的结构

      三、自我的适应功能

      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五、自我研究的新趋势

     第二节 自我效能感

      一、自我效能感概述

      二、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三、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四、自我效能感的维度

      五、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第三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与自我效能感

      一、提高学生自我概念与自我效能感的教学干预

      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干预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九章 自我调节学习

     第一节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一、自我调节学习的含义

      二、自我调节学习的特征

      三、自我调节学习的主要理论

      四、自我调节学习的维度

      五、自我调节学习的测量

      六、自我调节学习与其他心理建构的关系

     第二节 自我调节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自我调节学习的条件

      二、策略内容学习指导教学模式

      三、策略内容学习指导教学模式的应用

      四、评价

     第三节 使学生成为自我调节学习者

      一、自我调节学习的步骤 

      二、形成促进自我调节学习的背景

      三、自我调节学习中的学习策略

      四、培养自我调节学习者的教学原则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十章 发挥社交动机的积极作用

     第一节 社交动机的一般概述

      一、什么是社交动机

      二、社交动机与学习

      三、儿童的社交状况与退学现象

      四、社交动机的性别差异

      五、社交动机的文化差异

     第二节 社交动机的理论基础

      一、社交动机的本能观

      二、社交动机的学习说

      三、社交动机的恐惧一亲和说

      四、社会比较理论的解释,

     第三节 课堂中的沟通:满足学生的社交动机

      一、师生沟通

      二、同伴沟通

     第四节 印象管理:社交动机在人际关系中的体现

      一、什么是印象管理

      二、印象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

      三、有关印象管理的一些问题

      四、印象管理策略

      五、作为教师如何运用印象管理技术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者题

    第十章 情绪与动机

     第一节 情绪的一般概述

      一、情绪的定义

      二、情绪的种类

      三、情绪的机能

      四、情绪的大脑机制

     第二节 情绪的动力性质

      一、情绪与动机

      二、主张情绪具有动机性质的理论

     第三节 情绪对认知的组织与瓦解作用

      一、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二、情绪作用的理论

     第四节 激发适宜情绪的教学模式

      一、情绪调节教学模式

      二、愉快教育模式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动机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很强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动机领域,特别是对成就动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已先后出版了一些动机心理学,对我国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的指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人们对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重视,如何将动机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变为教育实践中切实可行的策略,成为许多教育学家和动机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在一些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目标的教学实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不揣浅陋,撰写了这本著作,希望将我们多年来在教育的动机领域学习的心得和研究的成果介绍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为他们的教学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书可作为全日制高等学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家长的参考读物。
  • 作者简介:
    郭德俊,1939生于湖北安陆。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班。1980~199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1~1995年任心理系主任。1996年7月至今,任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涵义

      二、动机的特征

      三、动机的种类

     第二节 动机研究的发展概况 

      一、动机研究的哲学与生理学基础

      二、动机的早期研究

      三、动机研究的近代发展

      四、动机的现代研究

     第三节 动机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一、动机研究的主要途径

      二、动机研究的模式

      三、动机的评价

     第四节 动机研究在教育中的意义

      一、学习动机的涵义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

      三、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五、年龄特征与学习动机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二章 早期的动机理论

     第一节 需要理论及其应用

      一、需要的一般概念

      二、需要的种类

      三、需要的理论

     第二节 强化理论及其应用

      一、强化的一般概念

      二、强化的理论

     第三节 期待价值理论及其应用

      一、期待的涵义

      二、期待价值理论

      三、期望价值理论对教师的启发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三章 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第一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

      一、归因的基本概念

      二、重要的归因理论

     第二节 归因研究的综合模型

      一、原因知觉与原因维度

      二、影响归因的因素(归因的前因)

      三、归因的后果

     第三节 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归因与教育的关系

      二、引导积极的归因方式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四章 提高学习的内在动机

     第一节内在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内在动机的定义

      二、内在动机的测量

      三、内在动机的发展

     第二节 自我决定及激发策略

      一、自我决定的性质

      二、支持学生的自主行为的积极结果

      三、创建自主性的课堂

      四、对支持学生的自主性的批评

     第三节 胜任力及激发策略

      一、胜任力的理论

      二、增强学生的胜任力的策略

     第四节 兴趣及激发策略

      一、兴趣的性质

      二、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五章 提供诱因与奖励

     第一节 外在动机的一般概述

      一、什么是外在动机

      二、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关系——折扣性原则

      三、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相对作用

     第二节 外在动机的理论基础

      一、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强化学说

     第三节 课堂环境的设置:目标奖励结构

      一、课堂目标奖励结构

      二、目标奖励结构所激发的三种动机系统

      三、目标奖励结构对成就的影响

      四、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节 外在动机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一、正确运用奖励

