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方法与规划策略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方法与规划策略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3
版次: 1
ISBN: 9787560384153
定价: 6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1页
字数: 270.000千字
  • 历史街区复兴改造动力来源与预期经济收益需求导致对原住民的社会包容性不高。原住民的生活利益及社会融合问题亟待解决。本书分析了哈尔滨13处历史街区现状的空间问题和原住民社会问题,明确了原住民社会融合对街区发展的影响机制;借鉴社会融合测量理论方法,建构测量模型对街区总体融合层面和各项融合维度层面原住民社会融合测度量化及影响社会融合因子进行分级评价;提出社会包容性发展和空间活力可持续的历史街区复兴发展规划模式,形成行为、文化、经济、空间与管理“五维一体”的规划体系及运行机制,为历史街区复兴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书可供城乡规划设计人员及历史街区保护管理部门相关人员作为理论和技术参考书。 陆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城乡复兴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1994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后留校任教。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省市级规划设计实践项目40余项。获国家“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中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等国家及省市级奖励10余项。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城镇化及城市存量规划的发展趋势

    1.1.2 城市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的趋势

    1.1.3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的困境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关于历史街区复兴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历史街区规划

    1.3.2 原住民研究

    1.3.3 国内外相关文献简析

    1.4 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历史街区复兴及原住民社会融合相关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历史街区

    2.1.2 历史街区复兴

    2.1.3 历史街区原住民

    2.1.4 社会融合

    2.2 社会融合理论

    2.2.1 理论依据

    2.2.2 理论流派

    2.2.3 社会融合途径

    2.3 其他相关理论

    2.3.1 公众参与论

    2.3.2 市民参与阶梯论

    2.3.3 博弈论

    2.3.4 绅士化论

    2.3.5 包容性发展论

    2.4 历史街区复兴的基本特征

    2.4.1 开发模式

    2.4.2 行为主体

    2.4.3 实施途径

    2.4.4 社会结构

    2.5 经典案例研究

    2.5.1 西方历史街区复兴理念的发展及转变

    2.5.2 经典案例:重塑具有人气活力特征的历史街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历史街区复兴与原住民现状剖析

    3.1 历史街区复兴现状概况

    3.1.1 哈尔滨城市发展历史沿革

    3.1.2 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程

    3.1.3 哈尔滨历史街区复兴规划历程

    3.2 历史街区原住民现状概况

    3.2.1 哈尔滨历史街区原住民人口特征

    3.2.2 哈尔滨历史街区原住民生活特征

    3.3 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的空间问题

    3.3.1 社交空间的差异

    3.3.2 文化空间的迥异

    3.3.3 产业空间的变异

    3.3.4 居住空间的分异

    3.3.5 管理区划的互异

    3.3.6 街区空间问题汇总

    3.3.7 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的社会矛盾

    第4章 历史街区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与分析

    4.1 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模型的建构

    4.1.1 原住民社会融合群体特征

    4.1.2 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模型的结构

    4.1.3 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模型的内容

    4.2 哈尔滨历史街区原住民社会融合度量化

    4.2.1 建立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体系

    4.2.2 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因子筛选

    4.2.3 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因子的结构

    4.2.4 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计算方法

    4.3 哈尔滨历史街区原住民社会融合度比较分析

    4.3.1 街区间融合维度总体水平比较

    4.3.2 独立街区内部融合维度比较

    4.3.3 多个街区之间融合维度比较

    4.4 原住民社会融合影响机制分析

    4.4.1 对心理和谐的直接影响效应

    4.4.2 对地方感知的间接影响效应

    4.4.3 建立交互式影响的结构模型

    4.4.4 交互式影响机制分析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原住民社会融合的历史街区复兴规划体系建构

