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原文、应用指南案例详解 准则原文 应用指南 典型案例 2022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原文、应用指南案例详解 准则原文 应用指南 典型案例 2022年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22-01
版次: 1
ISBN: 9787115580023
定价: 29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114页
字数: 1.888千字
分类: 管理
7人买过
  •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的基本依据,学好企业会计准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根本。同时,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个动态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与优化,这需要会计从业人员不断学习新规定、掌握新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原文、应用指南案例详解 2022年版 准则原文 应用指南 典型案例》收录了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务案例的展示与分析。本书实用性强,案例丰富,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与时俱进,旨在帮助会计从业人员学好、用好企业会计准则。
      本书也适合会计新手、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财务培训及咨询人员、高校会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使用。 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刘秀婷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晏 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唐斯圆 清华大学 张 琳 中央财经大学 向晶薪 中央财经大学 张时涵 中央财经大学 徐东方 河北金融学院 莫孝伟 中央财经大学 方文彬 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邢铭强 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姚 宇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目 录

    第 1 章 存货

    1.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 1

    1.1.1 总则 1

    1.1.2 确认 1

    1.1.3 计量 1

    【例1 -1】原材料的入账价值 1

    【例1 -2】委托外单位加工存货的会计处理 2

    【例1 -3】计入存货成本的内容 3

    【例1 -4】投资者以存货出资的会计处理 3

    【例1 -5】用个别计价法核算存货成本 4

    【例1 -6】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成本 5

    【例1 -7】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存货成本 6

    【例1 -8】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存货成本 7

    【例1 -9】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9

    【例1 - 10】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的产成品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10

    【例1 - 11】材料价格下降使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10

    【例1 - 12】库存数量小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 10

    【例1 - 13】库存数量大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 11

    【例1 - 14】影响存货价值的因素消失时的会计处理 11

    【例1 -15】一次转销法的会计处理 12

    【例1 -16】五五摊销法的会计处理 12

    【例1 -17】存货盘亏的会计处理 13

    1.1.4 披露 13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应用

    指南 13

    1.2.1 商品存货的成本 13

    1.2.2 周转材料的处理 14

    1.2.3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14

    第 2 章 长期股权投资

    2.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 15

    2.1.1 总则 15

    2.1.2 初始计量 16

    2.1.3 后续计量 16

    2.1.4 衔接规定 18

    2.1.5 附则 18

    2.2 《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 19

    2.2.1 总体要求 19

    2.2.2 关于适用范围 19

    2.2.3 关于重大影响的判断 20

    2.2.4 关于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20

    2.2.5 关于初始计量 24

    【例2 - 1】支付现金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

    会计处理 24

    【例2 - 2】发行股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24

    【例2 -3】接受权益性证券投资而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25

    【例2 -4】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计量 26

    【例2 -5】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会计处理 27

    【例2 - 6】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计量 28

    【例2 -7】非同一控制下多次分步交易实现企业合并的相关会计处理 29

    【例2 - 8】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 30

    【例2 -9】初始投资成本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的处理 30

    2.2.6 关于后续计量 31

    【例2 -10】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及投资损益的确认 31

    【例2 -11】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33

    【例2 -12】权益法下投资损益的确认 34

    【例2 -13】权益法下进一步增加投资的会计处理 35

    【例2 -14】顺流交易下投资损益的确认 36

    【例2 -15】转让资产发生减值损失时投资损益的确认 36

    【例2 -16】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的处理 37

    【例2 -17】超额亏损的确认 38【例2 -18】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

    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38

    【例2 - 19】投资方增加持股比例但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处理 39

    2.2.7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40

    【例2 - 20】公允价值计量转化为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处理 40

    【例2 - 21】权益法核算转化为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41

    【例2 -22】成本法转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处理 42

    【例2 - 23】成本法核算转化为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43

    2.2.8 关于股票股利的处理 44

    2.2.9 关于投资性主体转变时的会计处理 44

    2.2.10 关于处置和相关所得税影响 44

    【例2 -24】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44

    第3 章 投资性房地产

    3.1 企业会计准则第3 号———投资性房地产 47

    3.1.1 总则 47

    【例3 -1】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47

    3.1.2 确认和初始计量 47

    【例3 - 2】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计量 48

    【例3 -3】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时点 48

    【例3 -4】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资本化的支出 48

    3.1.3 后续计量 49

    【例3 -5】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49

    【例3 - 6】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50

    【例3 - 7】变更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 50

    3.1.4 转换 51

    【例3-8】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 51

    【例3-9】成本模式计量的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51

    【例3-10】成本模式计量的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52

    【例3-11】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 52

    【例3-12】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52

    【例3-13】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53

    【例3-14】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确定 53

    【例3-15】自用房地产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 53

    3.1.5 处置 53

    【例3-16】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54

    【例3-17】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54

    3.1.6 披露 55

    3.2 《企业会计准则第3 号——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 55

    3.2.1 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55

    3.2.2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55

    3.2.3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56

    第4 章 固定资产

    4.1 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 57

    4.1.1 总则 57

    4.1.2 确认 57

    【例4-1】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 57

    【例4-2】固定资产的内容 57

    4.1.3 初始计量 58

    【例4-3】外购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1 58

    【例4-4】外购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2 59

    【例4-5】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 59

    【例4-6】在建工程试生产产品取得收入的会计处理 60

    【例4-7】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60

    【例4-8】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61

    【例4-9】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64

    4.1.4 后续计量 64

    【例4-10】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4

    【例4-11】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65

    【例4-12】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65

    【例4-13】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65

    【例4-14】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 65

    4.1.5 处置 66

    【例4-15】因自然灾害产生的净损失的账务处理 66

    【例4-16】固定资产处置损益的计算 66

    【例4-17】出售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66

    【例4-18】固定资产报废的账务处理 67

    【例4-19】因意外事故损毁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68

    【例4-20】固定资产资本化的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 68

    【例4-21】固定资产费用化的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 70

    4.1.6 披露 70

    【例4-22】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70

    【例4-23】盘亏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71

    4.2 《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 71

    4.2.1 固定资产的折旧 71

    4.2.2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72

    4.2.3 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 72

    4.2.4 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 72

    4.2.5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 72

    第5 章 生物资产

    5.1 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 73

    5.1.1 总则 73

    5.1.2 确认和初始计量 73

    【例5-1】外购生物资产间接费用的分摊 73

    【例5-2】自行栽培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74

    【例5-3】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75

    【例5-4】补植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76

    【例5-5】生物资产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的管护费用的会计处理 76

    5.1.3 后续计量 76

    【例5-6】生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77

    5.1.4 收获与处置 78

    【例5-7】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农产品的会计处理 78

    【例5-8】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农产品的会计处理 78

    【例5-9】生产性生物资产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78

    【例5-10】移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 79

    【例5-11】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的会计处理 79

    【例5-12】产畜或役畜淘汰转为育肥畜的会计处理 80

    【例5-13】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转为公益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80

    【例5-14】公益性生物资产转为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81

    【例5-15】盘亏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81

    【例5-16】生物资产死亡的会计处理 81

    【例5-17】处置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82

    5.1.5 披露 82

    5.2 《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 82

    5.2.1 生物资产与农产品 82

    5.2.2 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 83

    5.2.3 消耗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减值迹象 83

    5.2.4 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 83

    5.2.5 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 84

    第6 章 无形资产

    6.1 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 85

    6.1.1 总则 85

    6.1.2 确认 85

    6.1.3 初始计量 86

    【例6-1】外购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1 86

    【例6-2】外购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2 87

    【例6-3】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88

    【例6-4】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89

    6.1.4 后续计量 89

    【例6-5】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89

    【例6-6】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90

    6.1.5 处置和报废 91

    【例6-7】出售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91

    【例6-8】出租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92

    【例6-9】无形资产转销的会计处理1 92

    【例6-10】无形资产转销的会计处理2 92

    6.1.6 披露 93

    6.2 《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 93

    6.2.1 本准则不规范商誉的处理 93

    6.2.2 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93

    6.2.3 开发支出的资本化 93

    6.2.4 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的相关因素 94

    6.2.5 无形资产的摊销 95

    6.2.6 土地使用权的处理 95

    第7 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7.1 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96

