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8-02
版次: 1
ISBN: 9787115476722
定价: 39.8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3页
13人买过
  •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按照传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进行讲解。共分8章,分别是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第2章 物理层,第3章 数据链路层,第4章局域网技术,第5章 网络层,第6章 传输层,第7章 网络应用,第8章 网络安全。 何凯霖主要研究项目及领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拥有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编写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按照传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进行讲解。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1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分类 3

    1.3.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3

    1.3.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4

    1.3.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

    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7

    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8

    1.5.1 网络协议 8

    1.5.2 层次模型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9

    1.6 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 11

    1.7 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1

    1.7.1 OSI 参考模型 11

    1.7.2 OSI 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12

    1.8 TCP/IP 模型 14

    1.8.1 TCP/IP 模型 14

    1.8.2 各层主要协议 15

    1.9 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 16

    本章重要概念 17

    习题 17

    第2章 物理层 18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18

    2.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8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19

    2.1.3 数据调制与编码 20

    2.1.4 基带传输 25

    2.1.5 频带传输 26

    2.1.6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 26

    2.1.7 多路复用技术 27

    2.1.8 数据通信技术 30

    2.2 传输介质及其主要特性 32

    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33

    2.2.2 有线传输介质 33

    2.2.3 无线传输介质 37

    2.3 常见的物理层标准 38

    2.4 常见物理层设备与组件 39

    2.4.1 常见物理层组件 39

    2.4.2 常见物理层设备 40

    2.5 专业技能培训 40

    2.5.1 三种UTP 线缆 40

    2.5.2 制作步骤 41

    本章重要概念 42

    习题 43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44

    3.1 数据链路层功能 44

    3.1.1 相邻结点 44

    3.1.2 帧同步 44

    3.1.3 差错控制 46

    3.1.4 流量控制 48

    3.1.5 链路管理 52

    3.2 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基本服务 52

    3.3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52

    3.3.1 HDLC的帧格式 53

    3.3.2 HDLC用于实现面向连接的

    可靠传输 53

    3.4 点对点协议(PPP) 54

    3.4.1 PPP 的特性 55

    3.4.2 PPP 的组成 55

    3.4.3 PPP 会话建立的过程 56

    3.5 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与组件 56

    3.5.1 网卡 56

    3.5.2 网桥 57

    3.5.3 交换机 58

    本章重要概念 63

    习题 63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65

    4.1 局域网概述 65

    4.1.1 局域网的特点 65

    4.1.2 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 66

    4.2 IEEE 802标准 69

    4.2.1 IEEE 802标准概述 70

    4.2.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71

    4.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2

    4.3.1 信道分配问题 72

    4.3.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3

    4.3.3 以太网 75

    4.3.4 令牌环网 77

    4.4 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 79

    4.4.1 共享式以太网 79

    4.4.2 交换式以太网 79

    4.5 高速以太网 80

    4.5.1 快速以太网技术 80

    4.5.2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 84

    4.5.3 万兆位以太网技术 86

    4.6 其他种类的高速局域网 91

    4.6.1 100VG-AnyLAN 局域网 91

    4.6.2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91

    4.6.3 高性能并行接口(HIPPI) 93

    4.6.4 光纤通道 93

    4.7 无线局域网 94

    4.7.1 无线局域网标准 94

    4.7.2 无线局域网设备 95

    4.7.3 无线局域网间通信 96

