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学与文学:以理学派别为考察中心

南宋理学与文学:以理学派别为考察中心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2015-04
版次: 1
ISBN: 9787533333324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7页
字数: 3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24人买过
  •   《南宋理学与文学:以理学派别为考察中心》是作者叶文举对南宋理学与文学关系思考的总结。
      《南宋理学与文学:以理学派别为考察中心》主要是以理学派别为中心从南宋理学家的著述出发,立足于个案研究,爬梳、总结各个学派的基《南宋理学与文学:以理学派别为考察中心》学思想,分析他们文学活动的本质,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南宋理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 绪论

    上篇
    第一章“斯文之传,诚有补于世教”
    ——南宋湖湘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以张拭为中心
    引论“礼文多者,情实必不足”
    ——湖湘学派胡宏的文学思想研究
    一、“讲道启端,不骋辞辨”
    ——胡宏的文道观
    二、《青山》诗的“体”“用”之争
    第一节“文质偏胜,则事理不得其中”
    ——张栻的文道观
    一、“理必有其实而后有其文”
    二、“文者所以行其质也”“质者所以约其文”
    第二节“人情事理,皆具于《三百篇》之中”
    ——张栻的《诗经》研究
    一、“学《诗》则有以兴起其性情之正”
    二、“其事异故其情异,其情异故其辞异”
    三、理学思想对《诗经》研究的渗透
    四、对《诗经》文学性的认识
    第三节张栻的诗学思想
    一、“学者之诗”与“诗人之诗”
    二、“不可直说破”“婉而成章”的诗风追求
    第二章“有德者必有言,诚有其实,必有其文”
    ——南宋心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以陆九渊为中心
    第一节陆九渊的文学理论
    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方是文”
    二、“人之文章,多似其气质”
    三、“简易”说与作文理念
    四、“平淡”与“严健”
    第二节陆九渊的文学批评
    一、“一意于道”:陆九渊对历代诗歌的。“心学”批评
    二、“陆先生辟时文”:陆九渊对时文的批评
    第三节陆九渊的文学鉴赏论
    一、“此文颇有补于吾道”
    二、“优游涵泳”与“得于亲目”
    三、“要令人规矩”
    余论作为文人的陆九渊
    第三章“把笔为文,则可屈折以自求达”
    ——南宋永康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以陈亮为中心
    第一节以事功为道本的文道观
    一、“文将以载其道也”
    二、“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
    三、“取三代两汉之文,立为科举取士之格”
    余论作为道本的事功思想对文学活动的影响
    ——以《抱膝吟》为中心
    第二节“立意精稳,造语平熟”的词论
    一、“花间妙语欲无诗”
    二、“近拍词”的内涵
    第四章“文之废兴,与治消长”
    ——南宋永嘉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以叶适为中心
    第一节功利与义理中和下的文道观
    一、“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
    二、“在义理之外矣,岂所谓文也”
    第二节叶适的文风追求
    一、“洗削纤巧”
    二、“文欲肆”
    三、“后人不必拟也”
    第三节叶适与“永嘉四灵”
    一、叶适提携“永嘉四灵”的诗学背景
    二、叶适提携“永嘉四灵”的学术思想根源
    三、叶适对“永嘉四灵”的批判及其原因
    余论叶适文学思想的创新性与矛盾性

    下篇
    第五章南宋婺学与文学总集编选(一)
    ——《古文关键》研究
    第一节《古文关键》所体现的文学观念
    一、“遍考古人用意下句处”
    二、“天下之理,未尝无对也”
    ——对立转化的作文观念
    三、“文势曲折,极有味”
    四、“语健精神”
    结语重法的《古文关键》
    第二节《古文关键》评文与选文之间的矛盾性
    ——以苏轼和曾巩为例
    第六章南宋婺学与文学总集编选(二)
    ——《宋文鉴》研究
    引论《宋文鉴》:一部引起争议的诗文总集
    第一节《宋文鉴》编选的宗旨和体例
    一、“治道”与“文采”兼重的选文宗旨
    二、开放性的选文体例
    第二节《宋文鉴》的文献价值
    第三节《宋文鉴》在理学家中所引起的争论
    一、“《文鉴》编得泛,然亦见得近代之文”
    ——朱熹评《宋文鉴》
    二、“渠爱敝精神于闲文字中,徒自损何益!”
    ——张栻评《宋文鉴》
    三、“得繁简之中,鲜遗落之憾”
    ——叶适评《宋文鉴》
    余论《文鉴》中的理学因素
    第四节《宋文鉴》与《古文关键》的比较研究
    第七章南宋理学家集会的思想内涵及其文学因素(一)
    ——朱熹、张拭等“南岳倡酬”研究
    引论“随处留情随处乐,未妨聊作苦吟人”
    第一节“此心元自通天地”
    ——南岳倡酬的理学之思
    第二节南岳倡酬中的思想碰撞
    第三节南岳倡酬的诗学表现及其缺陷
    第四节“览是编者,其亦以吾三人者自儆乎哉!”
    ——南岳倡酬诗人们的自我诗学反思
    结语“论道吟心乐,吟诗笑眼开”
    第八章南宋理学家集会的思想内涵及其文学因素(二)
    ——朱熹、陆九渊等“鹅湖之会”研究
    第一节诗歌:论道的方式之一
    第二节“鹅湖之会”诗歌吟咏的典范意义及其缺陷
    余论理学家诗歌创作的两种模式
    结语南宋理学家的理学思想与文学之关系
    一、南宋理学家文道观与文学创作之关系
    二、南宋理学家编选文学总集的相关问题
    三、南宋理学家的文学思想与时文
    四、“优游不迫”的文气和平淡、自然的文风追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南宋理学与文学:以理学派别为考察中心》是作者叶文举对南宋理学与文学关系思考的总结。
      《南宋理学与文学:以理学派别为考察中心》主要是以理学派别为中心从南宋理学家的著述出发,立足于个案研究,爬梳、总结各个学派的基《南宋理学与文学:以理学派别为考察中心》学思想,分析他们文学活动的本质,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南宋理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
  • 目录:
    绪论

