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仲崇民)

高等有机化学(仲崇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 ,
2022-05
版次: 1
ISBN: 9787122401618
定价: 8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0页
字数: 864千字
8人买过
  • 《高等有机化学》主要论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反应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构象分析、烯烃的加成反应、周环反应、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羰基化合物的加成与烯醇化、碳正离子、卡宾、有机硅化学、有机光化学。
      为方便学生学习重要的英文术语和专有名词,书中对主要的术语进行了英语注释。每章之后均附以启发性和思考性为主的习题,并附有原始参考文献。本书有配套的选择练习题库供教师布置作业使用,请向编者或出版社索取。
      《高等有机化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有机化学及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仲崇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从事催化化学和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早年留学日本,获得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并在北海道大学从事有机合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作者熟悉日本和美国的化学教学特点。早期教授本科生《有机化学》课程,2011?2015年教授研究生《高等有机化学》课程;2016?2020年教授本科生《高等有机化学》课程。 第1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

    1.1化学键1

    1.1.1共价键强度1

    1.1.2σ键的给电子性质和接受电子性质2

    1.2杂化与电负性的关系3

    1.3分子轨道理论与原子(或分子)轨道的线性组合3

    1.4控制化学反应的三种效应4

    1.4.1立体效应4

    1.4.2电子效应5

    1.4.3立体电子效应5

    1.5一些反应中的立体电子效应6

    1.5.1取代反应中的立体电子效应6

    1.5.2六元环内碳正离子亲核加成的立体电子效应9

    1.5.3烯烃环氧化反应的立体电子效应9

    1.5.4Baeyer-Villiger反应的立体电子效应11

    1.6超共轭效应12

    1.6.1超共轭效应的定义12

    1.6.2超共轭效应的分子轨道描述12

    1.6.3超共轭效应存在的物理证据13

    1.7负超共轭效应13

    1.7.1负超共轭效应的分子轨道描述13

    1.7.2负超共轭效应实例14

    1.8特殊的负超共轭效应:异头效应16

    1.8.1环状化合物的环外异头效应17

    1.8.2含氮杂环体系的异头效应17

    1.8.3肼和过氧化氢分子中的异头效应:邻位交叉效应18

    1.8.4DNA中磷酸二酯的异头效应19

    1.8.5羧酸和羧酸酯中的异头效应20

    1.9有机化合物中的三中心键21

    1.10软硬酸碱理论23

    1.10.1基本概念23

    1.10.2软硬酸碱理论的前线轨道理论解释24

    1.10.3软硬酸碱理论的KlopmanSalem方程解释24

    1.10.4HSAB原理在化学反应选择性问题上的应用25

    1.11关环反应的Baldwin规则26

    1.11.1关环反应类型的命名26

    1.11.2sp3杂化碳及相关体系27

    1.11.3sp2杂化碳及相关体系的关环反应29

