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论人生

罗家伦论人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1
版次: 1
ISBN: 9787301161265
定价: 4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5页
字数: 27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12人买过
  •   “中央大学”1968年迁至现在校址,经过全校教职员生的努力,尤其是在刘兆汉校长任期中蓬勃发展,成为一所教研并重的研究型大学,尔后的刘全生校长推动重视大一,以及接任之李罗权校长重视学术拔尖,以及推动核心通识,使中大已成为台湾最重视大学教学且研究成效卓越之重要研究型大学。
      “中央大学”为了感念罗校长的贡献与风范,在1986年创立管理学院时,在这栋全校最高的教学大楼上,以罗校长的号——志希为名,取名“志希馆”,以资纪念;由此很可看出全体师生对他的景仰与怀念。
      罗家伦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前后担任中大校长十年,功在中华民族,培养了无数人才,贡献既多且大。其中最为大家公认的功业,就是在日军轰炸的残破校园中,仍然雄赳赳、气昂昂的发表了十六次讲演,激励民心士气奋发图强,后来集成《新人生观》,成为全民共同抗日的最佳精神动力,不但一直高居畅销书第一名,至今仍然公认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最佳典范!相信今后也必会在历史上永远发光发热,永恒不朽!
      冯沪祥教授因为深深钦佩罗校长的奋斗精神与爱国风范,所以特别根据《新人生观》及其背后的民族精神,撰写《罗家伦论人生》一书,做为中大核心课程“人生与哲学”的重要教材,盼能据此提振目前青年学生的奋斗意志与人生智慧,其精神与心志,都很值得肯定。
      冯教授原来修习化学,后来转攻哲学,从1986年担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长,就很注重人文教育,在任内创设了“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以及“艺术研究所”,并且增设中文所博士班,均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堪称用行动传承罗校长所强调的中大使命——“创造有机体的民族文化”;我因为很认同这项使命,并且心向往之,也很盼望中大师生同学,能够共同振兴民族文化,再创中大光荣传统,所以很乐意为此书作序,敬请各界高明多给中大指导,以便今后中大师生,能够共同“创造有机体的民族文化”,共同完成振兴民族的使命!   冯沪祥,潘阳市人,生于上海,东海大学化学系、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蒋经国的秘书、东海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长、台大及政大兼任教授、波士顿大学客座教授,曾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讲学;亦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座;北大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曾经出版《文化哲学面面观》、《孔子与马克斯对人的观念研究》(英文本)、《中国哲学与三民主义》、《中国文化哲学》、《中国美学思想》、《环境伦理学》、《中国管理哲学》、《中西生死哲学》、《中西逆境哲学》、《中国政治哲学》、《方东美先生哲学典型》、《中西领导哲学》、《易经哲学》及其应用等著作五十余本。并曾荣获“青年奖章”、“中山学术著作奖”、“中正文化著作奖”等,名列英美所编“世界名人录”、英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颁赠“国际学术成就奖”、美国“国际名人传记学位”颁赠“世界杰出学者”等荣誉。现任“中央大学”哲研所教授,“立法院”最高顾问,兼任“两岸人民服务中心”荣誉主任、“两岸文教经贸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协会”名誉理事长、美国“孙中山国际基金会”总会荣誉主席、英国“名人传记中心”荣誉理事长等。 丹心照古今的罗家伦先生——代序(一)梅可望/1
    “诚朴雄伟”的罗家伦校长——代序(二)蒋伟宁/3
    政大早期校务发展的重要推手:罗家伦先生——代序(三)吴思华/7
    罗家伦先生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观——代序(四)陈来/11
    用“新人生观”振兴中华!——自序冯沪祥/15

    第一章罗家伦的办学风范/1
    一、清华大学以雪洗国耻为己任/3
    二、中央大学以复兴民族为己任/8
    三、中央政校学风影响政风/13

    第二章罗家伦与北大精神/19
    一、北大的热血青年/19
    二、对五四运动的反省/26
    三、对五四运动的回忆/34

    第三章从新人生观振奋民族精神/42
    一、呼吁建立“新人生观”/42
    二、激励抗战民心/46
    三、振兴中华与文化的整体性/50
    四、从新人生观到新民族观/51

    第四章弱是罪恶,强而不暴是美/57
    一、“弱是罪恶,强而不暴是美”/57
    二、“恢复唐以前形体美的标准”/62
    三、“侠出于伟大的同情”/67

    第五章培养运动家的风度/79
    一、运动家的风度/79
    二、从完成责任到实现权利/83
    三、培养道德的勇气/89

    第六章负起知识的责任/97
    一、负起知识的责任/97
    二、荣誉的追求/102
    三、掌握命运的魄力/107

    第七章培养智慧/116
    一、培养智慧/116
    二、文化的修养/120
    三、为信仰献热忱/128

    第八章终生的爱国者/134
    一、终生充满爱国精神/134
    二、大忠大孝的风范/140
    三、生平痛恨汉奸/147

    第九章《新民族观》以振兴中华为己任/153
    一、《新民族观》的苦心/153
    二、两岸共同振兴中华/160
    三、方东美先生的共同心志/163