    7.1.1 总则 96

    7.1.2 确认 96

    7.1.3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97

    7.1.4 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 98

    7.1.5 披露 98

    7.1.6 衔接规定 99

    7.1.7 附则 99

    7.2 《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 99

    7.2.1 总体要求 99

    7.2.2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 99

    7.2.3 关于适用范围 100

    7.2.4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 101

    7.2.5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102

    7.2.6 关于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104

    【例7-1】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05

    【例7-2】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06

    【例7-3】支付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08

    【例7-4】收到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08

    【例7-5】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10

    【例7-6】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13

    7.2.7 关于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 115

    【例7-7】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15

    【例7-8】涉及换入多项资产或换出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16

    7.2.8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披露 118

    7.2.9 关于新旧准则的衔接规定 118

    第8 章 资产减值

    8.1 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 119

    8.1.1 总则 119

    8.1.2 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119

    8.1.3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120

    【例8-1】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1 121

    【例8-2】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2 121

    【例8-3】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3 122

    8.1.4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124

    【例8-4】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124

    8.1.5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124

    【例8-5】资产组的认定1 124

    【例8-6】资产组的认定2 125

    【例8-7】资产组的认定3 125

    【例8-8】资产组的认定4 125

    【例8-9】资产组的认定5 126

    【例8-10】资产组账面价值的确定 126

    【例8-11】资产组减值损失的确认方法1 126

    【例8-12】资产组减值损失的确认方法2 128

    8.1.6 商誉减值的处理 130

    【例8-13】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 131

    8.1.7 披露 132

    8.2 《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应用指南 134

    8.2.1 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遵循重要性要求 134

    8.2.2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和采用的方法 134

    8.2.3 折现率的确定方法 134

    8.2.5 存在少数股东权益情况下的商誉减值测试 135

    第9 章 职工薪酬

    9.1 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 136

    9.1.1 总则 136

    9.1.2 短期薪酬 137

    9.1.3 离职后福利 138

    9.1.4 辞退福利 139

    9.1.5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140

    9.1.6 披露 140

    9.1.7 衔接规定 141

    9.1.8 附则 141

    9.2 《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141

    9.2.1 总体要求 141

    9.2.2 关于适用范围 142

    9.2.3 关于职工和职工薪酬的定义 142

    9.2.4 关于短期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144

    【例9-1】一般短期职工薪酬的计算 144

    【例9-2】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 145

    【例9-3】累积带薪缺勤的会计处理 146

    【例9-4】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的会计处理 147

    9.2.5 关于离职后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148

    【例9-5】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 148

    【例9-6】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 150

    【例9-7】设定受益计划精算利得或损失的会计处理 153

    9.2.6 关于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153

    【例9-8】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 154

    9.2.7 关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156

    9.2.8 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 156

    【例9-9】关于辞退福利的披露 160

    9.2.9 关于衔接规定 160

    第 10 章 企业年金基金

    10.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企业年金基金 161

    10.1.1 总则 161

    10.1.2 确认和计量 161

    【例10-1】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科目及编号 161

    【例10-2】企业年金基金的缴费流程 163

    【例10-3】企业年金基金初始取得投资时的会计处理1 163

    【例10-4】企业年金基金初始取得投资时的会计处理2 164

    【例10-5】年金基金投资持有期间及估值日的会计处理1 164

    【例10-6】年金基金投资持有期间及估值日的会计处理2 164

    【例10-7】年金基金投资持有期间及估值日的会计处理3 164

    【例10-8】年金基金投资持有期间及估值日的会计处理4 165

    【例10-9】企业年金基金存款利息的会计处理 165

    【例10-10】企业年金基金其他收入的会计处理 166

    【例10-11】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费用的会计处理 166

    【例10-12】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托管人管理费用的会计处理 166

    【例10-13】企业年金基金其他费用的会计处理 167

    【例10-14】企业年金基金收到缴费的会计处理 167

    10.1.3 列报 168

    10.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企业年金基金》应用指南 169

    10.2.1 企业年金基金是独立的会计主体 169

    10.2.2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各方当事人 169

    10.2.3 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 170

    10.2.4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补亏 170

    10.2.5 企业年金基金的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报 170

    第 11 章 股份支付

    11.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 171

    11.1.1 总则 171

    11.1.2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171

    【例11-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171

    【例11-2】附服务年限条件的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172

    【例11-3】附非市场性业绩条件的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174

    11.1.3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175

    【例11-4】以现金结算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175

    11.1.4 披露 176

    11.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应用指南 177

    11.2.1 股份支付的含义 177

    11.2.2 股份支付的处理 177

    11.2.3 回购股份进行职工期权激励 178

    第 12 章 债务重组

    12.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 179

    12.1.1 总则 179

    12.1.2 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179

    12.1.3 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180

    12.1.4 披露 180

    12.1.5 衔接规定 181

    12.1.6 附则 181

    12.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应用指南 181

    12.2.1 总体要求 181

    12.2.2 关于债务重组的定义和方式 182

    12.2.3 关于适用范围 183

    12.2.4 关于债权和债务的终止确认 184

    12.2.5 关于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185

    12.2.6 关于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187

    12.2.7 相关示例 188

    【例12-1】以非金融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188

    【例12-2】债务人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的会计处理 189

    【例12-3】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等方式的组合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90

    【例12-4】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修改其他条款等方式的组合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92

    12.2.8 关于债务重组的相关披露 194

    12.2.9 关于新旧准则的衔接规定 194

    第 13 章 或有事项

    13.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 195

    13.1.1 总则 195

    13.1.2 确认和计量 195

    【例13-1】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的, 按照可能发生金额确定 195

    【例13-2】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的, 按照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

     195

    【例13-3】企业清偿预计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补偿的 196

    【例13-4】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 196

    【例13-5】哪些支出属于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 197

    13.1.3 披露 197

    【例13-6】未决诉讼的会计处理 198

    13.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应用指南 199

    13.2.1 或有事项的特征 199

    13.2.2 或有事项相关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的条件 199

    13.2.3 亏损合同的相关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 200

    13.2.4 重组事项 200

    第 14 章 收入

    14.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

     201

    14.1.1 总则 201

    14.1.2 确认 202

    14.1.3 计量 204

    14.1.4 合同成本 206

    14.1.5 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207

    14.1.6 列报 209

    14.1.7 衔接规定 210

    14.1.8 附则 210

    14.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应用指南 210

    14.2.1 总体要求 210

    14.2.2 关于适用范围 211

    14.2.3 关于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212

    14.2.4 关于收入的确认 215

    【例14-1】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1 216

    【例14-2】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2 217

    【例14-3】合同的持续评估 218

    【例14-4】合同存续期间的确定 219

    【例14-5】合同变更导致交易价格变动的会计处理 220

    【例14-6】合同变更部分作为单独合同的会计处理 220

    【例14-7】合同变更作为原合同终止及新合同订立的会计处理1 221

    【例14-8】合同变更作为原合同终止及新合同订立的会计处理2 221

    【例14-9】合同变更部分作为原合同的组成部分的会计处理 222

    【例14-10】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223

    【例14-11】以某项商品作为投入, 生产或向客户交付其所要求的组合产出 225

    【例14-12】某项商品对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予以重大修改或定制 225

    【例14-13】判断某项商品与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是否具有高度关联性1 226

    【例14-14】判断某项商品与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是否具有高度关联性2 226

