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7
版次: 1
ISBN: 9787220127045
定价: 59.8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文学
6人买过
  • 本书是歌德研究学者、第三代歌德研究领军人物杨武能教授的代表作,本书1991年曾收入三联书店“读书文丛”出版,当时只有8万字。后增加扩展了1倍的内容于2017年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世纪90年代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在学界影响深远。本书分为“歌德与中国”和“歌德在中国”上下两篇,介绍17-18世纪西欧人特别是歌德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中国文化对歌德的影响,以及歌德对近100年来现当代中国留下的烙印。季羡林先生曾为此书作序。 杨武能,四川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四川大学文学院兼外语学院教授、文学与比较文学博士点博士导师,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歌德及其汉译研究”首席专家。

        曾获联邦德国总统颁授的 “国家功勋奖章”、联邦德国终身成就奖性质的学术大奖“洪堡奖金”以及世界歌德研究领域最高奖“歌德金质奖章”。中国译协“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毕生从事德语文学翻译,广受好评的译著有《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诗选》《歌德谈话录》《海涅诗选》《茵梦湖》《格林童话全集》《豪夫童话全集》《特雷庇姑娘》《魔山》《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嫫嫫(毛毛)》等数十种,《歌德与中国》是杨武能教授关于歌德研究和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目  录

     

    季羡林先生序 / 001

    自序 / 005

     

    上编 歌德与中国

     

    *一章 德国和欧洲启蒙运动前后的“中国热”

    ——歌德认识中国并受其影响的历史文化背景 / 003

    *一节 “中国热”的表现 / 005

    一、兴起追求中国时髦的Chinoiserie / 005

    二、热衷于翻译出版关于中国的著述和中国经籍 / 008

    三、积极研究中国的思想精神、文化学术和社会现实 / 013

    四、假中国人之名杜撰讽喻现实的“中国文学” / 018

    第二节 产生“中国热”的原因 / 026

    一、历史、政治和社会原因 / 027

    二、哲学、精神和思想原因 / 028

    三、物质层面的原因 / 028

     

    第二章 歌德

    ——“魏玛的孔夫子” / 036

    *一节 “中国热”影响下的魏玛 / 036

    第二节 歌德与魏玛 / 048

    一、歌德对中国文化的接触和了解 / 050

    二、歌德心目中的中国形象 / 060

    三、中国文化对歌德的影响 / 073

     

    第三章 歌德和他的著名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 083

    一、《中德四季晨昏杂咏》诞生始末 / 084

    二、《中德四季晨昏杂咏》的思想情感内涵 / 086

    三、《中德四季晨昏杂咏》的中国因素 / 096

     

    第四章 歌德论“世界文学” / 099

    一、歌德不同时期有关“世界文学”的论述 / 100

    二、歌德何以能第一个提出“世界文学”的伟大构想 / 102

    三、歌德“世界文学”构想的丰富内涵 / 108

     

    下编 歌德在中国

     

    第五章 百年回眸:歌德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和接受 / 115

    一、洋务运动和中国人对歌德的最初了解 / 117

    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歌德作品的早期中译 / 131

    三、五四运动和我国介绍与研究歌德的第一次高潮 / 144

    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歌德热”的余波 / 188

    五、新中国成立后歌德地位和影响的升降沉浮、大落大起 / 198

    六、1999年歌德诞辰二百五十周年在中国 / 224

     

    第六章 歌德与中国现代文学 / 228

    一、《维特》与中国书信体小说 / 228

    二、《子夜》妙用《维特》 / 235

    三、中国话剧舞台上的歌德 / 242

     

    第七章 郭沫若与歌德 / 257

    一、“歌德翻译家”郭沫若 / 257

    二、郭沫若所认识的歌德 / 267

    三、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 / 273

    四、郭沫若——“中国的歌德”? / 281

     

    第八章 为大师造像——中国诗人笔下的歌德 / 298

     

    第九章 歌德与我们 / 320

     

    一、今日中国:“歌德已经死了”?

    ——歌德与当代中国青年 / 320

    二、“去受苦,去哭泣,去享受,去欢乐!”

    ——记当代中国的歌德译介者 / 336

     

    第十章 歌德在中国接受的新纪元 / 351

     

    重订感言:道路寂寞、漫长而无止境 / 363

    不能不做的补记 / 366

     

    附录1 四川与歌德 歌德与四川杨武能 / 373

    附录2 汉学家克拉普洛特及其他

    ——答×先生 / 396

     

    附录3 歌德生平和创作年表 / 408

     

    参考书目 / 414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歌德研究学者、第三代歌德研究领军人物杨武能教授的代表作,本书1991年曾收入三联书店“读书文丛”出版,当时只有8万字。后增加扩展了1倍的内容于2017年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世纪90年代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在学界影响深远。本书分为“歌德与中国”和“歌德在中国”上下两篇,介绍17-18世纪西欧人特别是歌德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中国文化对歌德的影响,以及歌德对近100年来现当代中国留下的烙印。季羡林先生曾为此书作序。
  • 作者简介:
    杨武能,四川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四川大学文学院兼外语学院教授、文学与比较文学博士点博士导师,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歌德及其汉译研究”首席专家。

        曾获联邦德国总统颁授的 “国家功勋奖章”、联邦德国终身成就奖性质的学术大奖“洪堡奖金”以及世界歌德研究领域最高奖“歌德金质奖章”。中国译协“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毕生从事德语文学翻译,广受好评的译著有《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诗选》《歌德谈话录》《海涅诗选》《茵梦湖》《格林童话全集》《豪夫童话全集》《特雷庇姑娘》《魔山》《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嫫嫫(毛毛)》等数十种,《歌德与中国》是杨武能教授关于歌德研究和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 目录:
    目  录

