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12
版次: 1
ISBN: 9787226044957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1人买过
  •   本书以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极化发展理论、平衡发展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国内外城乡一体化模式为借鉴,借助因子分析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中观层面和时空序列对甘肃县域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在内容安排上,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1章对国内外关于城乡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据此对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第2章阐释了与城乡一体化有关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极化发展理论、平衡发展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理论;第3章分析了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第4章深入研究了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第5章探讨了甘肃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演变特点。首先构建了甘肃县域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然后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ESDA分析的基础数据,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度和协调度两个方面,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两个维度,分析了甘肃县域城乡一体化的演变态势;第6章研究提出了甘肃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及推进策略;第7章是结论和展望。
      本文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建立和谐有序的现代城乡关系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包括统一的体制、互补的经济、公平的社会和融合的空间。其实质,一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在于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二是城乡一体化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即从低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向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不断演变。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甘肃县域城乡一体化演变的主要特点是:(1)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度自西至东由高向低呈规律性布局,其趋势面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城乡一体化趋势的演变呈非平稳性,其空间分异现象呈加剧趋势,且具有方向性;(3)特大中心城市仍处于极化发展阶段,而相对集中布局的中小城市具有较强的城乡融合活力;(4)城乡一体化水平呈现显著为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但这种空间关联性呈现出地域分异特征;(5)城乡一体化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呈现高值聚集模式和低值聚集模式趋于连片集中的特点,而且热点/冷点的布局演变也具有明显的区域趋同特征;(6)“去乡村化”现象对于推动贫困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具有特殊作用。由此说明,甘肃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组织能力,区域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格局初步形成,在全省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本文研究提出,甘肃的城乡一体化应当选择一种综合模式一层级递进式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即以西陇海一兰新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甘肃段为轴线,以沿线中心城市为节点,通过点一轴带动,由点到面、由局域到广域,层级式渐进发展。该模式的实施应当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中心城市带动模式一核心区城乡一体化;第二阶段为邻域互动模式一局域城乡一体化;第三阶段为省域联动模式一广域城乡一体化。推进甘肃的城乡一体化,应当强化制度创新,实行一盘棋发展策略;立足本省实际,实行阶段性发展策略;突出区域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这种模式,对于经济欠发达、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的大部分贫困地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推广价值。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1)从中观和微观层面研究城乡一体化,克服了宏观研究对地域分异现象研究的局限性;(2)利用GIS平台和ESDA技术,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甘肃城乡一体化进行研究,克服了经典统计学和古典经济学关于样本空间分布独立性假设的局限;(3)针对贫困地区研究提出了层级递进式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模式。   陈波,出生于1964年。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人口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98学年,被联合国人口基金派往孟买国际人口学院(IIPS)进修;201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自1989年以来,一直在甘肃省统计局工作,2001年起任副局长至今。先后主编了《当代甘肃人口问题》及《甘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著作。 1导论
    1.1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文献综述
    1.3城乡一体化概念
    1.4研究方法
    1.5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2城乡一体化理论
    2.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分析
    2.2发展极理论分析
    2.3平衡发展理论分析
    2.4空间经济学理论分析

    3国内外城乡一体化模式
    3.1国外城乡一体化模式分析
    3.2我国城乡一体化模式分析

    4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
    4.1城乡一体化的拉力机制
    4.2城乡一体化的推力机制
    4.3甘肃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

    5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证分析
    5.1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5.3城乡一体化发展度时空演变分析
    5.4城乡一体化协调度时空演变分析
    5.5甘肃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
    5.6小结

    6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6.1基本思路
    6.2模式选择一层级递进模式
    6.3推进策略