    5.1 历史街区复兴规划思路转变

    5.1.1 传统复兴规划思路的成因与困境

    5.1.2 转变需满足社会关怀需求的内生推力

    5.1.3 转变需实现街区持续活力的外源动力

    5.1.4 复兴规划思路转型的路径再生与比较

    5.2 基于社会融合的历史街区复兴规划价值观

    5.2.1 社会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5.2.2 复合活力可持续的发展观

    5.3 原住民社会融合的历史街区复兴规划体系生成

    5.3.1 社会融合与复兴规划的耦合关联

    5.3.2 社会要素对应空问要素的转化

    5.3.3 “五维一体”的规划体系及特征

    5.4 原住民社会融合的历史街区复兴规划体系运行

    5.4.1 以原住民行为与游客行为相融合为规划目标

    5.4.2 以邻里文化与商贸文化相融合为复兴基础

    5.4.3 以就业经济与产业经济相融合为发展路径

    5.4.4 以居住空间与旅游空间相融合为更新手段

    5.4.5 以个体参与与公共管理相融合为实施保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哈尔滨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的策略

    6.1 强势产业引导模式的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策略

    6.1.1 保留原有业态生境

    6.1.2 厚植核心产业类型

    6.1.3 优化产业功能效应

    6.2 文化体验互动模式的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策略

    6.2.1 复苏全息化传统文化资源

    6.2.2 恢复在地化特色文化符号

    6.2.3 再现沉浸式文化互动空间

    6.3 多元空间服务模式的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策略

    6.3.1 重建多元服务运行平台

    6.3.2 重配完善服务设施结构

    6.3.3 重组包容共享服务空间

    6.4 传统生活赓续模式的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策略

    6.4.1 修复生活服务设施

    6.4.2 还原社会交往网络

    6.4.3 复原社区公众管理

    6.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 内容简介:
    历史街区复兴改造动力来源与预期经济收益需求导致对原住民的社会包容性不高。原住民的生活利益及社会融合问题亟待解决。本书分析了哈尔滨13处历史街区现状的空间问题和原住民社会问题,明确了原住民社会融合对街区发展的影响机制;借鉴社会融合测量理论方法,建构测量模型对街区总体融合层面和各项融合维度层面原住民社会融合测度量化及影响社会融合因子进行分级评价;提出社会包容性发展和空间活力可持续的历史街区复兴发展规划模式,形成行为、文化、经济、空间与管理“五维一体”的规划体系及运行机制,为历史街区复兴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书可供城乡规划设计人员及历史街区保护管理部门相关人员作为理论和技术参考书。
  • 作者简介:
    陆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城乡复兴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1994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后留校任教。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省市级规划设计实践项目40余项。获国家“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中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等国家及省市级奖励10余项。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城镇化及城市存量规划的发展趋势

    1.1.2 城市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的趋势

    1.1.3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的困境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关于历史街区复兴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历史街区规划

    1.3.2 原住民研究

    1.3.3 国内外相关文献简析

    1.4 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历史街区复兴及原住民社会融合相关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历史街区

    2.1.2 历史街区复兴

    2.1.3 历史街区原住民

    2.1.4 社会融合

    2.2 社会融合理论

    2.2.1 理论依据

    2.2.2 理论流派

    2.2.3 社会融合途径

    2.3 其他相关理论

    2.3.1 公众参与论

    2.3.2 市民参与阶梯论

    2.3.3 博弈论

    2.3.4 绅士化论

    2.3.5 包容性发展论

    2.4 历史街区复兴的基本特征

    2.4.1 开发模式

    2.4.2 行为主体

    2.4.3 实施途径

    2.4.4 社会结构

    2.5 经典案例研究

    2.5.1 西方历史街区复兴理念的发展及转变

    2.5.2 经典案例:重塑具有人气活力特征的历史街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历史街区复兴与原住民现状剖析

