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4
版次: 1
ISBN: 9787218156552
定价: 5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2页
字数: 230.00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2人买过
  • 本书是国内少有的研究现象学之父胡塞尔同感理论的学术专著,系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罗志达副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项出版成果。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同感理论在胡塞尔学说中的定位及其意义;第二部分主要讨论胡塞尔同感理论与身体、处境、意向性、他人身体等现象学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哲学关系,从而架构起完整的哲学体系;最终部分则对此胡塞尔同感理论作进一步反思与拓展,并阐明其对现今哲学研究的意义。 罗志达,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哲学博士。研究专长为欧陆哲学与现象学,研究主攻同感现象学、社会认知和具身认知。译有《现象学的心灵》,在《哲学研究》,Husserl Studies, Phenomenolog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导论:胡塞尔同感现象学及其系统性定位

    第一章  具身性与同感

    第一节  功能性身体与潜在的他异性

    一  身体在感知中的共同构造 

    二  身体的自身构造与视角性问题

    第二节  身体的二元显现与相似性问题

    一  身体及其整全的构造

    二  身体相似性问题:批评与回应 

    第三节  意义传递与他人身体

    第四节  结论

    第二章  情境化的同感——异触发与同感转向

    第一节  感触与他人的处境化出现

    一  感触的发起:处境与对照 

    二  前课题化的相遇与他人的被动构造

    第二节  同感转向与被动意向性

    一  被动意向性与身体动觉 

    二、被动意向性与前对象化转向

    第三节  唤醒作为一种初始的同感形式:一个预备性的澄清

    一  联想结对

    二  联想结对:前述谓相遇中的相互性

    第四节  结论

    第三章  当下化与双重同感意向性

    第一节  对同感感知的预备性说明

    一  术语的预备 

    二  同感感知:当下拥有与当下化 

    三  同感感知作为一种意向融合 

    第二节  同感意向性:胡塞尔的第一个方案

    一  胡塞尔对同感与回忆当下化的类比 

    二  他人的他异性:一个反思

    第三节  当下化与图像意识:胡塞尔的第二个方案

    一  胡塞尔论图像意识

    二  当下拥有与当下化的意向融合

    三  真切的他异性

    第四节  当下化与同感意向性的二重性

    一  胡塞尔论同感当下化

    二  同感当下化的拟态特征

    三  胡塞尔论同感与图像意识的类比:一个检讨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指示与身体表达

    第一节  《逻辑研究》“第一研究”中的指示与身体表达

    一  指示与表述

    二  身体行为作为一种指示 

    三  胡塞尔的指示与身体行为理论中的问题 

    第二节  指示与身体表达:一个修订

    一  指示:作为“通道”的本真符号

    二  身体表达作为本真指示

    第三节  身体表达性及其亚稳定结构

    一  身体表达性及其逻辑悖论

    二  身体表达性及其构成要素

    第四节  结论

    第五章  他异化,还原与伦理

    第一节  自身构造与他异构造

    一  同感作为导向性相遇 

    二  同感作为感触性相遇 

    三  他人的被给予性样式:一个构造问题

    第二节  胡塞尔论超越论还原与源初还原

    一  胡塞尔论超越论还原

    二  胡塞尔论源初还原

    第三节  他异化与质询

    一  他人与他异化

    二  列维纳斯论“质询”

    第四节  结论:现象学还原及其伦理学意涵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少有的研究现象学之父胡塞尔同感理论的学术专著,系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罗志达副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项出版成果。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同感理论在胡塞尔学说中的定位及其意义;第二部分主要讨论胡塞尔同感理论与身体、处境、意向性、他人身体等现象学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哲学关系,从而架构起完整的哲学体系;最终部分则对此胡塞尔同感理论作进一步反思与拓展,并阐明其对现今哲学研究的意义。
  • 作者简介:
    罗志达,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哲学博士。研究专长为欧陆哲学与现象学,研究主攻同感现象学、社会认知和具身认知。译有《现象学的心灵》,在《哲学研究》,Husserl Studies, Phenomenolog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录:
    导论:胡塞尔同感现象学及其系统性定位

    第一章  具身性与同感

    第一节  功能性身体与潜在的他异性

    一  身体在感知中的共同构造 

    二  身体的自身构造与视角性问题

    第二节  身体的二元显现与相似性问题

    一  身体及其整全的构造

    二  身体相似性问题:批评与回应 

    第三节  意义传递与他人身体

    第四节  结论

    第二章  情境化的同感——异触发与同感转向

    第一节  感触与他人的处境化出现

    一  感触的发起:处境与对照 

    二  前课题化的相遇与他人的被动构造

    第二节  同感转向与被动意向性

    一  被动意向性与身体动觉 

    二、被动意向性与前对象化转向

    第三节  唤醒作为一种初始的同感形式:一个预备性的澄清

    一  联想结对

    二  联想结对:前述谓相遇中的相互性

    第四节  结论

    第三章  当下化与双重同感意向性

    第一节  对同感感知的预备性说明

    一  术语的预备 

    二  同感感知:当下拥有与当下化 

    三  同感感知作为一种意向融合 

    第二节  同感意向性:胡塞尔的第一个方案

    一  胡塞尔对同感与回忆当下化的类比 

    二  他人的他异性:一个反思

    第三节  当下化与图像意识:胡塞尔的第二个方案

    一  胡塞尔论图像意识

    二  当下拥有与当下化的意向融合

    三  真切的他异性

    第四节  当下化与同感意向性的二重性

    一  胡塞尔论同感当下化

    二  同感当下化的拟态特征

    三  胡塞尔论同感与图像意识的类比:一个检讨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指示与身体表达

    第一节  《逻辑研究》“第一研究”中的指示与身体表达

    一  指示与表述

    二  身体行为作为一种指示 

    三  胡塞尔的指示与身体行为理论中的问题 

    第二节  指示与身体表达:一个修订

    一  指示:作为“通道”的本真符号

    二  身体表达作为本真指示

    第三节  身体表达性及其亚稳定结构

    一  身体表达性及其逻辑悖论

    二  身体表达性及其构成要素

    第四节  结论

    第五章  他异化,还原与伦理

    第一节  自身构造与他异构造

    一  同感作为导向性相遇 

    二  同感作为感触性相遇 

    三  他人的被给予性样式:一个构造问题

    第二节  胡塞尔论超越论还原与源初还原

    一  胡塞尔论超越论还原

    二  胡塞尔论源初还原

    第三节  他异化与质询

    一  他人与他异化

    二  列维纳斯论“质询”

    第四节  结论:现象学还原及其伦理学意涵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的逻辑学:《形式逻辑与先验逻辑》研究
[法]苏珊·巴什拉(Suzanne Bachelard)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悦·读人生)
[美]维克多·维拉德-梅欧 著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文集:被动综合分析:1918—1926年讲座稿和研究稿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现象学(中国现象学文库)
Zahavi 著;李忠伟 译;[丹麦]丹·扎哈维(Dan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哲学中的发生问题/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
[法]雅克·德里达 著;于奇智 译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文集:文章与书评(1890—1910年)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文集 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发生现象学引论
李云飞 著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文集:文章与讲演(1911-1921)
[德]汉斯·莱纳·塞普 著;倪梁康 编;[德]托马斯·奈农、倪梁康 译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文集:关于时间意识的贝尔瑙手稿(1917—1918)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文集:逻辑学与认识论导论:1906—1907年讲座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词典
[爱尔兰]德尔默·莫兰 约瑟夫·科恩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