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作者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2010-12
版次: 1
ISBN: 9787802323933
定价: 6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6页
字数: 29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33人买过
  • 随着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已经发展为世界政治的一个热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北极国际竞争明显加剧,相关国家纷纷从不同领域争夺北极事务的主动权,抢占地缘政治的制高点。同时,北极地区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也在展开,使北极地区的国际关系充满复合性与复杂性特点,北极形势扑朔迷离。本书从区位、交通、资源等角度分析了北极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与价值;梳理了当今北极国际竞争的新特点,解析了制约北极国际关系运行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征;分析了北极国家新的北极战略,以及各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特点;进而分析了北极对我国的战略意义,并提出中国应对北极形势变化发展的相关举措。本书为分析北极国际关系、理解北极形势、思考中国的应对提供了独特的地缘政治视角。 陆俊元,男,1963年生于苏州。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江南社会学院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33工程”培养对象,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 前言

    第一章  北极地缘政治区域的界定

      一、北极地区概念

        (一)地理学上的北极地区

        (二)环北极国家(北极国家)

        (三)按行政区域界定的北极地区

      二、北极地缘政治区域的界定

        (一)地缘政治区域的概念与性质

        (二)北极地缘政治区域的界定

    第二章  北极地区的地缘战略价值分析

      一、北极地区的区位特征

      二、北极地区在北半球三大战略区中的战略地位

      三、北极地区的战略交通价值

        (一)水面交通

        (二)空中交通

        (三)水下交通

      四、北极地区的战略资源价值

      五、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价值

    第三章  北极地缘政治格局及其演变

      一、北极地缘政治行为体分析

        (一)国家

        (二)国家集团

        (三)政府间国际组织

        (四)国际非政府组织

      二、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地理基础

        (一)北极政区的海陆分布

        (二)北极国家的相互邻接关系

        (三)北极国家的地缘政治差异

        (四)以北冰洋为中心的国际地域结构

      三、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演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历史的简要回顾

        (二)冷战时期特征

        (三)冷战后的发展趋势

        (四)当前北极地缘政治关系的主要特点

      四、当今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特征

        (一)地缘政治格局及其分析方法

        (二)当今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特征

    第四章  主要国家的北极战略与实践

      一、有关国家的北极战略(政策)分析

        (一)俄罗斯的北极战略

        (二)美国的北极政策

        (三)加拿大的北极战略

        (四)挪威的北极战略

        (五)丹麦的北极战略

        (六)芬兰的北极战略

        (七)欧盟的北极政策

      二、北极国家新北极战略(政策)的共同取向

        (一)共同背景

        (二)北极国家新北极战略的总体特征

        (三)北极国家新北极战略的共同取向

      三、有关国家的北极地缘政治实践(举措)

        (一)美国

        (二)俄罗斯

        (三)加拿大

        (四)丹麦

        (五)挪威

        (六)其他北极国家

        (七)非北极国家

    第五章  中国在北极的地缘政治利益与政策建议

      一、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战略影响

      二、北极资源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一)北极地区资源概况

        (二)  中国对北极能源和资源的需求

      三、北极航道对中国的战略价值

      四、美国在北极地区布建反导系统对中国的战略影响

        (一)美国导弹防御计划发展简要回顾

        (二)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地缘战略特征

        (三)对中国的战略影响

      五、中国应对北极地缘政治新变化的政策建议

        (一)继续加强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调查与研究,进一步掌握北极地区的资源、航道、环境等情况,为制定中国的北极战略提供科学支持

        (二)中国应该尽快开展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评估,为中国的北极外交指明方向,防止在复杂的北极国际竞争中陷于盲目被动地位

        (三)研究和制定中国的北极战略(或政策),拟定处理北极事务的长远指导方针

        (四)强化对北极事务的跨部门协调和综合管理,研究北极事务管理中的新问题,以满足应对快速变化和发展的北极事务的需要

        (五)研究中国管理北极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管理与北极事务相关的各项活动

        (六)积极开展北极外交,着重加强与北极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

        (七)尝试“近北极国家”概念倡议,开展同近北极国家和其他非北极国家的合作

        (八)以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为切入点,以国际合作为主要途径,积极参与北极地缘政治实践

        (九)充分利用《斯瓦尔巴德条约》赋予的权利,开展北极活动,维护中国在斯瓦尔巴德地区的权益

    附件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条款

    附件2《北极理事会成立宣言》

    附件3《伊鲁丽塞特宣言》

    附件4《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斯瓦尔巴德条约》)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随着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已经发展为世界政治的一个热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北极国际竞争明显加剧,相关国家纷纷从不同领域争夺北极事务的主动权,抢占地缘政治的制高点。同时,北极地区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也在展开,使北极地区的国际关系充满复合性与复杂性特点,北极形势扑朔迷离。本书从区位、交通、资源等角度分析了北极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与价值;梳理了当今北极国际竞争的新特点,解析了制约北极国际关系运行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征;分析了北极国家新的北极战略,以及各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特点;进而分析了北极对我国的战略意义,并提出中国应对北极形势变化发展的相关举措。本书为分析北极国际关系、理解北极形势、思考中国的应对提供了独特的地缘政治视角。
  • 作者简介:
    陆俊元,男,1963年生于苏州。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江南社会学院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33工程”培养对象,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北极地缘政治区域的界定

