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诗教思想研究

朱熹诗教思想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11
版次: 1
ISBN: 9787301161104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0页
字数: 27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21人买过
  •   《朱熹诗教思想研究》以儒家“《诗》教”史为背景,从教育史的角度,对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的“《诗》教”思想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了朱熹的《诗经》研究与《诗经》传授的关系,对朱熹既集前代大成,又进一步开拓创新的特点作了深入发掘,并展示了宋代“疑经辨古”思潮的风貌,以及宋儒集成创新的精神;其次,对代表朱熹“《诗》教”思想的《诗集传》,从经学教材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朱熹“《诗》教”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进行深入探讨。这不仅是对朱熹教育思想研究的拓展,也是对中国传统经学教育研究的深化,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方面的学术空白。同时,也帮助人们具体、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给予今天的教育探索以启示。 序一
    序二
    导言
    一“《诗》教”内涵流变
    二“《诗》教”研究概述
    第一章朱熹“《诗》教”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积淀期
    一思想文化背景
    二确立成圣追求
    三文学观念转变
    第二节矛盾期
    一思想认识的飞跃
    二与吕祖谦的切磋
    三自家体会出的矛盾
    第三节创新期
    一对欧阳修“求诗本义”思想的借鉴
    二从《诗集解》到《诗集传》
    三不用束景南分期的理由

    第二章朱熹“《诗》教”观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儒家“《诗》教”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经学教育的演进
    二儒家“《诗》教”观的基本架构
    三先秦至唐代《诗经》教本的发展
    第二节朱熹“《诗》教”观的思想基础
    一诵诗者必达于政的教育目的观
    二“道心”御“人心”的教化理路
    三“《诗》本性情”的“《诗》教”动力
    四经学教育的研究经验

    第三章朱熹“《诗》教”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诗》教”旨趣
    一朱熹“正性情”的“《诗》教”旨趣
    二相关观点辨析
    第二节《诗集传》作为“《诗》教”教材的基本特征
    一“以诗说《诗》”的解诗原则
    二“章句”与“义理”相统一的体例特征
    第三节“《诗》教”方法论
    一从“读书法”到读《诗》法
    二以“涵泳”为中心的读《诗》法
    三治学与教学相统

    第四章朱熹“《诗》教”思想在元明清三朝的影响
    第一节理学教育在元、明、清三朝的演变
    一元代:少数民族对先进文化进行选择的结果
    二明代: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要求
    三清代:汉化与统一思想相遇合的必然
    第二节《诗集传》的命运沉浮
    一自问世至元代列为法定科举教科书——初入佳境
    二自元至明前期——一本独尊
    三自明代中、后期至清初——沉浮跌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朱熹诗教思想研究》以儒家“《诗》教”史为背景,从教育史的角度,对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的“《诗》教”思想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了朱熹的《诗经》研究与《诗经》传授的关系,对朱熹既集前代大成,又进一步开拓创新的特点作了深入发掘,并展示了宋代“疑经辨古”思潮的风貌,以及宋儒集成创新的精神;其次,对代表朱熹“《诗》教”思想的《诗集传》,从经学教材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朱熹“《诗》教”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进行深入探讨。这不仅是对朱熹教育思想研究的拓展,也是对中国传统经学教育研究的深化,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方面的学术空白。同时,也帮助人们具体、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给予今天的教育探索以启示。
  •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言
    一“《诗》教”内涵流变
    二“《诗》教”研究概述
    第一章朱熹“《诗》教”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积淀期
    一思想文化背景
    二确立成圣追求
    三文学观念转变
    第二节矛盾期
    一思想认识的飞跃
    二与吕祖谦的切磋
    三自家体会出的矛盾
    第三节创新期
    一对欧阳修“求诗本义”思想的借鉴
    二从《诗集解》到《诗集传》
    三不用束景南分期的理由

    第二章朱熹“《诗》教”观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儒家“《诗》教”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经学教育的演进
    二儒家“《诗》教”观的基本架构
    三先秦至唐代《诗经》教本的发展
    第二节朱熹“《诗》教”观的思想基础
    一诵诗者必达于政的教育目的观
    二“道心”御“人心”的教化理路
    三“《诗》本性情”的“《诗》教”动力
    四经学教育的研究经验

    第三章朱熹“《诗》教”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诗》教”旨趣
    一朱熹“正性情”的“《诗》教”旨趣
    二相关观点辨析
    第二节《诗集传》作为“《诗》教”教材的基本特征
    一“以诗说《诗》”的解诗原则
    二“章句”与“义理”相统一的体例特征
    第三节“《诗》教”方法论
    一从“读书法”到读《诗》法
    二以“涵泳”为中心的读《诗》法
    三治学与教学相统

    第四章朱熹“《诗》教”思想在元明清三朝的影响
    第一节理学教育在元、明、清三朝的演变
    一元代:少数民族对先进文化进行选择的结果
    二明代: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要求
    三清代:汉化与统一思想相遇合的必然
    第二节《诗集传》的命运沉浮
    一自问世至元代列为法定科举教科书——初入佳境
    二自元至明前期——一本独尊
    三自明代中、后期至清初——沉浮跌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