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唐容川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唐容川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12
版次: 1
ISBN: 9787513273428
定价: 4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0页
字数: 189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10人买过
  • 唐容川,名宗海,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卒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四川彭县三邑人,清末著名医家;著有《血证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本草问答》《医易通说》等10部著作。唐容川基于《内经》《难经》、张仲景学说,在血证诊疗思想的集成、总结与提炼方面贡献卓著。其全面阐发血证,陈述了阴阳水火气血论、脏腑病机论等学术创见,将血证划分为血上干证、血外渗证、血下泄证、血中瘀证及失血兼见诸证,并创造性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通治血证之大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影响十分深远。此外,其对本草药性理论的阐释和发挥也颇有特色,值得深入研究。唐容川积极倡导和实践中医气化理论,对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内容包括唐容川的生平概况、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潘桂娟,女,1953年4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2013年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任项目首席科学家。 ●生平概述

    一、时代背景

    (一)“中体西用”说的形成

    (二)“中西汇通”思想的出现

    (三)“重中参西”主张的确立

    二、生平纪略

    著作简介

    一、《血证论》

    二、《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三、《六经方证中西通解》

    《本草问答》

    五、《医学见能》

    六、《医易通说》

    七、《痢症三字诀》

    八、《伤寒论浅注补正》

    九、《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十、《医柄》

    学术思想

    一、学术渊源

    (一)学本《内经》

    (二)宗法张仲景

    (三)汲取各家之说

    二、学术特色

    (一)医易互证,明理析义

    (二)详论阴阳气化

    (三)衍义经论发挥藏象

    精研血证病机

    (五)以十二经为百病纲领

    (六)阐微本草药性

    临证经验

    一、出血证治四纲

    (一)血上干证治

    (二)血下泄证治

    (三)血中瘀证治

    血外渗证治

    (五)兼见诸证证治

    二、临床验案

    后世影响

    一、历代评价

    (一)关于唐容川的学术立场

    (二)关于血证诊疗理论

    二、学派传承

    三、后世发挥

    国外流传

    参考文献

    著作类

    论文类
  • 内容简介:
    唐容川,名宗海,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卒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四川彭县三邑人,清末著名医家;著有《血证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本草问答》《医易通说》等10部著作。唐容川基于《内经》《难经》、张仲景学说,在血证诊疗思想的集成、总结与提炼方面贡献卓著。其全面阐发血证,陈述了阴阳水火气血论、脏腑病机论等学术创见,将血证划分为血上干证、血外渗证、血下泄证、血中瘀证及失血兼见诸证,并创造性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通治血证之大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影响十分深远。此外,其对本草药性理论的阐释和发挥也颇有特色,值得深入研究。唐容川积极倡导和实践中医气化理论,对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内容包括唐容川的生平概况、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 作者简介:
    潘桂娟,女,1953年4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2013年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任项目首席科学家。
  • 目录:
    ●生平概述

    一、时代背景

    (一)“中体西用”说的形成

    (二)“中西汇通”思想的出现

    (三)“重中参西”主张的确立

    二、生平纪略

    著作简介

    一、《血证论》

    二、《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三、《六经方证中西通解》

    《本草问答》

    五、《医学见能》

    六、《医易通说》

    七、《痢症三字诀》

    八、《伤寒论浅注补正》

    九、《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十、《医柄》

    学术思想

    一、学术渊源

    (一)学本《内经》

    (二)宗法张仲景

    (三)汲取各家之说

    二、学术特色

    (一)医易互证,明理析义

    (二)详论阴阳气化

    (三)衍义经论发挥藏象

    精研血证病机

    (五)以十二经为百病纲领

    (六)阐微本草药性

    临证经验

    一、出血证治四纲

    (一)血上干证治

    (二)血下泄证治

    (三)血中瘀证治

    血外渗证治

    (五)兼见诸证证治

    二、临床验案

    后世影响

    一、历代评价

    (一)关于唐容川的学术立场

    (二)关于血证诊疗理论

    二、学派传承

    三、后世发挥

    国外流传

    参考文献

    著作类

    论文类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唐容川
中医药研究的伦理审查
张金钟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唐容川
中医临床模块处方法
王树国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唐容川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300题学练一本通
懒人医考教研组编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唐容川
中医癥结论治
葛建立, 宋易华, 范焕芳主编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唐容川
中医肝脏病学
胡义扬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唐容川
中医心 中医各科 新华正版
作者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唐容川
中医内科案例选读
张志敏;周迎春;祝维峰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唐容川
中医药文化故事(汉英双语)
金虹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唐容川
中医抗癌临证新识(第3版)
王三虎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唐容川
中医生殖医学研究
庞清洋、庞保珍 编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唐容川
中医流派传承丛书:龙砂医派
陆曙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唐容川
中医膏方调理案例精选
谢裕华 著;陈瑞芳、陈瑞芳、谢裕华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