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发展与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发展与乡村振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22-06
版次: 1
ISBN: 9787522801766
定价: 9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228页
字数: 156.000千字
分类: 经济
8人买过
  • 中国民族学学会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为主题,收到了近百篇学术论文,本书从中精选出了14篇集结出版。所选论文多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全国不同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鲜活案列,其中有的总结了乡村振兴在民族地区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有的则分析了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产业模式、资源禀赋、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等方面,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众多乡村样本。 贺卫光,男,博士,研究员,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63 年 11 月生,裕固族,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 现在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并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甘肃省领军人才,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 。

    祁进玉,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学系主任、东北亚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族群性与文化研究,宗教、生态与教育人类学等。2011年入选教.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年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宗教学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专著《群体身份与多元认同——基于三个土族社区的人类学对比研究》(2008)获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民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土族民族识别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15,获2016年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编著《文化研究导论》(2013)、主编《东北亚民族文化评论》等论文集8部。主持国家软科学和国家社科基金各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 治理视域下涉藏地区乡村干部能力建设的困局与对策

    ——以四川为例 陈井安 刘福敏 刘伟

    亚细亚终结: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转型模式研究 吴秋林

    下司淑里村发展的路径探析 王乾慧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

    ——以北川羌族自治县西窝羌寨为例 钟晓焘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建设与发展

    ——以鄯善县鲁克沁镇三个桥村为例 哈斯亚提·亚森

    乡村振兴战略下清水江流域民族村寨生计变迁展望

    ——以侗寨洞脚为个案 申雯清 李俊杰

    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王宁宁

    跨境与变迁: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家族根基与传承

    ——对《原色记忆——朝鲜族一家人在东北》的人类学探讨 朴婷姬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创新

    ——关于裕固族东迁节及其文化的解读 贺卫光

    小康社会背景下阿勒泰哈萨克民族游牧文化变迁研究 达那尔·毛肯

    从江侗族文化的传承及发展研究——以从江县丙妹镇为例 梁飘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以西江苗寨为研究个案 李宁阳

    中哈边疆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民族渊源与地缘基础 冯瑞(热依曼)

    人际公平对移民迁入地归属感的影响

    ——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 冯敬杰
  • 内容简介:
    中国民族学学会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为主题,收到了近百篇学术论文,本书从中精选出了14篇集结出版。所选论文多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全国不同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鲜活案列,其中有的总结了乡村振兴在民族地区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有的则分析了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产业模式、资源禀赋、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等方面,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众多乡村样本。
  • 作者简介:
    贺卫光,男,博士,研究员,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63 年 11 月生,裕固族,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 现在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并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甘肃省领军人才,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 。

    祁进玉,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学系主任、东北亚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族群性与文化研究,宗教、生态与教育人类学等。2011年入选教.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年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宗教学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专著《群体身份与多元认同——基于三个土族社区的人类学对比研究》(2008)获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民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土族民族识别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15,获2016年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编著《文化研究导论》(2013)、主编《东北亚民族文化评论》等论文集8部。主持国家软科学和国家社科基金各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
  • 目录:
    治理视域下涉藏地区乡村干部能力建设的困局与对策

    ——以四川为例 陈井安 刘福敏 刘伟

    亚细亚终结: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转型模式研究 吴秋林

    下司淑里村发展的路径探析 王乾慧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

    ——以北川羌族自治县西窝羌寨为例 钟晓焘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建设与发展

    ——以鄯善县鲁克沁镇三个桥村为例 哈斯亚提·亚森

    乡村振兴战略下清水江流域民族村寨生计变迁展望

    ——以侗寨洞脚为个案 申雯清 李俊杰

    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王宁宁

    跨境与变迁: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家族根基与传承

    ——对《原色记忆——朝鲜族一家人在东北》的人类学探讨 朴婷姬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创新

    ——关于裕固族东迁节及其文化的解读 贺卫光

    小康社会背景下阿勒泰哈萨克民族游牧文化变迁研究 达那尔·毛肯

    从江侗族文化的传承及发展研究——以从江县丙妹镇为例 梁飘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以西江苗寨为研究个案 李宁阳

    中哈边疆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民族渊源与地缘基础 冯瑞(热依曼)

    人际公平对移民迁入地归属感的影响

    ——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 冯敬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民族地区发展与乡村振兴
裕固族仪式研究
贺卫光 编
民族地区发展与乡村振兴
马蹄寺历史与旅游文化研究
贺卫光 主编;赵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