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归科学实践

复归科学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9
版次: 1
ISBN: 9787302235712
定价: 37.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6页
字数: 377千字
分类: 自然科学
10人买过
  • 《复归科学实践: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是一部以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为主题的反思性著作,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篇,主要讨论科学实践概念、性质和相关问题(如科学实践与规范性问题、地方性知识本性、知识与权力关系等等),批判了传统的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下篇为应用篇,主要以科学实践哲学的观点和立场研究了一些传统科学哲学和新的科学哲学问题(如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科学实验、观察与理论的关系问题,本土实践和知识境况问题,以及科学研究的负面影响等等)。《复归科学实践: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是作者多年来的悉心研究成果。体现了一种与传统科学哲学非常不同的路向。 吴彤,1954年3月生,男,蒙古族,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院学位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系统科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学会副理事长。2000年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称号;科研与教学多次获得国家与省部级奖。两次获得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主要研究领域:科学实践哲学和系统科学哲学。 导论——走向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哲学
    一、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研究的若干进路
    二、科学实践哲学的解释学背景
    三、比较:传统科学哲学与科学实践哲学
    四、科学实践哲学内外的一些未解问题

    上篇理论篇
    第一章实践概念缘起
    一、实践概念的缘起
    二、马克思的实践思想
    三、科学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联系与差异
    四、SSK早期和后期的实践研究及其思想。
    五、当代欧陆哲学的解释学传统中的实践思想
    第二章科学实践:意义、种类与范围
    一、科学实践哲学中的实践概念及其意义
    二、科学实践的主要类型(Ⅰ):科学实践、实验实践与实验室实践
    三、科学实践的主要类型(Ⅱ):思想实验、话语实践和概念实践
    第三章科学实践的本性
    一、科学实践的本性或者各种特性
    二、关于科学实践本性的解释学性质的说明与理解
    第四章知识本性:“地方性知识”
    一、地方性知识概念提出的背景
    二、以吉尔兹为代表的人类学视野中的地方性知识概念、特征及其问题
    三、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地方性知识概念及其意义
    四、科学这种地方性知识何’以看似像普遍性知识
    第五章知识与权力
    一、知识与权力的结盟
    二、科学合理性的另一维度——实践的权力特征
    三、科学知识的权力维度和特性表现
    四、关于中国社会知识与权力关系: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若干考察
    第六章科学实践的境况规范性
    一、自然主义问题及其引发的科学哲学困境
    二、规范性问题:来源和发展
    三、实践如何可以既是规范性的又是自然的
    四、科学实践的境况规范性、模态及其重要性
    五、劳斯的科学实践规范性的作用、意义和问题
    第七章科学实践哲学与自然主义(Ⅰ)
    一、历史视阈中的自然主义
    二、自然主义的共同主题
    三、科学实践哲学何以是自然主义的
    四、科学实践哲学能解决自然主义的规范性问题吗
    五、自然主义和规范性:仍然是一个开放性话题
    第八章科学实践哲学与自然主义(Ⅱ)
    一、建构性与规范性:康德“先验反思”的两个基本面向
    二、自然主义哲学对先验规范性的批判
    三、先验哲学的重构及其对客观主义的批判
    四、劳斯:作为一种自然主义方案的科学实践哲学
    五、解放的旨趣:科学实践哲学的“准先验反思”维度
    第九章科学实践哲学与相对主义
    一、相对主义问题及其在科学哲学中的表现
    二、传统科学哲学与相对主义
    三、科学实践哲学与相对主义
    四、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第十章科学实践哲学的同道:科学实验哲学
    一、科学实验哲学的研究意义
    二、科学实验哲学的研究主题
    三、工作认识论:客观事物知识与实践
    四、新实验主义的贡献与不足
    第十一章科学实践哲学的近亲:新经验主义
    一、多元局域实在论:斑杂的世界
    二、其他情况均同:定律何时为真
    三、本性知识与定律
    四、具体与抽象
    五、真理与社会建构
    六、新经验主义在何种意义上补充了科学实践哲学