    【例14-15】一系列商品作为单项履约义务的会计处理 227

    【例14-16】在履约义务履行的期间内确认收入 228

    【例14-17】在提供服务期间内按照适当的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230

    【例14-18】不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 231

    【例14-19】按已完成的工作量确定履约进度及确认收入 232

    【例14-20】按照直线法确定履约进度及确认收入 232

    【例14-21】仅以已发生的成本为限确认收入 233

    【例14-22】委托代销安排下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 235

    【例14-23】满足售后代管商品安排下确认收入的条件 237

    【例14-24】不满足售后代管商品安排下确认收入的条件 237

    14.2.5 关于收入的计量 239

    【例14-25】合同包含可变对价的情形 239

    【例14-26】按照期望值估计可变对价金额 240

    【例14-27】按照可能发生金额估计可变对价金额 240

    【例14-28】估计可变对价时应考虑的信息 240

    【例14-29】考虑将可变对价计入交易价格的限制要求1 241

    【例14-30】考虑将可变对价计入交易价格的限制要求2 242

    【例14-31】考虑将可变对价计入交易价格的限制要求3 242

    【例14-32】考虑将可变对价计入交易价格的限制要求4 243

    【例14-33】合同中不包含重大融资成分 244

    【例14-34】合同中包含重大融资成分 244

    【例14-35】企业因转让商品而有权向客户收取的对价是非现金形式 245

    【例14-36】按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247

    【例14-37】分摊合同折扣的会计处理 248

    【例14-38】分摊合同折扣后采用余值法估计单独售价 249

    【例14-39】分摊可变对价的会计处理 249

    【例14-40】交易价格的后续变动的会计处理 250

    14.2.6 关于合同成本 251

    【例14-41】合同履约成本 252

    【例14-42】合同取得成本 252

    【例14-43】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 253

    14.2.7 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255

    【例14-44】附有销售退回条款进行销售的会计处理1 255

    【例14-45】附有销售退回条款进行销售的会计处理2 256

    【例14-46】附有销售退回条款进行销售的会计处理3 256

    【例14-47】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进行销售的会计处理 258

    【例14-48】企业作为主要责任人的情况1 259

    【例14-49】企业作为代理人的情况1 260

    【例14-50】企业作为代理人的情况2 260

    【例14-51】企业作为主要责任人的情况2 260

    【例14-52】企业作为主要责任人的情况3 261

    【例14-53】附有折扣券进行销售的会计处理 263

    【例14-54】附有奖励积分计划进行销售的会计处理 263

    【例14-55】签订服务合同进行销售的会计处理 265

    【例14-56】授予知识产权许可是否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266

    【例14-57】授予知识产权许可属于在某一时段履行的履约义务 267

    【例14-58】授予知识产权许可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 268

    【例14-59】基于销售或使用情况的特许权使用费1 269

    【例14-60】基于销售或使用情况的特许权使用费2 269

    【例14-61】企业因存在与客户的远期安排而负有回购义务或企业享有回购权利的

    情形1 270

    【例14-62】企业因存在与客户的远期安排而负有回购义务或企业享有回购权利的情形2 270

    【例14-63】企业应客户要求回购商品的情形 271

    【例14-64】客户未行使权利的会计处理 271

    【例14-65】无需退回的初始费的会计处理 272

    14.2.8 关于列报和披露 273

    【例14-66】合同资产的列报 273

    【例14-67】合同负债的列报 274

    【例14-68】按履约进度结转收入金额 274

    【例14-69】与本期确认收入相关的信息披露 277

    【例14-70】分摊至剩余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的信息披露 279

    【例14-71】采用简化处理方法的信息披露 279

    【例14-72】未计入交易价格的可变对价的信息披露 279

    【例14-73】由于未来确认收入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的信息披露 280

    第 15 章 政府补助

    15.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 281

    15.1.1 总则 281

    15.1.2 确认和计量 281

    15.1.3 列报 282

    15.1.4 衔接规定 283

    15.1.5 附则 283

    15.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 283

    15.2.1 总体要求 283

    15.2.2 关于政府补助的定义和特征 283

    【例15-1】政府补助不具有无偿性的情形 284

    【例15-2】政府补助具有无偿性的情形 284

    15.2.3 关于适用范围 285

    【例15-3】政府补助的适用范围 285

    15.2.4 关于政府补助的分类 285

    15.2.5 关于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 286

    【例15-4】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 287

    【例15-5】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 289

    【例15-6】与企业的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 290

    【例15-7】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弥补遭受自然灾害的损失 290

    【例15-8】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

     290

    【例15-9】政府补助退回的会计处理1 291

    【例15-10】政府补助退回的会计处理2 291

    15.2.6 关于特定业务的会计处理 292

    【例15-11】综合性项目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292

    【例15-12】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的会计处理 293

    【例15-13】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的会计处理 295

    15.2.7 关于政府补助的列报 296

    15.2.8 关于新旧准则的衔接规定 296

    【例15-14】新旧准则关于政府补助的调整 296

    第 16 章 借款费用

    16.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 298

    16.1.1 总则 298

    【例16-1】借款费用的确认 298

    16.1.2 确认和计量 298

    【例16-2】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条件 298

    【例16-3】费用化借款费用的计算1 299

    【例16-4】费用化借款费用的计算2 299

    【例16-5】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的判断1 299

    【例16-6】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的判断2 299

    【例16-7】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的判断3 300

    【例16-8】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的判断4 300

    【例16-9】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 300

    【例16-10】资本化利息费用的确定1 301

    【例16-11】资本化利息费用的确定2 301

    【例16-12】借入专门借款的会计处理1 301

    【例16-13】借入专门借款的会计处理2 302

    【例16-14】借入专门借款的会计处理3 302

    【例16-15】借入一般借款的会计处理1 303

    【例16-16】借入一般借款的会计处理2 304

    【例16-17】同时借入一般借款和专门借款的会计处理1 305

    【例16-18】同时借入一般借款和专门借款的会计处理2 306

    【例16-19】外币专门借款的会计处理 308

    【例16-20】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310

    【例16-21】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判断1 311

    【例16-22】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判断2 312

    【例16-23】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判断1 312

    【例16-24】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判断2 312

    16.1.3 披露 313

    16.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应用指南 313

    16.2.1 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存货 313

    16.2.2 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313

    16.2.3 借款辅助费用的处理 314

    16.2.4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暂停 314

    第 17 章 所得税

    17.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 316

    17.1.1 总则 316

    17.1.2 计税基础 316

    【例17-1】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 316

    【例17-2】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2 317

    【例17-3】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3 317

    【例17-4】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4 317

    【例17-5】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1 318

    【例17-6】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2 318

    【例17-7】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3 319

    【例17-8】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4 319

    【例17-9】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1 320

    【例17-10】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2

     320

    【例17-1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3

     320

    【例17-12】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1 321

    【例17-13】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2 321

    【例17-14】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存货的计税基础 322

    【例17-15】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 322

    【例17-16】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1 322

    【例17-17】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2 323

    【例17-18】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3 323

    【例17-19】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4 323

    【例17-20】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 324

    【例17-21】其他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1 324

    【例17-22】其他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2 325

    17.1.3 暂时性差异 325

    【例17-2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 325

    【例17-24】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326

    【例17-25】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326

    17.1.4 确认 327

    【例17-26】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1 327

    【例17-27】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2 327

    【例17-28】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3 328

    【例17-29】不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1 330

    【例17-30】不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2 331

    【例17-31】不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3 331

    17.1.5 计量 332

    【例17-32】递延所得税的计算 332

    【例17-3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1 332

    【例17-34】所得税费用的计算2 334

    【例17-35】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36

    【例17-36】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36

    17.1.6 列报 337

    17.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338

    17.2.1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38

    17.2.2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338

    17.2.3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339

    17.2.4 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339

    第 18 章 外币折算

    18.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9 号——外币折算 341

    18.1.1 总则 341

    18.1.2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341

    【例18-1】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1 341

    【例18-2】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2 342

    18.1.3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343

    【例18-3】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1 343

    【例18-4】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2 343

    【例18-5】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3 343

    【例18-6】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4 343

    【例18-7】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5 344

    【例18-8】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6 344

    【例18-9】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7 344

    【例18-10】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8 345

    【例18-11】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1 345

    【例18-12】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2 346

    【例18-13】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3 346

    【例18-14】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4 346

    【例18-15】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1 347

    【例18-16】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2 347

    【例18-17】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3 348

    【例18-18】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4 349

    【例18-19】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5 349

    【例18-20】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350

    【例18-21】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会计处理 351

    18.1.4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352

    【例18-22】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1 352

    【例18-23】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2 354

    18.1.5 披露 357

    18.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9 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 357

    18.2.1 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 357

    18.2.2 汇兑差额的处理 358

    18.2.3 分账制记账方法 358

    18.2.4 境外经营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的判断 359

    第 19 章 企业合并

    19.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 360

    19.1.1 总则 360

    19.1.2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360

    【例19-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资本公积的计算 360

    【例19-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361

    【例19-3】中介费用的会计处理 361

    【例19-4】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 362

    19.1.3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363

    【例19-5】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购买日的判断 363

    【例19-6】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 363

    【例19-7】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类型的判断 364

    【例19-8】企业合并成本的计算1 365

    【例19-9】企业合并成本的计算2 366

    【例19-10】非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形成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1 366

    【例19-11】非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形成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2 366