      二、慎重使用惩罚

      三、恰当使用表扬与批评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六章 设置恰当的任务目标

     第一节 目标的一般概述

      一、目标与目标设置

      二、目标的类型

      三、目标的动机作用机制

     第二节 目标设置的理论与研究

      一、主要理论观点

      二、目标设置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三、高绩效循环模型

     第三节 目标设置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目标设置的原则

      二、目标设置的程序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七章 引导掌握目标定向

     第一节 成就目标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成就目标

      二、理论起源

      三、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

      四、成就目标的类型

      五、成就目标与其他动机变量的关系

     第二节 成就目标的形成

      一、个人因素

      二、社会环境因素

     第三节 成就目标理论的应用 

      一、TARGET教学模式

      二、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三、掌握定向课堂结构的设计原则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八章 培养良好的自我概念

     第一节 自我概念

      一、自我

      二、自我的结构

      三、自我的适应功能

      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五、自我研究的新趋势

     第二节 自我效能感

      一、自我效能感概述

      二、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三、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四、自我效能感的维度

      五、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第三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与自我效能感

      一、提高学生自我概念与自我效能感的教学干预

      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干预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九章 自我调节学习

     第一节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一、自我调节学习的含义

      二、自我调节学习的特征

      三、自我调节学习的主要理论

      四、自我调节学习的维度

      五、自我调节学习的测量

      六、自我调节学习与其他心理建构的关系

     第二节 自我调节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自我调节学习的条件

      二、策略内容学习指导教学模式

      三、策略内容学习指导教学模式的应用

      四、评价

     第三节 使学生成为自我调节学习者

      一、自我调节学习的步骤 

      二、形成促进自我调节学习的背景

      三、自我调节学习中的学习策略

      四、培养自我调节学习者的教学原则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第十章 发挥社交动机的积极作用

     第一节 社交动机的一般概述

      一、什么是社交动机

      二、社交动机与学习

      三、儿童的社交状况与退学现象

      四、社交动机的性别差异

      五、社交动机的文化差异

     第二节 社交动机的理论基础

      一、社交动机的本能观

      二、社交动机的学习说

      三、社交动机的恐惧一亲和说

      四、社会比较理论的解释,

     第三节 课堂中的沟通:满足学生的社交动机

      一、师生沟通

      二、同伴沟通

     第四节 印象管理:社交动机在人际关系中的体现

      一、什么是印象管理

      二、印象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

      三、有关印象管理的一些问题

      四、印象管理策略

      五、作为教师如何运用印象管理技术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者题

    第十章 情绪与动机

     第一节 情绪的一般概述

      一、情绪的定义

      二、情绪的种类

      三、情绪的机能

      四、情绪的大脑机制

     第二节 情绪的动力性质

      一、情绪与动机

      二、主张情绪具有动机性质的理论

     第三节 情绪对认知的组织与瓦解作用

      一、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二、情绪作用的理论

     第四节 激发适宜情绪的教学模式

      一、情绪调节教学模式

      二、愉快教育模式

     本章主要观点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动机式访谈法:改变从激发内心开始
[英]斯蒂芬·罗尔尼克 著;江嘉伟 译;[美]威廉·R.米勒;郭道寰;王韶宇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动机与人格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著;于诗雯 译;李省时;马淑璇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动机教学法:利用学习动机科学来提高课堂上的注意力和努力(简单有效 半小时畅读的教学读物 全方位掌握驱动学习动机的5个要素)
中青文 出品;佩普斯·麦克雷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动机与激励 如何走出无效激励的死胡同
[德]莱恩哈德·K.斯普伦格(Reinhard K. Sprenger)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动机与人格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著;林萱素 译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动机式访谈整合认知行为疗法
(美)西尔维·纳尔(Sylvie Naar)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动机与人格(32开平装)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著;陈海滨 译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动机与人格 一本书读懂“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拥抱积极的心理学,不压抑本性,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马斯洛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动机与人格: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作品
亚伯拉罕·马斯洛 著;磨铁文化 出品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动机管理
陈龙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动机与人格(“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出处,心理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关于人性的权威的解读和理解)
颜雅琴 译者;果麦文化 出品;[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动机与人格
马斯洛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动机与情绪
郭德俊 著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新世纪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文库(7):情绪心理学
郭德俊、刘海燕、王振宏 著;郑日昌 编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心理学
郭德俊 编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情绪心理与调控
郭德俊 著;田宝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郭德俊 编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情绪:心灵的色彩
郭德俊、田宝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