    7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内容简介:
      本书以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极化发展理论、平衡发展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国内外城乡一体化模式为借鉴,借助因子分析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中观层面和时空序列对甘肃县域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在内容安排上,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1章对国内外关于城乡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据此对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第2章阐释了与城乡一体化有关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极化发展理论、平衡发展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理论;第3章分析了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第4章深入研究了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第5章探讨了甘肃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演变特点。首先构建了甘肃县域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然后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ESDA分析的基础数据,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度和协调度两个方面,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两个维度,分析了甘肃县域城乡一体化的演变态势;第6章研究提出了甘肃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及推进策略;第7章是结论和展望。
      本文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建立和谐有序的现代城乡关系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包括统一的体制、互补的经济、公平的社会和融合的空间。其实质,一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在于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二是城乡一体化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即从低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向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不断演变。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甘肃县域城乡一体化演变的主要特点是:(1)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度自西至东由高向低呈规律性布局,其趋势面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城乡一体化趋势的演变呈非平稳性,其空间分异现象呈加剧趋势,且具有方向性;(3)特大中心城市仍处于极化发展阶段,而相对集中布局的中小城市具有较强的城乡融合活力;(4)城乡一体化水平呈现显著为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但这种空间关联性呈现出地域分异特征;(5)城乡一体化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呈现高值聚集模式和低值聚集模式趋于连片集中的特点,而且热点/冷点的布局演变也具有明显的区域趋同特征;(6)“去乡村化”现象对于推动贫困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具有特殊作用。由此说明,甘肃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组织能力,区域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格局初步形成,在全省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本文研究提出,甘肃的城乡一体化应当选择一种综合模式一层级递进式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即以西陇海一兰新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甘肃段为轴线,以沿线中心城市为节点,通过点一轴带动,由点到面、由局域到广域,层级式渐进发展。该模式的实施应当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中心城市带动模式一核心区城乡一体化;第二阶段为邻域互动模式一局域城乡一体化;第三阶段为省域联动模式一广域城乡一体化。推进甘肃的城乡一体化,应当强化制度创新,实行一盘棋发展策略;立足本省实际,实行阶段性发展策略;突出区域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这种模式,对于经济欠发达、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的大部分贫困地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推广价值。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1)从中观和微观层面研究城乡一体化,克服了宏观研究对地域分异现象研究的局限性;(2)利用GIS平台和ESDA技术,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甘肃城乡一体化进行研究,克服了经典统计学和古典经济学关于样本空间分布独立性假设的局限;(3)针对贫困地区研究提出了层级递进式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模式。
  • 作者简介:
      陈波,出生于1964年。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人口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98学年,被联合国人口基金派往孟买国际人口学院(IIPS)进修;201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自1989年以来,一直在甘肃省统计局工作,2001年起任副局长至今。先后主编了《当代甘肃人口问题》及《甘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著作。
  • 目录:
    1导论
    1.1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文献综述
    1.3城乡一体化概念
    1.4研究方法
    1.5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2城乡一体化理论
    2.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分析
    2.2发展极理论分析
    2.3平衡发展理论分析
    2.4空间经济学理论分析

    3国内外城乡一体化模式
    3.1国外城乡一体化模式分析
    3.2我国城乡一体化模式分析

    4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
    4.1城乡一体化的拉力机制
    4.2城乡一体化的推力机制
    4.3甘肃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

    5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证分析
    5.1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5.3城乡一体化发展度时空演变分析
    5.4城乡一体化协调度时空演变分析
    5.5甘肃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
    5.6小结

    6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6.1基本思路
    6.2模式选择一层级递进模式
    6.3推进策略

    7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图鉴
蔺菊明;麻守仕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甘肃省志(第2卷大事记)(精)
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 委员会 编纂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甘肃岷县大崇教寺文书整理与研究
彭晓静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甘肃岗岔-克莫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申俊峰 等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甘肃立法
杨作林 主编;程有清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甘肃蓝皮书:甘肃文化和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2023)
马廷旭;戚晓萍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甘肃方言概况(世纪中文·学人文丛)
雒鹏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甘肃饮马农场志
甘肃饮马农场志编纂委员会主编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甘肃庄浪宋代陶模陶范研究
李晓斌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甘肃馆藏档案精粹
拓志平 主编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辞典
程金城 周奉真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甘肃向日葵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王兴珍 著;卯旭辉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模拟导游(第3版)
陈波 雷鸣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Excel立体化项目教程(Excel 2016)(微课版)
陈波 李德久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漫画针灸学
陈波 主编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碳市场法律治理研究
陈波 著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老年康复照护
陈波 主编;岳亮;杨礼芳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当代中医精准诊治疑难危重内科病
陈波 编;蔡宏波;徐京育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
陈波 著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南亚投资法律风险与典型案例
陈波 著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财政保障机制研究
陈波 著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设计原理与实战研究
陈波 著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低碳大变革
陈波 著
甘肃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发展模式研究
国防供给的经济学研究
陈波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