    上篇
    第一章“斯文之传,诚有补于世教”
    ——南宋湖湘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以张拭为中心
    引论“礼文多者,情实必不足”
    ——湖湘学派胡宏的文学思想研究
    一、“讲道启端,不骋辞辨”
    ——胡宏的文道观
    二、《青山》诗的“体”“用”之争
    第一节“文质偏胜,则事理不得其中”
    ——张栻的文道观
    一、“理必有其实而后有其文”
    二、“文者所以行其质也”“质者所以约其文”
    第二节“人情事理,皆具于《三百篇》之中”
    ——张栻的《诗经》研究
    一、“学《诗》则有以兴起其性情之正”
    二、“其事异故其情异,其情异故其辞异”
    三、理学思想对《诗经》研究的渗透
    四、对《诗经》文学性的认识
    第三节张栻的诗学思想
    一、“学者之诗”与“诗人之诗”
    二、“不可直说破”“婉而成章”的诗风追求
    第二章“有德者必有言,诚有其实,必有其文”
    ——南宋心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以陆九渊为中心
    第一节陆九渊的文学理论
    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方是文”
    二、“人之文章,多似其气质”
    三、“简易”说与作文理念
    四、“平淡”与“严健”
    第二节陆九渊的文学批评
    一、“一意于道”:陆九渊对历代诗歌的。“心学”批评
    二、“陆先生辟时文”:陆九渊对时文的批评
    第三节陆九渊的文学鉴赏论
    一、“此文颇有补于吾道”
    二、“优游涵泳”与“得于亲目”
    三、“要令人规矩”
    余论作为文人的陆九渊
    第三章“把笔为文,则可屈折以自求达”
    ——南宋永康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以陈亮为中心
    第一节以事功为道本的文道观
    一、“文将以载其道也”
    二、“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
    三、“取三代两汉之文,立为科举取士之格”
    余论作为道本的事功思想对文学活动的影响
    ——以《抱膝吟》为中心
    第二节“立意精稳,造语平熟”的词论
    一、“花间妙语欲无诗”
    二、“近拍词”的内涵
    第四章“文之废兴,与治消长”
    ——南宋永嘉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以叶适为中心
    第一节功利与义理中和下的文道观
    一、“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
    二、“在义理之外矣,岂所谓文也”
    第二节叶适的文风追求
    一、“洗削纤巧”
    二、“文欲肆”
    三、“后人不必拟也”
    第三节叶适与“永嘉四灵”
    一、叶适提携“永嘉四灵”的诗学背景
    二、叶适提携“永嘉四灵”的学术思想根源
    三、叶适对“永嘉四灵”的批判及其原因
    余论叶适文学思想的创新性与矛盾性

    下篇
    第五章南宋婺学与文学总集编选(一)
    ——《古文关键》研究
    第一节《古文关键》所体现的文学观念
    一、“遍考古人用意下句处”
    二、“天下之理,未尝无对也”
    ——对立转化的作文观念
    三、“文势曲折,极有味”
    四、“语健精神”
    结语重法的《古文关键》
    第二节《古文关键》评文与选文之间的矛盾性
    ——以苏轼和曾巩为例
    第六章南宋婺学与文学总集编选(二)
    ——《宋文鉴》研究
    引论《宋文鉴》:一部引起争议的诗文总集
    第一节《宋文鉴》编选的宗旨和体例
    一、“治道”与“文采”兼重的选文宗旨
    二、开放性的选文体例
    第二节《宋文鉴》的文献价值
    第三节《宋文鉴》在理学家中所引起的争论
    一、“《文鉴》编得泛,然亦见得近代之文”
    ——朱熹评《宋文鉴》
    二、“渠爱敝精神于闲文字中,徒自损何益!”
    ——张栻评《宋文鉴》
    三、“得繁简之中,鲜遗落之憾”
    ——叶适评《宋文鉴》
    余论《文鉴》中的理学因素
    第四节《宋文鉴》与《古文关键》的比较研究
    第七章南宋理学家集会的思想内涵及其文学因素(一)
    ——朱熹、张拭等“南岳倡酬”研究
    引论“随处留情随处乐,未妨聊作苦吟人”
    第一节“此心元自通天地”
    ——南岳倡酬的理学之思
    第二节南岳倡酬中的思想碰撞
    第三节南岳倡酬的诗学表现及其缺陷
    第四节“览是编者,其亦以吾三人者自儆乎哉!”
    ——南岳倡酬诗人们的自我诗学反思
    结语“论道吟心乐,吟诗笑眼开”
    第八章南宋理学家集会的思想内涵及其文学因素(二)
    ——朱熹、陆九渊等“鹅湖之会”研究
    第一节诗歌:论道的方式之一
    第二节“鹅湖之会”诗歌吟咏的典范意义及其缺陷
    余论理学家诗歌创作的两种模式
    结语南宋理学家的理学思想与文学之关系
    一、南宋理学家文道观与文学创作之关系
    二、南宋理学家编选文学总集的相关问题
    三、南宋理学家的文学思想与时文
    四、“优游不迫”的文气和平淡、自然的文风追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