    4.7.4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 96

    4.8 虚拟局域网 98

    4.8.1 虚拟局域网概述 98

    4.8.2 虚拟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帧格式 99

    4.8.3 虚拟局域网的优点 100

    4.8.4 虚拟局域网的工作方式 100

    4.8.5 虚拟局域网的实现 101

    4.8.6 VLAN 间的互连方法 102

    本章重要概念 102

    习题 103

    第5章 网络层 104

    5.1 网络层功能概述 104

    5.1.1 网络层的作用 104

    5.1.2 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 105

    5.2 数据交换方式 106

    5.2.1 电路交换 106

    5.2.2 报文交换 107

    5.2.3 报文分组交换 108

    5.2.4 三种交换技术比较 109

    5.2.5 其他通信交换技术 110

    5.3 TCP/IP的网络层 111

    5.3.1 IP协议 111

    5.3.2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113

    5.3.3 IP地址 113

    5.3.4 ARP协议 119

    5.3.5 RARP协议 121

    5.3.6 ICMP协议 121

    5.3.7 IP多播和IGMP协议 122

    5.4 路由与路由协议 123

    5.4.1 路由与路由表 124

    5.4.2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124

    5.4.3 路由协议 124

    5.5 下一代的网际协议 IPv6 126

    5.5.1 IPv6概述 126

    5.5.2 IPv6定义 126

    5.5.3 IPv6地址方案 126

    5.5.4 IPv6地址表示形式 127

    5.5.5 IPv6数据报格式 130

    5.6 网络层的设备 132

    5.6.1 路由器 132

    5.6.2 3层交换机 136

    5.7 技能训练 138

    5.7.1 技能训练1:B 类地址子网划分 138

    5.7.2 技能训练2:ARP 命令的使用 139

    5.7.3 技能训练3:Ping 命令的使用 140

    5.7.4 技能训练4:Tracert 命令的使用

     141

    本章重要概念 142

    习题 143

    第6章 运输层 144

    6.1 运输层的功能概述 144

    6.2 TCP/IP的运输层 145

    6.2.1 TCP协议 145

    6.2.2 拥塞控制 152

    6.2.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59

    6.3 TCP/IP实用工具 160

    本章重要概念 161

    习题 162

    第7章 网络应用 163

    7.1 应用层功能概述 163

    7.2 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164

    7.2.1 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型 164

    7.2.2 C/S和B/S结构 166

    7.2.3 DNS服务 167

    7.2.4 Web服务 169

    7.2.5 E-mail服务 173

    7.2.6 文件传输协议 175

    7.2.7 Telnet服务 177

    7.2.8 电子公告板 179

    7.2.9 P2P通信服务 180

    7.2.10 IP电话和VOIP 181

    7.2.11 网络新闻 182

    7.2.12 电子出版物 182

    7.2.13 IP地址信息查询服务 183

    7.2.14 信息查询工具 184

    7.3 Internet的信息检索 184

    7.3.1 搜索引擎 184

    7.3.2 搜索引擎的组成和原理 184

    7.3.3 中文搜索引擎 185

    7.3.4 专用搜索引擎 185

    本章重要概念 186

    习题 187

    第8章 网络安全 189

    8.1 概述 189

    8.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189

    8.1.2 网络安全的内容 190

    8.1.3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 191

    8.1.4 网络不安全的原因 191

    8.1.5 网络安全措施 191

    8.1.6 网络安全策略 192

    8.2 黑客攻击 194

    8.2.1 黑客 194

    8.2.2 扫描 195

    8.2.3 Sniffer 196

    8.2.4 特洛伊木马 197

    8.2.5 常见的黑客攻击方法 197

    8.3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98

    8.3.1 操作系统安全使用 199

    8.3.2 防火墙 199

    8.3.3 网络的安全防范建议 201

    本章重要概念 202

    习题 203

    参考文献 204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1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分类 3

    1.3.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3

    1.3.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4

    1.3.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

    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7

    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8

    1.5.1 网络协议 8

    1.5.2 层次模型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9

    1.6 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 11

    1.7 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1

    1.7.1 OSI 参考模型 11

    1.7.2 OSI 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12

    1.8 TCP/IP 模型 14

    1.8.1 TCP/IP 模型 14

    1.8.2 各层主要协议 15

    1.9 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 16

    本章重要概念 17

    习题 17

    第2章 物理层 18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18

    2.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8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19