    1.11.4sp杂化碳系统:直线炔烃的环化反应31

    1.11.5关环规则的例外情况33

    1.11.6关环反应规则总结33

    习题34

    第2章构象分析/ 36

    2.1链状化合物的构象分析36

    2.1.1烷烃的构象36

    2.1.2烯烃的构象42

    2.1.3烯烃化合物内的A(1,2)、A(1,3)和 π-相互作用43

    2.1.4一些简单烯烃分子的典型构象44

    2.1.5其他体系中的烯丙张力46

    2.1.6烯丙张力对化学反应影响的实例分析46

    2.1.7酰胺中的烯丙张力48

    2.1.8烯丙张力与手性烯醇盐设计49

    2.2环状体系的构象50

    2.2.1环状化合物中的张力50

    2.2.2环丙烷51

    2.2.3环丁烷52

    2.2.4环戊烷53

    2.2.5环己烷55

    2.2.6杂原子取代的六元环59

    2.2.7双环体系的构象60

    2.2.8直立与平伏取代基的反应活性61

    2.2.9环庚烷和环辛烷62

    2.3双环体系的构象传递64

    2.4扭转效应67

    2.4.1过渡态构象的稳定因素67

    2.4.2扭转效应对烯烃加成反应立体选择性的影响实例68

    2.4.3环己酮的立体选择性负氢还原反应70

    2.5CurtinHammett原理71

    习题77

    第3章烯烃的加成反应/ 79

    3.1烯烃加成反应简介79

    3.1.1常见的顺式加成反应79

    3.1.2典型的反式加成反应80

    3.2烯烃的硼氢化80

    3.2.1基本过程80

    3.2.2三取代手性烯烃:A(1,3)张力控制的硼氢化反应81

    3.2.31,1-二取代手性底物:A(1,2)张力控制的硼氢化反应82

    3.3定向反应83

    3.3.1化学反应的控制因素:底物试剂的缔合作用83

    3.3.2定向环氧化84

    3.3.3非对映选择性催化加氢95

    3.4烯烃的亲电加成101

    3.4.1烯烃加溴101

    3.4.2烯烃的氧汞化反应105

    3.4.3碘作为烯烃的亲电试剂109

    3.5SimmonsSmith反应111

    习题112

    第4章周环反应/ 116

    4.1周环反应简介116

    4.1.1影响周环反应的关键因素116

    4.1.2周环反应理论116

    4.1.3周环反应的主要类型117

    4.2电环化反应119

    4.2.1电环化反应的前线分子轨道分析119

    4.2.2电环化反应的芳香过渡态分析122

    4.2.3电环化反应的选择定则123

    4.2.4扭矩选择性123

    4.2.53原子体系的电环化125

    4.2.65原子体系的电环化128

    4.2.78原子体系的电环化129

    4.3σ迁移重排反应129

    4.3.1[1,3]σ 迁移重排130

    4.3.2[1,5]σ 迁移重排132

    4.3.3[1,7]σ 氢迁移重排134

    4.3.4[1,2]σ 碳迁移134

    4.3.5[1,n]σ 迁移重排规律135

    4.3.6[1,2]、[2,3]Wittig重排135

    4.3.7[2,3]σ 迁移重排136

    4.4[3,3]σ 迁移重排144

    4.4.1Cope重排145

    4.4.2Claisen重排150

    4.4.3其他杂原子的 [3,3]迁移重排166

    4.5环加成反应168

    4.5.1[2 2]环加成169

    4.5.2烯酮的[2 2]环加成170

    4.5.3螯合环加成反应175

    4.6Diels-Alder环加成178

    4.6.1Diels-Alder环加成的endo规则和前线轨道分析178

    4.6.2取代基对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活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影响180