      一、北极地区概念

        (一)地理学上的北极地区

        (二)环北极国家(北极国家)

        (三)按行政区域界定的北极地区

      二、北极地缘政治区域的界定

        (一)地缘政治区域的概念与性质

        (二)北极地缘政治区域的界定

    第二章  北极地区的地缘战略价值分析

      一、北极地区的区位特征

      二、北极地区在北半球三大战略区中的战略地位

      三、北极地区的战略交通价值

        (一)水面交通

        (二)空中交通

        (三)水下交通

      四、北极地区的战略资源价值

      五、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价值

    第三章  北极地缘政治格局及其演变

      一、北极地缘政治行为体分析

        (一)国家

        (二)国家集团

        (三)政府间国际组织

        (四)国际非政府组织

      二、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地理基础

        (一)北极政区的海陆分布

        (二)北极国家的相互邻接关系

        (三)北极国家的地缘政治差异

        (四)以北冰洋为中心的国际地域结构

      三、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演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历史的简要回顾

        (二)冷战时期特征

        (三)冷战后的发展趋势

        (四)当前北极地缘政治关系的主要特点

      四、当今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特征

        (一)地缘政治格局及其分析方法

        (二)当今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特征

    第四章  主要国家的北极战略与实践

      一、有关国家的北极战略(政策)分析

        (一)俄罗斯的北极战略

        (二)美国的北极政策

        (三)加拿大的北极战略

        (四)挪威的北极战略

        (五)丹麦的北极战略

        (六)芬兰的北极战略

        (七)欧盟的北极政策

      二、北极国家新北极战略(政策)的共同取向

        (一)共同背景

        (二)北极国家新北极战略的总体特征

        (三)北极国家新北极战略的共同取向

      三、有关国家的北极地缘政治实践(举措)

        (一)美国

        (二)俄罗斯

        (三)加拿大

        (四)丹麦

        (五)挪威

        (六)其他北极国家

        (七)非北极国家

    第五章  中国在北极的地缘政治利益与政策建议

      一、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战略影响

      二、北极资源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一)北极地区资源概况

        (二)  中国对北极能源和资源的需求

      三、北极航道对中国的战略价值

      四、美国在北极地区布建反导系统对中国的战略影响

        (一)美国导弹防御计划发展简要回顾

        (二)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地缘战略特征

        (三)对中国的战略影响

      五、中国应对北极地缘政治新变化的政策建议

        (一)继续加强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调查与研究,进一步掌握北极地区的资源、航道、环境等情况,为制定中国的北极战略提供科学支持

        (二)中国应该尽快开展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评估,为中国的北极外交指明方向,防止在复杂的北极国际竞争中陷于盲目被动地位

        (三)研究和制定中国的北极战略(或政策),拟定处理北极事务的长远指导方针

        (四)强化对北极事务的跨部门协调和综合管理,研究北极事务管理中的新问题,以满足应对快速变化和发展的北极事务的需要

        (五)研究中国管理北极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管理与北极事务相关的各项活动

        (六)积极开展北极外交,着重加强与北极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

        (七)尝试“近北极国家”概念倡议,开展同近北极国家和其他非北极国家的合作

        (八)以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为切入点,以国际合作为主要途径,积极参与北极地缘政治实践

        (九)充分利用《斯瓦尔巴德条约》赋予的权利,开展北极活动,维护中国在斯瓦尔巴德地区的权益

    附件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条款

    附件2《北极理事会成立宣言》

    附件3《伊鲁丽塞特宣言》

    附件4《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斯瓦尔巴德条约》)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北极动物探奇
高登义 著;白武明 主编;石磊 执行主编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北极有个秘密工厂
[日]加古里子 著/绘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研究
杨振姣 著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北极熊和月亮
[法]安托万·吉洛普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北极的疯狂--人类学的一个幻想
[法]皮埃尔·德里亚奇 著;高松 译;刘琪 校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北极蓝皮书: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21)
刘惠荣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北极国家政党政治与战略决策
肖洋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北极航道治理的法律问题及秩序构建
密晨曦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北极环境的现代性:从极地探险时期到人类世时代
(挪)莉尔-安·柯尔柏,(加)斯科特·麦肯奇,(美)安娜·韦斯特斯塔尔·斯坦波特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北极的星空下
高小英 著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北极散记@
贺众 著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北极帝国(从海盗到国王——维京人500年征服史)
[法]皮埃尔 鲍杜安 著;朱贤哲 李双燕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中国北极权益与政策研究
陆俊元、张侠 著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中国地缘安全
陆俊元 著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
地缘政治的本质与规律
陆俊元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