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仁智图卷

列女仁智图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东晋]
2011-06
版次: 1
ISBN: 9787102056265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8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51人买过
  • 顾恺之(约348-409),自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他出身高门士族,在东晋时曾任桓温、殷仲堪参军和散骑常侍等职。顾恺之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才艺,工诗文词赋,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被时人称为“痴绝、才绝、画绝”,即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三绝”。其“痴绝”指的是他为人处事坦然率真,不计较得失。其著名的故事是,他曾将一箱自己珍藏的名画寄放在当时权倾一时的桓温处,过一段时间去取时当着桓温的面打开箱子,里面空空如也,一张画也没有了,面对此情景,顾恺之哈哈大笑,说“名画通神,不翼而去”。其实面对权倾一时、为人奸诈的桓温,顾恺之所做的未尝不是一种自保的机智反应,所谓“聪明难,糊涂更难”。称“才绝”,是因为他富有文化修养,他曾到风景如画的山阴(今浙江绍兴)游玩,归后人问山阴的景色怎样,他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其优美的文句只有富有文学造诣的人才能说出。但他更擅长的是绘画。于绘画,顾恺之在题材上较为广泛,于人物,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等无所不精,另外亦长于禽兽、山水等。顾恺之不但在绢上作画,更擅长壁画创作。据记载,他年轻时曾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瓦官寺画过《维摩诘》壁画,壁画完成后所画佛像神采灿烂,满寺生辉,观者如堵,轰动一时,当时成为美谈。
    顾恺之在绘画上师法名画家卫协,继承并总结汉魏以来的传统,所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曾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强调“悟对神通”,提出“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等具有深远意义的绘画美学命题,注重刻画和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和精神气质。他作画时注重通过细节的描绘来刻画人物的神情,在给名士裴楷画像时,特意在其面颊添上三根毫毛,使人物“顿觉神明殊胜”。他更善于利用环境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志趣,如他画文人谢琨像,就将其置于岩壑中,以此来强调谢琨喜游山川、纵情山水的志趣及其风度。在表现手法上,顾恺之善于运用“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般的高古游丝描线条描绘人物形象,获得“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效果;其着色则“浓色微加点缀,不求藻饰”,皆出自然。顾恺之除善画外,还富有理论造诣。他著有文集20卷、《启蒙集》3卷,皆已失传;其绘画理论著述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等。
    作为文人从事绘画,且取得重大成就,顾恺之在当时就有很大影响。谢安称其画为“有苍生以来所无”。唐代张怀璀在评论六朝三大家时说:“像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此评论对之后的中国绘画产生巨大影响。
    由于时间久远,加之天灾人祸,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流传到今天的只有几件后人的摹本,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及《列女仁智图》等。其中《列女仁智图》为宋人的摹本,绢本,设色,纵25.8厘米,横470.3厘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内容简介:
    顾恺之(约348-409),自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他出身高门士族,在东晋时曾任桓温、殷仲堪参军和散骑常侍等职。顾恺之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才艺,工诗文词赋,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被时人称为“痴绝、才绝、画绝”,即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三绝”。其“痴绝”指的是他为人处事坦然率真,不计较得失。其著名的故事是,他曾将一箱自己珍藏的名画寄放在当时权倾一时的桓温处,过一段时间去取时当着桓温的面打开箱子,里面空空如也,一张画也没有了,面对此情景,顾恺之哈哈大笑,说“名画通神,不翼而去”。其实面对权倾一时、为人奸诈的桓温,顾恺之所做的未尝不是一种自保的机智反应,所谓“聪明难,糊涂更难”。称“才绝”,是因为他富有文化修养,他曾到风景如画的山阴(今浙江绍兴)游玩,归后人问山阴的景色怎样,他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其优美的文句只有富有文学造诣的人才能说出。但他更擅长的是绘画。于绘画,顾恺之在题材上较为广泛,于人物,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等无所不精,另外亦长于禽兽、山水等。顾恺之不但在绢上作画,更擅长壁画创作。据记载,他年轻时曾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瓦官寺画过《维摩诘》壁画,壁画完成后所画佛像神采灿烂,满寺生辉,观者如堵,轰动一时,当时成为美谈。
    顾恺之在绘画上师法名画家卫协,继承并总结汉魏以来的传统,所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曾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强调“悟对神通”,提出“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等具有深远意义的绘画美学命题,注重刻画和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和精神气质。他作画时注重通过细节的描绘来刻画人物的神情,在给名士裴楷画像时,特意在其面颊添上三根毫毛,使人物“顿觉神明殊胜”。他更善于利用环境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志趣,如他画文人谢琨像,就将其置于岩壑中,以此来强调谢琨喜游山川、纵情山水的志趣及其风度。在表现手法上,顾恺之善于运用“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般的高古游丝描线条描绘人物形象,获得“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效果;其着色则“浓色微加点缀,不求藻饰”,皆出自然。顾恺之除善画外,还富有理论造诣。他著有文集20卷、《启蒙集》3卷,皆已失传;其绘画理论著述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等。
    作为文人从事绘画,且取得重大成就,顾恺之在当时就有很大影响。谢安称其画为“有苍生以来所无”。唐代张怀璀在评论六朝三大家时说:“像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此评论对之后的中国绘画产生巨大影响。
    由于时间久远,加之天灾人祸,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流传到今天的只有几件后人的摹本,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及《列女仁智图》等。其中《列女仁智图》为宋人的摹本,绢本,设色,纵25.8厘米,横470.3厘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列女仁智图卷
列女傳:十六卷
[漢]劉向 撰;[明]仇英繪圖
列女仁智图卷
列女传汇编
郑晓霞、林佳郁 编
列女仁智图卷
列女传译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张涛 著
列女仁智图卷
列女传
刘向
列女仁智图卷
列女传补注
王照圆 编
列女仁智图卷
列女传 高士传
刘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