    4.6.3手性辅基控制的DielsAlder反应183

    4.6.4分子内Diels-Alder反应186

    4.6.5对映选择性Diels-Alder反应188

    4.6.6羰基ene反应:一种特殊的[4 2]环加成反应198

    4.71,3-偶极环加成反应199

    4.7.1取代基对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影响200

    4.7.2偶极环加成的endo/exo非对映选择性203

    4.7.3氧化腈的偶极环加成204

    4.7.4羰基叶立德的偶极环加成206

    习题210

    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216

    5.1酸碱对有机分子的活化216

    5.2酸性的定义217

    5.3介质效应218

    5.4酸性与电负性和杂化态的关系219

    5.5酸性与取代基的关系219

    5.6碳负离子的共轭稳定作用221

    5.7酚的酸性222

    5.8酰基取代X-H的酸性:结构对酸性的影响222

    5.9羧酸和酯的酸性224

    5.10酮的热力学酸性和动力学酸性224

    5.11碳和氧上质子的动力学酸性225

    5.12热力学酸性的合成应用226

    习题226

    第6章羰基化合物的加成与烯醇化/ 227

    6.1C=X亲电试剂:羰基、亚胺和它们的共轭酸227

    6.1.1羰基亲核加成的立体电子效应228

    6.1.2环内亚胺正离子和羰基离子加成的立体电子效应228

    6.1.3羰基亲核加成的过渡态232

    6.2羰基亲核加成的理论模型235

    6.2.1Felkin模型236

    6.2.2羰基亲核加成的螯合结构243

    6.3羰基的不对称催化加成反应250

    6.3.1有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Noyori催化剂250

    6.3.2酮的不对称还原——Corey-Itsuno催化剂253

    6.3.3非催化的羰基不对称还原256

    6.4烯醇盐和烯胺盐257

    6.4.1酮的烯醇化258

    6.4.2烯醇盐的结构262

    6.4.3Reformatsky反应263

    6.4.4温和条件下制备烯醇265

    6.4.5烯醇盐中C与O的反应活性:Hammond假设270

    6.4.6烯醇、烯胺及其盐的相对活性272

    6.4.7烯醇盐的烷基化:立体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273

    6.4.8手性烯醇盐的设计和烷基化275

    6.4.9烯胺金属盐的烷基化281

    6.4.10烯醇盐的羧基化和酰基化284

    6.4.11Eschenmoser 偶联反应291

    6.5羟醛缩合反应293

    6.5.1Aldol反应在自然界的应用:聚丙酸酯的生物合成293

    6.5.2Aldol反应的早期研究295

    6.5.3烯醇硼酯的Aldol反应295

    6.5.4手性烯醇盐的不对称Aldol反应297

    6.5.5螯合控制与立体控制的Aldol反应305

    6.5.6烯醇盐与手性醛的不对称Aldol反应307

    6.5.7双重立体控制的Aldol反应312

    6.5.8MukaiyamaAldol反应315

    6.6烯丙基金属化合物与醛的烯丙基化反应317

    6.6.1烯丙基和巴豆基硼与醛的反应317

    6.6.2钛催化的烯丙基锡与醛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320

    6.6.3手性烯丙基钛与醛的对映选择性烯丙基化反应321

    习题321

    第7章碳正离子/ 323

    7.1碳正离子的稳定性323

    7.2碳正离子的生成325

    7.3碳正离子的结构326

    7.4金属稳定的碳正离子330

    7.5碳正离子的重排333

    7.6烯丙基和烯基硅的化学反应与β-硅效应335

    7.6.1β-硅效应335

    7.6.2烯丙基硅与亲电试剂的反应336

    7.6.3烯基硅与亲电试剂的反应339

    7.7稳定的碳正离子:亚胺正离子341

    7.8Prins-Pinacol反应345

    7.9萜类化合物的反应348

    7.10基于碳正离子中间体的多环化合物的合成351

    7.10.1仿生多烯环化351

