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网络协议/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规划教材

数据通信与网络协议/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规划教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5-07
版次: 1
ISBN: 9787302403951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0页
字数: 57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4人买过
  •   全面描述了数据通信与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协议标准和实现技术。全书共分为11章,深入介绍了数据通信与网络协议的通信系统、通信模型、网络模型、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信号与编码、传输介质、接口标准、局域网技术、局域网互联技术、VLAN、通信子网交换技术、网络层协议、路由协议、IP计算、IP交换、IP安全、MPLS、传输层协议、SSL、RTP/RTCP、应用层功能协议、SIP、QoS等技术。  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简练流畅、协议格式翔实,主要面向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初学者,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的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授课教材,以及数据通信网络技术服务人员的参考书。  《数据通信与网络协议/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规划教材》的电子教案可以到网站下载。 第1章通信模型与OSI模型1.1通信系统1.1.1通信系统的结构1.1.2数字通信系统和数据通信系统1.2通信模型1.2.1基本服务对象1.2.2连接类型1.2.3通信阶段1.2.4通信设施1.2.5寻址1.3通信服务质量1.3.1可靠性1.3.2安全性1.3.3性能1.4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4.1发展标志性阶段1.4.2计算机网络定义1.5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5.1网络体系的基本组成1.5.2基本概念1.6OSI层次结构1.6.1OSI协议的概念1.6.2OSI分层结构1.6.3服务的分类1.7OSI模型1.7.1层次化结构体系1.7.2OSI系统组成1.7.3OSI通信模型1.7.4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和特性1.8本章小结1.9思考和练习第2章协议模型与网络协议2.1协议模型2.1.1协议行为2.1.2协议数据2.1.3协议功能2.2TCP/IP网络协议2.2.1因特网概述2.2.2TCP/IP协议体系2.3IP协议2.3.1IP版本2.3.2IPv4地址基本格式2.3.3IP版本2.3.4TCP/IP与OSI2.4其他网络协议2.4.1IPX/SPX协议体系2.4.2AppleTalk协议体系2.5本章小结2.6思考和练习第3章物理层功能与标准3.1物理层特性3.2传输介质3.2.1有线介质3.2.2无线介质3.3数字数据传输与接口3.3.1数字数据传输3.3.2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接口3.3.3其他接口标准3.3.4以太网接口3.3.5FE自协商3.4信号3.4.1模拟和数字3.4.2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信号3.4.3模拟信号3.4.4数字信号3.5数据调制与编码3.5.1调制与编码原理3.5.2数字-数字编码3.5.3模拟-数字编码3.5.4数字-模拟编码3.5.5模拟-模拟编码3.6本章小结3.7思考和练习第4章数据链路层功能与协议4.1数据链路层功能4.1.1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服务4.1.2传输的同步4.1.3数据链路层的其他控制功能4.1.4线路规程4.1.5流量控制4.1.6错误控制4.1.7差错控制4.2数据链路层协议4.3面向字符的协议4.3.1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4.3.2BSC协议帧4.4面向比特的协议4.4.1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4.4.2帧格式4.4.3关于帧的其他内容4.4.4HDLC的子集及相关协议4.5PPP协议4.5.1PPP协议的基本概念4.5