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民办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2004-11
版次: 1
ISBN: 9787533314408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84页
字数: 344千字
3人买过
  • 本书是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

      2002年注定是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向九届人大第二十八次常委会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草案》的内容随之公布,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但因立法委员对《草案》中“合理回报”、“营利”等问题的争论太大而导致《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三次提请审议都没有通过。就在社会各界认为《民办教育促进法》将搁置一段时间,2002年行将结束的时候,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12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刻,它标志着中国当代民办教育从此开始了依法独立发展。

      中国当代民办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它既是中国历史上的民办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复兴,也有自己的特点。从开始复兴到今天,当代民办教育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一次在1992年到1992年到1994年间;一次自1999年至今。这两次发展高潮的出现都和政府的政策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受到政策的鼓励或制约。当代民办教育的发展因此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6年,民办教育开始复兴、发展并形成第一次高潮,同时通过各种方式追求自己的合法地位和各个办学层次面向民办教育开放;政府主要是通过行政政策和部门规章对民办教育进行规范和管理。第二个阶段从1997年到今天,民办教育进入了各个办学层次,开始依法独立发展;政府先是通过行政法规(1997年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继而通过法律(《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教育实施管理和监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当代民办教育完成了从体制外向体制内转变的过程,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依法独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社会进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各个地区民办教育发展的内容和进度明显不同,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山东是中国民办教育的发祥地,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在这里创办私学并首次形成规模,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正式开始。先秦至两汉的七百多年里,山东一直是全国民办教育的中心。此后因战乱、政局动荡和全国经济中心的转移,山东失去了全国民办教育中心的地位,但以私学为主的民办教育继续发展,直至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教育领域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将私人办学收归国有,全面实行国家举办和国家管理。山东人民有着发展民办教育的优良传统。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与深化,山东的民办教育也开始复兴并发展起来。当代民办教育在山东的发展,与全国民办教育发展的轨迹基本一致,只是具体内容和步伐上不完全一样。与同处沿海地区的其他诸省不同,受传统习惯意识的束缚,山东的民办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开拓性不足,发展相对缓慢。民办教育理论研究和探索也比较落后,有创造性的理论探索与创造不多。以1997年《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颁布为契机,山东的民办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民办学校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进入民办教育的投资大幅度增长并趋向多元化,教职工队伍持续扩大并发生了质的变化,民办教育的办学环境、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生源质量等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对民办教育实践和理论的探讨也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开始受到重视。2000年,山东省教育厅明确提出,到2010年山东省的高等教育在校生要达到150万人,其中民办高校占三分之一。这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到2002年,在山东省,民办教育已成长为教育事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必将带动山东的民办教育进入一个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为抓住新机遇,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创造适合民办教育健康协调 发展的外部环境,形成全省统一的教育市场,促进山东省民办教育加速发展,经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我们于2002年10月依托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山东省民办教育,包括民办高等教育、民办中小学教育和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进行考察和研究。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夏季亭研究员任课题组组长,学院民办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贾东荣副所长具体负责课题的实施,并邀请山东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毛有高处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张兆松调研员担任顾问。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山东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山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等单位的支持下,搜集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的部分资料,对济南、青岛、济宁等市的部分中等民办学校、幼儿园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在综合分析上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贾东荣还到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师从张锡恩教授做了一年访问学者,以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和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认识。

      考虑到民办教育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和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采用了专题研究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对相关问题逐一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弊端是各个专题之间的某些内容时有重复。在材料分析上,我们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我们选择山东省民办教育的历史变迁、山东省当代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民办教育的外部环境、民办教育的投资与融资、民办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六个专题作为分析和探索的重点。

      第一篇《山东——中国民办教育的发祥地》,主要是在勾勒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探讨春秋时期山东成为中国民办教育发源地及战国两汉时期山东作为全国民办教育中心的历史背景和成因,简要分析近代“登州文会馆现象”的形成,并探索作为局部地域的山东省的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当代民办教育的发展及政策取向提供借鉴。

      第二篇《山东省民办教育的现状与特点》,主要是归纳当代山东民办教育发展的概况、特点与发展的趋势,并述及当代民办教育复兴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三篇《山东省民办教育外部环境研究》,主要是对当代民办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探讨民办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法律基础,进而对山东民办教育的法制环境、行政管理环境、市场环境等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四篇《山东省民办教育投融资研究》,主要是对山东当代民办教育的办学模式、经费来源与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山东省民办教育投资、融资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介绍主要的融资渠道,探讨解决民办教育“ 融资难”、投资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的办法。