    7.10.2基于手性缩醛碳正离子的不对称环化351

    习题352

    第8章卡宾/ 354

    8.1卡宾的结构与生成354

    8.1.1卡宾的结构354

    8.1.2卡宾的生成355

    8.2卡宾与烯烃的环丙烷化反应357

    8.2.1卡宾与烯烃的环丙烷化357

    8.2.2环丙烷化反应的合成应用358

    8.3卡宾的重排361

    8.3.1Skattebol重排及迁移重排361

    8.3.2亚乙烯基卡宾的重排362

    8.3.3酰基卡宾的Wolff重排363

    8.4卡宾的X—H插入反应364

    8.5卡宾的高温生成与重排366

    8.6羰基卡宾叶立德的生成与反应367

    8.6.1羰基叶立德的产生367

    8.6.2羰基叶立德的电子结构368

    8.6.3羰基叶立德的反应与合成应用368

    8.7其他杂原子卡宾叶立德的反应371

    习题373

    第9章有机硅化学/ 374

    9.1硅的成键特性374

    9.2硅化合物对羰基的加成375

    9.3有机硅化合物的重排反应378

    9.3.1有机硅化合物的高温重排378

    9.3.2[1,2]-σ迁移重排:Brook重排379

    9.4Peterson成烯反应381

    9.4.1Peterson成烯反应和机理381

    9.4.2Peterson成烯反应的合成应用382

    9.5羟基保护和脱保护384

    习题386

    第10章有机光化学/ 387

    10.1光化学过程简介387

    10.1.1光诱导电子激发(lightinduced electron excitation)387

    10.1.2有机化合物及玻璃的光吸收波长范围388

    10.1.3光化学过程:Jablonski 能级图388

    10.1.4激发态跃迁回基态的能量传递过程389

    10.1.5电子激发和跃迁的选择定则389

    10.1.6光敏剂与猝灭剂390

    10.2烯烃的光化学390

    10.3羰基的光化学393

    10.3.1羰基的光激发393

    10.3.2Norrish-type Ⅰ反应:α-断裂393

    10.3.3Norrish-type Ⅱ反应394

    10.3.4Paterno-Büchi反应醛/酮与烯烃的光化学[2 2]环加成395

    10.4共轭烯酮的光化学397

    10.4.1α,β-不饱和酮的光化学[2 2]环加成397

    10.4.24,4-双烷基取代共轭环己烯酮的光化学重排398

    10.4.3α,β-不饱和酮[2 2]环加成的合成应用399

    习题400

     
  • 内容简介:
    《高等有机化学》主要论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反应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构象分析、烯烃的加成反应、周环反应、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羰基化合物的加成与烯醇化、碳正离子、卡宾、有机硅化学、有机光化学。
      为方便学生学习重要的英文术语和专有名词,书中对主要的术语进行了英语注释。每章之后均附以启发性和思考性为主的习题,并附有原始参考文献。本书有配套的选择练习题库供教师布置作业使用,请向编者或出版社索取。
      《高等有机化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有机化学及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 作者简介:
    仲崇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从事催化化学和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早年留学日本,获得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并在北海道大学从事有机合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作者熟悉日本和美国的化学教学特点。早期教授本科生《有机化学》课程,2011?2015年教授研究生《高等有机化学》课程;2016?2020年教授本科生《高等有机化学》课程。
  • 目录:
    第1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