.2PPP协议的三组件4.5.3PPP链路的建立4.5.4LCP的可选配置参数4.5.5PPP扩展协议4.6PPPOE协议4.6.1PPPOE协议的基本概念4.6.2PPPOE的发现阶段4.6.3PPPOE发现阶段的数据报文4.6.4PPPOE的会话阶段4.7本章小结4.8思考和练习第5章通信子网交换技术5.1复用技术5.1.1复用5.1.2复用类型5.2交换技术5.2.1电路交换5.2.2分组交换5.2.3消息交换5.2.4OSI模型网络层连接服务5.3通信网络技术5.3.1公用交换电话网5.3.2综合业务数字网5.3.3X.5.3.4帧中继5.3.5ATM5.3.6ATM的局域网技术5.3.7其他通信网络技术5.4本章小结5.5思考和练习第6章局域网技术6.1局域网6.1.1局域网的特征6.1.2局域网的体系结构6.2有线局域网6.2.1802项目6.2.2IEEE802标准系列6.2.3802.6.2.4802.6.2.5802.3以太网6.2.6802.4令牌总线6.2.7802.5令牌环网6.2.8FDDI6.2.9IEEE802.6.3无线局域网6.3.1无线局域网的协议体系6.3.2无线局域网的组成6.3.3802.11标准6.3.4802.11帧6.3.5无线局域网的访问控制6.4局域网互联技术6.4.1网络互联基本技术6.4.2局域网交换机6.5VLAN6.5.1VLAN的概念6.5.2VLAN的实现机制6.5.3VLAN的划分方法6.5.4VLAN帧结构6.5.5VLAN访问链接模式6.5.6VLAN的TRUNK协议(VTP)6.6本章小结6.7思考和练习第7章网络层功能协议与IP计算7.1网络层功能7.1.1互联网络的需求7.1.2通用协议格式7.2ARP地址映射7.2.1ARP原理7.2.2ARP格式7.2.3ATM的ARP7.3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7.3.1ICMP功能7.3.2ICMP报文的类型7.3.3ICMP地址掩码请求与应答7.3.4ICMP时间戳请求与应答7.3.5ICMP端口不可达差错7.4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7.4.1IGMP功能7.4.2IGMPv2的改进7.4.3IGMPv3的改进7.4.4IGMPSSMMapping7.4.5IGMPProxying7.5IP地址计算7.5.1全局地址7.5.2IP地址子网掩码7.5.3IP地址计算公式7.5.4IP私有地址7.5.5子网划分7.5.6VLSM和CIDR7.6路由表7.6.1路由表基础7.6.2路由表生成7.6.3路由表7.7动态主机配置协议7.8本章小结7.9思考和练习第8章路由协议8.1核心路由器体系结构8.1.1自治系统8.1.2内部网关协议8.1.3外部网关协议8.1.4边界网关协议8.1.5域内路由算法8.2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8.2.1RIP8.2.2RIP解决的问题8.2.3RIP报文格式8.3EIGRP8.3.1EIGRPMetric8.3.2EIGRP邻居8.3.3EIGRP数据包和运行过程8.3.4EIGRP选路8.3.5EIGRP负载均衡8.4OSPF协议8.4.1OSPF术语8.4.2OSPF数据包交换过程8.4.3OSPF启动过程8.4.4OSPF网络类型(NetworkType)8.4.5OSPF链路类型(LinkType)8.4.6OSPF外部路由8.4.7OSPF末节区域8.4.8OSPFLSA类型8.4.9OSPF虚链路(VirtualLink)8.5IS-IS动态路由协议8.5.1OSI与CLNS概述8.5.2IS-IS基本概念8.5.3IS-IS区域8.5.4IS-IS的网络类型8.5.5IS-IS的PDU格式8.6BGP8.6.1BGP概述8.6.2BGP的消息8.6.3BGP的路由属性8.6.4IBGP和IGP同步8.7本章小结8.8思考和练习第9章IP交换与IP安全9.1IP交换9.1.1第三层交换9.1.2支撑技术9.2MPLS9.2.1MPLS基本结构9.2.2标签(标记)9.2.3MPLS工作流程9.2.4LSP9.2.5LDP协议9.3IP安全9.3.1IPSec9.3.2IKE9.3.3GRE协议9.4VPN9.4.1VPN基础9.4.2VPN原理9.5本章小结9.6思考和练习第10章传输层功能与协议10.1传输层功能与协议10.1.1OSI传输服务10.1.2传输层10.1.3传输层的责任10.1.4连接10.2SSL协议10.2.1SSL基本概念10.2.2SSL协议过程10.3实时传输协议RTP10.3.1RTP术语10.3.2RTP使用场景(RTPUseScenarios)10.3.3实时传输协议RTP10.3.4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10.3.5轮廓文件和格式文件10.4本章小结10.5思考和练习第11章OSI高层服务与协议11.1会话层服务11.1.1会话层功能与服务11.1.2同步点11.1.3NETBIOS11.2表示层服务11.2.1翻译11.2.2加密/解密11.2.3认证11.2.4数据压缩11.3应用层服务11.4高层实现技术11.4.1域名系统11.4.2TELNET11.4.3文件传输协议11.4.4文件访问11.4.5电子邮件11.4.6SNMP网络管理模型11.4.7万维网11.5SIP协议11.5.1SIP基本概念11.5.2SIP概念11.5.3SIP协议栈结构11.6QoS简介11.6.1QoS基础11.6.2流量监管、流量整形和端口限速11.6.3拥塞管理配置11.7本章小结11.8思考和练习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全面描述了数据通信与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协议标准和实现技术。