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和多脏器损伤诊疗进展

新生儿窒息和多脏器损伤诊疗进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11
版次: 1
ISBN: 9787117197397
定价: 8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86页
字数: 754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3人买过
  •   《新生儿窒息和多脏器损伤诊疗进展》共32个专题,内容包括围生期窒息诊断治疗新进展,窒息性多脏器损伤诊断治疗新进展:胎儿宫内窘迫诊疗研究进展、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10国际新共识、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进展等新进展的内容。   陈自励,1935年生,江西省九江市人。湖北省妇女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历兼任卫生部全国妇幼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全国新生儿医师进修基地导师、中华儿科学会第1~4届新生儿学组委员、全国围产新生儿科学研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英国IBC研究委员会荣誉顾问、美国ABl研究委员会顾问、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理事、同济医科大学新生儿医学兼职教授、12家杂志的编委、顾问、学术委员等。1961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曾赴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中心进修新生儿重症监护,并访问北美12个医学中心,1982年归国接受卫生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新生儿重症监护讲习班的教学。回院后建立了国内最早的新生儿监护病室之一,率先开展了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1984—1988年举办全国新生儿专业医师进修班四届。为全国培训了近400名专业骨干。已获科研成果1项。其中3项为国际先进、1项为国际领先水平,分别获部、省、厅科技进步奖,兼获国际人体科学家联盟(ILSS)2项二等奖。主编、参编国内和国际专著20余部,主要有《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学》、《实用新生儿学》、《中华新生儿学》、《TextbookofNeonatalMedicine》、《新生儿急救学》、《儿科病最新治疗》、《疑难儿科学》、《小儿内科学》、《胎儿窘迫与新生儿复苏》等。已发表论文100余篇。1986年获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第一章胎儿窘迫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胎儿窘迫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第二节胎儿窘迫的产前监护和评估
    第三节胎儿窘迫的产程中监护和评估
    第四节胎儿窘迫的处理

    第二章新生儿窒息诊断的理论基础和循证医学依据
    第一节新生儿窒息的概念和定义
    第二节胎儿的呼吸和酸碱状况
    第三节新生儿窒息的病因
    第四节窒息的发生机制
    第五节窒息的病理生理变化
    第六节出生时窒息的临床表现
    第七节新生儿窒息的诊断

    第三章新生儿窒息产前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第一节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
    第二节危险因素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第三节各种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和分级
    第四节规范产前危险因素筛查和分级管理

    第四章应防止对Apgar评分的误解和误用
    第一节Apgar评分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Apgar评分诊断窒息的局限性
    第三节对Apgar评分误解、误用的种种表现
    第四节正确认识、评价和应用Apgar评分

    第五章脐动脉血气分析在围生期医学领域的正确应用
    第一节胎儿血气和酸碱平衡的生理学
    第二节脐动脉血气的临床意义和正确评估
    第三节脐动脉血气检测的适应证、采样技术和影响因素

    第六章窒息新生儿多脏器血流动力学变化
    第一节多普勒成像及血流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影响血流频谱特征的因素
    第三节窒息缺氧对脏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第四节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第七章新生儿复苏项目和复苏技术新进展
    第一节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
    第二节新生儿复苏技术

    第八章早产儿窒息复苏的特殊性和复苏要领
    第一节早产儿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
    第二节复苏要领及注意事项

    第九章新生儿复苏新理念及喉罩复苏的兴起和前景
    第一节新生儿复苏新理念
    第二节喉罩的发明及概况
    第三节喉罩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
    第四节新生儿喉罩在我国应用的意义和前景