    【例19-1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1 367

    【例19-13】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2 367

    【例19-14】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3 368

    【例19-15】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4 369

    【例19-16】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5 370

    【例19-17】反向购买的相关内容 372

    【例19-18】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 372

    【例19-19】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的确认 376

    【例19-20】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的确认 377

    19.1.4 披露 379

    19.2 《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 380

    19.2.1 企业合并的方式 380

    19.2.2 合并日或购买日的确定 381

    19.2.3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381

    19.2.4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381

    19.2.5 业务合并 383

    第 20 章 租赁

    20.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 384

    20.1.1 总则 384

    20.1.2 租赁的识别、分拆和合并 384

    20.1.3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385

    20.1.4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389

    20.1.5 售后租回交易 391

    20.1.6 列报 392

    20.1.7 衔接规定 393

    20.1.8 附则 395

    20.2 《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应用指南 395

    20.2.1 总体要求 395

    20.2.2 适用范围 395

    20.2.3 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396

    20.2.4 租赁的识别 399

    【例20-1】对资产的隐形指定 400

    【例20-2】如何判定资产是否物理可区分 400

    【例20-3】对实质性替换权判定情形1 401

    【例20-4】对实质性替换权判定情形2 402

    【例20-5】对实质性替换权判定情形3 402

    【例20-6】客户是否有权主导资产的使用的判定情形1 404

    【例20-7】客户是否有权主导资产的使用的判定情形2 404

    【例20-8】客户是否有权主导资产的使用的判定情形3 404

    【例20-9】客户是否有权主导资产的使用的判定情形4 404

    【例20-10】客户是否有权主导资产的使用的判定情形5 405

    【例20-11】客户是否有权主导资产的使用的判定情形6 405

    【例20-12】如何评估是否为租赁或是否包括租赁的情形1 406

    【例20-13】如何评估是否为租赁或是否包括租赁的情形2 407

    【例20-14】如何评估是否为租赁或是否包括租赁的情形3 408

    【例20-15】如何评估是否为租赁或是否包括租赁的情形4 408

    20.2.5 租赁的分拆与合并 408

    【例20-16】租赁分拆时的会计处理 409

    20.2.6 租赁期 410

    【例20-17】租赁期开始日的确定 411

    【例20-18】不可撤销租赁期间的确定 411

    【例20-19】租赁期的确定1 412

    【例20-20】租赁期的确定2 412

    20.2.7 承租人会计处理 413

    【例20-21】可变租赁付款额情形下租赁付款额的确定 413

    【例20-22】存在多套付款额方案时租赁付款额的确定 414

    【例20-23】存在租赁激励情形下租赁付款额的确定 414

    【例20-24】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的确定 415

    【例20-25】存在购买选择权时租赁付款额的确定 415

    【例20-26】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时租赁期的确定 415

    【例20-27】根据承租人提供的担保余值预计应支付的款项 416

    【例20-28】租赁内含利率的计算 416

    【例20-29】采用增量借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计算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417

    【例20-30】使用权资产的初始计量 419

    【例20-31】对租赁负债进行后续计量 420

    【例20-32】对可变租赁付款额进行后续计量 421

    【例20-33】实质固定付款额发生变动的会计处理 421

    【例20-34】担保余值预计的应付金额发生变动的会计处理 422

    【例20-35】用于确定租赁付款额的指数或比率发生变动的会计处理 422

    【例20-36】购买选择权、续租选择权或终止租赁选择权的评估1 423

    【例20-37】购买选择权、续租选择权或终止租赁选择权的评估2 424

    【例20-38】购买选择权、续租选择权或终止租赁选择权的评估3 425

    【例20-39】购买选择权、续租选择权或终止租赁选择权的评估4 425

    【例20-40】使用权资产减值的计提 427

    【例20-41】租赁变更作为一项单独租赁的会计处理 428

    【例20-42】租赁变更未作为一项单独租赁的会计处理1 428

    【例20-43】租赁变更未作为一项单独租赁的会计处理2 429

    【例20-44】短期租赁的判断 430

    【例20-45】低价值资产租赁 431

    20.2.8 出租人会计处理 431

    【例20-46】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433

    【例20-47】融资租赁出租人利息收入的后续计量 435

    【例20-48】融资租赁可变租赁收入的后续计量 436

    【例20-49】融资租赁承租人行使购买权的后续计量 437

    【例20-50】融资租赁变更形成一项新的租赁的会计处理 437

    【例20-51】融资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1 437

    【例20-52】融资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2 438

    20.2.9 特殊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 439

    【例20-53】合同期间转租赁的会计处理 439

    【例20-54】合同开始日转租赁的会计处理 440

    【例20-55】出租人的融资租赁会计处理1 440

    【例20-56】出租人的融资租赁会计处理2 442

    【例20-57】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不属于销售的会计处理 445

    【例20-58】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属于销售时的会计处理 445

    20.2.10 列报和披露 447

    【例20-59】租赁负债的披露 447

    【例20-60】可变租赁付款额的披露1 449

    【例20-61】可变租赁付款额的披露2 449

    【例20-62】续租选择权与终止租赁选择权的披露1 450

    【例20-63】续租选择权与终止租赁选择权的披露2 451

    20.2.11 衔接规定 453

    【例20-64】新旧准则衔接的会计处理 455

    第 21 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1.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460

    21.1.1 总则 460

    21.1.2 金融工具的确认和终止确认 463

    21.1.3 金融资产的分类 463

    21.1.4 金融负债的分类 465

    21.1.5 嵌入衍生工具 465

    21.1.6 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466

    21.1.7 金融工具的计量 467

    21.1.8 金融工具的减值 470

    21.1.9 利得和损失 473

    21.1.10 衔接规定 475

    21.1.11 附则 477

    21.2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 477

    21.2.1 总体要求 477

    21.2.2 关于金融工具的相关定义 477

    【例21-1】衍生金融资产的确认1 478

    【例21-2】金融资产的确认 478

    【例21-3】衍生金融资产的确认2 478

    21.2.3 关于适用范围 480

    【例21-4】买卖非金融项目的合同 482

    21.2.4 关于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483

    21.2.5 关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和终止确认 485

    【例21-5】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 486

    21.2.6 关于金融资产的分类 487

    【例21-6】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1 489

    【例21-7】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2 489

    【例21-8】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的业务模式1 489

    【例21-9】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的业务模式2 490

    【例21-10】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491

    【例21-11】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493

    【例21-12】不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493

    【例21-13】不同优先档资产支持证券的处理 494

    【例21-14】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496

    21.2.7 关于金融负债的分类 499

    21.2.8 关于嵌入衍生工具 500

    【例21-15】嵌入衍生工具的分拆 503

    21.2.9 关于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504

    【例21-16】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变更 505

    【例21-17】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506

    【例21-18】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

    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506

    21.2.10 关于金融工具的计量 507【例21-19】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10

    【例21-20】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14

    【例21-2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16

    【例21-2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的会计处理 518

    【例21-2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 520

    【例21-24】以摊余成本计量且不属于任何套期关系一部分的金融负债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521

    【例21-25】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自身信用风险变动的会计处理 523

    21.2.11 关于金融工具的减值 524

    【例21-26】企业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具体方法1 530

    【例21-27】企业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具体方法2 531

    【例21-28】企业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具体方法3 532

    【例21-29】企业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具体方法4 533

    【例21-30】企业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具体方法5 534

    【例21-31】企业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具体方法6 535

    【例21-32】企业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具体方法7 536

    【例21-33】未来12 个月的违约概率无变化时预期信用损失的会计计量 539

    【例21-34】预期信用损失的会计计量 540

    【例21-35】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时预期信用损失的会计计量 541

    【例21-36】不同风险特征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会计计量 542

    【例21-37】其他债权投资减值的账务处理 545

    【例21-38】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546

    21.2.12 关于衔接规定 549

    第 22 章 金融资产转移

    22.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 552

    22.1.1 总则 552

    22.1.2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一般原则 552

    22.1.3 金融资产转移的情形及其终止确认 553

    22.1.4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 555

    22.1.5 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56

    22.1.6 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57

    22.1.7 向转入方提供非现金担保物的会计处理 558

    22.1.8 衔接规定 559

    22.1.9 附则 559

    22.2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 559

    22.2.1 总体要求 559

    22.2.2 关于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560

    22.2.3 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定义 560

    22.2.4 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 561

    【例22-1】企业出售金融资产, 同时约定按回购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回购 565

    【例22-2】企业出售金融资产, 同时与转入方签订看跌或看涨期权合约 565

    【例22-3】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1 567

    【例22-4】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2 568

    22.2.5 关于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 573

    【例22-5】转让贷款的会计处理 573

    【例22-6】出售债券的会计处理 574

    【例22-7】出售债券, 同时签订看涨期权合约的会计处理 575

    22.2.6 关于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76

    【例22-8】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76

    22.2.7 关于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76

    【例22-9】通过对被转移金融资产提供担保方式继续涉入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1 577

    【例22-10】通过对被转移金融资产提供担保方式继续涉入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2 577

