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理论与实效的现代研究

中医经络理论与实效的现代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2-10
版次: 1
ISBN: 9787117162616
定价: 96.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铜版纸
页数: 236页
字数: 287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81人买过
  • 《中医经络理论与实效的现代研究》涉及经络穴位名称、古典经络循行路线、图形与解剖关系,均严格遵照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传承人乇雪苔教授根据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撰写与绘制的内容。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李定忠,82岁,我国著名中医世家“多寿堂”第七代传人,载人辽宁省志和《中国回族大辞典》。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从事经络研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6年。其间担任国家级课题负责人及市、局、区级课题负责人,与中西医结合专家李秀章合作在国内外发表经络学专著4部,获科技进步奖十多项,被聘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国际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多年从事科研和临床实践,证实经络的科学性,创建了高效速效经络疗法。在经络理论研究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①可见经络现象的发现证实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经络的内在联系与中医经典理论相吻合,特别是先天性循经皮肤病的发现,证实经络存在是由基因决定的;②通过感传研究发现“经络环”现象,证实经络“运行气血如环无端”的实质与人体内自然存在的“环形闭合电路”一致;③经络实质是循经性、趋病性、效应性三位一体的物质能量信息流;④经络的调控机制是通过电磁驱动、信息触发、生物共振、自组织等“质”“能”转化过程实现的智能型程序化调整;⑤通过50多年临床实践和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整理出经络的八大功能,并在经络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了“经络环皮部挑治”和“经穴磁疗”等治疗方法,对疼痛病、骨关节病等多种疾患和亚健康状态均有良好效果。李秀章82岁,多学科中西医结合专家。1961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自幼从师学习中医,20世纪80年代又在首都医学院“西学中”班脱产学习中医2年。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内、外、妇、皮科及中医多学科临床诊疗工作,对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月经病,尤其是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几十年来,配合李定忠教授进行经络研究工作(“七五”、“八五”期间为国家课题组成员)及相关论著的出版工作。在经络研究中的主要贡献:①100例肾经皮肤病的定位研究(荣获市级和部级二等奖);②“恐伤肾”理论的经络实证;③右三阴交穴贴磁治疗冠心病能使心电图T波倒置逆转,症状缓解;④中药配合经络高效速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⑤经络治疗在内科急诊抢救中有明显效果。傅松涛46岁,1993年山西医学院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美国williamPennuniversity(威廉宾州大学)中国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研究所学术顾问,李定忠教授经络理论及经络养生技艺传承人。从1987年至今一直从事经络及中医药现代研究和开发一r作,曾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三等奖和省级二等奖各一项。配合李定忠教授完成如下研究工作:①经络与个体发育和基因调控的关系;②经络的微观运行机制及其与电磁振荡、驻波和细胞通讯的相关性;③经络调整机制与自组织和基因程序化调控的相关性;④经络与脑的相关性;⑤经络传输动力来源与热涨落的相关性等。 第一章沟通认识,共筑中国特色的现代医疗体系
    一、中西医在科学现代化整体层面上结合是唯一出路
    二、美日等国为何用巨额资金转向中医针灸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三、中医在中国的发展和变化
    四、携手共创现代中国医学

    第二章千年国宝——神奇的古典经络
    一、人体经络的发现与针具的发明
    二、针灸理论——经络学说的创立
    三、古典经络循行线
    四、古典经络——现代解剖定位图

    第三章人体经络存在的客观实证
    一、经络循行线的自然显现——循经皮肤病
    二、经络的物理学特征

    第四章经络存在的先天依据
    一、经络存在的先天依据——先天性循经皮肤病
    二、先天性皮肤病对中医经络理论的印证
    三、通过人体发育“蓝图”,认识经络与基因的联系

    第五章经络的载体是综合组织体系
    一、通过循经皮肤病组织特征探索经络的组构成分
    二、通过末梢神经效应看经络信息传输的载体
    三、通过自主神经效应看经络感传的载体
    四、通过内脏病的循经智能变化看经络载体的整体相关性

    第六章经络独特信息传输规律的揭秘
    一、感传路线具有循经性
    二、经络感传具有对称协调和制约的规律
    三、经络感传具有交叉对应的协调和制约规律
    四、经络感传具有超体节特征
    五、经络具有全息传输的规律