      第五篇《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主要是从宏观上对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的层次性差异、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办学机构类型差异和校际差异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处理民办教育与国办教育的关系、发展民办教育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第六篇《山东省民办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主要以民办高等教育为例,对民办学校师资队伍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在当前环境下建设民办教育师资队伍的对策和建议。

      在上述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的定位和政策取向:根据不同层次教育产品的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强弱,确立民办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核心主导地位,以及民办教育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阶段和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地位。在 政策取向上,通过法律、经济、信息服务等宏观调控手段为民办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全省性的教育市场;通过政策引导和设立专业金融机构等方式为民办教育投融资提供便利;引导民办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依法独立发展。

      最后,我们认真回顾了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六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英才学院的办学实践及向其他领域如业余培训、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等延伸的经过,归纳了英才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及经验,作为全书的附录,以便读者能感性了解1998年以来山东省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情况。 夏季亭 1960年生,山东德州人。现任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英才高中董事长,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世界地区史、国别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先 前言

    第一篇 山东——中国民办教育的发祥地

     一、先秦私学产生的背景

     二、私学的产生与山东成为私学发源地的原因

     三、先秦私学的经费来源与组织形式

     四、两汉时期山东是全国私学的中心

     五、魏晋到清中期的山东民办教育

     六、近代山东民办教育的地位

    第二篇 山东省民办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一、当代民办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

     二、山东省民办教育的现状

     三、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三篇 山东省民办教育外部环境研究

     一、当代民办教育政策的演变

     二、民办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法律基础

     三、民办教育法制工作的特点与不足

     四、民办教育行政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五、民办教育的市场配套体系没有形成

     六、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识

     七、改善民办教育外部环境的对策思考

    第四篇 山东省民办教育投融资研究

     一、山东省民办教育办学模式分析

     二、山东省民办教育的经费来源与构成

     三、民办教育的投融资特点与困境

     四、优化山东省民办教育投融资的对策思考

    第五篇 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

     一、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二、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三、针对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思考

    第六篇 山东省民办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一、山东省民办教育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二、山东省民办教育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特点、问题与成因

     三、加快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结论: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的战略取向

     一、民办教育的定位

     二、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取向

    附录: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践

     一、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践

     二、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的投资办学

     三、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

      2002年注定是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向九届人大第二十八次常委会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草案》的内容随之公布,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但因立法委员对《草案》中“合理回报”、“营利”等问题的争论太大而导致《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三次提请审议都没有通过。就在社会各界认为《民办教育促进法》将搁置一段时间,2002年行将结束的时候,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12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刻,它标志着中国当代民办教育从此开始了依法独立发展。

      中国当代民办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它既是中国历史上的民办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复兴,也有自己的特点。从开始复兴到今天,当代民办教育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一次在1992年到1992年到1994年间;一次自1999年至今。这两次发展高潮的出现都和政府的政策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受到政策的鼓励或制约。当代民办教育的发展因此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6年,民办教育开始复兴、发展并形成第一次高潮,同时通过各种方式追求自己的合法地位和各个办学层次面向民办教育开放;政府主要是通过行政政策和部门规章对民办教育进行规范和管理。第二个阶段从1997年到今天,民办教育进入了各个办学层次,开始依法独立发展;政府先是通过行政法规(1997年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继而通过法律(《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教育实施管理和监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当代民办教育完成了从体制外向体制内转变的过程,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依法独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社会进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各个地区民办教育发展的内容和进度明显不同,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山东是中国民办教育的发祥地,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在这里创办私学并首次形成规模,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正式开始。先秦至两汉的七百多年里,山东一直是全国民办教育的中心。此后因战乱、政局动荡和全国经济中心的转移,山东失去了全国民办教育中心的地位,但以私学为主的民办教育继续发展,直至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教育领域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将私人办学收归国有,全面实行国家举办和国家管理。山东人民有着发展民办教育的优良传统。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与深化,山东的民办教育也开始复兴并发展起来。当代民办教育在山东的发展,与全国民办教育发展的轨迹基本一致,只是具体内容和步伐上不完全一样。与同处沿海地区的其他诸省不同,受传统习惯意识的束缚,山东的民办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开拓性不足,发展相对缓慢。民办教育理论研究和探索也比较落后,有创造性的理论探索与创造不多。以1997年《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颁布为契机,山东的民办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民办学校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进入民办教育的投资大幅度增长并趋向多元化,教职工队伍持续扩大并发生了质的变化,民办教育的办学环境、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生源质量等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对民办教育实践和理论的探讨也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开始受到重视。2000年,山东省教育厅明确提出,到2010年山东省的高等教育在校生要达到150万人,其中民办高校占三分之一。这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到2002年,在山东省,民办教育已成长为教育事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必将带动山东的民办教育进入一个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为抓住新机遇,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创造适合民办教育健康协调 发展的外部环境,形成全省统一的教育市场,促进山东省民办教育加速发展,经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我们于2002年10月依托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山东省民办教育,包括民办高等教育、民办中小学教育和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进行考察和研究。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夏季亭研究员任课题组组长,学院民办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贾东荣副所长具体负责课题的实施,并邀请山东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毛有高处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张兆松调研员担任顾问。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山东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山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等单位的支持下,搜集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的部分资料,对济南、青岛、济宁等市的部分中等民办学校、幼儿园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在综合分析上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贾东荣还到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师从张锡恩教授做了一年访问学者,以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和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认识。

