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3-11
版次: 1
ISBN: 9787302069508
定价: 9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铜版纸
页数: 588页
字数: 623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12人买过
  • 本书详细介绍了非补燃式和补燃式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排气助燃锅炉联合循环、并列动力布置型联合循环、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方式的初燃式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程氏双流体联合循环、湿空气透平联合循环、增压锅炉联合循环以及烯煤的联合循环(PFBC-CC,AFBC-CC与IGCC)的工作过程、特点和性能,以及描述这些联合循环势力性能指标的数学关系式,甚至某些特性参数的解析解。为人们在优化设计这些联合循环时从根本上把握影响上述联合循环性能的各种关键因素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书可供从事能源和发电工程的科学工作者、联合循环设备和工程的设计工作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师生们阅读参考。 焦树建,1933年出生,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同年留校任教。历任清华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校研究培养工作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学报编委、热能工程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退休。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内蒙古电力学院兼职教授,煤炭总院洁净媒工程研究中 前言

    1 各种类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简介

     1.1 概述

     1.2 非补燃式余热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3 补燃式余热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4 排气助燃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5 并列动力布置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6 给水加热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7 以卡林那底循环为基础的联合循环

     1.8 程氏双流体联合循环

     1.9 湿空气透平联合循环

     1.10 烧油或烧天然气的增压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11 燃煤的增压流化床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12 燃煤的常压流化床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13 燃煤的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14 具有分离CO2效应的燃煤的IGCC发电系统

     1.15 IGHAT发电系统

     1.16 以“合成气园”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

     1.17 与核电系统相组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18 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19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实际应用情况

    2 常规的余热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2.1 概述

     2.2 热效率与功率比计算关系式的推导

     2.3 各种参数的选择问题

     2.4 各种参数对ηNccf和ηNcc值的影响 

     2.5 补燃式和非补燃式联合循环特性的比较

     2.6 计算实例

    3 简单循环燃气轮机热力性能的理论分析

     3.1 概述

     3.2 最简单理想循环的热力性能

     3.3 最简单实际循环的热力性能

     3.4 考虑流阻损失影响的最简单实际循环的热力性能

     3.5 考虑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中工质比热容比k值差异的最简单实际循环的热力性能

     3.6 某些复杂循环的热力性能

    4 在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中余热锅炉的特性与蒸汽轮机特性的优化匹配

     4.1 概述

     4.2 最简单形式的单压余热锅炉排气温度tA2的计算以及ηh与ηst的优化匹配

     4.3 有低压蒸发器的单压余热锅炉排气温度tA2的计算以及ηh与ηst的优化匹配

     4.4 双压无再热余热锅炉排气温度tA2的计算以及ηh与ηst的优化匹配

     4.5 双压再热式余热锅炉排气温度tA2的计算以及ηh与ηst的优化匹配

     4.6 三压无再热余热锅炉排气温度tA2的计算以及ηh与ηst的优化匹配

     4.7 三压再热式余热锅炉排气温度tA2的计算以及ηh与ηst的优化匹配

     4.8 装备多压力级余热锅炉的联合循环性能的比较

     4.9 设计余热锅炉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5 非补燃式余热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解析解

     5.1 概述

     5.2 联合循环中诸特性参数的解析解

     5.3 配置最简单型式单压余热锅炉的非补燃式联合循环中诸特性参数的计算示例

     5.4 最佳压缩比εopt,η的解析解

     5.5 非补燃式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的变工况特性

    6 热电联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6.1 概述

     6.2 热电联产机组的特性参数

     6.3 热电联产机组中的主要组成设备及其组合配置方案

     6.4 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特性图

     6.5 第1种方案中特性参数ηtp,ET和FCP的计算关系式

     6.6 第2种方案中特性参数ηtp,ET和FCP的计算关系式

     6.7 第3种方案中特性参数ηtp,ET和FCP的计算关系式

     6.8 第4种方案中特性参数ηtp,ET和FCP的计算关系式

     6.9 几种热电联产型联合循环特性参数的分析比较

     6.10 热电联产型联合循环的典型示例

    7 程氏双流体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8 湿空气透平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9 烧油或烧天然气的增压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10 燃煤的增压流化床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11 燃煤的第二代PFBC-CC性能的理论分析

    12 燃煤的常压流化床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13 燃煤的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14 对用燃气轮机改造燃煤旧电站的若干方案的评价及其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15 几种联合循环特性的比较

