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

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5-05
版次: 1
ISBN: 9787212026103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6页
字数: 200千字
分类: 文学
13人买过
  • 英子,即已故的著名中医王任之先生。上世纪30年代,他在上海学医时,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抗战初期,积极参加救亡运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斗争;解放后长期担任我省卫生行政领导工作,建树颇丰。人们对王任之的革命生涯和医学成就了解得多一些,但对他早年所参加的文艺活动就知之甚少了。《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的出版,不仅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王任之先生,同时也为现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
      
      
      王任之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并与友人一起编辑《呐喊》周刊。1932年至1935年,他在上海跟随伯父学医期间,以“英子”为笔名,写了许多小说、散文、杂文等,并结识了一批作家、艺术家,与他们多有交往或书信往来,其中有的成为终生挚友。1940年加入中共之后,根据组织的要求,为避免暴露地下党员身份,王任之停止了自己的文学写作。
      
      
      收入《英子文友书简》的,计有作家巴金、卞之琳、方敬、黄源、靳以、丽尼、王淑明、萧军、臧克家,演员王莹,书画家黄宾虹、赖少其等十二位文友给英子的书信共145封。这些写信人在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这批书信对研究他们的生平、思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例如,巴金在1935年3月11日从日本东京的来信中说:“对于‘作家’,还是看他的文章有意思。我自己也有过一个经验。有时因为认识了这个人,连他的文章也不想读了。自然伟大的作家不在此例。他们的生活与思想是一致的。”这段话实际阐述了作品与人品的关系,对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仍有很大的启发。
      
      
      黄源、萧军都和鲁迅先生有过密切接触,受到鲁迅先生的教诲。他们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写给英子的几封信,都表达了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当时在青年中的影响。黄源在1936年12月2日的来信中说:“鲁迅先生的死,真像晴天的霹雳,打击每个青年,不论近在他身边,抑或远处穷乡僻壤,但是住在孤陋的小城里,看着一个巨星横空而过,不知去向的落去,这心情是难受的。我们比较接近他一点的人,他给我们的影响太深了,所以他虽死了一个半月,而且是我们亲手把他葬了,但是我们始终觉得他活着……”萧军在1937年2月12日的来信中说:“今天下午六时我们到鲁迅先生家里去吃晚饭。这使我很难过,在去年过年我们在那里吃饭,他活着……而今年,只有他的照片,静静的悬在墙上。”上海鲁迅纪念馆的一位负责同志看到这几封信后,非常兴奋,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当场表示纪念馆希望能够收藏这些书信,还要求英子的亲属能写出介绍文章,在《上海鲁迅研究》杂志上发表。
      
      
      王莹的来信最多,在英子生前就已被整理出来,在《新文学史料》杂志上发表过。王莹的传记《马来亚情人》的作者看到后,认为这些信“真实地记录了王莹从1934年初至1942年乱世期间的思想情绪、生活学习、工作和行踪。信中没有半点虚假和做作,喜怒哀乐均现于纸上,这是一份难得的历史资料。”他们在传记中大量地引用了这些信件的内容,甚至把整封书信全文抄录。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是《英子作品选》,收入了英子写的小说、散文、杂文共9篇。英子当年发表的作品及留存的手稿尚有数十篇,该书选了少许较有代表性的,只能是反映他早年文学活动的一个缩影。
      
      
      英子早期的作品,语言大都比较优美,虽然抒发个人感情色彩比较多,但整个思想感情是进步的、向上的。他当时只是一个十八九岁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对文学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例如《西航草》,语言优美华丽,明显受到屠格涅夫作品的影响,有些唯美的倾向。他后来曾经说过:“过去我只以为文艺是一种消闲的手段,是在王莹的帮助下,我才认识到文艺是一项严肃的事业。”在受到一批进步作家的影响后,英子的作品就不再只是抒发个人感情了。例如《冬日小记》是一篇抒情散文,却把日本帝国主义比作“霜”,指出了“当敌人以霜雪之势来威胁着我们底生存的时候”,根在,草会吐青的,石在,火种终不能灭绝。”而他在1940年撰写《生存在活人的记忆里》这篇杂文时,明显受到鲁迅的较大影响,而且当时他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整篇文章充满了战斗性。
      
      
      
      
      
      
      
      
      
      
      
      
      
      
      
       (四)
      
      
      对于这些书信的原件,他们是这样处理的:王莹的书信已于2003年8月捐献给王莹故乡芜湖市的王莹资料陈列室;巴金等9位作家的全部书信,已于今年4月捐献给了上海鲁迅纪念馆;赖少其的来信、书法及其他物件,将于合肥赖少其纪念馆建成后捐献给该馆。 代序

    巴金

    卞之琳

    方敬

    黄宾虹

    黄源

    靳以

    赖少其

    丽尼

    王淑尼

    王莹

     附一:王莹小姐不替日人演剧

     附二:我所认识的王莹

    萧军

    藏克家

    老画师

    西航草

    刘关张的故事

    冬日小记

    荒院杂记

    梅窗散记

    江边的黄昏

    读书人

    生存活人的记忆里

    后记
  • 内容简介:
    英子,即已故的著名中医王任之先生。上世纪30年代,他在上海学医时,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抗战初期,积极参加救亡运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斗争;解放后长期担任我省卫生行政领导工作,建树颇丰。人们对王任之的革命生涯和医学成就了解得多一些,但对他早年所参加的文艺活动就知之甚少了。《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的出版,不仅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王任之先生,同时也为现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
      