    下篇应用篇
    第十二章关于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机会,还是问题与观察
    一、研究缘起和背景
    二、科学研究始于机会和始于观察或问题之观点的重大区别
    三、“科学研究始于机会”三案例:太阳中微子实验、复杂性研究和昆虫飞行测量
    四、科学研究始于机会观的意义
    第十三章科学哲学老问题之新解: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一、“观察渗透理论”命题:提出背景、命题内容及其批判意义
    二、新实验主义的批判策略和“实验有自己的生命”意蕴
    三、新实验主义在观察与理论关系认识上的成就与不足
    四、科学实验与理论的多重复杂演化关系
    第十四章关于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问题的新研究
    一、实验可重复性的传统观点及挑战
    二、科学知识社会学关于实验的可重复性的认识
    三、新实验主义关于实验可重复性的观点
    四、实验可重复性:新实验主义与SSK观点比较
    五、如何看待实验的可重复性原则
    第十五章地方性知识研究(Ⅰ):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视野看中医学研究
    一、从科学实践哲学看中医学基本属性和特征
    二、中医学演化历程概况
    三、阴阳五行理论对于中医学的影响分析
    四、中西医学科学性争论问题
    五、中西医学各自的地方性品格
    六、中医学的合理性
    七、地方性知识维度:中西医学的各自发展与特性
    第十六章地方性知识研究(Ⅱ):科学哲学视野中的风水实践及其理论研究
    一、关于风水实践及其理论活动和当代科学的观点变迁
    二、科学划界:各种划界标准及其变迁
    三、实践性领域、地方性知识和风水实践及其知识
    四、风水实践的规范架构
    五、风水实践及其理论活动研究之于科学实践哲学研究的意义
    第十七章地方性知识研究(Ⅲ):以民族植物学研究为例
    一、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地方性知识
    二、地方性知识——蒙古族自然知识例举及其研究意义
    三、地方性知识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
    四、民族植物学: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和显示独特性的范例
    第十八章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负面批判
    一、科学本身也是“双刃剑”吗
    二、科学观念的负面影响
    三、观念负面影响的控制和平衡
    四、科学活动的负面效应
    五、科学活动的负面效应之根源:以实验室构建整个世界
    六、科学活动应该受到一定的控制
    第十九章结语:无尽开放的科学实践
    一、关注或接触一阶的科学实践
    二、进一步关注新实验主义和新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以及其他思想资源
    三、科学实践哲学与现象学、解释学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复归科学实践: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是一部以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为主题的反思性著作,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篇,主要讨论科学实践概念、性质和相关问题(如科学实践与规范性问题、地方性知识本性、知识与权力关系等等),批判了传统的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下篇为应用篇,主要以科学实践哲学的观点和立场研究了一些传统科学哲学和新的科学哲学问题(如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科学实验、观察与理论的关系问题,本土实践和知识境况问题,以及科学研究的负面影响等等)。《复归科学实践: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是作者多年来的悉心研究成果。体现了一种与传统科学哲学非常不同的路向。
  • 作者简介:
    吴彤,1954年3月生,男,蒙古族,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院学位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系统科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学会副理事长。2000年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称号;科研与教学多次获得国家与省部级奖。两次获得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主要研究领域:科学实践哲学和系统科学哲学。
  • 目录:
    导论——走向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哲学
    一、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研究的若干进路
    二、科学实践哲学的解释学背景
    三、比较:传统科学哲学与科学实践哲学
    四、科学实践哲学内外的一些未解问题