    【例22-11】因持有看涨期权而继续涉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579

    【例22-12】因持有看涨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580

    【例22-13】因签出看跌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581

    【例22-14】因同时持有看涨期权和签出看跌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582

    【例22-15】对金融资产的继续涉入仅限于金融资产一部分的会计处理 582

    22.2.8 关于金融资产转移中向转入方提供非现金担保物的会计处理 584
  • 内容简介: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的基本依据,学好企业会计准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根本。同时,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个动态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与优化,这需要会计从业人员不断学习新规定、掌握新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原文、应用指南案例详解 2022年版 准则原文 应用指南 典型案例》收录了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务案例的展示与分析。本书实用性强,案例丰富,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与时俱进,旨在帮助会计从业人员学好、用好企业会计准则。
      本书也适合会计新手、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财务培训及咨询人员、高校会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使用。
  • 作者简介:
    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刘秀婷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晏 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唐斯圆 清华大学 张 琳 中央财经大学 向晶薪 中央财经大学 张时涵 中央财经大学 徐东方 河北金融学院 莫孝伟 中央财经大学 方文彬 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邢铭强 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姚 宇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 目录:
    目 录

    第 1 章 存货

    1.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 1

    1.1.1 总则 1

    1.1.2 确认 1

    1.1.3 计量 1

    【例1 -1】原材料的入账价值 1

    【例1 -2】委托外单位加工存货的会计处理 2

    【例1 -3】计入存货成本的内容 3

    【例1 -4】投资者以存货出资的会计处理 3

    【例1 -5】用个别计价法核算存货成本 4

    【例1 -6】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成本 5

    【例1 -7】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存货成本 6

    【例1 -8】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存货成本 7

    【例1 -9】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9

    【例1 - 10】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的产成品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10

    【例1 - 11】材料价格下降使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10

    【例1 - 12】库存数量小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 10

    【例1 - 13】库存数量大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 11

    【例1 - 14】影响存货价值的因素消失时的会计处理 11

    【例1 -15】一次转销法的会计处理 12

    【例1 -16】五五摊销法的会计处理 12

    【例1 -17】存货盘亏的会计处理 13

    1.1.4 披露 13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应用

    指南 13

    1.2.1 商品存货的成本 13

    1.2.2 周转材料的处理 14

    1.2.3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14

    第 2 章 长期股权投资

    2.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 15

    2.1.1 总则 15

    2.1.2 初始计量 16

    2.1.3 后续计量 16

    2.1.4 衔接规定 18

    2.1.5 附则 18

    2.2 《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 19

    2.2.1 总体要求 19

    2.2.2 关于适用范围 19

    2.2.3 关于重大影响的判断 20

    2.2.4 关于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20

    2.2.5 关于初始计量 24

    【例2 - 1】支付现金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

    会计处理 24

    【例2 - 2】发行股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24

    【例2 -3】接受权益性证券投资而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25

    【例2 -4】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计量 26

    【例2 -5】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会计处理 27

    【例2 - 6】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计量 28

    【例2 -7】非同一控制下多次分步交易实现企业合并的相关会计处理 29

    【例2 - 8】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 30

    【例2 -9】初始投资成本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的处理 30

    2.2.6 关于后续计量 31

    【例2 -10】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及投资损益的确认 31

    【例2 -11】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33

    【例2 -12】权益法下投资损益的确认 34

    【例2 -13】权益法下进一步增加投资的会计处理 35

    【例2 -14】顺流交易下投资损益的确认 36

    【例2 -15】转让资产发生减值损失时投资损益的确认 36

    【例2 -16】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的处理 37

    【例2 -17】超额亏损的确认 38【例2 -18】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

    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38

    【例2 - 19】投资方增加持股比例但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处理 39

    2.2.7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40

    【例2 - 20】公允价值计量转化为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处理 40

    【例2 - 21】权益法核算转化为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41

    【例2 -22】成本法转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处理 42

    【例2 - 23】成本法核算转化为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43

    2.2.8 关于股票股利的处理 44

    2.2.9 关于投资性主体转变时的会计处理 44

    2.2.10 关于处置和相关所得税影响 44

    【例2 -24】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44

    第3 章 投资性房地产

    3.1 企业会计准则第3 号———投资性房地产 47

    3.1.1 总则 47

    【例3 -1】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47

    3.1.2 确认和初始计量 47

    【例3 - 2】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计量 48

    【例3 -3】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时点 48

    【例3 -4】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资本化的支出 48

    3.1.3 后续计量 49

    【例3 -5】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49

    【例3 - 6】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50

    【例3 - 7】变更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 50

    3.1.4 转换 51

    【例3-8】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 51

    【例3-9】成本模式计量的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51

    【例3-10】成本模式计量的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52

    【例3-11】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 52

    【例3-12】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52

    【例3-13】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53

    【例3-14】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确定 53

    【例3-15】自用房地产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 53

    3.1.5 处置 53

    【例3-16】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54

    【例3-17】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54

    3.1.6 披露 55

    3.2 《企业会计准则第3 号——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 55

    3.2.1 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55

    3.2.2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55

    3.2.3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56

    第4 章 固定资产

    4.1 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 57

    4.1.1 总则 57

    4.1.2 确认 57

    【例4-1】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 57

    【例4-2】固定资产的内容 57

    4.1.3 初始计量 58

    【例4-3】外购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1 58

    【例4-4】外购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2 59

    【例4-5】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 59

    【例4-6】在建工程试生产产品取得收入的会计处理 60

    【例4-7】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60

    【例4-8】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61

    【例4-9】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64

    4.1.4 后续计量 64

    【例4-10】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4

    【例4-11】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65

    【例4-12】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65

    【例4-13】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65

    【例4-14】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 65

    4.1.5 处置 66

    【例4-15】因自然灾害产生的净损失的账务处理 66

    【例4-16】固定资产处置损益的计算 66

    【例4-17】出售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66

    【例4-18】固定资产报废的账务处理 67

    【例4-19】因意外事故损毁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68

    【例4-20】固定资产资本化的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 68

    【例4-21】固定资产费用化的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 70

    4.1.6 披露 70

    【例4-22】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70

    【例4-23】盘亏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71

    4.2 《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 71

    4.2.1 固定资产的折旧 71

    4.2.2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72

    4.2.3 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 72

    4.2.4 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 72

    4.2.5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 72

    第5 章 生物资产

    5.1 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 73

    5.1.1 总则 73

    5.1.2 确认和初始计量 73

    【例5-1】外购生物资产间接费用的分摊 73

    【例5-2】自行栽培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74

    【例5-3】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75

    【例5-4】补植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76

    【例5-5】生物资产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的管护费用的会计处理 76

    5.1.3 后续计量 76

    【例5-6】生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77

    5.1.4 收获与处置 78

    【例5-7】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农产品的会计处理 78

    【例5-8】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农产品的会计处理 78

    【例5-9】生产性生物资产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78

    【例5-10】移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 79

    【例5-11】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的会计处理 79

    【例5-12】产畜或役畜淘汰转为育肥畜的会计处理 80

    【例5-13】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转为公益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80

    【例5-14】公益性生物资产转为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81

    【例5-15】盘亏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81

    【例5-16】生物资产死亡的会计处理 81

    【例5-17】处置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82

    5.1.5 披露 82

    5.2 《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 82

    5.2.1 生物资产与农产品 82

    5.2.2 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 83

    5.2.3 消耗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减值迹象 83

    5.2.4 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 83

    5.2.5 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 84

    第6 章 无形资产

    6.1 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 85

    6.1.1 总则 85

    6.1.2 确认 85

    6.1.3 初始计量 86

    【例6-1】外购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1 86

    【例6-2】外购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2 87

    【例6-3】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88

    【例6-4】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89

    6.1.4 后续计量 89

    【例6-5】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89

    【例6-6】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90

    6.1.5 处置和报废 91

    【例6-7】出售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91

    【例6-8】出租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92

    【例6-9】无形资产转销的会计处理1 92

    【例6-10】无形资产转销的会计处理2 92

    6.1.6 披露 93

    6.2 《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 93

    6.2.1 本准则不规范商誉的处理 93

    6.2.2 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93

    6.2.3 开发支出的资本化 93

    6.2.4 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的相关因素 94

    6.2.5 无形资产的摊销 95

    6.2.6 土地使用权的处理 95

    第7 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7.1 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96