    2.1.3 数据调制与编码 20

    2.1.4 基带传输 25

    2.1.5 频带传输 26

    2.1.6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 26

    2.1.7 多路复用技术 27

    2.1.8 数据通信技术 30

    2.2 传输介质及其主要特性 32

    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33

    2.2.2 有线传输介质 33

    2.2.3 无线传输介质 37

    2.3 常见的物理层标准 38

    2.4 常见物理层设备与组件 39

    2.4.1 常见物理层组件 39

    2.4.2 常见物理层设备 40

    2.5 专业技能培训 40

    2.5.1 三种UTP 线缆 40

    2.5.2 制作步骤 41

    本章重要概念 42

    习题 43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44

    3.1 数据链路层功能 44

    3.1.1 相邻结点 44

    3.1.2 帧同步 44

    3.1.3 差错控制 46

    3.1.4 流量控制 48

    3.1.5 链路管理 52

    3.2 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基本服务 52

    3.3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52

    3.3.1 HDLC的帧格式 53

    3.3.2 HDLC用于实现面向连接的

    可靠传输 53

    3.4 点对点协议(PPP) 54

    3.4.1 PPP 的特性 55

    3.4.2 PPP 的组成 55

    3.4.3 PPP 会话建立的过程 56

    3.5 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与组件 56

    3.5.1 网卡 56

    3.5.2 网桥 57

    3.5.3 交换机 58

    本章重要概念 63

    习题 63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65

    4.1 局域网概述 65

    4.1.1 局域网的特点 65

    4.1.2 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 66

    4.2 IEEE 802标准 69

    4.2.1 IEEE 802标准概述 70

    4.2.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71

    4.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2

    4.3.1 信道分配问题 72

    4.3.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3

    4.3.3 以太网 75

    4.3.4 令牌环网 77

    4.4 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 79

    4.4.1 共享式以太网 79

    4.4.2 交换式以太网 79

    4.5 高速以太网 80

    4.5.1 快速以太网技术 80

    4.5.2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 84

    4.5.3 万兆位以太网技术 86

    4.6 其他种类的高速局域网 91

    4.6.1 100VG-AnyLAN 局域网 91

    4.6.2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91

    4.6.3 高性能并行接口(HIPPI) 93

    4.6.4 光纤通道 93

    4.7 无线局域网 94

    4.7.1 无线局域网标准 94

    4.7.2 无线局域网设备 95

    4.7.3 无线局域网间通信 96

    4.7.4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 96

    4.8 虚拟局域网 98

    4.8.1 虚拟局域网概述 98

    4.8.2 虚拟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帧格式 99

    4.8.3 虚拟局域网的优点 100

    4.8.4 虚拟局域网的工作方式 100

    4.8.5 虚拟局域网的实现 101

    4.8.6 VLAN 间的互连方法 102

    本章重要概念 102

    习题 103

    第5章 网络层 104

    5.1 网络层功能概述 104

    5.1.1 网络层的作用 104

    5.1.2 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 105

    5.2 数据交换方式 106

    5.2.1 电路交换 106

    5.2.2 报文交换 107

    5.2.3 报文分组交换 108

    5.2.4 三种交换技术比较 109

    5.2.5 其他通信交换技术 110

    5.3 TCP/IP的网络层 111

    5.3.1 IP协议 111

    5.3.2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113

    5.3.3 IP地址 113

    5.3.4 ARP协议 119

    5.3.5 RARP协议 121

    5.3.6 ICMP协议 121

    5.3.7 IP多播和IGMP协议 122

    5.4 路由与路由协议 123

    5.4.1 路由与路由表 124

    5.4.2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124

    5.4.3 路由协议 124

    5.5 下一代的网际协议 IPv6 126

    5.5.1 IPv6概述 126

    5.5.2 IPv6定义 126

    5.5.3 IPv6地址方案 126

    5.5.4 IPv6地址表示形式 127

    5.5.5 IPv6数据报格式 130

    5.6 网络层的设备 132

    5.6.1 路由器 132

    5.6.2 3层交换机 136