    第十章旧法复苏的残余必须肃清
    第一节关于在家分娩
    第二节恶性刺激
    第三节滥用药物
    第四节复苏措施的顺序性不容颠倒

    第十一章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转运
    第一节新生儿转运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转运的必要性
    第三节新生儿转运的方式
    第四节新生儿转运的指征
    第五节新生儿转运的准备工作
    第六节新生儿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和处理
    第七节新生儿医院内转运
    第八节新生儿转运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
    第十二章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管理及窒息性多器官损害
    第十三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
    第十四章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第十五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
    第十六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研究进展
    第十七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压氧疗法研究进展
    第十八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药物治疗
    第十九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干细胞疗法研究进展
    第二十章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诊疗进展
    第二十一章新生儿肺出血研究进展
    第二十二章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进展
    第二十三章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ECMO治疗
    第二十四章新生儿窒息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研究进展
    第二十五章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
    第二十六章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的诊治进展
    第二十七章新生儿窒息性应激性溃疡
    第二十八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第二十九章新生儿窒息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三十章窒息缺氧对新生儿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第三十一章窒息缺氧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
    第三十二章新生儿窒息与糖代谢紊乱
    第三十三章新生儿窒息与水电解质紊乱
  • 内容简介:
      《新生儿窒息和多脏器损伤诊疗进展》共32个专题,内容包括围生期窒息诊断治疗新进展,窒息性多脏器损伤诊断治疗新进展:胎儿宫内窘迫诊疗研究进展、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10国际新共识、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进展等新进展的内容。
  • 作者简介:
      陈自励,1935年生,江西省九江市人。湖北省妇女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历兼任卫生部全国妇幼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全国新生儿医师进修基地导师、中华儿科学会第1~4届新生儿学组委员、全国围产新生儿科学研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英国IBC研究委员会荣誉顾问、美国ABl研究委员会顾问、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理事、同济医科大学新生儿医学兼职教授、12家杂志的编委、顾问、学术委员等。1961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曾赴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中心进修新生儿重症监护,并访问北美12个医学中心,1982年归国接受卫生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新生儿重症监护讲习班的教学。回院后建立了国内最早的新生儿监护病室之一,率先开展了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1984—1988年举办全国新生儿专业医师进修班四届。为全国培训了近400名专业骨干。已获科研成果1项。其中3项为国际先进、1项为国际领先水平,分别获部、省、厅科技进步奖,兼获国际人体科学家联盟(ILSS)2项二等奖。主编、参编国内和国际专著20余部,主要有《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学》、《实用新生儿学》、《中华新生儿学》、《TextbookofNeonatalMedicine》、《新生儿急救学》、《儿科病最新治疗》、《疑难儿科学》、《小儿内科学》、《胎儿窘迫与新生儿复苏》等。已发表论文100余篇。1986年获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 目录:
    第一章胎儿窘迫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胎儿窘迫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第二节胎儿窘迫的产前监护和评估
    第三节胎儿窘迫的产程中监护和评估
    第四节胎儿窘迫的处理

    第二章新生儿窒息诊断的理论基础和循证医学依据
    第一节新生儿窒息的概念和定义
    第二节胎儿的呼吸和酸碱状况
    第三节新生儿窒息的病因
    第四节窒息的发生机制
    第五节窒息的病理生理变化
    第六节出生时窒息的临床表现
    第七节新生儿窒息的诊断

    第三章新生儿窒息产前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第一节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
    第二节危险因素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第三节各种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和分级
    第四节规范产前危险因素筛查和分级管理

    第四章应防止对Apgar评分的误解和误用
    第一节Apgar评分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Apgar评分诊断窒息的局限性
    第三节对Apgar评分误解、误用的种种表现
    第四节正确认识、评价和应用Apgar评分

    第五章脐动脉血气分析在围生期医学领域的正确应用
    第一节胎儿血气和酸碱平衡的生理学
    第二节脐动脉血气的临床意义和正确评估
    第三节脐动脉血气检测的适应证、采样技术和影响因素

    第六章窒息新生儿多脏器血流动力学变化
    第一节多普勒成像及血流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影响血流频谱特征的因素
    第三节窒息缺氧对脏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第四节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第七章新生儿复苏项目和复苏技术新进展
    第一节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
    第二节新生儿复苏技术

    第八章早产儿窒息复苏的特殊性和复苏要领
    第一节早产儿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
    第二节复苏要领及注意事项

    第九章新生儿复苏新理念及喉罩复苏的兴起和前景
    第一节新生儿复苏新理念
    第二节喉罩的发明及概况
    第三节喉罩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
    第四节新生儿喉罩在我国应用的意义和前景

    第十章旧法复苏的残余必须肃清
    第一节关于在家分娩
    第二节恶性刺激
    第三节滥用药物
    第四节复苏措施的顺序性不容颠倒

    第十一章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转运
    第一节新生儿转运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转运的必要性
    第三节新生儿转运的方式
    第四节新生儿转运的指征
    第五节新生儿转运的准备工作
    第六节新生儿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和处理
    第七节新生儿医院内转运
    第八节新生儿转运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
    第十二章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管理及窒息性多器官损害
    第十三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
    第十四章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第十五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
    第十六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研究进展
    第十七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压氧疗法研究进展
    第十八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药物治疗
    第十九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干细胞疗法研究进展
    第二十章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诊疗进展
    第二十一章新生儿肺出血研究进展
    第二十二章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进展
    第二十三章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ECMO治疗
    第二十四章新生儿窒息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研究进展
    第二十五章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
    第二十六章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的诊治进展
    第二十七章新生儿窒息性应激性溃疡
    第二十八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第二十九章新生儿窒息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三十章窒息缺氧对新生儿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第三十一章窒息缺氧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
    第三十二章新生儿窒息与糖代谢紊乱
    第三十三章新生儿窒息与水电解质紊乱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新生儿窒息和多脏器损伤诊疗进展
新生儿临床用药(第2版)
陈自励 著
新生儿窒息和多脏器损伤诊疗进展
新生儿临床用药
陈自励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