    7.1.1 总则 96

    7.1.2 确认 96

    7.1.3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97

    7.1.4 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 98

    7.1.5 披露 98

    7.1.6 衔接规定 99

    7.1.7 附则 99

    7.2 《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 99

    7.2.1 总体要求 99

    7.2.2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 99

    7.2.3 关于适用范围 100

    7.2.4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 101

    7.2.5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102

    7.2.6 关于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104

    【例7-1】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05

    【例7-2】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06

    【例7-3】支付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08

    【例7-4】收到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08

    【例7-5】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10

    【例7-6】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13

    7.2.7 关于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 115

    【例7-7】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15

    【例7-8】涉及换入多项资产或换出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16

    7.2.8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披露 118

    7.2.9 关于新旧准则的衔接规定 118

    第8 章 资产减值

    8.1 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 119

    8.1.1 总则 119

    8.1.2 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119

    8.1.3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120

    【例8-1】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1 121

    【例8-2】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2 121

    【例8-3】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3 122

    8.1.4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124

    【例8-4】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124

    8.1.5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124

    【例8-5】资产组的认定1 124

    【例8-6】资产组的认定2 125

    【例8-7】资产组的认定3 125

    【例8-8】资产组的认定4 125

    【例8-9】资产组的认定5 126

    【例8-10】资产组账面价值的确定 126

    【例8-11】资产组减值损失的确认方法1 126

    【例8-12】资产组减值损失的确认方法2 128

    8.1.6 商誉减值的处理 130

    【例8-13】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 131

    8.1.7 披露 132

    8.2 《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应用指南 134

    8.2.1 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遵循重要性要求 134

    8.2.2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和采用的方法 134

    8.2.3 折现率的确定方法 134

    8.2.5 存在少数股东权益情况下的商誉减值测试 135

    第9 章 职工薪酬

    9.1 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 136

    9.1.1 总则 136

    9.1.2 短期薪酬 137

    9.1.3 离职后福利 138

    9.1.4 辞退福利 139

    9.1.5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140

    9.1.6 披露 140

    9.1.7 衔接规定 141

    9.1.8 附则 141

    9.2 《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141

    9.2.1 总体要求 141

    9.2.2 关于适用范围 142

    9.2.3 关于职工和职工薪酬的定义 142

    9.2.4 关于短期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144

    【例9-1】一般短期职工薪酬的计算 144

    【例9-2】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 145

    【例9-3】累积带薪缺勤的会计处理 146

    【例9-4】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的会计处理 147

    9.2.5 关于离职后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148

    【例9-5】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 148

    【例9-6】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 150

    【例9-7】设定受益计划精算利得或损失的会计处理 153

    9.2.6 关于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153

    【例9-8】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 154

    9.2.7 关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156

    9.2.8 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 156

    【例9-9】关于辞退福利的披露 160

    9.2.9 关于衔接规定 160

    第 10 章 企业年金基金

    10.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企业年金基金 161

    10.1.1 总则 161

    10.1.2 确认和计量 161

    【例10-1】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科目及编号 161

    【例10-2】企业年金基金的缴费流程 163

    【例10-3】企业年金基金初始取得投资时的会计处理1 163

    【例10-4】企业年金基金初始取得投资时的会计处理2 164

    【例10-5】年金基金投资持有期间及估值日的会计处理1 164

    【例10-6】年金基金投资持有期间及估值日的会计处理2 164

    【例10-7】年金基金投资持有期间及估值日的会计处理3 164

    【例10-8】年金基金投资持有期间及估值日的会计处理4 165

    【例10-9】企业年金基金存款利息的会计处理 165

    【例10-10】企业年金基金其他收入的会计处理 166

    【例10-11】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费用的会计处理 166

    【例10-12】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托管人管理费用的会计处理 166

    【例10-13】企业年金基金其他费用的会计处理 167

    【例10-14】企业年金基金收到缴费的会计处理 167

    10.1.3 列报 168

    10.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企业年金基金》应用指南 169

    10.2.1 企业年金基金是独立的会计主体 169

    10.2.2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各方当事人 169

    10.2.3 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 170

    10.2.4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补亏 170

    10.2.5 企业年金基金的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报 170

    第 11 章 股份支付

    11.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 171

    11.1.1 总则 171

    11.1.2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171

    【例11-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171

    【例11-2】附服务年限条件的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172

    【例11-3】附非市场性业绩条件的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174

    11.1.3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175

    【例11-4】以现金结算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175

    11.1.4 披露 176

    11.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应用指南 177

    11.2.1 股份支付的含义 177

    11.2.2 股份支付的处理 177

    11.2.3 回购股份进行职工期权激励 178

    第 12 章 债务重组

    12.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 179

    12.1.1 总则 179

    12.1.2 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179

    12.1.3 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180

    12.1.4 披露 180

    12.1.5 衔接规定 181

    12.1.6 附则 181

    12.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应用指南 181

    12.2.1 总体要求 181

    12.2.2 关于债务重组的定义和方式 182

    12.2.3 关于适用范围 183

    12.2.4 关于债权和债务的终止确认 184

    12.2.5 关于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185

    12.2.6 关于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187

    12.2.7 相关示例 188

    【例12-1】以非金融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188

    【例12-2】债务人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的会计处理 189

    【例12-3】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等方式的组合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90

    【例12-4】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修改其他条款等方式的组合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92

    12.2.8 关于债务重组的相关披露 194

    12.2.9 关于新旧准则的衔接规定 194

    第 13 章 或有事项

    13.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 195

    13.1.1 总则 195

    13.1.2 确认和计量 195

    【例13-1】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的, 按照可能发生金额确定 195

    【例13-2】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的, 按照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

     195

    【例13-3】企业清偿预计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补偿的 196

    【例13-4】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 196

    【例13-5】哪些支出属于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 197

    13.1.3 披露 197

    【例13-6】未决诉讼的会计处理 198

    13.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应用指南 199

    13.2.1 或有事项的特征 199

    13.2.2 或有事项相关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的条件 199

    13.2.3 亏损合同的相关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 200

    13.2.4 重组事项 200

    第 14 章 收入

    14.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

     201

    14.1.1 总则 201

    14.1.2 确认 202

    14.1.3 计量 204

    14.1.4 合同成本 206

    14.1.5 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207

    14.1.6 列报 209

    14.1.7 衔接规定 210

    14.1.8 附则 210

    14.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应用指南 210

    14.2.1 总体要求 210

    14.2.2 关于适用范围 211

    14.2.3 关于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212

    14.2.4 关于收入的确认 215

    【例14-1】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1 216

    【例14-2】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2 217

    【例14-3】合同的持续评估 218

    【例14-4】合同存续期间的确定 219

    【例14-5】合同变更导致交易价格变动的会计处理 220

    【例14-6】合同变更部分作为单独合同的会计处理 220

    【例14-7】合同变更作为原合同终止及新合同订立的会计处理1 221

    【例14-8】合同变更作为原合同终止及新合同订立的会计处理2 221

    【例14-9】合同变更部分作为原合同的组成部分的会计处理 222

    【例14-10】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223

    【例14-11】以某项商品作为投入, 生产或向客户交付其所要求的组合产出 225

    【例14-12】某项商品对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予以重大修改或定制 225

    【例14-13】判断某项商品与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是否具有高度关联性1 226

    【例14-14】判断某项商品与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是否具有高度关联性2 226