    5.7 技能训练 138

    5.7.1 技能训练1:B 类地址子网划分 138

    5.7.2 技能训练2:ARP 命令的使用 139

    5.7.3 技能训练3:Ping 命令的使用 140

    5.7.4 技能训练4:Tracert 命令的使用

     141

    本章重要概念 142

    习题 143

    第6章 运输层 144

    6.1 运输层的功能概述 144

    6.2 TCP/IP的运输层 145

    6.2.1 TCP协议 145

    6.2.2 拥塞控制 152

    6.2.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59

    6.3 TCP/IP实用工具 160

    本章重要概念 161

    习题 162

    第7章 网络应用 163

    7.1 应用层功能概述 163

    7.2 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164

    7.2.1 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型 164

    7.2.2 C/S和B/S结构 166

    7.2.3 DNS服务 167

    7.2.4 Web服务 169

    7.2.5 E-mail服务 173

    7.2.6 文件传输协议 175

    7.2.7 Telnet服务 177

    7.2.8 电子公告板 179

    7.2.9 P2P通信服务 180

    7.2.10 IP电话和VOIP 181

    7.2.11 网络新闻 182

    7.2.12 电子出版物 182

    7.2.13 IP地址信息查询服务 183

    7.2.14 信息查询工具 184

    7.3 Internet的信息检索 184

    7.3.1 搜索引擎 184

    7.3.2 搜索引擎的组成和原理 184

    7.3.3 中文搜索引擎 185

    7.3.4 专用搜索引擎 185

    本章重要概念 186

    习题 187

    第8章 网络安全 189

    8.1 概述 189

    8.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189

    8.1.2 网络安全的内容 190

    8.1.3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 191

    8.1.4 网络不安全的原因 191

    8.1.5 网络安全措施 191

    8.1.6 网络安全策略 192

    8.2 黑客攻击 194

    8.2.1 黑客 194

    8.2.2 扫描 195

    8.2.3 Sniffer 196

    8.2.4 特洛伊木马 197

    8.2.5 常见的黑客攻击方法 197

    8.3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98

    8.3.1 操作系统安全使用 199

    8.3.2 防火墙 199

    8.3.3 网络的安全防范建议 201

    本章重要概念 202

    习题 203

    参考文献 204
  •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按照传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进行讲解。共分8章,分别是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第2章 物理层,第3章 数据链路层,第4章局域网技术,第5章 网络层,第6章 传输层,第7章 网络应用,第8章 网络安全。
  • 作者简介:
    何凯霖主要研究项目及领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拥有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编写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按照传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进行讲解。
  •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1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分类 3

    1.3.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3

    1.3.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4

    1.3.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

    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7

    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8

    1.5.1 网络协议 8

    1.5.2 层次模型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9

    1.6 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 11

    1.7 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1

    1.7.1 OSI 参考模型 11

    1.7.2 OSI 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12

    1.8 TCP/IP 模型 14

    1.8.1 TCP/IP 模型 14

    1.8.2 各层主要协议 15

    1.9 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 16

    本章重要概念 17

    习题 17

    第2章 物理层 18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18

    2.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8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19