全书共分为11章,深入介绍了数据通信与网络协议的通信系统、通信模型、网络模型、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信号与编码、传输介质、接口标准、局域网技术、局域网互联技术、VLAN、通信子网交换技术、网络层协议、路由协议、IP计算、IP交换、IP安全、MPLS、传输层协议、SSL、RTP/RTCP、应用层功能协议、SIP、QoS等技术。  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简练流畅、协议格式翔实,主要面向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初学者,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的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授课教材,以及数据通信网络技术服务人员的参考书。  《数据通信与网络协议/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规划教材》的电子教案可以到网站下载。
  • 目录:
    第1章通信模型与OSI模型1.1通信系统1.1.1通信系统的结构1.1.2数字通信系统和数据通信系统1.2通信模型1.2.1基本服务对象1.2.2连接类型1.2.3通信阶段1.2.4通信设施1.2.5寻址1.3通信服务质量1.3.1可靠性1.3.2安全性1.3.3性能1.4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4.1发展标志性阶段1.4.2计算机网络定义1.5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5.1网络体系的基本组成1.5.2基本概念1.6OSI层次结构1.6.1OSI协议的概念1.6.2OSI分层结构1.6.3服务的分类1.7OSI模型1.7.1层次化结构体系1.7.2OSI系统组成1.7.3OSI通信模型1.7.4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和特性1.8本章小结1.9思考和练习第2章协议模型与网络协议2.1协议模型2.1.1协议行为2.1.2协议数据2.1.3协议功能2.2TCP/IP网络协议2.2.1因特网概述2.2.2TCP/IP协议体系2.3IP协议2.3.1IP版本2.3.2IPv4地址基本格式2.3.3IP版本2.3.4TCP/IP与OSI2.4其他网络协议2.4.1IPX/SPX协议体系2.4.2AppleTalk协议体系2.5本章小结2.6思考和练习第3章物理层功能与标准3.1物理层特性3.2传输介质3.2.1有线介质3.2.2无线介质3.3数字数据传输与接口3.3.1数字数据传输3.3.2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接口3.3.3其他接口标准3.3.4以太网接口3.3.5FE自协商3.4信号3.4.1模拟和数字3.4.2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信号3.4.3模拟信号3.4.4数字信号3.5数据调制与编码3.5.1调制与编码原理3.5.2数字-数字编码3.5.3模拟-数字编码3.5.4数字-模拟编码3.5.5模拟-模拟编码3.6本章小结3.7思考和练习第4章数据链路层功能与协议4.1数据链路层功能4.1.1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服务4.1.2传输的同步4.1.3数据链路层的其他控制功能4.1.4线路规程4.1.5流量控制4.1.6错误控制4.1.7差错控制4.2数据链路层协议4.3面向字符的协议4.3.1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4.3.2BSC协议帧4.4面向比特的协议4.4.1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4.4.2帧格式4.4.3关于帧的其他内容4.4.4HDLC的子集及相关协议4.5PPP协议4.5.1PPP协议的基本概念4.5.2PPP协议的三组件4.5.3PPP链路的建立4.5.4LCP的可选配置参数4.5.5PPP扩展协议4.6PPPOE协议4.6.1PPPOE协议的基本概念4.6.2PPPOE的发现阶段4.6.3PPPOE发现阶段的数据报文4.6.4PPPOE的会话阶段4.7本章小结4.8思考和练习第5章通信子网交换技术5.1复用技术5.1.1复用5.1.2复用类型5.2交换技术5.2.1电