    16 设计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电站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非补燃式和补燃式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排气助燃锅炉联合循环、并列动力布置型联合循环、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方式的初燃式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程氏双流体联合循环、湿空气透平联合循环、增压锅炉联合循环以及烯煤的联合循环(PFBC-CC,AFBC-CC与IGCC)的工作过程、特点和性能,以及描述这些联合循环势力性能指标的数学关系式,甚至某些特性参数的解析解。为人们在优化设计这些联合循环时从根本上把握影响上述联合循环性能的各种关键因素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书可供从事能源和发电工程的科学工作者、联合循环设备和工程的设计工作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师生们阅读参考。
  • 作者简介:
    焦树建,1933年出生,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同年留校任教。历任清华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校研究培养工作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学报编委、热能工程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退休。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内蒙古电力学院兼职教授,煤炭总院洁净媒工程研究中
  • 目录:
    前言

    1 各种类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简介

     1.1 概述

     1.2 非补燃式余热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3 补燃式余热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4 排气助燃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5 并列动力布置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6 给水加热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7 以卡林那底循环为基础的联合循环

     1.8 程氏双流体联合循环

     1.9 湿空气透平联合循环

     1.10 烧油或烧天然气的增压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11 燃煤的增压流化床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12 燃煤的常压流化床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13 燃煤的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14 具有分离CO2效应的燃煤的IGCC发电系统

     1.15 IGHAT发电系统

     1.16 以“合成气园”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

     1.17 与核电系统相组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18 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19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实际应用情况

    2 常规的余热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2.1 概述

     2.2 热效率与功率比计算关系式的推导

     2.3 各种参数的选择问题

     2.4 各种参数对ηNccf和ηNcc值的影响 

     2.5 补燃式和非补燃式联合循环特性的比较

     2.6 计算实例

    3 简单循环燃气轮机热力性能的理论分析

     3.1 概述

     3.2 最简单理想循环的热力性能

     3.3 最简单实际循环的热力性能

     3.4 考虑流阻损失影响的最简单实际循环的热力性能

     3.5 考虑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中工质比热容比k值差异的最简单实际循环的热力性能

     3.6 某些复杂循环的热力性能

    4 在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中余热锅炉的特性与蒸汽轮机特性的优化匹配

     4.1 概述

     4.2 最简单形式的单压余热锅炉排气温度tA2的计算以及ηh与ηst的优化匹配

     4.3 有低压蒸发器的单压余热锅炉排气温度tA2的计算以及ηh与ηst的优化匹配

     4.4 双压无再热余热锅炉排气温度tA2的计算以及ηh与ηst的优化匹配

     4.5 双压再热式余热锅炉排气温度tA2的计算以及ηh与ηst的优化匹配

     4.6 三压无再热余热锅炉排气温度tA2的计算以及ηh与ηst的优化匹配

     4.7 三压再热式余热锅炉排气温度tA2的计算以及ηh与ηst的优化匹配

     4.8 装备多压力级余热锅炉的联合循环性能的比较

     4.9 设计余热锅炉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5 非补燃式余热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解析解

     5.1 概述

     5.2 联合循环中诸特性参数的解析解

     5.3 配置最简单型式单压余热锅炉的非补燃式联合循环中诸特性参数的计算示例

     5.4 最佳压缩比εopt,η的解析解

     5.5 非补燃式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的变工况特性

    6 热电联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6.1 概述

     6.2 热电联产机组的特性参数

     6.3 热电联产机组中的主要组成设备及其组合配置方案

     6.4 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特性图

     6.5 第1种方案中特性参数ηtp,ET和FCP的计算关系式

     6.6 第2种方案中特性参数ηtp,ET和FCP的计算关系式

     6.7 第3种方案中特性参数ηtp,ET和FCP的计算关系式

     6.8 第4种方案中特性参数ηtp,ET和FCP的计算关系式

     6.9 几种热电联产型联合循环特性参数的分析比较

     6.10 热电联产型联合循环的典型示例

    7 程氏双流体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8 湿空气透平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9 烧油或烧天然气的增压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10 燃煤的增压流化床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11 燃煤的第二代PFBC-CC性能的理论分析

    12 燃煤的常压流化床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13 燃煤的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14 对用燃气轮机改造燃煤旧电站的若干方案的评价及其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15 几种联合循环特性的比较

    16 设计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电站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中文修订第3版)
P.P.沃尔什;P.弗莱彻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燃气轮机原理与构造
范育新;岳晨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燃气行业应急管理实务
肖 炜 连广宇 主编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燃气涡轮辅助动力装置总体设计
吴施志;温泉;蔡建兵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燃气供应
詹淑慧 徐鹏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燃气涡轮轴和螺桨发动机总体设计
吴施志;石建成;蔡建兵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燃气透平全通流及加湿模拟研究
孙兰昕;王艳敏;李义进;张海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事故处理及案例分析
华能南京燃机发电有限公司 编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燃气轮机拉杆转子动力学与寿命分析
袁奇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燃气分布式能源产业报告(2022)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热控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与维护
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学术专著
燃气涡轮排放
责 编;[美]蒂莫西·C列文\\\\维戈尔·杨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