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

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10
版次: 1
ISBN: 9787212026691
定价: 24.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5页
字数: 212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3人买过
  • 本书是一部探讨理解问题和理解理论的学术著作。作者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立足于对现代西方诠释学源流关系的梳理和对西方诠释学相关理论问题的个案分析,将诠释学研究的视野拓展到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领域,在诸多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诠释学历史的梳理,其中前三章对西方诠释学的起源和当代多元化发展作了概要性阐述,第四章则对这种发展的走向和趋势作了总体性分析;第二部分则是诠释学理论的探究,其中第五章、第六章分别对诠释学的语言观和真理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七章对理解的应用性问题在伽达默尔哲学中的地位以及它与伽达默尔晚期的“实践哲学走向”的关系展开了分析,第八章对哲学诠释学的“问题意识”和相对主义问题作了阐述;第三部分是诠释学理论的拓展问题,其中第九章对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进程中透显出来的诠释学维度以及现代西方诠释学和科学哲学之间的对话和融合趋势做了细致的分析考察;第十章对诠释学与社会科学哲学的内在联系展开了反思,第十一章则在剖析和利用有关马克思主义诠释学问题研讨的学术资源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建构马克思主义“实践-文本诠释学”理论体系的设想和初步构思。 彭启福,1963年生,福建长汀人。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院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诠释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并赴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任教;1990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硕 序

    诠释的困境与出路

      ——序彭启福著《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

    前言 

    第一章 从诠释技艺到理解方法论 

       一、作为诠释技艺的早期诠释学

       二、作为理解方法论的一般诠释学

    第二章 作为理解本体论的哲学诠释学

       一、此在诠释学:海德格尔对传统本体论和诠释学的双重变革

       二、理解本体论:伽达默尔对哲学诠释学的系统化建构

    第三章 当代西方诠释学的多元化发展

       一、贝蒂和赫施:方法论诠释学

       二、哈贝马斯:批判诠释学

       三、利科尔:文本诠释学

    第四章 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

        一、作者中心论:对作者原意的不倦追求

       二、读者中心论:对“先入之见”的合法性之张扬

       三、文本中心论:走出困境的合理尝试

    第五章 西方诠释学视域中的语言

       一、语言的工具性和对象性

       二、语言的解蔽性与遮蔽性

       三、语言的私人性和公众性

    第六章 哲学诠释学视域中的真理

        一、伽达默尔对现代科学普遍要求的抵制

       二、本体论真理与认识论真理

       三、智慧型真理与知识型真理

    第七章 理解的应用性与伽达默尔晚期的“实践哲学走向”

       一、理解本体论的核心问题

       二、伽达默尔理解的应用性思想之溯源

       三、理解的应用性与“实践哲学走向”

    第八章 哲学诠释学的“问题意识”和相对主义问题

       一、理解中的“问题意识”

       二、伽达默尔与哲学诠释学中的相对主义

    第九章 诠释学与科学哲学

       一、现代西方诠释学与科学哲学走向之比较

       二、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的诠释学维度

       三、科学哲学中的“诠释学转向”问题

    第十章 诠释学与社会科学哲学

       一、社会科学与预测

       二、社会科学中的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

       三、社会科学的科学地位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文本诠释学”

       一、马克思文本解读中的“诠释学困境”及其出路

       二、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文本诠释学”的若干思考

       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实践-文本诠释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探讨理解问题和理解理论的学术著作。作者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立足于对现代西方诠释学源流关系的梳理和对西方诠释学相关理论问题的个案分析,将诠释学研究的视野拓展到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领域,在诸多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诠释学历史的梳理,其中前三章对西方诠释学的起源和当代多元化发展作了概要性阐述,第四章则对这种发展的走向和趋势作了总体性分析;第二部分则是诠释学理论的探究,其中第五章、第六章分别对诠释学的语言观和真理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七章对理解的应用性问题在伽达默尔哲学中的地位以及它与伽达默尔晚期的“实践哲学走向”的关系展开了分析,第八章对哲学诠释学的“问题意识”和相对主义问题作了阐述;第三部分是诠释学理论的拓展问题,其中第九章对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进程中透显出来的诠释学维度以及现代西方诠释学和科学哲学之间的对话和融合趋势做了细致的分析考察;第十章对诠释学与社会科学哲学的内在联系展开了反思,第十一章则在剖析和利用有关马克思主义诠释学问题研讨的学术资源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建构马克思主义“实践-文本诠释学”理论体系的设想和初步构思。
  • 作者简介:
    彭启福,1963年生,福建长汀人。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院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诠释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并赴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任教;1990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硕
  • 目录:


    诠释的困境与出路

      ——序彭启福著《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

    前言 

    第一章 从诠释技艺到理解方法论 

       一、作为诠释技艺的早期诠释学

       二、作为理解方法论的一般诠释学

    第二章 作为理解本体论的哲学诠释学

       一、此在诠释学:海德格尔对传统本体论和诠释学的双重变革

       二、理解本体论:伽达默尔对哲学诠释学的系统化建构

    第三章 当代西方诠释学的多元化发展

       一、贝蒂和赫施:方法论诠释学

       二、哈贝马斯:批判诠释学

       三、利科尔:文本诠释学

    第四章 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

        一、作者中心论:对作者原意的不倦追求

       二、读者中心论:对“先入之见”的合法性之张扬

       三、文本中心论:走出困境的合理尝试

    第五章 西方诠释学视域中的语言

       一、语言的工具性和对象性

       二、语言的解蔽性与遮蔽性

       三、语言的私人性和公众性

    第六章 哲学诠释学视域中的真理

        一、伽达默尔对现代科学普遍要求的抵制

       二、本体论真理与认识论真理

       三、智慧型真理与知识型真理

    第七章 理解的应用性与伽达默尔晚期的“实践哲学走向”

       一、理解本体论的核心问题

       二、伽达默尔理解的应用性思想之溯源

       三、理解的应用性与“实践哲学走向”

    第八章 哲学诠释学的“问题意识”和相对主义问题

       一、理解中的“问题意识”

       二、伽达默尔与哲学诠释学中的相对主义

    第九章 诠释学与科学哲学

       一、现代西方诠释学与科学哲学走向之比较

       二、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的诠释学维度

       三、科学哲学中的“诠释学转向”问题

    第十章 诠释学与社会科学哲学

       一、社会科学与预测

       二、社会科学中的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

       三、社会科学的科学地位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文本诠释学”

       一、马克思文本解读中的“诠释学困境”及其出路

       二、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文本诠释学”的若干思考

       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实践-文本诠释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