    第十章从诗词看新人生观/169
    一、新诗:《宛平的居民》等/169
    二、歌词:《玉门出塞歌》等/197
    三、旧诗:《成吉思汗大纛》等/202
    附篇/210
  • 内容简介:
      “中央大学”1968年迁至现在校址,经过全校教职员生的努力,尤其是在刘兆汉校长任期中蓬勃发展,成为一所教研并重的研究型大学,尔后的刘全生校长推动重视大一,以及接任之李罗权校长重视学术拔尖,以及推动核心通识,使中大已成为台湾最重视大学教学且研究成效卓越之重要研究型大学。
      “中央大学”为了感念罗校长的贡献与风范,在1986年创立管理学院时,在这栋全校最高的教学大楼上,以罗校长的号——志希为名,取名“志希馆”,以资纪念;由此很可看出全体师生对他的景仰与怀念。
      罗家伦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前后担任中大校长十年,功在中华民族,培养了无数人才,贡献既多且大。其中最为大家公认的功业,就是在日军轰炸的残破校园中,仍然雄赳赳、气昂昂的发表了十六次讲演,激励民心士气奋发图强,后来集成《新人生观》,成为全民共同抗日的最佳精神动力,不但一直高居畅销书第一名,至今仍然公认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最佳典范!相信今后也必会在历史上永远发光发热,永恒不朽!
      冯沪祥教授因为深深钦佩罗校长的奋斗精神与爱国风范,所以特别根据《新人生观》及其背后的民族精神,撰写《罗家伦论人生》一书,做为中大核心课程“人生与哲学”的重要教材,盼能据此提振目前青年学生的奋斗意志与人生智慧,其精神与心志,都很值得肯定。
      冯教授原来修习化学,后来转攻哲学,从1986年担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长,就很注重人文教育,在任内创设了“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以及“艺术研究所”,并且增设中文所博士班,均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堪称用行动传承罗校长所强调的中大使命——“创造有机体的民族文化”;我因为很认同这项使命,并且心向往之,也很盼望中大师生同学,能够共同振兴民族文化,再创中大光荣传统,所以很乐意为此书作序,敬请各界高明多给中大指导,以便今后中大师生,能够共同“创造有机体的民族文化”,共同完成振兴民族的使命!
  • 作者简介:
      冯沪祥,潘阳市人,生于上海,东海大学化学系、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蒋经国的秘书、东海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长、台大及政大兼任教授、波士顿大学客座教授,曾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讲学;亦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座;北大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曾经出版《文化哲学面面观》、《孔子与马克斯对人的观念研究》(英文本)、《中国哲学与三民主义》、《中国文化哲学》、《中国美学思想》、《环境伦理学》、《中国管理哲学》、《中西生死哲学》、《中西逆境哲学》、《中国政治哲学》、《方东美先生哲学典型》、《中西领导哲学》、《易经哲学》及其应用等著作五十余本。并曾荣获“青年奖章”、“中山学术著作奖”、“中正文化著作奖”等,名列英美所编“世界名人录”、英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颁赠“国际学术成就奖”、美国“国际名人传记学位”颁赠“世界杰出学者”等荣誉。现任“中央大学”哲研所教授,“立法院”最高顾问,兼任“两岸人民服务中心”荣誉主任、“两岸文教经贸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协会”名誉理事长、美国“孙中山国际基金会”总会荣誉主席、英国“名人传记中心”荣誉理事长等。
  • 目录:
    丹心照古今的罗家伦先生——代序(一)梅可望/1
    “诚朴雄伟”的罗家伦校长——代序(二)蒋伟宁/3
    政大早期校务发展的重要推手:罗家伦先生——代序(三)吴思华/7
    罗家伦先生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观——代序(四)陈来/11
    用“新人生观”振兴中华!——自序冯沪祥/15

    第一章罗家伦的办学风范/1
    一、清华大学以雪洗国耻为己任/3
    二、中央大学以复兴民族为己任/8
    三、中央政校学风影响政风/13

    第二章罗家伦与北大精神/19
    一、北大的热血青年/19
    二、对五四运动的反省/26
    三、对五四运动的回忆/34

    第三章从新人生观振奋民族精神/42
    一、呼吁建立“新人生观”/42
    二、激励抗战民心/46
    三、振兴中华与文化的整体性/50
    四、从新人生观到新民族观/51

    第四章弱是罪恶,强而不暴是美/57
    一、“弱是罪恶,强而不暴是美”/57
    二、“恢复唐以前形体美的标准”/62
    三、“侠出于伟大的同情”/67

    第五章培养运动家的风度/79
    一、运动家的风度/79
    二、从完成责任到实现权利/83
    三、培养道德的勇气/89

    第六章负起知识的责任/97
    一、负起知识的责任/97
    二、荣誉的追求/102
    三、掌握命运的魄力/107

    第七章培养智慧/116
    一、培养智慧/116
    二、文化的修养/120
    三、为信仰献热忱/128

    第八章终生的爱国者/134
    一、终生充满爱国精神/134
    二、大忠大孝的风范/140
    三、生平痛恨汉奸/147

    第九章《新民族观》以振兴中华为己任/153
    一、《新民族观》的苦心/153
    二、两岸共同振兴中华/160
    三、方东美先生的共同心志/163

    第十章从诗词看新人生观/169
    一、新诗:《宛平的居民》等/169
    二、歌词:《玉门出塞歌》等/197
    三、旧诗:《成吉思汗大纛》等/202
    附篇/210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罗家伦论人生
罗家女人
罗小华 著
罗家伦论人生
罗家庄志(1949-2018)(精)
高密市朝阳街道罗家庄村志编纂委员会 编
罗家伦论人生
罗家伦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张晓京 著
罗家伦论人生
罗家伦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孟丹青 著
罗家伦论人生
罗家伦文萃/流金文丛
罗家伦 著;张昌华 编
罗家伦论人生
罗家良食雕教程系列:食雕美术教程
罗家良 著
罗家伦论人生
罗家伦与国立中央大学
牛力
罗家伦论人生
罗家宝艺术系列丛书(第一辑)罗家宝的虾腔艺术
广东*剧虾腔艺术研究会 编
罗家伦论人生
罗家伦史学与教育论著选
张一兵、周宪 著
罗家伦论人生
罗家伦与张维桢:我的父亲母亲
罗久芳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罗家伦论人生
中西环保哲学
冯沪祥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