    3.1 历史街区复兴现状概况

    3.1.1 哈尔滨城市发展历史沿革

    3.1.2 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程

    3.1.3 哈尔滨历史街区复兴规划历程

    3.2 历史街区原住民现状概况

    3.2.1 哈尔滨历史街区原住民人口特征

    3.2.2 哈尔滨历史街区原住民生活特征

    3.3 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的空间问题

    3.3.1 社交空间的差异

    3.3.2 文化空间的迥异

    3.3.3 产业空间的变异

    3.3.4 居住空间的分异

    3.3.5 管理区划的互异

    3.3.6 街区空间问题汇总

    3.3.7 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的社会矛盾

    第4章 历史街区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与分析

    4.1 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模型的建构

    4.1.1 原住民社会融合群体特征

    4.1.2 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模型的结构

    4.1.3 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模型的内容

    4.2 哈尔滨历史街区原住民社会融合度量化

    4.2.1 建立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体系

    4.2.2 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因子筛选

    4.2.3 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因子的结构

    4.2.4 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计算方法

    4.3 哈尔滨历史街区原住民社会融合度比较分析

    4.3.1 街区间融合维度总体水平比较

    4.3.2 独立街区内部融合维度比较

    4.3.3 多个街区之间融合维度比较

    4.4 原住民社会融合影响机制分析

    4.4.1 对心理和谐的直接影响效应

    4.4.2 对地方感知的间接影响效应

    4.4.3 建立交互式影响的结构模型

    4.4.4 交互式影响机制分析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原住民社会融合的历史街区复兴规划体系建构

    5.1 历史街区复兴规划思路转变

    5.1.1 传统复兴规划思路的成因与困境

    5.1.2 转变需满足社会关怀需求的内生推力

    5.1.3 转变需实现街区持续活力的外源动力

    5.1.4 复兴规划思路转型的路径再生与比较

    5.2 基于社会融合的历史街区复兴规划价值观

    5.2.1 社会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5.2.2 复合活力可持续的发展观

    5.3 原住民社会融合的历史街区复兴规划体系生成

    5.3.1 社会融合与复兴规划的耦合关联

    5.3.2 社会要素对应空问要素的转化

    5.3.3 “五维一体”的规划体系及特征

    5.4 原住民社会融合的历史街区复兴规划体系运行

    5.4.1 以原住民行为与游客行为相融合为规划目标

    5.4.2 以邻里文化与商贸文化相融合为复兴基础

    5.4.3 以就业经济与产业经济相融合为发展路径

    5.4.4 以居住空间与旅游空间相融合为更新手段

    5.4.5 以个体参与与公共管理相融合为实施保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哈尔滨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的策略

    6.1 强势产业引导模式的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策略

    6.1.1 保留原有业态生境

    6.1.2 厚植核心产业类型

    6.1.3 优化产业功能效应

    6.2 文化体验互动模式的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策略

    6.2.1 复苏全息化传统文化资源

    6.2.2 恢复在地化特色文化符号

    6.2.3 再现沉浸式文化互动空间

    6.3 多元空间服务模式的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策略

    6.3.1 重建多元服务运行平台

    6.3.2 重配完善服务设施结构

    6.3.3 重组包容共享服务空间

    6.4 传统生活赓续模式的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策略

    6.4.1 修复生活服务设施

    6.4.2 还原社会交往网络

    6.4.3 复原社区公众管理

    6.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方法与规划策略
5分钟漫画人情世故
陆明 著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方法与规划策略
陆明扬集(浦东历代要籍选刊)
陆明扬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方法与规划策略
兰花促芽促花经验
陆明祥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方法与规划策略
创新中的安全-(西方主要国家科技保密政策比较研究)
陆明远 著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方法与规划策略
公共组织理论(新编21世纪)
陆明远 冯楠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方法与规划策略
手把手教你玩定投
陆明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方法与规划策略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第二版)
陆明;王雯倩;李松石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方法与规划策略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第二版)
陆明;李松石;高岩;王雯倩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方法与规划策略
养兰技艺一本就够
陆明祥 著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方法与规划策略
严寒地区城市公共服务区微气候调节方法及环境优化策略
陆明;侯拓宇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方法与规划策略
搦翰明均(陆明君)/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作品集
陆明君 著;谭平 编
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方法与规划策略
读故事学法律/少儿法律知识读本
陆明 著;马若飞、苏凝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