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简史

时空简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2022-01
版次: 1
ISBN: 9787515522739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448页
字数: 330.00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4人买过
  • 这是一部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多维度讲述世界文明起源与发展的专著。作者以中国思想文化为主导,从历史、宗教、哲学、数学、逻辑等多个角度,阐述科学形成及发展的时空历史;通过对比东西方思维的差异,探讨两种文明不同发展结果的深刻原因。 王涛,男,1968年生,祖籍吉林省梨树县,哈尔滨市人。1987年,就读于东北农业大学工程系机械化专业。1991年,毕业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高级工程师。现在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工作。曾出版哲学专著《辩证法》(2005年,远方出版社)。 一、绪言 / 1

    二、重提二元论 / 3

    2.1哲学史上的二元论 / 3

    2.2二元论思想的影响及余波 / 5

    三、科学所面临的哲学问题 / 7

    3.1认知层次与认知兴趣 / 7

    3.2哲理与数理 / 13

    3.2.1 哲学思维与数学思维 / 13

    3.2.2 空间思维与时间思维 / 16

    3.2.3 概括与抽象 / 19

    3.2.4 归纳与演绎 / 21

    3.2.4.1 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 21

    3.2.4.2 中医思想与西医思想的区别 / 24

    3.3科学哲学化与哲学科学化 / 26

    3.3.1 数理与哲理是一个完整的逻辑形式统一体 / 26

    3.3.2 科学概念日趋哲学化 / 27

    3.3.3 哲学观念对科学发现的影响 / 28

    3.3.4 数学发展中的断层由哲学理念填补 / 30

    3.3.5 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需要哲学做出合理的回应 / 32

    3.3.6 哲学与科学关于三个基本概念“物质”“空间”“时间”认识上的区别 / 33

    3.3.6.1 哲学“物质”概念与科学“物质”概念的区别 / 33

    3.3.6.2 哲学“空间”概念与科学“空间”概念的区别 / 35

    3.3.6.3 哲学“时间”概念与科学“时间”概念的区别 / 36

    3.3.7 哲学基本概念之间的隐喻性与趋向性 / 38

    四、空间的物质属性 / 43

    4.1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哲学意义 / 43

    4.2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哲学意义 / 47

    4.3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 / 52

    4.4能量与信息 / 58

    4.5感知世界的极限 / 61

    五、时间的物质属性 / 66

    5.1意识的物质性 / 66

    5.2古希腊的数学流派 / 69

    5.2.1 毕达哥拉斯学派 / 69

    5.2.2 柏拉图学派 / 72

    5.3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与奥古斯丁的时间观 / 75

    5.4康德的时间观 / 82

    5.5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 / 83

    5.6逻辑时间与物理时间 / 86

    5.7时间与相对时间 / 90

    5.8宏观时间与微观时间 / 97

    5.9时间的客观表现 / 104

    5.9.1 光的时间意义 / 104

    5.9.2 能量的时间意义 / 108

    5.9.3 生命的周期性 / 112

    5.9.4 物质的周期性 / 117

    5.9.5 运动的周期性 / 125

    六、时间的意义 / 129

    6.1时间的周期性 / 129

    6.2时间的过程性 / 132

    6.3物理时间(标准时间)对自然过程时间的破坏 / 135

    6.4中国古代的时空思想 / 142

    6.4.1 天圆地方 / 142

    6.4.2 阴阳太极 / 146

    6.4.3 天人合一 / 151

    6.5佛教中的时空观 / 157

    6.6普遍的时间模式—“行星结构”(时间墙、跃进时间、回归时间、自由时间) / 166

    6.6.1 时间的“行星结构” / 166

    6.6.2 “行星结构”模型的普遍性 / 172

    七、自然的基本矛盾—空间与时间 / 176

    7.1自然界中普遍的两种现象—空间现象与时间现象 / 176