    2.1.3 数据调制与编码 20

    2.1.4 基带传输 25

    2.1.5 频带传输 26

    2.1.6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 26

    2.1.7 多路复用技术 27

    2.1.8 数据通信技术 30

    2.2 传输介质及其主要特性 32

    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33

    2.2.2 有线传输介质 33

    2.2.3 无线传输介质 37

    2.3 常见的物理层标准 38

    2.4 常见物理层设备与组件 39

    2.4.1 常见物理层组件 39

    2.4.2 常见物理层设备 40

    2.5 专业技能培训 40

    2.5.1 三种UTP 线缆 40

    2.5.2 制作步骤 41

    本章重要概念 42

    习题 43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44

    3.1 数据链路层功能 44

    3.1.1 相邻结点 44

    3.1.2 帧同步 44

    3.1.3 差错控制 46

    3.1.4 流量控制 48

    3.1.5 链路管理 52

    3.2 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基本服务 52

    3.3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52

    3.3.1 HDLC的帧格式 53

    3.3.2 HDLC用于实现面向连接的

    可靠传输 53

    3.4 点对点协议(PPP) 54

    3.4.1 PPP 的特性 55

    3.4.2 PPP 的组成 55

    3.4.3 PPP 会话建立的过程 56

    3.5 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与组件 56

    3.5.1 网卡 56

    3.5.2 网桥 57

    3.5.3 交换机 58

    本章重要概念 63

    习题 63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65

    4.1 局域网概述 65

    4.1.1 局域网的特点 65

    4.1.2 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 66

    4.2 IEEE 802标准 69

    4.2.1 IEEE 802标准概述 70

    4.2.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71

    4.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2

    4.3.1 信道分配问题 72

    4.3.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3

    4.3.3 以太网 75

    4.3.4 令牌环网 77

    4.4 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 79

    4.4.1 共享式以太网 79

    4.4.2 交换式以太网 79

    4.5 高速以太网 80

    4.5.1 快速以太网技术 80

    4.5.2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 84

    4.5.3 万兆位以太网技术 86

    4.6 其他种类的高速局域网 91

    4.6.1 100VG-AnyLAN 局域网 91

    4.6.2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91

    4.6.3 高性能并行接口(HIPPI) 93

    4.6.4 光纤通道 93

    4.7 无线局域网 94

    4.7.1 无线局域网标准 94

    4.7.2 无线局域网设备 95

    4.7.3 无线局域网间通信 96

    4.7.4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 96

    4.8 虚拟局域网 98

    4.8.1 虚拟局域网概述 98

    4.8.2 虚拟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帧格式 99

    4.8.3 虚拟局域网的优点 100

    4.8.4 虚拟局域网的工作方式 100

    4.8.5 虚拟局域网的实现 101

    4.8.6 VLAN 间的互连方法 102

    本章重要概念 102

    习题 103

    第5章 网络层 104

    5.1 网络层功能概述 104

    5.1.1 网络层的作用 104

    5.1.2 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 105

    5.2 数据交换方式 106

    5.2.1 电路交换 106

    5.2.2 报文交换 107

    5.2.3 报文分组交换 108

    5.2.4 三种交换技术比较 109

    5.2.5 其他通信交换技术 110

    5.3 TCP/IP的网络层 111

    5.3.1 IP协议 111

    5.3.2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113

    5.3.3 IP地址 113

    5.3.4 ARP协议 119

    5.3.5 RARP协议 121

    5.3.6 ICMP协议 121

    5.3.7 IP多播和IGMP协议 122

    5.4 路由与路由协议 123

    5.4.1 路由与路由表 124

    5.4.2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124