    1.1化学键1

    1.1.1共价键强度1

    1.1.2σ键的给电子性质和接受电子性质2

    1.2杂化与电负性的关系3

    1.3分子轨道理论与原子(或分子)轨道的线性组合3

    1.4控制化学反应的三种效应4

    1.4.1立体效应4

    1.4.2电子效应5

    1.4.3立体电子效应5

    1.5一些反应中的立体电子效应6

    1.5.1取代反应中的立体电子效应6

    1.5.2六元环内碳正离子亲核加成的立体电子效应9

    1.5.3烯烃环氧化反应的立体电子效应9

    1.5.4Baeyer-Villiger反应的立体电子效应11

    1.6超共轭效应12

    1.6.1超共轭效应的定义12

    1.6.2超共轭效应的分子轨道描述12

    1.6.3超共轭效应存在的物理证据13

    1.7负超共轭效应13

    1.7.1负超共轭效应的分子轨道描述13

    1.7.2负超共轭效应实例14

    1.8特殊的负超共轭效应:异头效应16

    1.8.1环状化合物的环外异头效应17

    1.8.2含氮杂环体系的异头效应17

    1.8.3肼和过氧化氢分子中的异头效应:邻位交叉效应18

    1.8.4DNA中磷酸二酯的异头效应19

    1.8.5羧酸和羧酸酯中的异头效应20

    1.9有机化合物中的三中心键21

    1.10软硬酸碱理论23

    1.10.1基本概念23

    1.10.2软硬酸碱理论的前线轨道理论解释24

    1.10.3软硬酸碱理论的KlopmanSalem方程解释24

    1.10.4HSAB原理在化学反应选择性问题上的应用25

    1.11关环反应的Baldwin规则26

    1.11.1关环反应类型的命名26

    1.11.2sp3杂化碳及相关体系27

    1.11.3sp2杂化碳及相关体系的关环反应29

    1.11.4sp杂化碳系统:直线炔烃的环化反应31

    1.11.5关环规则的例外情况33

    1.11.6关环反应规则总结33

    习题34

    第2章构象分析/ 36

    2.1链状化合物的构象分析36

    2.1.1烷烃的构象36

    2.1.2烯烃的构象42

    2.1.3烯烃化合物内的A(1,2)、A(1,3)和 π-相互作用43

    2.1.4一些简单烯烃分子的典型构象44

    2.1.5其他体系中的烯丙张力46

    2.1.6烯丙张力对化学反应影响的实例分析46

    2.1.7酰胺中的烯丙张力48

    2.1.8烯丙张力与手性烯醇盐设计49

    2.2环状体系的构象50

    2.2.1环状化合物中的张力50

    2.2.2环丙烷51

    2.2.3环丁烷52

    2.2.4环戊烷53

    2.2.5环己烷55

    2.2.6杂原子取代的六元环59

    2.2.7双环体系的构象60

    2.2.8直立与平伏取代基的反应活性61

    2.2.9环庚烷和环辛烷62

    2.3双环体系的构象传递64

    2.4扭转效应67

    2.4.1过渡态构象的稳定因素67

    2.4.2扭转效应对烯烃加成反应立体选择性的影响实例68

    2.4.3环己酮的立体选择性负氢还原反应70

    2.5CurtinHammett原理71

    习题77

    第3章烯烃的加成反应/ 79

    3.1烯烃加成反应简介79

    3.1.1常见的顺式加成反应79

    3.1.2典型的反式加成反应80

    3.2烯烃的硼氢化80

    3.2.1基本过程80

    3.2.2三取代手性烯烃:A(1,3)张力控制的硼氢化反应81

    3.2.31,1-二取代手性底物:A(1,2)张力控制的硼氢化反应82

    3.3定向反应83

    3.3.1化学反应的控制因素:底物试剂的缔合作用83

    3.3.2定向环氧化84

    3.3.3非对映选择性催化加氢95

    3.4烯烃的亲电加成101

    3.4.1烯烃加溴101

    3.4.2烯烃的氧汞化反应105

    3.4.3碘作为烯烃的亲电试剂109

    3.5SimmonsSmith反应111

    习题112

    第4章周环反应/ 116

    4.1周环反应简介116

    4.1.1影响周环反应的关键因素116

    4.1.2周环反应理论116

    4.1.3周环反应的主要类型117

    4.2电环化反应119

    4.2.1电环化反应的前线分子轨道分析119

    4.2.2电环化反应的芳香过渡态分析122

    4.2.3电环化反应的选择定则123

    4.2.4扭矩选择性123

    4.2.53原子体系的电环化125

    4.2.65原子体系的电环化128

    4.2.78原子体系的电环化129

    4.3σ迁移重排反应129

    4.3.1[1,3]σ 迁移重排130

    4.3.2[1,5]σ 迁移重排132

    4.3.3[1,7]σ 氢迁移重排134

    4.3.4[1,2]σ 碳迁移134

    4.3.5[1,n]σ 迁移重排规律135

    4.3.6[1,2]、[2,3]Wittig重排135

    4.3.7[2,3]σ 迁移重排136

    4.4[3,3]σ 迁移重排144

    4.4.1Cope重排145

    4.4.2Claisen重排150

    4.4.3其他杂原子的 [3,3]迁移重排166

    4.5环加成反应168

    4.5.1[2 2]环加成169

    4.5.2烯酮的[2 2]环加成170

    4.5.3螯合环加成反应175

    4.6Diels-Alder环加成178

    4.6.1Diels-Alder环加成的endo规则和前线轨道分析178

    4.6.2取代基对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活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影响180