      
      王任之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并与友人一起编辑《呐喊》周刊。1932年至1935年,他在上海跟随伯父学医期间,以“英子”为笔名,写了许多小说、散文、杂文等,并结识了一批作家、艺术家,与他们多有交往或书信往来,其中有的成为终生挚友。1940年加入中共之后,根据组织的要求,为避免暴露地下党员身份,王任之停止了自己的文学写作。
      
      
      收入《英子文友书简》的,计有作家巴金、卞之琳、方敬、黄源、靳以、丽尼、王淑明、萧军、臧克家,演员王莹,书画家黄宾虹、赖少其等十二位文友给英子的书信共145封。这些写信人在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这批书信对研究他们的生平、思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例如,巴金在1935年3月11日从日本东京的来信中说:“对于‘作家’,还是看他的文章有意思。我自己也有过一个经验。有时因为认识了这个人,连他的文章也不想读了。自然伟大的作家不在此例。他们的生活与思想是一致的。”这段话实际阐述了作品与人品的关系,对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仍有很大的启发。
      
      
      黄源、萧军都和鲁迅先生有过密切接触,受到鲁迅先生的教诲。他们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写给英子的几封信,都表达了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当时在青年中的影响。黄源在1936年12月2日的来信中说:“鲁迅先生的死,真像晴天的霹雳,打击每个青年,不论近在他身边,抑或远处穷乡僻壤,但是住在孤陋的小城里,看着一个巨星横空而过,不知去向的落去,这心情是难受的。我们比较接近他一点的人,他给我们的影响太深了,所以他虽死了一个半月,而且是我们亲手把他葬了,但是我们始终觉得他活着……”萧军在1937年2月12日的来信中说:“今天下午六时我们到鲁迅先生家里去吃晚饭。这使我很难过,在去年过年我们在那里吃饭,他活着……而今年,只有他的照片,静静的悬在墙上。”上海鲁迅纪念馆的一位负责同志看到这几封信后,非常兴奋,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当场表示纪念馆希望能够收藏这些书信,还要求英子的亲属能写出介绍文章,在《上海鲁迅研究》杂志上发表。
      
      
      王莹的来信最多,在英子生前就已被整理出来,在《新文学史料》杂志上发表过。王莹的传记《马来亚情人》的作者看到后,认为这些信“真实地记录了王莹从1934年初至1942年乱世期间的思想情绪、生活学习、工作和行踪。信中没有半点虚假和做作,喜怒哀乐均现于纸上,这是一份难得的历史资料。”他们在传记中大量地引用了这些信件的内容,甚至把整封书信全文抄录。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是《英子作品选》,收入了英子写的小说、散文、杂文共9篇。英子当年发表的作品及留存的手稿尚有数十篇,该书选了少许较有代表性的,只能是反映他早年文学活动的一个缩影。
      
      
      英子早期的作品,语言大都比较优美,虽然抒发个人感情色彩比较多,但整个思想感情是进步的、向上的。他当时只是一个十八九岁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对文学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例如《西航草》,语言优美华丽,明显受到屠格涅夫作品的影响,有些唯美的倾向。他后来曾经说过:“过去我只以为文艺是一种消闲的手段,是在王莹的帮助下,我才认识到文艺是一项严肃的事业。”在受到一批进步作家的影响后,英子的作品就不再只是抒发个人感情了。例如《冬日小记》是一篇抒情散文,却把日本帝国主义比作“霜”,指出了“当敌人以霜雪之势来威胁着我们底生存的时候”,根在,草会吐青的,石在,火种终不能灭绝。”而他在1940年撰写《生存在活人的记忆里》这篇杂文时,明显受到鲁迅的较大影响,而且当时他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整篇文章充满了战斗性。
      
      
      
      
      
      
      
      
      
      
      
      
      
      
      
       (四)
      
      
      对于这些书信的原件,他们是这样处理的:王莹的书信已于2003年8月捐献给王莹故乡芜湖市的王莹资料陈列室;巴金等9位作家的全部书信,已于今年4月捐献给了上海鲁迅纪念馆;赖少其的来信、书法及其他物件,将于合肥赖少其纪念馆建成后捐献给该馆。
  • 目录:
    代序

    巴金

    卞之琳

    方敬

    黄宾虹

    黄源

    靳以

    赖少其

    丽尼

    王淑尼

    王莹

     附一:王莹小姐不替日人演剧

     附二:我所认识的王莹

    萧军

    藏克家

    老画师

    西航草

    刘关张的故事

    冬日小记

    荒院杂记

    梅窗散记

    江边的黄昏

    读书人

    生存活人的记忆里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
英子的乡恋
林海音 著
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
英子的故事(城南旧事外传)
林海音/著 徐素霞/绘
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
英子的乡恋
林海音
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
英子的故事(林海音儿童文学精品)
林海音 著
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
英子的乡恋
林海音 著
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
英子的故事(精装典藏版)
林海音/著 徐素霞/绘
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
英子的心
林海音
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
英子减肥食单
柳泽英子
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
英子
白茅 著;三鼎甲 出品
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
英子的乡恋 : 林海音经典散文集
林海音 著
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
英子的乡恋
林海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