    5.4.3 路由协议 124

    5.5 下一代的网际协议 IPv6 126

    5.5.1 IPv6概述 126

    5.5.2 IPv6定义 126

    5.5.3 IPv6地址方案 126

    5.5.4 IPv6地址表示形式 127

    5.5.5 IPv6数据报格式 130

    5.6 网络层的设备 132

    5.6.1 路由器 132

    5.6.2 3层交换机 136

    5.7 技能训练 138

    5.7.1 技能训练1:B 类地址子网划分 138

    5.7.2 技能训练2:ARP 命令的使用 139

    5.7.3 技能训练3:Ping 命令的使用 140

    5.7.4 技能训练4:Tracert 命令的使用

     141

    本章重要概念 142

    习题 143

    第6章 运输层 144

    6.1 运输层的功能概述 144

    6.2 TCP/IP的运输层 145

    6.2.1 TCP协议 145

    6.2.2 拥塞控制 152

    6.2.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59

    6.3 TCP/IP实用工具 160

    本章重要概念 161

    习题 162

    第7章 网络应用 163

    7.1 应用层功能概述 163

    7.2 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164

    7.2.1 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型 164

    7.2.2 C/S和B/S结构 166

    7.2.3 DNS服务 167

    7.2.4 Web服务 169

    7.2.5 E-mail服务 173

    7.2.6 文件传输协议 175

    7.2.7 Telnet服务 177

    7.2.8 电子公告板 179

    7.2.9 P2P通信服务 180

    7.2.10 IP电话和VOIP 181

    7.2.11 网络新闻 182

    7.2.12 电子出版物 182

    7.2.13 IP地址信息查询服务 183

    7.2.14 信息查询工具 184

    7.3 Internet的信息检索 184

    7.3.1 搜索引擎 184

    7.3.2 搜索引擎的组成和原理 184

    7.3.3 中文搜索引擎 185

    7.3.4 专用搜索引擎 185

    本章重要概念 186

    习题 187

    第8章 网络安全 189

    8.1 概述 189

    8.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189

    8.1.2 网络安全的内容 190

    8.1.3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 191

    8.1.4 网络不安全的原因 191

    8.1.5 网络安全措施 191

    8.1.6 网络安全策略 192

    8.2 黑客攻击 194

    8.2.1 黑客 194

    8.2.2 扫描 195

    8.2.3 Sniffer 196

    8.2.4 特洛伊木马 197

    8.2.5 常见的黑客攻击方法 197

    8.3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98

    8.3.1 操作系统安全使用 199

    8.3.2 防火墙 199

    8.3.3 网络的安全防范建议 201

    本章重要概念 202

    习题 203

    参考文献 204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1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分类 3

    1.3.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3

    1.3.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4

    1.3.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

    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7

    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8

    1.5.1 网络协议 8

    1.5.2 层次模型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9

    1.6 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 11

    1.7 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1

    1.7.1 OSI 参考模型 11

    1.7.2 OSI 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12

    1.8 TCP/IP 模型 14

    1.8.1 TCP/IP 模型 14

    1.8.2 各层主要协议 15

    1.9 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 16

    本章重要概念 17

    习题 17

    第2章 物理层 18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18

    2.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8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19

