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坛经(平装)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坛经(平装)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解读
2020-12
版次: 1
ISBN: 9787501370818
定价: 4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22人买过
  • 《坛经》是中国禅宗的*主要代表作。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了两千多年,经过不断中国化而*终与儒、道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三大主干。中国禅宗是中印文化交流互鉴的产物,是外来佛教中国化的结果,它渊源于印度佛教而形成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为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也是流传时间*长、影响*广的中国佛教宗派。《坛经》作为禅宗的“宗经”,形成于中国禅宗发展演化的重要时期,主要记载了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的言行说教,故也称 《六祖坛经》。本书由南京大学教授洪修平解读。内容分为“导读”“注释”“点评”“旁批”四部分,从文字解析、人物评介、思想阐释、历代释读等各个方面对《坛经》进行深入解读。 洪修平,江苏苏州人,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国学院、西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教授、研究员。著有《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佛教文化历程》《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与玄学》《惠能评传》等多部学术著作,主编《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等,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导 读

    一、《坛经》的构成及其版本简介 ( 2 )

    二、《坛经》主角六祖惠能( 4 )

    三、《坛经》的主要思想( 13 )

    四、《坛经》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 17 )

    五、本书采用及收录的版本与注释体例( 26 )

    坛 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行由第一( 31 )

    般若第二 ( 71 )

    疑问第三( 94 )

    定慧第四(111)

    坐禅第五(129)

    忏悔第六(134)

    机缘第七(161)

    顿渐第八(214)

    宣诏第九(236)

    付嘱第十(244)

    附 录

    一、嘉兴藏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之序跋(287)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古筠比丘德异撰) (287)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赞(宋明教大师契嵩撰)(288)

    六祖大师缘起外纪(门人法海等集)(292)

    历朝崇奉事迹(294)

    赐谥大鉴禅师碑(柳宗元撰)(294)

    大鉴禅师碑(刘禹锡撰)(296)

    佛衣铭(刘禹锡撰)(296)

    跋(宗宝撰)(297)

    二、法海集记本《坛经》(298)

    三、惠昕改编本《坛经》(333)

    主要参考文献 (363)
  • 内容简介:
    《坛经》是中国禅宗的*主要代表作。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了两千多年,经过不断中国化而*终与儒、道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三大主干。中国禅宗是中印文化交流互鉴的产物,是外来佛教中国化的结果,它渊源于印度佛教而形成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为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也是流传时间*长、影响*广的中国佛教宗派。《坛经》作为禅宗的“宗经”,形成于中国禅宗发展演化的重要时期,主要记载了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的言行说教,故也称 《六祖坛经》。本书由南京大学教授洪修平解读。内容分为“导读”“注释”“点评”“旁批”四部分,从文字解析、人物评介、思想阐释、历代释读等各个方面对《坛经》进行深入解读。
  • 作者简介:
    洪修平,江苏苏州人,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国学院、西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教授、研究员。著有《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佛教文化历程》《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与玄学》《惠能评传》等多部学术著作,主编《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等,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 目录:
    导 读

    一、《坛经》的构成及其版本简介 ( 2 )

    二、《坛经》主角六祖惠能( 4 )

    三、《坛经》的主要思想( 13 )

    四、《坛经》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 17 )

    五、本书采用及收录的版本与注释体例( 26 )

    坛 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行由第一( 31 )

    般若第二 ( 71 )

    疑问第三( 94 )

    定慧第四(111)

    坐禅第五(129)

    忏悔第六(134)

    机缘第七(161)

    顿渐第八(214)

    宣诏第九(236)

    付嘱第十(244)

    附 录

    一、嘉兴藏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之序跋(287)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古筠比丘德异撰) (287)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赞(宋明教大师契嵩撰)(288)

    六祖大师缘起外纪(门人法海等集)(292)

    历朝崇奉事迹(294)

    赐谥大鉴禅师碑(柳宗元撰)(294)

    大鉴禅师碑(刘禹锡撰)(296)

    佛衣铭(刘禹锡撰)(296)

    跋(宗宝撰)(297)

    二、法海集记本《坛经》(298)

    三、惠昕改编本《坛经》(333)

    主要参考文献 (363)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