    【例14-15】一系列商品作为单项履约义务的会计处理 227

    【例14-16】在履约义务履行的期间内确认收入 228

    【例14-17】在提供服务期间内按照适当的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230

    【例14-18】不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 231

    【例14-19】按已完成的工作量确定履约进度及确认收入 232

    【例14-20】按照直线法确定履约进度及确认收入 232

    【例14-21】仅以已发生的成本为限确认收入 233

    【例14-22】委托代销安排下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 235

    【例14-23】满足售后代管商品安排下确认收入的条件 237

    【例14-24】不满足售后代管商品安排下确认收入的条件 237

    14.2.5 关于收入的计量 239

    【例14-25】合同包含可变对价的情形 239

    【例14-26】按照期望值估计可变对价金额 240

    【例14-27】按照可能发生金额估计可变对价金额 240

    【例14-28】估计可变对价时应考虑的信息 240

    【例14-29】考虑将可变对价计入交易价格的限制要求1 241

    【例14-30】考虑将可变对价计入交易价格的限制要求2 242

    【例14-31】考虑将可变对价计入交易价格的限制要求3 242

    【例14-32】考虑将可变对价计入交易价格的限制要求4 243

    【例14-33】合同中不包含重大融资成分 244

    【例14-34】合同中包含重大融资成分 244

    【例14-35】企业因转让商品而有权向客户收取的对价是非现金形式 245

    【例14-36】按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247

    【例14-37】分摊合同折扣的会计处理 248

    【例14-38】分摊合同折扣后采用余值法估计单独售价 249

    【例14-39】分摊可变对价的会计处理 249

    【例14-40】交易价格的后续变动的会计处理 250

    14.2.6 关于合同成本 251

    【例14-41】合同履约成本 252

    【例14-42】合同取得成本 252

    【例14-43】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 253

    14.2.7 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255

    【例14-44】附有销售退回条款进行销售的会计处理1 255

    【例14-45】附有销售退回条款进行销售的会计处理2 256

    【例14-46】附有销售退回条款进行销售的会计处理3 256

    【例14-47】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进行销售的会计处理 258

    【例14-48】企业作为主要责任人的情况1 259

    【例14-49】企业作为代理人的情况1 260

    【例14-50】企业作为代理人的情况2 260

    【例14-51】企业作为主要责任人的情况2 260

    【例14-52】企业作为主要责任人的情况3 261

    【例14-53】附有折扣券进行销售的会计处理 263

    【例14-54】附有奖励积分计划进行销售的会计处理 263

    【例14-55】签订服务合同进行销售的会计处理 265

    【例14-56】授予知识产权许可是否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266

    【例14-57】授予知识产权许可属于在某一时段履行的履约义务 267

    【例14-58】授予知识产权许可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 268

    【例14-59】基于销售或使用情况的特许权使用费1 269

    【例14-60】基于销售或使用情况的特许权使用费2 269

    【例14-61】企业因存在与客户的远期安排而负有回购义务或企业享有回购权利的

    情形1 270

    【例14-62】企业因存在与客户的远期安排而负有回购义务或企业享有回购权利的情形2 270

    【例14-63】企业应客户要求回购商品的情形 271

    【例14-64】客户未行使权利的会计处理 271

    【例14-65】无需退回的初始费的会计处理 272

    14.2.8 关于列报和披露 273

    【例14-66】合同资产的列报 273

    【例14-67】合同负债的列报 274

    【例14-68】按履约进度结转收入金额 274

    【例14-69】与本期确认收入相关的信息披露 277

    【例14-70】分摊至剩余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的信息披露 279

    【例14-71】采用简化处理方法的信息披露 279

    【例14-72】未计入交易价格的可变对价的信息披露 279

    【例14-73】由于未来确认收入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的信息披露 280

    第 15 章 政府补助

    15.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 281

    15.1.1 总则 281

    15.1.2 确认和计量 281

    15.1.3 列报 282

    15.1.4 衔接规定 283

    15.1.5 附则 283

    15.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 283

    15.2.1 总体要求 283

    15.2.2 关于政府补助的定义和特征 283

    【例15-1】政府补助不具有无偿性的情形 284

    【例15-2】政府补助具有无偿性的情形 284

    15.2.3 关于适用范围 285

    【例15-3】政府补助的适用范围 285

    15.2.4 关于政府补助的分类 285

    15.2.5 关于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 286

    【例15-4】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 287

    【例15-5】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 289

    【例15-6】与企业的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 290

    【例15-7】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弥补遭受自然灾害的损失 290

    【例15-8】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

     290

    【例15-9】政府补助退回的会计处理1 291

    【例15-10】政府补助退回的会计处理2 291

    15.2.6 关于特定业务的会计处理 292

    【例15-11】综合性项目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292

    【例15-12】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的会计处理 293

    【例15-13】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的会计处理 295

    15.2.7 关于政府补助的列报 296

    15.2.8 关于新旧准则的衔接规定 296

    【例15-14】新旧准则关于政府补助的调整 296

    第 16 章 借款费用

    16.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 298

    16.1.1 总则 298

    【例16-1】借款费用的确认 298

    16.1.2 确认和计量 298

    【例16-2】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条件 298

    【例16-3】费用化借款费用的计算1 299

    【例16-4】费用化借款费用的计算2 299

    【例16-5】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的判断1 299

    【例16-6】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的判断2 299

    【例16-7】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的判断3 300

    【例16-8】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的判断4 300

    【例16-9】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 300

    【例16-10】资本化利息费用的确定1 301

    【例16-11】资本化利息费用的确定2 301

    【例16-12】借入专门借款的会计处理1 301

    【例16-13】借入专门借款的会计处理2 302

    【例16-14】借入专门借款的会计处理3 302

    【例16-15】借入一般借款的会计处理1 303

    【例16-16】借入一般借款的会计处理2 304

    【例16-17】同时借入一般借款和专门借款的会计处理1 305

    【例16-18】同时借入一般借款和专门借款的会计处理2 306

    【例16-19】外币专门借款的会计处理 308

    【例16-20】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310

    【例16-21】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判断1 311

    【例16-22】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判断2 312

    【例16-23】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判断1 312

    【例16-24】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判断2 312

    16.1.3 披露 313

    16.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应用指南 313

    16.2.1 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存货 313

    16.2.2 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313

    16.2.3 借款辅助费用的处理 314

    16.2.4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暂停 314

    第 17 章 所得税

    17.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 316

    17.1.1 总则 316

    17.1.2 计税基础 316

    【例17-1】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 316

    【例17-2】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2 317

    【例17-3】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3 317

    【例17-4】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4 317

    【例17-5】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1 318

    【例17-6】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2 318

    【例17-7】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3 319

    【例17-8】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4 319

    【例17-9】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1 320

    【例17-10】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2

     320

    【例17-1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3

     320

    【例17-12】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1 321

    【例17-13】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2 321

    【例17-14】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存货的计税基础 322

    【例17-15】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 322

    【例17-16】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1 322

    【例17-17】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2 323

    【例17-18】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3 323

    【例17-19】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4 323

    【例17-20】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 324

    【例17-21】其他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1 324

    【例17-22】其他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2 325

    17.1.3 暂时性差异 325

    【例17-2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 325

    【例17-24】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326

    【例17-25】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326

    17.1.4 确认 327

    【例17-26】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1 327

    【例17-27】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2 327

    【例17-28】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3 328

    【例17-29】不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1 330

    【例17-30】不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2 331

    【例17-31】不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3 331

    17.1.5 计量 332

    【例17-32】递延所得税的计算 332

    【例17-3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1 332

    【例17-34】所得税费用的计算2 334

    【例17-35】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36

    【例17-36】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36

    17.1.6 列报 337

    17.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338

    17.2.1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38

    17.2.2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338

    17.2.3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339

    17.2.4 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339

    第 18 章 外币折算

    18.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9 号——外币折算 341

    18.1.1 总则 341

    18.1.2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341

    【例18-1】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1 341

    【例18-2】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2 342

    18.1.3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343

    【例18-3】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1 343

    【例18-4】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2 343

    【例18-5】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3 343

    【例18-6】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4 343

    【例18-7】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5 344

    【例18-8】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6 344

    【例18-9】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7 344

    【例18-10】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8 345

    【例18-11】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1 345

    【例18-12】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2 346

    【例18-13】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3 346

    【例18-14】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4 346

    【例18-15】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1 347

    【例18-16】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2 347

    【例18-17】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3 348

    【例18-18】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4 349

    【例18-19】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5 349

    【例18-20】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350

    【例18-21】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会计处理 351

    18.1.4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352

    【例18-22】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1 352

    【例18-23】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2 354

    18.1.5 披露 357

    18.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9 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 357

    18.2.1 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 357

    18.2.2 汇兑差额的处理 358

    18.2.3 分账制记账方法 358

    18.2.4 境外经营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的判断 359

    第 19 章 企业合并

    19.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 360

    19.1.1 总则 360

    19.1.2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360

    【例19-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资本公积的计算 360

    【例19-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361

    【例19-3】中介费用的会计处理 361

    【例19-4】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 362

    19.1.3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363

    【例19-5】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购买日的判断 363

    【例19-6】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 363

    【例19-7】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类型的判断 364

    【例19-8】企业合并成本的计算1 365

    【例19-9】企业合并成本的计算2 366

    【例19-10】非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形成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1 366

    【例19-11】非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形成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2 366