    上篇理论篇
    第一章实践概念缘起
    一、实践概念的缘起
    二、马克思的实践思想
    三、科学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联系与差异
    四、SSK早期和后期的实践研究及其思想。
    五、当代欧陆哲学的解释学传统中的实践思想
    第二章科学实践:意义、种类与范围
    一、科学实践哲学中的实践概念及其意义
    二、科学实践的主要类型(Ⅰ):科学实践、实验实践与实验室实践
    三、科学实践的主要类型(Ⅱ):思想实验、话语实践和概念实践
    第三章科学实践的本性
    一、科学实践的本性或者各种特性
    二、关于科学实践本性的解释学性质的说明与理解
    第四章知识本性:“地方性知识”
    一、地方性知识概念提出的背景
    二、以吉尔兹为代表的人类学视野中的地方性知识概念、特征及其问题
    三、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地方性知识概念及其意义
    四、科学这种地方性知识何’以看似像普遍性知识
    第五章知识与权力
    一、知识与权力的结盟
    二、科学合理性的另一维度——实践的权力特征
    三、科学知识的权力维度和特性表现
    四、关于中国社会知识与权力关系: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若干考察
    第六章科学实践的境况规范性
    一、自然主义问题及其引发的科学哲学困境
    二、规范性问题:来源和发展
    三、实践如何可以既是规范性的又是自然的
    四、科学实践的境况规范性、模态及其重要性
    五、劳斯的科学实践规范性的作用、意义和问题
    第七章科学实践哲学与自然主义(Ⅰ)
    一、历史视阈中的自然主义
    二、自然主义的共同主题
    三、科学实践哲学何以是自然主义的
    四、科学实践哲学能解决自然主义的规范性问题吗
    五、自然主义和规范性:仍然是一个开放性话题
    第八章科学实践哲学与自然主义(Ⅱ)
    一、建构性与规范性:康德“先验反思”的两个基本面向
    二、自然主义哲学对先验规范性的批判
    三、先验哲学的重构及其对客观主义的批判
    四、劳斯:作为一种自然主义方案的科学实践哲学
    五、解放的旨趣:科学实践哲学的“准先验反思”维度
    第九章科学实践哲学与相对主义
    一、相对主义问题及其在科学哲学中的表现
    二、传统科学哲学与相对主义
    三、科学实践哲学与相对主义
    四、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第十章科学实践哲学的同道:科学实验哲学
    一、科学实验哲学的研究意义
    二、科学实验哲学的研究主题
    三、工作认识论:客观事物知识与实践
    四、新实验主义的贡献与不足
    第十一章科学实践哲学的近亲:新经验主义
    一、多元局域实在论:斑杂的世界
    二、其他情况均同:定律何时为真
    三、本性知识与定律
    四、具体与抽象
    五、真理与社会建构
    六、新经验主义在何种意义上补充了科学实践哲学

    下篇应用篇
    第十二章关于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机会,还是问题与观察
    一、研究缘起和背景
    二、科学研究始于机会和始于观察或问题之观点的重大区别
    三、“科学研究始于机会”三案例:太阳中微子实验、复杂性研究和昆虫飞行测量
    四、科学研究始于机会观的意义
    第十三章科学哲学老问题之新解: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一、“观察渗透理论”命题:提出背景、命题内容及其批判意义
    二、新实验主义的批判策略和“实验有自己的生命”意蕴
    三、新实验主义在观察与理论关系认识上的成就与不足
    四、科学实验与理论的多重复杂演化关系
    第十四章关于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问题的新研究
    一、实验可重复性的传统观点及挑战
    二、科学知识社会学关于实验的可重复性的认识
    三、新实验主义关于实验可重复性的观点
    四、实验可重复性:新实验主义与SSK观点比较
    五、如何看待实验的可重复性原则
    第十五章地方性知识研究(Ⅰ):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视野看中医学研究
    一、从科学实践哲学看中医学基本属性和特征
    二、中医学演化历程概况
    三、阴阳五行理论对于中医学的影响分析
    四、中西医学科学性争论问题
    五、中西医学各自的地方性品格
    六、中医学的合理性
    七、地方性知识维度:中西医学的各自发展与特性
    第十六章地方性知识研究(Ⅱ):科学哲学视野中的风水实践及其理论研究
    一、关于风水实践及其理论活动和当代科学的观点变迁
    二、科学划界:各种划界标准及其变迁
    三、实践性领域、地方性知识和风水实践及其知识
    四、风水实践的规范架构
    五、风水实践及其理论活动研究之于科学实践哲学研究的意义
    第十七章地方性知识研究(Ⅲ):以民族植物学研究为例
    一、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地方性知识
    二、地方性知识——蒙古族自然知识例举及其研究意义
    三、地方性知识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
    四、民族植物学: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和显示独特性的范例
    第十八章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负面批判
    一、科学本身也是“双刃剑”吗
    二、科学观念的负面影响
    三、观念负面影响的控制和平衡
    四、科学活动的负面效应
    五、科学活动的负面效应之根源:以实验室构建整个世界
    六、科学活动应该受到一定的控制
    第十九章结语:无尽开放的科学实践
    一、关注或接触一阶的科学实践
    二、进一步关注新实验主义和新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以及其他思想资源
    三、科学实践哲学与现象学、解释学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复归科学实践
复归婴儿
董浩 著
复归科学实践
复归与重构:当代美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革
朱晓宏 著;陆有铨 编
复归科学实践
复归“山水”——从山水画到“山水城市”的可能性探析
初冬 著
复归科学实践
复归往古
黄柱宇
复归科学实践
复归的素人:文字中的人生
徐贲、徐干生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