    7.2中国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概括性总结—阴与阳 / 180

    7.3空间、时间的两面性—自然属性与意识属性 / 184

    7.4“阴阳”观念与“空间、时间”观念的等价性 / 187

    7.5时间的否定性—道生一,一生三,三生万物 / 197

    7.6时间力与空间力 / 207

    7.7空间与时间的矛盾 / 212

    八、数学的阿喀琉斯之踵—可分性原则 / 220

    8.1自然界可分吗? / 220

    8.1.1自然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 / 220

    8.1.2 物质存在的三重属性 / 223

    8.1.3 边界的意义 / 227

    8.1.4 自然生数还是分数 / 230

    8.1.5 物质可分性的否定 / 236

    8.1.6 空间与时间可分性的否定 / 240

    8.1.7 可分性原则的自然证伪 / 243

    8.2数学公理存在的必要性前提—假设 / 250

    8.2.1 数学公理的来源 / 250

    8.2.2 数理与哲理的矛盾 / 252

    8.2.2.1 二重判断与三重判断 / 252

    8.2.2.2 逻辑取向的偏见性 / 261

    8.2.2.3 对称性原则与相对对称性原则 / 264

    8.2.2.4 运动的原则与静止的原则 / 267

    8.2.3 数理的法则—奥卡姆剃刀 / 270

    8.2.4 可分性原则是一切数理逻辑存在的必要公理假设 / 271

    8.2.5 科学对于数学这个基于假设建立起来的逻辑体系的依赖 / 278

    8.2.6 科学可信吗? / 284

    8.3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存在论”与“数理论”之争 / 290

    8.3.1 芝诺悖论的意义 / 290

    8.3.2 形与数的矛盾 / 297

    8.4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 304

    8.4.1 无理数的发现对物质可分性及理想化数学形式的挑战 / 304

    8.4.2 无穷小的困局 / 307

    8.4.3 集合论的产生及其意义 / 314

    九、空间的意义 / 320

    9.1空间形式认知的多样性及其种类 / 320

    9.2空间思想的变迁—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 / 323

    9.3空间常量的存在及其意义 / 328

    9.4空间的特性 / 333

    9.5物质存在现象的两个极限—空间与时间 / 338

    9.6空间的意义 / 342

    十、中极原理 / 352

    10.1极点、中心现象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 352

    10.2事物中间状态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 357

    10.3极化原理(矛盾发展的两个方向) / 360

    10.3.1 向心运动 / 360

    10.3.2 离心运动 / 362

    10.4中国文化里的好“中”现象 / 363

    10.5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中”庸之道 / 366

    10.6佛教的“中”观学说 / 372

    10.7中国古代的科学指导理论—《易经》 / 379

    10.7.1 古代中国人的思维逻辑—易理 / 379

    10.7.2 《易经》中的尚“中”思想 / 383

    10.7.3 “静一”“动二”与“一分为三” / 388

    10.7.4 《易经》中特有的预言性思维  / 393

    10.7.5 阴阳全息原理 / 396

    10.7.5.1 镜像分离原理 / 396

    10.7.5.2 等效回归原理 / 399

    10.8辩证法的三个思维形态 / 401

    10.8.1 哲学态 / 401

    10.8.2 逻辑态 / 405

    10.8.3 中庸态 / 409

    十一、辩证统一模型 / 414

    注释 / 419

    参考文献 / 425

    致谢 / 431

  •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多维度讲述世界文明起源与发展的专著。作者以中国思想文化为主导,从历史、宗教、哲学、数学、逻辑等多个角度,阐述科学形成及发展的时空历史;通过对比东西方思维的差异,探讨两种文明不同发展结果的深刻原因。
  • 作者简介:
    王涛,男,1968年生,祖籍吉林省梨树县,哈尔滨市人。1987年,就读于东北农业大学工程系机械化专业。1991年,毕业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高级工程师。现在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工作。曾出版哲学专著《辩证法》(2005年,远方出版社)。
  • 目录:
    一、绪言 / 1