    【例19-1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1 367

    【例19-13】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2 367

    【例19-14】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3 368

    【例19-15】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4 369

    【例19-16】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或有对价的会计处理5 370

    【例19-17】反向购买的相关内容 372

    【例19-18】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 372

    【例19-19】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的确认 376

    【例19-20】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的确认 377

    19.1.4 披露 379

    19.2 《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 380

    19.2.1 企业合并的方式 380

    19.2.2 合并日或购买日的确定 381

    19.2.3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381

    19.2.4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381

    19.2.5 业务合并 383

    第 20 章 租赁

    20.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 384

    20.1.1 总则 384

    20.1.2 租赁的识别、分拆和合并 384

    20.1.3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385

    20.1.4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389

    20.1.5 售后租回交易 391

    20.1.6 列报 392

    20.1.7 衔接规定 393

    20.1.8 附则 395

    20.2 《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应用指南 395

    20.2.1 总体要求 395

    20.2.2 适用范围 395

    20.2.3 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396

    20.2.4 租赁的识别 399

    【例20-1】对资产的隐形指定 400

    【例20-2】如何判定资产是否物理可区分 400

    【例20-3】对实质性替换权判定情形1 401

    【例20-4】对实质性替换权判定情形2 402

    【例20-5】对实质性替换权判定情形3 402

    【例20-6】客户是否有权主导资产的使用的判定情形1 404

    【例20-7】客户是否有权主导资产的使用的判定情形2 404

    【例20-8】客户是否有权主导资产的使用的判定情形3 404

    【例20-9】客户是否有权主导资产的使用的判定情形4 404

    【例20-10】客户是否有权主导资产的使用的判定情形5 405

    【例20-11】客户是否有权主导资产的使用的判定情形6 405

    【例20-12】如何评估是否为租赁或是否包括租赁的情形1 406

    【例20-13】如何评估是否为租赁或是否包括租赁的情形2 407

    【例20-14】如何评估是否为租赁或是否包括租赁的情形3 408

    【例20-15】如何评估是否为租赁或是否包括租赁的情形4 408

    20.2.5 租赁的分拆与合并 408

    【例20-16】租赁分拆时的会计处理 409

    20.2.6 租赁期 410

    【例20-17】租赁期开始日的确定 411

    【例20-18】不可撤销租赁期间的确定 411

    【例20-19】租赁期的确定1 412

    【例20-20】租赁期的确定2 412

    20.2.7 承租人会计处理 413

    【例20-21】可变租赁付款额情形下租赁付款额的确定 413

    【例20-22】存在多套付款额方案时租赁付款额的确定 414

    【例20-23】存在租赁激励情形下租赁付款额的确定 414

    【例20-24】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的确定 415

    【例20-25】存在购买选择权时租赁付款额的确定 415

    【例20-26】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时租赁期的确定 415

    【例20-27】根据承租人提供的担保余值预计应支付的款项 416

    【例20-28】租赁内含利率的计算 416

    【例20-29】采用增量借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计算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417

    【例20-30】使用权资产的初始计量 419

    【例20-31】对租赁负债进行后续计量 420

    【例20-32】对可变租赁付款额进行后续计量 421

    【例20-33】实质固定付款额发生变动的会计处理 421

    【例20-34】担保余值预计的应付金额发生变动的会计处理 422

    【例20-35】用于确定租赁付款额的指数或比率发生变动的会计处理 422

    【例20-36】购买选择权、续租选择权或终止租赁选择权的评估1 423

    【例20-37】购买选择权、续租选择权或终止租赁选择权的评估2 424

    【例20-38】购买选择权、续租选择权或终止租赁选择权的评估3 425

    【例20-39】购买选择权、续租选择权或终止租赁选择权的评估4 425

    【例20-40】使用权资产减值的计提 427

    【例20-41】租赁变更作为一项单独租赁的会计处理 428

    【例20-42】租赁变更未作为一项单独租赁的会计处理1 428

    【例20-43】租赁变更未作为一项单独租赁的会计处理2 429

    【例20-44】短期租赁的判断 430

    【例20-45】低价值资产租赁 431

    20.2.8 出租人会计处理 431

    【例20-46】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433

    【例20-47】融资租赁出租人利息收入的后续计量 435

    【例20-48】融资租赁可变租赁收入的后续计量 436

    【例20-49】融资租赁承租人行使购买权的后续计量 437

    【例20-50】融资租赁变更形成一项新的租赁的会计处理 437

    【例20-51】融资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1 437

    【例20-52】融资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2 438

    20.2.9 特殊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 439

    【例20-53】合同期间转租赁的会计处理 439

    【例20-54】合同开始日转租赁的会计处理 440

    【例20-55】出租人的融资租赁会计处理1 440

    【例20-56】出租人的融资租赁会计处理2 442

    【例20-57】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不属于销售的会计处理 445

    【例20-58】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属于销售时的会计处理 445

    20.2.10 列报和披露 447

    【例20-59】租赁负债的披露 447

    【例20-60】可变租赁付款额的披露1 449

    【例20-61】可变租赁付款额的披露2 449

    【例20-62】续租选择权与终止租赁选择权的披露1 450

    【例20-63】续租选择权与终止租赁选择权的披露2 451

    20.2.11 衔接规定 453

    【例20-64】新旧准则衔接的会计处理 455

    第 21 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1.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460

    21.1.1 总则 460

    21.1.2 金融工具的确认和终止确认 463

    21.1.3 金融资产的分类 463

    21.1.4 金融负债的分类 465

    21.1.5 嵌入衍生工具 465

    21.1.6 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466

    21.1.7 金融工具的计量 467

    21.1.8 金融工具的减值 470

    21.1.9 利得和损失 473

    21.1.10 衔接规定 475

    21.1.11 附则 477

    21.2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 477

    21.2.1 总体要求 477

    21.2.2 关于金融工具的相关定义 477

    【例21-1】衍生金融资产的确认1 478

    【例21-2】金融资产的确认 478

    【例21-3】衍生金融资产的确认2 478

    21.2.3 关于适用范围 480

    【例21-4】买卖非金融项目的合同 482

    21.2.4 关于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483

    21.2.5 关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和终止确认 485

    【例21-5】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 486

    21.2.6 关于金融资产的分类 487

    【例21-6】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1 489

    【例21-7】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2 489

    【例21-8】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的业务模式1 489

    【例21-9】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的业务模式2 490

    【例21-10】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491

    【例21-11】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493

    【例21-12】不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493

    【例21-13】不同优先档资产支持证券的处理 494

    【例21-14】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496

    21.2.7 关于金融负债的分类 499

    21.2.8 关于嵌入衍生工具 500

    【例21-15】嵌入衍生工具的分拆 503

    21.2.9 关于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504

    【例21-16】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变更 505

    【例21-17】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506

    【例21-18】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

    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506

    21.2.10 关于金融工具的计量 507【例21-19】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10

    【例21-20】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14

    【例21-2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16

    【例21-2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的会计处理 518

    【例21-2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 520

    【例21-24】以摊余成本计量且不属于任何套期关系一部分的金融负债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521

    【例21-25】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自身信用风险变动的会计处理 523

    21.2.11 关于金融工具的减值 524

    【例21-26】企业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具体方法1 530

    【例21-27】企业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具体方法2 531

    【例21-28】企业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具体方法3 532

    【例21-29】企业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具体方法4 533

    【例21-30】企业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具体方法5 534

    【例21-31】企业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具体方法6 535

    【例21-32】企业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具体方法7 536

    【例21-33】未来12 个月的违约概率无变化时预期信用损失的会计计量 539

    【例21-34】预期信用损失的会计计量 540

    【例21-35】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时预期信用损失的会计计量 541

    【例21-36】不同风险特征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会计计量 542

    【例21-37】其他债权投资减值的账务处理 545

    【例21-38】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546

    21.2.12 关于衔接规定 549

    第 22 章 金融资产转移

    22.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 552

    22.1.1 总则 552

    22.1.2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一般原则 552

    22.1.3 金融资产转移的情形及其终止确认 553

    22.1.4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 555

    22.1.5 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56

    22.1.6 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57

    22.1.7 向转入方提供非现金担保物的会计处理 558

    22.1.8 衔接规定 559

    22.1.9 附则 559

    22.2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 559

    22.2.1 总体要求 559

    22.2.2 关于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560

    22.2.3 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定义 560

    22.2.4 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 561

    【例22-1】企业出售金融资产, 同时约定按回购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回购 565

    【例22-2】企业出售金融资产, 同时与转入方签订看跌或看涨期权合约 565

    【例22-3】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1 567

    【例22-4】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2 568

    22.2.5 关于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 573

    【例22-5】转让贷款的会计处理 573

    【例22-6】出售债券的会计处理 574

    【例22-7】出售债券, 同时签订看涨期权合约的会计处理 575

    22.2.6 关于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76

    【例22-8】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76

    22.2.7 关于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576

    【例22-9】通过对被转移金融资产提供担保方式继续涉入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1 577

    【例22-10】通过对被转移金融资产提供担保方式继续涉入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2 577

    【例22-11】因持有看涨期权而继续涉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579

    【例22-12】因持有看涨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580

    【例22-13】因签出看跌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581

    【例22-14】因同时持有看涨期权和签出看跌期权而继续涉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582

    【例22-15】对金融资产的继续涉入仅限于金融资产一部分的会计处理 582

    22.2.8 关于金融资产转移中向转入方提供非现金担保物的会计处理 584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