    第七章经络高效低耗的绿色能源——热涨落
    一、经络传输能量的特征
    二、经络传输的“绿色”能源——热涨落
    三、经络运行动力的临床研究

    第八章经络传输机制的宏观条件
    一、通过经络感传规律认识激发条件
    二、循经性、趋病性和效应性——具有智能调控的内在驱动机制
    三、影响经络传输相关因素的探索

    第九章经络传输机制的微观探索
    一、经络传输与物质能量信息流
    二、经络传输与细胞跨越式通讯
    三、参与经络传输的化学信号
    四、参与经络传输的离子及电磁信号
    五、经络传输与隧道纳米管

    第十章经络实质是动态的物质能量信息流
    一、通过经络运行的动态特征揭秘经络实质
    二、通过影响因素探讨经络传输的实质
    三、物质、能量、信息与经络
    四、经络运行气血具有类似“波粒”二重性
    五、波动是经络运行的重要特征
    六、“三流”沟通联动是经络实质的核心内容

    第十一章经络的调整机制是自组织程序化调整
    一、生物共振是经络调整的核心机制
    二、生物电磁共振、信息触发是经络调整的主要联动形式
    三、经络调整是智能型程序化的自组织过程
    四、关于经络基因程控机制的新思路

    第十二章经络的智能调控和脑
    一、经络感传过程中的智能调控
    二、经络感传与大脑感知
    三、大脑参与经络智能调控的科学验证
    四、神经系统的进化历程与经络的智能调控

    第十三章经络的八大功能
    一、营运气血,构筑生命源泉
    二、平衡阴阳,双向调整
    三、基因程控,整体调衡
    四、沟通表里,内病外治
    五、强身固本,自卫自稳
    六、激活生机,促使组织新生
    七、通经扶正,延年益寿,抗衰老
    八、调虚实,治百病

    第十四章经络的高效速效创新疗法
    一、经络环皮部挑治法
    二、经穴磁疗法
    三、科学创新与展望

    第十五章神奇经络治百病
    一、多病同治同效
    二、骨关节病的经络治疗
    三、内脏病的经络治疗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经络治疗
    五、顽固性、过敏性皮肤病的经络治疗
    六、先天病、遗传病的经络治疗
    七、皮肤病的经络治疗与美容
    结语
    关于中医现代化及经络科学定位的思考与评述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医经络理论与实效的现代研究》涉及经络穴位名称、古典经络循行路线、图形与解剖关系,均严格遵照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传承人乇雪苔教授根据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撰写与绘制的内容。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作者简介:
    李定忠,82岁,我国著名中医世家“多寿堂”第七代传人,载人辽宁省志和《中国回族大辞典》。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从事经络研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6年。其间担任国家级课题负责人及市、局、区级课题负责人,与中西医结合专家李秀章合作在国内外发表经络学专著4部,获科技进步奖十多项,被聘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国际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多年从事科研和临床实践,证实经络的科学性,创建了高效速效经络疗法。在经络理论研究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①可见经络现象的发现证实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经络的内在联系与中医经典理论相吻合,特别是先天性循经皮肤病的发现,证实经络存在是由基因决定的;②通过感传研究发现“经络环”现象,证实经络“运行气血如环无端”的实质与人体内自然存在的“环形闭合电路”一致;③经络实质是循经性、趋病性、效应性三位一体的物质能量信息流;④经络的调控机制是通过电磁驱动、信息触发、生物共振、自组织等“质”“能”转化过程实现的智能型程序化调整;⑤通过50多年临床实践和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整理出经络的八大功能,并在经络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了“经络环皮部挑治”和“经穴磁疗”等治疗方法,对疼痛病、骨关节病等多种疾患和亚健康状态均有良好效果。李秀章82岁,多学科中西医结合专家。1961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自幼从师学习中医,20世纪80年代又在首都医学院“西学中”班脱产学习中医2年。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内、外、妇、皮科及中医多学科临床诊疗工作,对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月经病,尤其是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几十年来,配合李定忠教授进行经络研究工作(“七五”、“八五”期间为国家课题组成员)及相关论著的出版工作。在经络研究中的主要贡献:①100例肾经皮肤病的定位研究(荣获市级和部级二等奖);②“恐伤肾”理论的经络实证;③右三阴交穴贴磁治疗冠心病能使心电图T波倒置逆转,症状缓解;④中药配合经络高效速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⑤经络治疗在内科急诊抢救中有明显效果。傅松涛46岁,1993年山西医学院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美国williamPennuniversity(威廉宾州大学)中国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研究所学术顾问,李定忠教授经络理论及经络养生技艺传承人。从1987年至今一直从事经络及中医药现代研究和开发一r作,曾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三等奖和省级二等奖各一项。配合李定忠教授完成如下研究工作:①经络与个体发育和基因调控的关系;②经络的微观运行机制及其与电磁振荡、驻波和细胞通讯的相关性;③经络调整机制与自组织和基因程序化调控的相关性;④经络与脑的相关性;⑤经络传输动力来源与热涨落的相关性等。
  • 目录:
    第一章沟通认识,共筑中国特色的现代医疗体系
    一、中西医在科学现代化整体层面上结合是唯一出路
    二、美日等国为何用巨额资金转向中医针灸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三、中医在中国的发展和变化
    四、携手共创现代中国医学