    二、重提二元论 / 3

    2.1哲学史上的二元论 / 3

    2.2二元论思想的影响及余波 / 5

    三、科学所面临的哲学问题 / 7

    3.1认知层次与认知兴趣 / 7

    3.2哲理与数理 / 13

    3.2.1 哲学思维与数学思维 / 13

    3.2.2 空间思维与时间思维 / 16

    3.2.3 概括与抽象 / 19

    3.2.4 归纳与演绎 / 21

    3.2.4.1 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 21

    3.2.4.2 中医思想与西医思想的区别 / 24

    3.3科学哲学化与哲学科学化 / 26

    3.3.1 数理与哲理是一个完整的逻辑形式统一体 / 26

    3.3.2 科学概念日趋哲学化 / 27

    3.3.3 哲学观念对科学发现的影响 / 28

    3.3.4 数学发展中的断层由哲学理念填补 / 30

    3.3.5 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需要哲学做出合理的回应 / 32

    3.3.6 哲学与科学关于三个基本概念“物质”“空间”“时间”认识上的区别 / 33

    3.3.6.1 哲学“物质”概念与科学“物质”概念的区别 / 33

    3.3.6.2 哲学“空间”概念与科学“空间”概念的区别 / 35

    3.3.6.3 哲学“时间”概念与科学“时间”概念的区别 / 36

    3.3.7 哲学基本概念之间的隐喻性与趋向性 / 38

    四、空间的物质属性 / 43

    4.1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哲学意义 / 43

    4.2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哲学意义 / 47

    4.3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 / 52

    4.4能量与信息 / 58

    4.5感知世界的极限 / 61

    五、时间的物质属性 / 66

    5.1意识的物质性 / 66

    5.2古希腊的数学流派 / 69

    5.2.1 毕达哥拉斯学派 / 69

    5.2.2 柏拉图学派 / 72

    5.3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与奥古斯丁的时间观 / 75

    5.4康德的时间观 / 82

    5.5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 / 83

    5.6逻辑时间与物理时间 / 86

    5.7时间与相对时间 / 90

    5.8宏观时间与微观时间 / 97

    5.9时间的客观表现 / 104

    5.9.1 光的时间意义 / 104

    5.9.2 能量的时间意义 / 108

    5.9.3 生命的周期性 / 112

    5.9.4 物质的周期性 / 117

    5.9.5 运动的周期性 / 125

    六、时间的意义 / 129

    6.1时间的周期性 / 129

    6.2时间的过程性 / 132

    6.3物理时间(标准时间)对自然过程时间的破坏 / 135

    6.4中国古代的时空思想 / 142

    6.4.1 天圆地方 / 142

    6.4.2 阴阳太极 / 146

    6.4.3 天人合一 / 151

    6.5佛教中的时空观 / 157

    6.6普遍的时间模式—“行星结构”(时间墙、跃进时间、回归时间、自由时间) / 166

    6.6.1 时间的“行星结构” / 166

    6.6.2 “行星结构”模型的普遍性 / 172

    七、自然的基本矛盾—空间与时间 / 176

    7.1自然界中普遍的两种现象—空间现象与时间现象 / 176

    7.2中国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概括性总结—阴与阳 / 180

    7.3空间、时间的两面性—自然属性与意识属性 / 184

    7.4“阴阳”观念与“空间、时间”观念的等价性 / 187

    7.5时间的否定性—道生一,一生三,三生万物 / 197

    7.6时间力与空间力 / 207

    7.7空间与时间的矛盾 / 212

    八、数学的阿喀琉斯之踵—可分性原则 / 220

    8.1自然界可分吗? / 220

    8.1.1自然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 / 220

    8.1.2 物质存在的三重属性 / 223

    8.1.3 边界的意义 / 227

    8.1.4 自然生数还是分数 / 230

    8.1.5 物质可分性的否定 / 236

    8.1.6 空间与时间可分性的否定 / 240

    8.1.7 可分性原则的自然证伪 / 243

    8.2数学公理存在的必要性前提—假设 / 250

    8.2.1 数学公理的来源 / 250

    8.2.2 数理与哲理的矛盾 / 252

    8.2.2.1 二重判断与三重判断 / 252

    8.2.2.2 逻辑取向的偏见性 / 261

    8.2.2.3 对称性原则与相对对称性原则 / 264

    8.2.2.4 运动的原则与静止的原则 / 267

    8.2.3 数理的法则—奥卡姆剃刀 / 270

    8.2.4 可分性原则是一切数理逻辑存在的必要公理假设 / 271

    8.2.5 科学对于数学这个基于假设建立起来的逻辑体系的依赖 / 278

    8.2.6 科学可信吗? / 284

    8.3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存在论”与“数理论”之争 / 290

    8.3.1 芝诺悖论的意义 / 290

    8.3.2 形与数的矛盾 / 297

    8.4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 304

    8.4.1 无理数的发现对物质可分性及理想化数学形式的挑战 / 304

    8.4.2 无穷小的困局 / 307

    8.4.3 集合论的产生及其意义 / 314

    九、空间的意义 / 320

    9.1空间形式认知的多样性及其种类 / 320

    9.2空间思想的变迁—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 / 323

    9.3空间常量的存在及其意义 / 328

    9.4空间的特性 / 333

    9.5物质存在现象的两个极限—空间与时间 / 338

    9.6空间的意义 / 342

    十、中极原理 / 352

    10.1极点、中心现象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 352

    10.2事物中间状态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 357

    10.3极化原理(矛盾发展的两个方向) / 360

    10.3.1 向心运动 / 360

    10.3.2 离心运动 / 362

    10.4中国文化里的好“中”现象 / 363

    10.5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中”庸之道 / 366

    10.6佛教的“中”观学说 / 372

    10.7中国古代的科学指导理论—《易经》 / 379

    10.7.1 古代中国人的思维逻辑—易理 / 379

    10.7.2 《易经》中的尚“中”思想 / 383

    10.7.3 “静一”“动二”与“一分为三” / 388

    10.7.4 《易经》中特有的预言性思维  / 393

    10.7.5 阴阳全息原理 / 396

    10.7.5.1 镜像分离原理 / 396

    10.7.5.2 等效回归原理 / 399

    10.8辩证法的三个思维形态 / 401

    10.8.1 哲学态 / 401

    10.8.2 逻辑态 / 405

    10.8.3 中庸态 / 409

    十一、辩证统一模型 / 414

    注释 / 419

    参考文献 / 425

    致谢 / 431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时空简史
时空中的徐州运河
赵凯 著
时空简史
时空统计分析——陆地表层系统研究的实践工具(普通高等院校地理学系列教材)
程昌秀
时空简史
时空基准
郑晓龙 著
时空简史
时空漫游指南 回到过去的旅行和生存建议
[德]卡特林·帕西格 (德)亚历克斯·朔尔茨
时空简史
时空与造型:周登富自选集
周登富 著
时空简史
时空的尘埃
吴有臣
时空简史
时空行为视角下居民地理环境暴露的心理健康与即时情绪效应
张琳
时空简史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原理与应用
赵阳阳;杨毅;刘纪平;张福浩
时空简史
时空订制(中国ZUI高科幻奖项 星云奖 获奖作品合集)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 著;博峰文化 出品
时空简史
时空印迹 建筑师的镜里乾坤
李宁 著
时空简史
时空家园
薄建岚 王翠
时空简史
时空大数据计算分析与应用
张丰;杜震洪;刘仁义;汪愿愿;吴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