路交换5.2.2分组交换5.2.3消息交换5.2.4OSI模型网络层连接服务5.3通信网络技术5.3.1公用交换电话网5.3.2综合业务数字网5.3.3X.5.3.4帧中继5.3.5ATM5.3.6ATM的局域网技术5.3.7其他通信网络技术5.4本章小结5.5思考和练习第6章局域网技术6.1局域网6.1.1局域网的特征6.1.2局域网的体系结构6.2有线局域网6.2.1802项目6.2.2IEEE802标准系列6.2.3802.6.2.4802.6.2.5802.3以太网6.2.6802.4令牌总线6.2.7802.5令牌环网6.2.8FDDI6.2.9IEEE802.6.3无线局域网6.3.1无线局域网的协议体系6.3.2无线局域网的组成6.3.3802.11标准6.3.4802.11帧6.3.5无线局域网的访问控制6.4局域网互联技术6.4.1网络互联基本技术6.4.2局域网交换机6.5VLAN6.5.1VLAN的概念6.5.2VLAN的实现机制6.5.3VLAN的划分方法6.5.4VLAN帧结构6.5.5VLAN访问链接模式6.5.6VLAN的TRUNK协议(VTP)6.6本章小结6.7思考和练习第7章网络层功能协议与IP计算7.1网络层功能7.1.1互联网络的需求7.1.2通用协议格式7.2ARP地址映射7.2.1ARP原理7.2.2ARP格式7.2.3ATM的ARP7.3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7.3.1ICMP功能7.3.2ICMP报文的类型7.3.3ICMP地址掩码请求与应答7.3.4ICMP时间戳请求与应答7.3.5ICMP端口不可达差错7.4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7.4.1IGMP功能7.4.2IGMPv2的改进7.4.3IGMPv3的改进7.4.4IGMPSSMMapping7.4.5IGMPProxying7.5IP地址计算7.5.1全局地址7.5.2IP地址子网掩码7.5.3IP地址计算公式7.5.4IP私有地址7.5.5子网划分7.5.6VLSM和CIDR7.6路由表7.6.1路由表基础7.6.2路由表生成7.6.3路由表7.7动态主机配置协议7.8本章小结7.9思考和练习第8章路由协议8.1核心路由器体系结构8.1.1自治系统8.1.2内部网关协议8.1.3外部网关协议8.1.4边界网关协议8.1.5域内路由算法8.2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8.2.1RIP8.2.2RIP解决的问题8.2.3RIP报文格式8.3EIGRP8.3.1EIGRPMetric8.3.2EIGRP邻居8.3.3EIGRP数据包和运行过程8.3.4EIGRP选路8.3.5EIGRP负载均衡8.4OSPF协议8.4.1OSPF术语8.4.2OSPF数据包交换过程8.4.3OSPF启动过程8.4.4OSPF网络类型(NetworkType)8.4.5OSPF链路类型(LinkType)8.4.6OSPF外部路由8.4.7OSPF末节区域8.4.8OSPFLSA类型8.4.9OSPF虚链路(VirtualLink)8.5IS-IS动态路由协议8.5.1OSI与CLNS概述8.5.2IS-IS基本概念8.5.3IS-IS区域8.5.4IS-IS的网络类型8.5.5IS-IS的PDU格式8.6BGP8.6.1BGP概述8.6.2BGP的消息8.6.3BGP的路由属性8.6.4IBGP和IGP同步8.7本章小结8.8思考和练习第9章IP交换与IP安全9.1IP交换9.1.1第三层交换9.1.2支撑技术9.2MPLS9.2.1MPLS基本结构9.2.2标签(标记)9.2.3MPLS工作流程9.2.4LSP9.2.5LDP协议9.3IP安全9.3.1IPSec9.3.2IKE9.3.3GRE协议9.4VPN9.4.1VPN基础9.4.2VPN原理9.5本章小结9.6思考和练习第10章传输层功能与协议10.1传输层功能与协议10.1.1OSI传输服务10.1.2传输层10.1.3传输层的责任10.1.4连接10.2SSL协议10.2.1SSL基本概念10.2.2SSL协议过程10.3实时传输协议RTP10.3.1RTP术语10.3.2RTP使用场景(RTPUseScenarios)10.3.3实时传输协议RTP10.3.4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10.3.5轮廓文件和格式文件10.4本章小结10.5思考和练习第11章OSI高层服务与协议11.1会话层服务11.1.1会话层功能与服务11.1.2同步点11.1.3NETBIOS11.2表示层服务11.2.1翻译11.2.2加密/解密11.2.3认证11.2.4数据压缩11.3应用层服务11.4高层实现技术11.4.1域名系统11.4.2TELNET11.4.3文件传输协议11.4.4文件访问11.4.5电子邮件11.4.6SNMP网络管理模型11.4.7万维网11.5SIP协议11.5.1SIP基本概念11.5.2SIP概念11.5.3SIP协议栈结构11.6QoS简介11.6.1QoS基础11.6.2流量监管、流量整形和端口限速11.6.3拥塞管理配置11.7本章小结11.8思考和练习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