    第二章千年国宝——神奇的古典经络
    一、人体经络的发现与针具的发明
    二、针灸理论——经络学说的创立
    三、古典经络循行线
    四、古典经络——现代解剖定位图

    第三章人体经络存在的客观实证
    一、经络循行线的自然显现——循经皮肤病
    二、经络的物理学特征

    第四章经络存在的先天依据
    一、经络存在的先天依据——先天性循经皮肤病
    二、先天性皮肤病对中医经络理论的印证
    三、通过人体发育“蓝图”,认识经络与基因的联系

    第五章经络的载体是综合组织体系
    一、通过循经皮肤病组织特征探索经络的组构成分
    二、通过末梢神经效应看经络信息传输的载体
    三、通过自主神经效应看经络感传的载体
    四、通过内脏病的循经智能变化看经络载体的整体相关性

    第六章经络独特信息传输规律的揭秘
    一、感传路线具有循经性
    二、经络感传具有对称协调和制约的规律
    三、经络感传具有交叉对应的协调和制约规律
    四、经络感传具有超体节特征
    五、经络具有全息传输的规律

    第七章经络高效低耗的绿色能源——热涨落
    一、经络传输能量的特征
    二、经络传输的“绿色”能源——热涨落
    三、经络运行动力的临床研究

    第八章经络传输机制的宏观条件
    一、通过经络感传规律认识激发条件
    二、循经性、趋病性和效应性——具有智能调控的内在驱动机制
    三、影响经络传输相关因素的探索

    第九章经络传输机制的微观探索
    一、经络传输与物质能量信息流
    二、经络传输与细胞跨越式通讯
    三、参与经络传输的化学信号
    四、参与经络传输的离子及电磁信号
    五、经络传输与隧道纳米管

    第十章经络实质是动态的物质能量信息流
    一、通过经络运行的动态特征揭秘经络实质
    二、通过影响因素探讨经络传输的实质
    三、物质、能量、信息与经络
    四、经络运行气血具有类似“波粒”二重性
    五、波动是经络运行的重要特征
    六、“三流”沟通联动是经络实质的核心内容

    第十一章经络的调整机制是自组织程序化调整
    一、生物共振是经络调整的核心机制
    二、生物电磁共振、信息触发是经络调整的主要联动形式
    三、经络调整是智能型程序化的自组织过程
    四、关于经络基因程控机制的新思路

    第十二章经络的智能调控和脑
    一、经络感传过程中的智能调控
    二、经络感传与大脑感知
    三、大脑参与经络智能调控的科学验证
    四、神经系统的进化历程与经络的智能调控

    第十三章经络的八大功能
    一、营运气血,构筑生命源泉
    二、平衡阴阳,双向调整
    三、基因程控,整体调衡
    四、沟通表里,内病外治
    五、强身固本,自卫自稳
    六、激活生机,促使组织新生
    七、通经扶正,延年益寿,抗衰老
    八、调虚实,治百病

    第十四章经络的高效速效创新疗法
    一、经络环皮部挑治法
    二、经穴磁疗法
    三、科学创新与展望

    第十五章神奇经络治百病
    一、多病同治同效
    二、骨关节病的经络治疗
    三、内脏病的经络治疗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经络治疗
    五、顽固性、过敏性皮肤病的经络治疗
    六、先天病、遗传病的经络治疗
    七、皮肤病的经络治疗与美容
    结语
    关于中医现代化及经络科学定位的思考与评述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医经络理论与实效的现代研究
现代中医经络学
李定忠、李秀章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