    4.6.3手性辅基控制的DielsAlder反应183

    4.6.4分子内Diels-Alder反应186

    4.6.5对映选择性Diels-Alder反应188

    4.6.6羰基ene反应:一种特殊的[4 2]环加成反应198

    4.71,3-偶极环加成反应199

    4.7.1取代基对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影响200

    4.7.2偶极环加成的endo/exo非对映选择性203

    4.7.3氧化腈的偶极环加成204

    4.7.4羰基叶立德的偶极环加成206

    习题210

    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216

    5.1酸碱对有机分子的活化216

    5.2酸性的定义217

    5.3介质效应218

    5.4酸性与电负性和杂化态的关系219

    5.5酸性与取代基的关系219

    5.6碳负离子的共轭稳定作用221

    5.7酚的酸性222

    5.8酰基取代X-H的酸性:结构对酸性的影响222

    5.9羧酸和酯的酸性224

    5.10酮的热力学酸性和动力学酸性224

    5.11碳和氧上质子的动力学酸性225

    5.12热力学酸性的合成应用226

    习题226

    第6章羰基化合物的加成与烯醇化/ 227

    6.1C=X亲电试剂:羰基、亚胺和它们的共轭酸227

    6.1.1羰基亲核加成的立体电子效应228

    6.1.2环内亚胺正离子和羰基离子加成的立体电子效应228

    6.1.3羰基亲核加成的过渡态232

    6.2羰基亲核加成的理论模型235

    6.2.1Felkin模型236

    6.2.2羰基亲核加成的螯合结构243

    6.3羰基的不对称催化加成反应250

    6.3.1有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Noyori催化剂250

    6.3.2酮的不对称还原——Corey-Itsuno催化剂253

    6.3.3非催化的羰基不对称还原256

    6.4烯醇盐和烯胺盐257

    6.4.1酮的烯醇化258

    6.4.2烯醇盐的结构262

    6.4.3Reformatsky反应263

    6.4.4温和条件下制备烯醇265

    6.4.5烯醇盐中C与O的反应活性:Hammond假设270

    6.4.6烯醇、烯胺及其盐的相对活性272

    6.4.7烯醇盐的烷基化:立体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273

    6.4.8手性烯醇盐的设计和烷基化275

    6.4.9烯胺金属盐的烷基化281

    6.4.10烯醇盐的羧基化和酰基化284

    6.4.11Eschenmoser 偶联反应291

    6.5羟醛缩合反应293

    6.5.1Aldol反应在自然界的应用:聚丙酸酯的生物合成293

    6.5.2Aldol反应的早期研究295

    6.5.3烯醇硼酯的Aldol反应295

    6.5.4手性烯醇盐的不对称Aldol反应297

    6.5.5螯合控制与立体控制的Aldol反应305

    6.5.6烯醇盐与手性醛的不对称Aldol反应307

    6.5.7双重立体控制的Aldol反应312

    6.5.8MukaiyamaAldol反应315

    6.6烯丙基金属化合物与醛的烯丙基化反应317

    6.6.1烯丙基和巴豆基硼与醛的反应317

    6.6.2钛催化的烯丙基锡与醛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320

    6.6.3手性烯丙基钛与醛的对映选择性烯丙基化反应321

    习题321

    第7章碳正离子/ 323

    7.1碳正离子的稳定性323

    7.2碳正离子的生成325

    7.3碳正离子的结构326

    7.4金属稳定的碳正离子330

    7.5碳正离子的重排333

    7.6烯丙基和烯基硅的化学反应与β-硅效应335

    7.6.1β-硅效应335

    7.6.2烯丙基硅与亲电试剂的反应336

    7.6.3烯基硅与亲电试剂的反应339

    7.7稳定的碳正离子:亚胺正离子341