    2.1.3 数据调制与编码 20

    2.1.4 基带传输 25

    2.1.5 频带传输 26

    2.1.6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 26

    2.1.7 多路复用技术 27

    2.1.8 数据通信技术 30

    2.2 传输介质及其主要特性 32

    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33

    2.2.2 有线传输介质 33

    2.2.3 无线传输介质 37

    2.3 常见的物理层标准 38

    2.4 常见物理层设备与组件 39

    2.4.1 常见物理层组件 39

    2.4.2 常见物理层设备 40

    2.5 专业技能培训 40

    2.5.1 三种UTP 线缆 40

    2.5.2 制作步骤 41

    本章重要概念 42

    习题 43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44

    3.1 数据链路层功能 44

    3.1.1 相邻结点 44

    3.1.2 帧同步 44

    3.1.3 差错控制 46

    3.1.4 流量控制 48

    3.1.5 链路管理 52

    3.2 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基本服务 52

    3.3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52

    3.3.1 HDLC的帧格式 53

    3.3.2 HDLC用于实现面向连接的

    可靠传输 53

    3.4 点对点协议(PPP) 54

    3.4.1 PPP 的特性 55

    3.4.2 PPP 的组成 55

    3.4.3 PPP 会话建立的过程 56

    3.5 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与组件 56

    3.5.1 网卡 56

    3.5.2 网桥 57

    3.5.3 交换机 58

    本章重要概念 63

    习题 63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65

    4.1 局域网概述 65

    4.1.1 局域网的特点 65

    4.1.2 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 66

    4.2 IEEE 802标准 69

    4.2.1 IEEE 802标准概述 70

    4.2.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71

    4.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2

    4.3.1 信道分配问题 72

    4.3.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3

    4.3.3 以太网 75

    4.3.4 令牌环网 77

    4.4 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 79

    4.4.1 共享式以太网 79

    4.4.2 交换式以太网 79

    4.5 高速以太网 80

    4.5.1 快速以太网技术 80

    4.5.2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 84

    4.5.3 万兆位以太网技术 86

    4.6 其他种类的高速局域网 91

    4.6.1 100VG-AnyLAN 局域网 91

    4.6.2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91

    4.6.3 高性能并行接口(HIPPI) 93

    4.6.4 光纤通道 93

    4.7 无线局域网 94

    4.7.1 无线局域网标准 94

    4.7.2 无线局域网设备 95

    4.7.3 无线局域网间通信 96

    4.7.4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 96

    4.8 虚拟局域网 98

    4.8.1 虚拟局域网概述 98

    4.8.2 虚拟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帧格式 99

    4.8.3 虚拟局域网的优点 100

    4.8.4 虚拟局域网的工作方式 100

    4.8.5 虚拟局域网的实现 101

    4.8.6 VLAN 间的互连方法 102

    本章重要概念 102

    习题 103

    第5章 网络层 104

    5.1 网络层功能概述 104

    5.1.1 网络层的作用 104

    5.1.2 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 105

    5.2 数据交换方式 106

    5.2.1 电路交换 106

    5.2.2 报文交换 107

    5.2.3 报文分组交换 108

    5.2.4 三种交换技术比较 109

    5.2.5 其他通信交换技术 110

    5.3 TCP/IP的网络层 111

    5.3.1 IP协议 111

    5.3.2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113

    5.3.3 IP地址 113

    5.3.4 ARP协议 119

    5.3.5 RARP协议 121

    5.3.6 ICMP协议 121

    5.3.7 IP多播和IGMP协议 122

    5.4 路由与路由协议 123

    5.4.1 路由与路由表 124

    5.4.2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124

    5.4.3 路由协议 124

    5.5 下一代的网际协议 IPv6 126

    5.5.1 IPv6概述 126

    5.5.2 IPv6定义 126

    5.5.3 IPv6地址方案 126

    5.5.4 IPv6地址表示形式 127

    5.5.5 IPv6数据报格式 130

    5.6 网络层的设备 132

    5.6.1 路由器 132

    5.6.2 3层交换机 136

    5.7 技能训练 138

    5.7.1 技能训练1:B 类地址子网划分 138

    5.7.2 技能训练2:ARP 命令的使用 139

    5.7.3 技能训练3:Ping 命令的使用 140

    5.7.4 技能训练4:Tracert 命令的使用

     141

    本章重要概念 142

    习题 143

    第6章 运输层 144

    6.1 运输层的功能概述 144

    6.2 TCP/IP的运输层 145

    6.2.1 TCP协议 145

    6.2.2 拥塞控制 152

    6.2.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59

    6.3 TCP/IP实用工具 160

    本章重要概念 161

    习题 162

    第7章 网络应用 163

    7.1 应用层功能概述 163

    7.2 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164

    7.2.1 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型 164

    7.2.2 C/S和B/S结构 166

    7.2.3 DNS服务 167

    7.2.4 Web服务 169

    7.2.5 E-mail服务 173

    7.2.6 文件传输协议 175

    7.2.7 Telnet服务 177

    7.2.8 电子公告板 179

    7.2.9 P2P通信服务 180

    7.2.10 IP电话和VOIP 181

    7.2.11 网络新闻 182

    7.2.12 电子出版物 182

    7.2.13 IP地址信息查询服务 183

    7.2.14 信息查询工具 184

    7.3 Internet的信息检索 184

    7.3.1 搜索引擎 184

    7.3.2 搜索引擎的组成和原理 184

    7.3.3 中文搜索引擎 185

    7.3.4 专用搜索引擎 185

    本章重要概念 186

    习题 187

    第8章 网络安全 189

    8.1 概述 189

    8.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189

    8.1.2 网络安全的内容 190

    8.1.3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 191

    8.1.4 网络不安全的原因 191

    8.1.5 网络安全措施 191

    8.1.6 网络安全策略 192

    8.2 黑客攻击 194

    8.2.1 黑客 194

    8.2.2 扫描 195

    8.2.3 Sniffer 196

    8.2.4 特洛伊木马 197

    8.2.5 常见的黑客攻击方法 197

    8.3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98

    8.3.1 操作系统安全使用 199

    8.3.2 防火墙 199

    8.3.3 网络的安全防范建议 201

    本章重要概念 202

    习题 203

    参考文献 204
查看详情