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2011-01
版次: 1
ISBN: 9787544515665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2页
字数: 21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4人买过
  • 许宁所著的这本《理学与现代新儒学》对“新儒学”和“新儒家”的内涵予以斟定,其中“新儒学”是就理论形态而言,“新儒家”是就学术群体而言。本书所谓的“现代新儒学”是采广义上的概念,指从中国20世纪“五四”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30年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理解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精粹的基础上,面向西方近代文化和现代社会实践,以创建中国新文化为目标的一种学术思潮或学术群体,呈现出三期的发展。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贺麟、钱穆、张岱年、方东美、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余英时、刘述先、成中英、杜维明等。 引言

    第一章 时代与学术

     一、从传统到现代

      (一)汉学的复兴

      (二)新学的冲击

      (三)儒学的危机

     二、从批判到诠释

      (一)马克思主义的儒学观

      (二)自由主义的儒学观

      (三)保守主义的儒学观

     三、从寂寞到复兴

      (一)大陆新儒学

      (二)港台新儒学

      (三)海外新儒学

    第二章 中体与西用

     一、从“三教”到中西:理论资源的拓展

      (一)非理性主义

      (二)理性主义

     二、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研究范式的转换

      (一)使命:历史叙述与哲学创造

      (二)方法: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三)命题:抽象意义与具体意义

      (四)前瞻: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

     三、从民族到世界:道统意识的自觉

      (一)民族精神的认同意识

      (二)儒家思想的正统意识

      (三)全球语境的弘道意识

    第三章 内圣与外王

     一、直通与曲通的模式选择

      (一)宋明理学的直通模式

      (二)现代新儒学的曲通模式

     二、科学与民主的现代内涵

      (一)民主政治:政统之继续

      (二)科学知识:学统之开出

    第四章 旧学与新统

     一、从理学到新理学

      (一)新理学之“理”

      (二)新理学之“学”

      (三)新理学之“新”

     二、从心学到新心学

      (一)新心学之“心”

      (二)新心学之“学”

      (三)新心学之“新”

     三、从气学到新气学

      (一)新气学之“气”

      (二)新气学之“学”

      (三)新气学之“新”

    第五章 反思与超越

     一、儒学的发展向度

      (一)儒学的现代性向度

      (二)儒学的全球化向度

      (三)儒学的民族精神向度

     二、儒学与当代社会

      (一)儒学与经济发展

      (二)儒学与和谐社会

      (三)儒学与生态文明

     三、儒学与马克思主义

      (一)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现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许宁所著的这本《理学与现代新儒学》对“新儒学”和“新儒家”的内涵予以斟定,其中“新儒学”是就理论形态而言,“新儒家”是就学术群体而言。本书所谓的“现代新儒学”是采广义上的概念,指从中国20世纪“五四”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30年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理解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精粹的基础上,面向西方近代文化和现代社会实践,以创建中国新文化为目标的一种学术思潮或学术群体,呈现出三期的发展。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贺麟、钱穆、张岱年、方东美、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余英时、刘述先、成中英、杜维明等。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时代与学术

     一、从传统到现代

      (一)汉学的复兴

      (二)新学的冲击

      (三)儒学的危机

     二、从批判到诠释

      (一)马克思主义的儒学观

      (二)自由主义的儒学观

      (三)保守主义的儒学观

     三、从寂寞到复兴

      (一)大陆新儒学

      (二)港台新儒学

      (三)海外新儒学

    第二章 中体与西用

     一、从“三教”到中西:理论资源的拓展

      (一)非理性主义

      (二)理性主义

     二、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研究范式的转换

      (一)使命:历史叙述与哲学创造

      (二)方法: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三)命题:抽象意义与具体意义

      (四)前瞻: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

     三、从民族到世界:道统意识的自觉

      (一)民族精神的认同意识

      (二)儒家思想的正统意识

      (三)全球语境的弘道意识

    第三章 内圣与外王

     一、直通与曲通的模式选择

      (一)宋明理学的直通模式

      (二)现代新儒学的曲通模式

     二、科学与民主的现代内涵

      (一)民主政治:政统之继续

      (二)科学知识:学统之开出

    第四章 旧学与新统

     一、从理学到新理学

      (一)新理学之“理”

      (二)新理学之“学”

      (三)新理学之“新”

     二、从心学到新心学

      (一)新心学之“心”

      (二)新心学之“学”

      (三)新心学之“新”

     三、从气学到新气学

      (一)新气学之“气”

      (二)新气学之“学”

      (三)新气学之“新”

    第五章 反思与超越

     一、儒学的发展向度

      (一)儒学的现代性向度

      (二)儒学的全球化向度

      (三)儒学的民族精神向度

     二、儒学与当代社会

      (一)儒学与经济发展

      (二)儒学与和谐社会

      (三)儒学与生态文明

     三、儒学与马克思主义

      (一)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现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的发生
张恒 著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官方化与宋季诗文嬗变关系研究
邓莹辉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纲要(120年纪念版)
吕思勉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大家周敦颐的教育思想
孙先英、周垚、饶益波 著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家族、地方社会与海外回响
许齐雄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在东亚·国学新知丛书
方旭东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家张栻的教育生活研究/教育薪火书系·第一辑
张建东 著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视域下明末清初话本小说研究
杨宗红 著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观念与叶适的文学思想
郑慧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纲要
吕思勉 著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衍义补正
任云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天下之理”古今一理,世界一理
吕光荣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向世陵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儒家博爱论
向世陵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明道问学集(孔子研究院文库)(第一辑)
向世陵 著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与易学
向世陵 主编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与道家道教
向世陵 主编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与社会
向世陵 主编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学与佛学
向世陵 主编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中国哲学的世界
向世陵 主编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理气性心之间——宋明理学的分系与四系
向世陵 著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中国学术通史:魏晋南北朝(精装)
向世陵 著;张立文 主编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写给大众的中国哲学
向世陵
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智慧的故事
向世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