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方言古词论稿

关中方言古词论稿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4-12
版次: 1
ISBN: 9787532538362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2页
字数: 3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21人买过
  • 《关中方言古词论稿》是已故学者朱正义先生的遗著。全书分三章,第一章论述了关中方言的历史;第二章论述了关中方言的词汇构成、形成原因、历史层次、构词法、读音、词义、书写形式等;第三章搜集关中方言250余例,作详细考释。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有造诣的学术著作。
    观众方言是汉族语言中一支很古老的方言,它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汉语发展史上长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国外,至少东亚的朝鲜、日本,其语言历史上也曾接受过古代古代关中语音和词汇的影响。
    一般地说,方言的历史与当地的人文历史是同样的悠久。依据关中出土的人类化石来看,关中方言的萌始时期,可以推测到若干万年以前的蓝田猿人时代。即使从汉字这一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的起源着眼,解放后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发现的属于仰韶文化早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其本身虽非文字,但已能固定地用来表示某些意义,与原始文字非常相似。这一发现可以说明:至迟在六七千年之前,生活在关中地区的先民们,其语言——可以认为就是关中方言——的发展程度,已经达到需要某种符号来记录、并已着意来创造这种符号的时期了。尽管一般地说,原始社会的人群(部落或部族)有较大的迁徙、流动性,某一地域的居民未必就是该地域先民的后裔,但是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关中地区(虞夏时代称作雍洲)自然条件优越,川原纵横,尤其是秦岭、渭水之间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古时水草丰茂,盛产竹、梅,衣食住行等条件较好。2、关中四面阻塞,有天然屏障,外地人不易进入。3、基于以上两点,关中人一向安土重迁,西汉时司马迁这样说过,至今关中民俗还是如此,据以推考远古该地居民,其习性起码也不会相去甚远。有鉴于这些因素,我们认为西周时期的关中方言,即孔子所称的“雅言”,就是上述先周时代关中的主要居民(即周族)的后裔所操的语言。而“雅言”是有文献记载可以确证其曾经存在过的。我们说关中方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较为保守的提法,正是以西周初年的“雅言”为起点来计算的。 朱正义(1944—1993),陕西华县人。1963年考入北师大中文系,1968年毕业,先后任职于陕西铜川文教局、铜川师范。1978年考取山东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殷孟论、殷焕先两先生,治汉语史。1981年毕业,执教渭南师专。1986年调山东大学古籍所,参加国家项目《柳宗元全集校注》。1992年晋升副教授,次年去世。曾发表《〈潜夫论·志氏姓〉斟诠》、《简话零拾》等论文多篇。著《国语校注》、《关中方言古词论稿》,生前未及出版。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一章古代关中方言简说
    第一节周代“雅言”
    第二节汉代“秦晋语”
    第三节魏晋“三辅语”
    第四节唐宋“关中语”

    第二章关中方言古词论析
    第一节关中方言的词汇构成
    第二节关中方言古词的形成原因
    第三节关中方言古词的历史层次
    第四节关中方言古词的成分
    第五节关中方言古词的构词法
    第六节关中方言古词的读音
    第七节关中方言古词的词义
    第八节关中方言古词的书写形式
    第九节关中方言古词研究的作用及意义

    第三章关中方言古词考释
    一、称谓容体
    阿家阿公
    外家
    妗子
    先后
    老汉
    老婆
    尧婆
    乡党
    伴当
    捩瓜(捩把)
    证见
    擎子
    矬子
    头首
    辇娃
    额颅
    脖项后项
    肐膝
    黡子
    顽涎

    ……

    [附]现代渭南方音简介
    后记
  • 内容简介:
    《关中方言古词论稿》是已故学者朱正义先生的遗著。全书分三章,第一章论述了关中方言的历史;第二章论述了关中方言的词汇构成、形成原因、历史层次、构词法、读音、词义、书写形式等;第三章搜集关中方言250余例,作详细考释。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有造诣的学术著作。
    观众方言是汉族语言中一支很古老的方言,它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汉语发展史上长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国外,至少东亚的朝鲜、日本,其语言历史上也曾接受过古代古代关中语音和词汇的影响。
    一般地说,方言的历史与当地的人文历史是同样的悠久。依据关中出土的人类化石来看,关中方言的萌始时期,可以推测到若干万年以前的蓝田猿人时代。即使从汉字这一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的起源着眼,解放后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发现的属于仰韶文化早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其本身虽非文字,但已能固定地用来表示某些意义,与原始文字非常相似。这一发现可以说明:至迟在六七千年之前,生活在关中地区的先民们,其语言——可以认为就是关中方言——的发展程度,已经达到需要某种符号来记录、并已着意来创造这种符号的时期了。尽管一般地说,原始社会的人群(部落或部族)有较大的迁徙、流动性,某一地域的居民未必就是该地域先民的后裔,但是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关中地区(虞夏时代称作雍洲)自然条件优越,川原纵横,尤其是秦岭、渭水之间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古时水草丰茂,盛产竹、梅,衣食住行等条件较好。2、关中四面阻塞,有天然屏障,外地人不易进入。3、基于以上两点,关中人一向安土重迁,西汉时司马迁这样说过,至今关中民俗还是如此,据以推考远古该地居民,其习性起码也不会相去甚远。有鉴于这些因素,我们认为西周时期的关中方言,即孔子所称的“雅言”,就是上述先周时代关中的主要居民(即周族)的后裔所操的语言。而“雅言”是有文献记载可以确证其曾经存在过的。我们说关中方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较为保守的提法,正是以西周初年的“雅言”为起点来计算的。
  • 作者简介:
    朱正义(1944—1993),陕西华县人。1963年考入北师大中文系,1968年毕业,先后任职于陕西铜川文教局、铜川师范。1978年考取山东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殷孟论、殷焕先两先生,治汉语史。1981年毕业,执教渭南师专。1986年调山东大学古籍所,参加国家项目《柳宗元全集校注》。1992年晋升副教授,次年去世。曾发表《〈潜夫论·志氏姓〉斟诠》、《简话零拾》等论文多篇。著《国语校注》、《关中方言古词论稿》,生前未及出版。
  •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一章古代关中方言简说
    第一节周代“雅言”
    第二节汉代“秦晋语”
    第三节魏晋“三辅语”
    第四节唐宋“关中语”

    第二章关中方言古词论析
    第一节关中方言的词汇构成
    第二节关中方言古词的形成原因
    第三节关中方言古词的历史层次
    第四节关中方言古词的成分
    第五节关中方言古词的构词法
    第六节关中方言古词的读音
    第七节关中方言古词的词义
    第八节关中方言古词的书写形式
    第九节关中方言古词研究的作用及意义

    第三章关中方言古词考释
    一、称谓容体
    阿家阿公
    外家
    妗子
    先后
    老汉
    老婆
    尧婆
    乡党
    伴当
    捩瓜(捩把)
    证见
    擎子
    矬子
    头首
    辇娃
    额颅
    脖项后项
    肐膝
    黡子
    顽涎

    ……

    [附]现代渭南方音简介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