      考虑到民办教育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和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采用了专题研究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对相关问题逐一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弊端是各个专题之间的某些内容时有重复。在材料分析上,我们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我们选择山东省民办教育的历史变迁、山东省当代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民办教育的外部环境、民办教育的投资与融资、民办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六个专题作为分析和探索的重点。

      第一篇《山东——中国民办教育的发祥地》,主要是在勾勒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探讨春秋时期山东成为中国民办教育发源地及战国两汉时期山东作为全国民办教育中心的历史背景和成因,简要分析近代“登州文会馆现象”的形成,并探索作为局部地域的山东省的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当代民办教育的发展及政策取向提供借鉴。

      第二篇《山东省民办教育的现状与特点》,主要是归纳当代山东民办教育发展的概况、特点与发展的趋势,并述及当代民办教育复兴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三篇《山东省民办教育外部环境研究》,主要是对当代民办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探讨民办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法律基础,进而对山东民办教育的法制环境、行政管理环境、市场环境等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四篇《山东省民办教育投融资研究》,主要是对山东当代民办教育的办学模式、经费来源与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山东省民办教育投资、融资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介绍主要的融资渠道,探讨解决民办教育“ 融资难”、投资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的办法。

      第五篇《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主要是从宏观上对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的层次性差异、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办学机构类型差异和校际差异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处理民办教育与国办教育的关系、发展民办教育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第六篇《山东省民办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主要以民办高等教育为例,对民办学校师资队伍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在当前环境下建设民办教育师资队伍的对策和建议。

      在上述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的定位和政策取向:根据不同层次教育产品的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强弱,确立民办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核心主导地位,以及民办教育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阶段和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地位。在 政策取向上,通过法律、经济、信息服务等宏观调控手段为民办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全省性的教育市场;通过政策引导和设立专业金融机构等方式为民办教育投融资提供便利;引导民办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依法独立发展。

      最后,我们认真回顾了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六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英才学院的办学实践及向其他领域如业余培训、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等延伸的经过,归纳了英才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及经验,作为全书的附录,以便读者能感性了解1998年以来山东省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情况。
  • 作者简介:
    夏季亭 1960年生,山东德州人。现任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英才高中董事长,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世界地区史、国别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先
  •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山东——中国民办教育的发祥地

     一、先秦私学产生的背景

     二、私学的产生与山东成为私学发源地的原因

     三、先秦私学的经费来源与组织形式

     四、两汉时期山东是全国私学的中心

     五、魏晋到清中期的山东民办教育

     六、近代山东民办教育的地位

    第二篇 山东省民办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一、当代民办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

     二、山东省民办教育的现状

     三、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三篇 山东省民办教育外部环境研究

     一、当代民办教育政策的演变

     二、民办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法律基础

     三、民办教育法制工作的特点与不足

     四、民办教育行政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五、民办教育的市场配套体系没有形成

     六、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识

     七、改善民办教育外部环境的对策思考

    第四篇 山东省民办教育投融资研究

     一、山东省民办教育办学模式分析

     二、山东省民办教育的经费来源与构成

     三、民办教育的投融资特点与困境

     四、优化山东省民办教育投融资的对策思考

    第五篇 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

     一、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二、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三、针对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思考

    第六篇 山东省民办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一、山东省民办教育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二、山东省民办教育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特点、问题与成因

     三、加快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结论: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的战略取向

     一、民办教育的定位

     二、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取向

    附录: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践

     一、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践

     二、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的投资办学

     三、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民办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教育现代化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夏季亭;帅相志
民办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2017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夏季亭 主编;王乃静
民办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山东省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扶持的现状与对策
夏季亭 著
民办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校科技创新研究
夏季亭、帅相志 著
民办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122013)
夏季亭 著;王乃静
民办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教育研究新锐点丛书: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成效与改革取向
夏季亭、帅相志、宋伯宁 编
民办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
夏季亭、帅相志、张茂聪 主编
民办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夏季亭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