    7.8Prins-Pinacol反应345

    7.9萜类化合物的反应348

    7.10基于碳正离子中间体的多环化合物的合成351

    7.10.1仿生多烯环化351

    7.10.2基于手性缩醛碳正离子的不对称环化351

    习题352

    第8章卡宾/ 354

    8.1卡宾的结构与生成354

    8.1.1卡宾的结构354

    8.1.2卡宾的生成355

    8.2卡宾与烯烃的环丙烷化反应357

    8.2.1卡宾与烯烃的环丙烷化357

    8.2.2环丙烷化反应的合成应用358

    8.3卡宾的重排361

    8.3.1Skattebol重排及迁移重排361

    8.3.2亚乙烯基卡宾的重排362

    8.3.3酰基卡宾的Wolff重排363

    8.4卡宾的X—H插入反应364

    8.5卡宾的高温生成与重排366

    8.6羰基卡宾叶立德的生成与反应367

    8.6.1羰基叶立德的产生367

    8.6.2羰基叶立德的电子结构368

    8.6.3羰基叶立德的反应与合成应用368

    8.7其他杂原子卡宾叶立德的反应371

    习题373

    第9章有机硅化学/ 374

    9.1硅的成键特性374

    9.2硅化合物对羰基的加成375

    9.3有机硅化合物的重排反应378

    9.3.1有机硅化合物的高温重排378

    9.3.2[1,2]-σ迁移重排:Brook重排379

    9.4Peterson成烯反应381

    9.4.1Peterson成烯反应和机理381

    9.4.2Peterson成烯反应的合成应用382

    9.5羟基保护和脱保护384

    习题386

    第10章有机光化学/ 387

    10.1光化学过程简介387

    10.1.1光诱导电子激发(lightinduced electron excitation)387

    10.1.2有机化合物及玻璃的光吸收波长范围388

    10.1.3光化学过程:Jablonski 能级图388

    10.1.4激发态跃迁回基态的能量传递过程389

    10.1.5电子激发和跃迁的选择定则389

    10.1.6光敏剂与猝灭剂390

    10.2烯烃的光化学390

    10.3羰基的光化学393

    10.3.1羰基的光激发393

    10.3.2Norrish-type Ⅰ反应:α-断裂393

    10.3.3Norrish-type Ⅱ反应394

    10.3.4Paterno-Büchi反应醛/酮与烯烃的光化学[2 2]环加成395

    10.4共轭烯酮的光化学397

    10.4.1α,β-不饱和酮的光化学[2 2]环加成397

    10.4.24,4-双烷基取代共轭环己烯酮的光化学重排398

    10.4.3α,β-不饱和酮[2 2]环加成的合成应用399

    习题400

     
查看详情
目前没有书店销售此书
相关图书 / 更多
高等有机化学(仲崇民)
高等代数(第三版)
黄廷祝 何军华 李永彬
高等有机化学(仲崇民)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应考指导
刘刚
高等有机化学(仲崇民)
高等数学作业集(下册)
主编 陈亚丽 陈乾 涂道兴
高等有机化学(仲崇民)
高等数学 同济第八版上册 穿透辅导与习题全解
主编:张天德,张卫,副主编:孙钦福,尉伟
高等有机化学(仲崇民)
高等数学习题册(下)(第3版)
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高等有机化学(仲崇民)
高等数学竞赛题解析教程(2024)
陈仲
高等有机化学(仲崇民)
高等数学解析大全:高等数学解析大全
陆子芬
高等有机化学(仲崇民)
高等数学(职业本科版)(下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组编,主编 侯风波
高等有机化学(仲崇民)
高等职业教育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方案
赵志强 程明智 赖晶亮 胡小强
高等有机化学(仲崇民)
高等代数
陈小山 彭小飞 黎稳
高等有机化学(仲崇民)
高等核反应堆物理
吴宏春
高等有机化学(仲崇民)
高等院校摄影摄像丛书——新闻摄影:媒介、技术与社会
任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