     

    季羡林先生序 / 001

    自序 / 005

     

    上编 歌德与中国

     

    *一章 德国和欧洲启蒙运动前后的“中国热”

    ——歌德认识中国并受其影响的历史文化背景 / 003

    *一节 “中国热”的表现 / 005

    一、兴起追求中国时髦的Chinoiserie / 005

    二、热衷于翻译出版关于中国的著述和中国经籍 / 008

    三、积极研究中国的思想精神、文化学术和社会现实 / 013

    四、假中国人之名杜撰讽喻现实的“中国文学” / 018

    第二节 产生“中国热”的原因 / 026

    一、历史、政治和社会原因 / 027

    二、哲学、精神和思想原因 / 028

    三、物质层面的原因 / 028

     

    第二章 歌德

    ——“魏玛的孔夫子” / 036

    *一节 “中国热”影响下的魏玛 / 036

    第二节 歌德与魏玛 / 048

    一、歌德对中国文化的接触和了解 / 050

    二、歌德心目中的中国形象 / 060

    三、中国文化对歌德的影响 / 073

     

    第三章 歌德和他的著名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 083

    一、《中德四季晨昏杂咏》诞生始末 / 084

    二、《中德四季晨昏杂咏》的思想情感内涵 / 086

    三、《中德四季晨昏杂咏》的中国因素 / 096

     

    第四章 歌德论“世界文学” / 099

    一、歌德不同时期有关“世界文学”的论述 / 100

    二、歌德何以能第一个提出“世界文学”的伟大构想 / 102

    三、歌德“世界文学”构想的丰富内涵 / 108

     

    下编 歌德在中国

     

    第五章 百年回眸:歌德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和接受 / 115

    一、洋务运动和中国人对歌德的最初了解 / 117

    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歌德作品的早期中译 / 131

    三、五四运动和我国介绍与研究歌德的第一次高潮 / 144

    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歌德热”的余波 / 188

    五、新中国成立后歌德地位和影响的升降沉浮、大落大起 / 198

    六、1999年歌德诞辰二百五十周年在中国 / 224

     

    第六章 歌德与中国现代文学 / 228

    一、《维特》与中国书信体小说 / 228

    二、《子夜》妙用《维特》 / 235

    三、中国话剧舞台上的歌德 / 242

     

    第七章 郭沫若与歌德 / 257

    一、“歌德翻译家”郭沫若 / 257

    二、郭沫若所认识的歌德 / 267

    三、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 / 273

    四、郭沫若——“中国的歌德”? / 281

     

    第八章 为大师造像——中国诗人笔下的歌德 / 298

     

    第九章 歌德与我们 / 320

     

    一、今日中国:“歌德已经死了”?

    ——歌德与当代中国青年 / 320

    二、“去受苦,去哭泣,去享受,去欢乐!”

    ——记当代中国的歌德译介者 / 336

     

    第十章 歌德在中国接受的新纪元 / 351

     

    重订感言:道路寂寞、漫长而无止境 / 363

    不能不做的补记 / 366

     

    附录1 四川与歌德 歌德与四川杨武能 / 373

    附录2 汉学家克拉普洛特及其他

    ——答×先生 / 396

     

    附录3 歌德生平和创作年表 / 408

     

    参考书目 / 414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全集第39卷:歌德谈话录
卫茂平 主编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全集. 第32卷. 书信、日记及谈话(1800-1805):歌德和席勒II
卫茂平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谈话录
[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著 [德]约翰·彼得·爱克曼 辑,安书祉 译 范大灿 注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学院“学习教德语”丛书:任务、练习与互动. DLL 4
[德]赫尔曼·丰克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全集第12卷:翻译II、改编
卫茂平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谈话录
朱光潜 译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印象:对话与会面
爱克曼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抒情诗文本研读
李惠敏、刘国利、赵昉 著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全集.第2卷.诗歌全集(1800 - 1832)
卫茂平, 主编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谈话录(第一、二卷)(杨武能译德语文学经典)
杨武能 译;[德]爱克曼(J.P.Eckermann) 辑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学院“学习教德语”丛书 作为外语的德语. DLL 3
[德]汉斯·巴尔科夫斯基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学院B2考试高分突破(新题型)套装(解析.模拟题共2册)(网店)
ANDREA FRATER;NICOLE SCH.FER;SIMONE WEIDINGER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走近歌德
杨武能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谈话录(第一、二卷)(杨武能译德语文学经典)
杨武能 译;[德]爱克曼(J.P.Eckermann) 辑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漫游者的夜歌(杨武能译文自选集)/我和我的翻译
杨武能 著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魔山(上下册)
杨武能 译;[德]托马斯·曼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译翁译话
杨武能(巴蜀译翁) 著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魔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代表作,哈佛推荐50本必读经典之一。“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得主杨武能德文直译版。)【果麦经典】
杨武能 译者;果麦文化 出品;托马斯·曼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德语文学大花园
杨武能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感受德意志
杨武能 著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格林童话
杨武能 译;[德]格林兄弟 著 (英)瓦尔·比罗 编绘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三只小猪
杨武能 译;[英]华兹 绘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三叶集:德语文学·文学翻译·比较文学
杨武能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
歌德与中国
杨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